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细菌性痢疾会引发什么疾病

小儿细菌性痢疾会引发什么疾病

急性菌痢患儿如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并发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等)。慢性菌痢发生并发症较多,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最常见的有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表现为干燥性眼病、营养不良性贫血、佝偻病,严重者可出现脚气病及坏血病。后者在我国已很少见到。

肠部溃疡深者可致大量肠出血,腹泻频繁者可致脱肛,用抗生素过久可致肠道菌群紊乱或合并真菌感染。个别严重营养不良患儿肠道溃疡长久不能修复,可发生肠穿孔。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种类有哪些

1.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腹泻、大便性状为脓血便或黏液便,伴有阵发性腹痛、里急后重,有时有热性惊厥,腹部可有轻压痛,可触及痉挛性乙状结肠,肠鸣音亢进。

2.非典型菌痢

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大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

3.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周称为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为慢性菌痢。急性菌痢未得到合理治疗,或发生于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小儿。

4.中毒性痢疾

是菌痢的一种严重类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高热可达39~40℃或更高,伴全身中毒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可很快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新生儿腹泻的原因 感染所致

如果饮食不注意卫生,所吃食物或使用餐具被细菌、病毒污染,引起肠道外感染,会引起腹泻。再者,如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败血症、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疾病都会导致腹泻。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病因有哪些

1、病原: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需氧、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杆菌。长约1~3µm;水中可生存5~9天,食物中可生存10天,对阳光极敏感,经照射30min即死亡;在60%时10min,在100℃即刻即可将其杀灭。在低温潮湿的地方,可生存几个月。在蔬菜、瓜果、食品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采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漂白粉、过氧乙酸、石灰乳、来苏水均可将其杀灭。在37%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应用去氧胆酸盐SS培养基和伊红亚甲蓝培养基可获纯培养。用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阳性率较高。

2、分群:根据菌体O抗原的结构不同,可分为A、B、C、D 4个群,群内又分为47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1)A群:志贺痢疾杆菌(Shigella),此群对甘露醇不发酵,无鸟氨酸脱羧酶,与其他各群无血清学联系。此群有1~12个血清型。A群1型为志贺菌,2型为施密次菌(Schmitz),其余为副志贺痢疾杆菌。

(2)B群:福氏痢疾杆菌(Flexner),发酵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有交叉凝集。已有1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变种)。

(3)C群:为鲍痢疾杆菌(Boydii),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无交叉凝集。有1~18个血清型。

(4)D群:宋内痢疾杆菌(Sonne),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迟缓发酵乳糖。仅有1个血清型。但近年来按其发酵乳糖的能力可分2株,依其产生大肠菌素的能力又可分16个型。

3、流行菌:志贺菌属菌群较多,20世纪40年代以前A群为主要流行菌,在60年代初期几乎消声灭迹,但在1969~1970年突然在中美洲暴发流行,1972~1978年在南亚孟加拉国连年发生流行,继之,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等受侵。B群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发展中国家占优势。

D群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许多发达国家中跃居首位,占95%以上。1984年我国14省市收集的2274株痢疾菌株中,B群占65.8%,其次是D群占25.1%,A1群和C群分别占8.3%和0.8%。B群和D群仍是1980~1992年间北京地区流行的主要菌株。

在儿童中D群多于B群。1986~1988年7省妇幼卫生示范县5岁以下儿童检测出痢疾杆菌113株,以B群,福氏1、2型最常见占72.6%,其次是D群(宋内)占11.5%,A群(志贺)占5.3%;同期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检测出痢疾杆菌66株,D群(宋内)最常见占66.6%,B群(福氏)其次占28.8%,C群(鲍氏)占4.5%,未发现A群(志贺菌)。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便常规、粪细菌培养、血常规、乙状结肠镜检查

1.大便常规

病初可正常,以后出现脓血黏液便,镜检有成堆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2.大便培养

可分离出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3.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多增高至(10~2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核左移。当有DIC时,血小板明显减少。

