中医如何治疗呼吸道感染
中医如何治疗呼吸道感染
(1)营卫失和,外邪留恋型 证见反复感冒,恶寒怕热,不耐寒凉,平时汗多,肌肉松弛,或伴有低热,咽红不消退,扁桃体肿大;或肺炎喘嗽后久不康复;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脉浮数无力。一般治疗以扶正固表,调和营卫为主。常用药物如黄芪、桂枝、白芍药、甘草、大枣等。汗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瘪桃干固表止汗;兼有咳嗽者,可加百部、杏仁、款冬宣肺止咳;身热未清者,加青蒿、连翘、银柴胡清宣肺热;咽红、扁桃体肿大未消者,加板蓝根、玄参、夏枯草、浙贝母利咽化痰消肿;咽肿便秘者,加瓜蒌仁、枳壳、生大黄化痰解毒通腑。
(2)肺脾两虚,气血不足型证见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愈,或愈后又发,面黄少华,厌食,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肤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数无力。一般治疗以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为主。常用药物如黄芪、白术、党参、怀山药、牡蛎、陈皮、防风等。余邪未清者,加大青叶、黄芩、连翘清其余热;汗多者,加稽豆衣、五味子固表止汗;纳少厌食者,加鸡内金、炒谷麦芽、生山楂开胃消食;便溏者,加薏苡仁、茯苓健脾化湿;便秘积滞者,加枳壳、生大黄导滞消积。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中医辩证治疗
1.外感风热型。
主证:发热有汗,鼻塞流浊涕,头痛,咽喉红肿痛,咳痰色黄,口渴面赤,唇红干,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指纹浮深红。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利咽。
方药:
(1)咳嗽较多者,用桑菊饮加减:桑叶10 克,菊花10 克,连翘10 克,北杏8 克,苇茎12 克,桔梗8 克,薄荷5 克(后下),甘草3 克,板蓝根10 克,黄芩7 克。
方解:桑叶、菊花、薄荷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桔梗、甘草、北杏清咽利隔,止咳化痰;连翘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加入板蓝根、黄苹增强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
(2)咽痛,发热明显者,用银翘散加减:连翘10 克,银花10 克,桔梗8 克,薄荷5 克,竹叶6 克,荆芥6 克(后下),淡豆鼓6 克,牛蒡子5 克,甘草5 克,板蓝根10 克,黄芩7 克。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配竹叶以加强清热之功。薄荷、豆鼓、荆芥辛凉轻散解表。桔梗、甘草、牛蒡子宣肺解表、去风痰、利咽喉。芦根清热生津。加入板蓝根、黄芩更加强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
2.外感风寒型。
主证: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不发热或发热轻,舌淡红、苔薄白、脉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苏翘解表汤。
苏叶6 克,荆芥6 克(后下),防风6 克,银花10 克,连翘10 克,桔梗8 克,前胡8 克,北杏8 克,甘草3 克。
方解:苏叶、荆芥、防风辛温解表,桔梗、前胡、北杏宣肺助前药以散寒,小儿外感风寒有旋即化热之变,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怎么用药治疗呼吸道感染
第一类是解热镇痛药,目前以扑热息痛为主。泰诺也好,帕尔克也好,白加黑、百服宁也好,都含有扑热息痛,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尽管扑热息痛是一个非处方药,但它的安全性还是不够理想。它一天的服用总量绝对不能超过4克!超过4克第一大危害是会造成急性肝功能的衰竭,第二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我在这几年中间,曾经先后抢救过好几例的急性中毒。所以大家要注意了,买药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成分,不要买了一个帕尔克,又去买了一个百服宁,放在一起吃。
第二类是减轻鼻充血。因为在早期症状中,鼻塞、流鼻涕是主要症状,所以有减轻鼻充血剂。
第三类是抗过敏药。它们的代表药物就是扑尔敏,白加黑的黑片里就有扑尔敏,它有嗜睡的副作用。
第四类药物是镇咳药,往往是中枢性的镇咳药。
全身用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还是要以全身用药为主。
中医如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1.风寒感冒:
此型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头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法。
2.风热感冒:
此型多见于婴幼儿,发热较重,或虽汗出而热不解,鼻塞、流黄涕、面赤、咽红,或咳嗽有痰,舌尖稍红,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或滑数。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
根据不同的类型,中医在治疗感冒上总结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下面介绍三种治疗感冒的方法,以飨读者:
中医治疗感冒方法之一:
用料10克,葱白15克,白萝卜150克,红糖20克。服后微出汗,既可明显减轻症状。
功效:温中化痰。主治感冒畏寒、咳嗽痰多。
中医治疗感冒方法之二:
用料10克,生姜10克,陈皮12克,红糖20克。
功效:燥湿化痰。主治感冒发烧、咳嗽痰多。
中医治疗感冒方法之三:
用料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20克,每日两次。
功效:理气宽胸。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咽痛。
金银花和甘草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预防呼吸道疾病
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可以预防和帮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甘草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所以也有一定的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咽喉息肉的症状