4.免疫学检测

目前已有应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痢疾杆菌特异性多价抗体来检测大便标本中的致病菌,方法各异,都较快速,但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5.特异性核酸检测

采用核酸杂交或PCR可直接检查粪便中的痢疾杆菌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

小儿细菌性痢疾有哪些症状

1.潜伏期

自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2.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②非典型痢疾: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这类病儿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常见到。在慢性痢疾过程中有时症状突然加重,呈急性发作的表现。

普通型菌痢见到脓血便,诊断并不困难。应注意下列几点有助于确诊:

1.夏秋季节 夏秋季节腹泻伴有发热、粪便带黏液脓血者。

2.接触史 家中或同居室最近有了痢疾患者,应予警惕。

3.大便镜检 北京市标准:每一高倍镜视野脓细胞>15个并见有红细胞,门诊即可诊断菌痢并填报传染病卡片。

4.粪便培养 严格说来准确诊断要靠粪便培养。作培养时要采取新鲜脓血便,最好在床边即接种培养,若不能即时做,可将标本放入缓冲甘油盐水液中保存,尽快送细菌室培养。在用抗菌药治疗前采集粪便标本,可提高培养阳性率。

5.PCR快速诊断 最近已研制出PCR快速诊断法,但需集中多份标本一起检查,尚不能广泛用于临床。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饮食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减少肠道刺激,缓解病人腹泻症状,防止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在发热、腹痛、腹泻明显时,应禁食,当症状稍有减轻时,可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脂肪少的流质饮食。如藕粉、米汤、果汁、菜汁、禁饮牛奶、豆浆及易产气的饮食,以保证肠道的充分休息,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6餐,每餐 200毫升~250毫升。

发热,腹泻症状好转后,可食少渣无刺激性饮食,由少渣、少油半流过渡到半流、软食或普食。可食用粥、面条、面片、小馄饨、豆腐、蒸蛋羹、小肉丸、鱼丸、烧鱼、菜泥等,每日可3餐或5餐,量不宜过多。应多饮水,改善脱水和毒血症,利于毒素的排泄。禁食油煎或油炸食物,芹菜、韭菜、萝卜、咖啡、浓茶、酒类、刺激性调味品,生冷食物,待肠道病变康复后再食用普通膳食。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开始时为急性,称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有部分患儿缺乏一般急性菌痢应有的肠道症状,而以全身性症状为突出,此种病称为中毒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程超过2个月,即为慢性痢疾。

l 小儿在夏秋季有腹泻时,应想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可能。一般患儿在发病前2~3天内有不洁饮食史;或家庭成员中有人腹泻,有可能为传染源。

l 患儿首先出现发热。发热一般以高热多见。同时相继出现胃肠道表现,如腹泻和腹痛。腹泻次数频繁,每日可多达10~30次,但粪便量不多。典型的粪便为脓性(所谓白痢),或脓血便(红痢),也可为粘液便,婴儿甚至仅表现为消化不良性大便。腹痛部位多在脐周或左下腹,为阵发性。腹痛出现的同时伴有便意,排便完毕常觉又想排便,总有排不尽的感觉。其他胃肠道症状还可能有呕吐、腹胀、吃东西不香等。

l 如患儿有上述表现,特别是有脓便或脓血便时,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基本无疑。但要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还应作粪便细菌检查,因脓血便还可见于其他肠道疾病、甚至非肠道疾病。

相关推荐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鞭毛杆菌。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之不同,目前本菌分为4群及47个血清型。4群是痢疾志贺氏菌(A)、弗氏志贺菌(B)、鲍氏志贺菌(C)、朱内氏志贺荫(D)。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B群为主要流行菌群,其次为D群。各型痢疾杆菌均产生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 慢性菌痢的发病原因就比较复杂,主要与机体抵抗力低下、肠道分泌性抗体缺乏,以及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与原有肠道慢性病或寄生虫病等因素有关。 中毒型菌痢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机体的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呈强烈过敏反应有

细菌性痢疾复发的原因

第一个是痢疾杆菌的重复感染。因为细菌性痢疾的种类比较多,病理性比较大,容易反复感染。众所周知,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常见的种类有福氏、宋内、志贺氏、还有舒密次,鲍依德杆菌。这些杆菌,他们都有变异性的亚型。因此,可能患了疑似菌痢以后,再次发生菌痢。通常每个型的细菌性痢疾,都是一种抗原,这种抗原,他们相互之间是没有交叉的免疫,所以在这次感染了以后,下次还有可能感染痢疾杆菌。但是要知道的是,他们感染的可能不是同一种细菌。 第二个是细菌容易造成感染。我们知道,细菌性痢疾是通过粪便到口腔传播的。它的传播途径是比

如何远离细菌性痢疾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小儿从小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让孩子用牙咬指甲或吸吮手指。教育孩子不应随地大小便,不在地上玩耍。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婴幼儿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一定要煮沸消毒后再喂小孩,不吃剩奶。奶瓶和奶头用后洗干净,每天煮沸消毒1次,不吃生菜,不喝生水和腐败变质不干净的生冷食品,生吃的瓜果要洗干净,最好用开水烫了再吃。食物要新鲜、菜板、菜刀要生熟分开,把好“病从口入”。 ⊙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应单纯母乳喂养,尤其在婴儿患病或病后更应坚持母乳喂养,因

肠炎吃什么药好

整肠生(口服地衣芽孢杆菌胶囊) 【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慢性肠炎、腹泻。也可用于其它原因(如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 肠炎宁糖浆 【适应症】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肠炎宁片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马兰头是发物吗

马兰头不属于发物。 所谓发物一般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而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不仅不诱发疾病还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保健功效。 另外马兰头属于高钾低钠(钾钠比为49.5:1)食物,常食对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有益,马兰头治疗甲型肝炎和细菌性痢疾也有效果。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病程为7-14天,若不经有效的抗菌治疗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转为慢性菌痢,部分病例可转为中毒性痢疾。有的病人一开始表现高热、精神萎靡,并出现抽风或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而没出现腹泻,如在夏秋季节,一定高度警惕中毒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如何预防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性腹泻。 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呈1日10多次或更多。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非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婴儿多见。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较轻,腹泻呈一日3-5次。粪便成水样或稀糊状,含少量粘液,但无脓血。左下腹可有压痛。食欲减退,并有恶心、呕吐。 急性中毒性菌痢起病急、发展快,体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小儿患者早期出现烦躁、慌恐和惊厥等。

营养不良的诱因

喂养方法不当(35%): 人工喂养时,配奶方法不对,放入水分过多,热量,蛋白质,脂肪长期供应不足,母乳喂养的婴儿,没有及时增添辅食,都可使小儿发生营养不良。 疾病因素(40%): 孩子体质差,反复发生感冒,消化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寄生虫,长期腹泻,慢性痢疾),增加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作为父母的又不懂得补充必要的营养素。 小儿发育过快(15%): 孩子生长发育过快,而各种营养物质又不能供应上,造成供不应求。

如何在夏季进行小儿菌痢的预防呢

细菌性痢疾,这也是一种对于小儿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痢疾这种疾病一般起病急,相伴出现发热、腹痛、脓血便等症状,要是重症的话还出现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这就需要在生活之中进行预防,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如何在夏季进行小儿菌痢的预防呢? 非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婴儿多见。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较轻,腹泻呈一日3-5次。粪便成水样或稀糊状,含少量粘液,但无脓血。左下腹可有压痛。食欲减退,并有恶心、呕吐。 急性中毒性菌痢起病急、发展快,体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小儿患者早期出现烦躁、慌恐

小儿痢疾引发什么疾病

急性菌痢患儿如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并发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等)。慢性菌痢发生并发症较多,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最常见的有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表现为干燥性眼病、营养不良性贫血、佝偻病,严重者可出现脚气病及坏血病。后者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肠部溃疡深者可致大量肠出血,腹泻频繁者可致脱肛,用抗生素过久可致肠道菌群紊乱或合并真菌感染。 个别严重营养不良患儿肠道溃疡长久不能修复,可发生肠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