声带息肉常带来声音嘶哑、音调低沉单调、失音等症状,大的声带息肉甚至可能导致喉鸣和呼吸困难。因此患者应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一般来说早期较轻微的声带息肉可通过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避免过度用嗓,或局部治疗达到改善。但对于成熟的息肉往往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声带息肉手术一般是指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手术过程较为迅速,用时短,病人的痛苦也相应减少。声带息肉要注意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避免过度用嗓子。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
1、风寒感冒:此型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头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法。
2、风热感冒:此型多见于婴幼儿,发热较重,或虽汗出而热不解,鼻塞、流黄涕、面赤、咽红,或咳嗽有痰,舌尖稍红,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或滑数。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
中医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束表证: 治法:辛温解表
2.风热犯表证: 治法:辛凉解表。
3.暑湿袭表证: 治法:祛暑解表。
(二)静脉滴注、肌肉注射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辩证选用:柴胡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炎琥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
(三)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
1.针刺疗法
(1)风热感冒 治法:疏风清热,解表宣肺。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背俞穴为主。
(2)风寒感冒 治法:疏风散寒,解表宣肺。取手少阳、手阳明经穴及背俞穴为主。
2.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皮肤,在背部沿脊柱两侧均匀涂抹凡士林,用闪火法拔火罐。
3.推拿治疗
治则 疏通经络,解表宣肺,风寒者疏风散寒;风热者疏风清热。以手太阴、手少阳、手阳明经穴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为主。 取穴 肺俞、风门、大杼、大椎、合谷、曲池、鱼际、外关、肩井。 手法 按揉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擦法。
4.根据临床情况可选用雷火灸、热敏灸、雀啄灸、隔姜灸等疗法,暑湿感冒尚可用刮痧等疗法。伴有咽痒,眼部不适等症状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四)内科基础治疗
1.抗感染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为病毒感染,不宜急用抗生素。
中医如何治疗呼吸道感染
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是儿童常见病。o~2岁儿童,每年呼吸道感染10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3~5岁儿童,每年呼吸道感染8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6~12岁儿童,每年呼吸道感染7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且上呼吸道感染第二次距第一次至少要间隔7天以上,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认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尤其是肺、脾、肾三脏不足,卫外功能薄弱,对外邪的抵抗力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一旦偏颇,六淫之邪不论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受,均及于肺。外邪久恋,稍愈又作,往复不已。若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咳喘、水肿、痹证等病证,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
恢复期则通过膏方调理,予以益气固表,或运脾和营,或补肾壮骨等治疗,均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其具体辨证分型为:
(1)营卫失和,外邪留恋型 证见反复感冒,恶寒怕热,不耐寒凉,平时汗多,肌肉松弛,或伴有低热,咽红不消退,扁桃体肿大;或肺炎喘嗽后久不康复;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脉浮数无力。一般治疗以扶正固表,调和营卫为主。常用药物如黄芪、桂枝、白芍药、甘草、大枣等。汗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瘪桃干固表止汗;兼有咳嗽者,可加百部、杏仁、款冬宣肺止咳;身热未清者,加青蒿、连翘、银柴胡清宣肺热;咽红、扁桃体肿大未消者,加板蓝根、玄参、夏枯草、浙贝母利咽化痰消肿;咽肿便秘者,加瓜蒌仁、枳壳、生大黄化痰解毒通腑。
(2)肺脾两虚,气血不足型证见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愈,或愈后又发,面黄少华,厌食,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肤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数无力。一般治疗以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为主。常用药物如黄芪、白术、党参、怀山药、牡蛎、陈皮、防风等。余邪未清者,加大青叶、黄芩、连翘清其余热;汗多者,加稽豆衣、五味子固表止汗;纳少厌食者,加鸡内金、炒谷麦芽、生山楂开胃消食;便溏者,加薏苡仁、茯苓健脾化湿;便秘积滞者,加枳壳、生大黄导滞消积。
经常喝蒲公英泡水好吗 蒲公英泡水有什么作用
蒲公英性质寒凉,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成分物质,适量饮用具有一定清热解素的丛。
蒲公英性寒、味苦,具有一定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以将其和菊花、金银花、丁香等药材同服,这样气消炎止痛的效果更好。
肺心病有什么预防手段
1加强饮食调养 肺心病患者呼吸所消耗的能量要比正常人大10倍,同时由于内脏瘀血、水肿而使得食欲减低。因此,应给肺心病人多补充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物。 宜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有心衰者应控制钠,汞摄入,忌烟酒
2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排痰,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防止慢性肺病进展。 控制呼吸道感染 控制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
3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变应原,有害气体的吸入,粉尘作业等的防护工作和个人卫生的宣教;注意日常卫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饮食营养是必不可少
上呼吸道感染发烧用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学以往一般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临床对以发热为主症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发热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临床急诊以外感为多见,以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头身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系因外感时邪,客于肺卫所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
退热治疗
1、针刺退热:选穴,大椎,上肢取曲池、合谷,配内关、手三里;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手法均采用泻法。
2、刮痧退热:取大椎穴。由内向外、单一方向刮动,每一部位刮20下左右,至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或紫色充血瘀点为度。
3、药物擦浴退热:升降散药液(大黄、姜黄、僵蚕、蝉蜕)擦浴,开腠理,泄邪热。
也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使用冰帽、冰袋、冰毯、灌肠、酒精擦浴等其他方法。
护理
1、风寒束表者,可服生姜汤,饮热稀饭等温散之品以助汗出。
2、风热犯表者,可给予清凉饮料,如西瓜汁、梨汁、甘蔗汁、荸荠汁、鲜桔汁。
3、表证期,密切观察病情,对高热烦燥者,警惕邪犯心包之危证。
4、汤药煎煮时间不宜太长,沸后5-10分钟即可。
咳嗽有黄痰应该当心肺感染
天气转冷,气候干燥,空气污染,严重刺激着我们的呼吸道,极易出现咳嗽、流涕、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近一段时间,很多市民都反映咳嗽时伴有大量黄痰,且不易咳出,如果痰液不及时排出,在肺里越积越多,就易使肺的纹理增厚,形成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等,严重的还会转成肺炎。因此,在病因治疗的同时,正确使用镇咳药、祛痰药和平喘药以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西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多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激素等)、平喘和镇咳药等,根据病人情况单独或联合使用。如有微生物感染,加用抗生素;如有肺部血液高凝状态,加用防血栓药。但是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哪一类西药,都有发生率颇高的不良反应。
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效果。天津达仁堂的清肺消炎丸,源于汉代名方“麻杏石甘汤”,经过多年的研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用牛黄、羚羊角、地龙等药物,既具有消炎、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还能宣肺泻热,增加机体免疫力,止咳不留邪。经过急性及长期毒性实验证实,清肺消炎丸安全性非常高。
中医如何治疗呼吸道感染
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是儿童常见病。o~2岁儿童,每年呼吸道感染10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3~5岁儿童,每年呼吸道感染8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6~12岁儿童,每年呼吸道感染7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且上呼吸道感染第二次距第一次至少要间隔7天以上,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认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尤其是肺、脾、肾三脏不足,卫外功能薄弱,对外邪的抵抗力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一旦偏颇,六淫之邪不论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受,均及于肺。外邪久恋,稍愈又作,往复不已。若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咳喘、水肿、痹证等病证,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
恢复期则通过膏方调理,予以益气固表,或运脾和营,或补肾壮骨等治疗,均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其具体辨证分型为:
(1)营卫失和,外邪留恋型 证见反复感冒,恶寒怕热,不耐寒凉,平时汗多,肌肉松弛,或伴有低热,咽红不消退,扁桃体肿大;或肺炎喘嗽后久不康复;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脉浮数无力。一般治疗以扶正固表,调和营卫为主。常用药物如黄芪、桂枝、白芍药、甘草、大枣等。汗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瘪桃干固表止汗;兼有咳嗽者,可加百部、杏仁、款冬宣肺止咳;身热未清者,加青蒿、连翘、银柴胡清宣肺热;咽红、扁桃体肿大未消者,加板蓝根、玄参、夏枯草、浙贝母利咽化痰消肿;咽肿便秘者,加瓜蒌仁、枳壳、生大黄化痰解毒通腑。
(2)肺脾两虚,气血不足型证见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愈,或愈后又发,面黄少华,厌食,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肤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数无力。一般治疗以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为主。常用药物如黄芪、白术、党参、怀山药、牡蛎、陈皮、防风等。余邪未清者,加大青叶、黄芩、连翘清其余热;汗多者,加稽豆衣、五味子固表止汗;纳少厌食者,加鸡内金、炒谷麦芽、生山楂开胃消食;便溏者,加薏苡仁、茯苓健脾化湿;便秘积滞者,加枳壳、生大黄导滞消积。
(3)肾虚骨弱,精血失充型证见反复感冒,甚则咳喘,面白无华,肌肤松弛,动则自汗,寐则盗汗,睡不安宁,五心烦热,立、行、齿、发、语迟,或鸡胸、龟背,舌淡红,苜薄白,脉数无力。一般治疗以补肾壮骨,养阴温阳为主。常用药物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麦门冬、菟丝子、泽泻、茯苓、牡丹皮、甘草、大枣等。汗多者,加黄芪、煅龙骨益气固表;低热者,加鳖甲、地骨皮清其虚热;阳虚者,加鹿茸、紫河车、肉苁蓉温阳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