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代偿期与失代偿的区别
心力衰竭代偿期与失代偿的区别
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本身会发生一系列的代偿反应。心脏本身的代偿形式包括心率加快、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肌收缩性增强和心室重塑。
1、心率加快:心功能不全时心排血量减少,会通过对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刺激等机制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心排血量是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提高心排出量。
2、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功能不全时由于每搏输出量降低,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导致心肌纤维初长度增大(也就是心肌开始收缩前的长度被过多的容量牵拉而增大),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代偿性增加每搏输出量。
3、心肌收缩性增强: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反射性的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增加,通过激活肾上腺素受体,而使得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增加每搏输出量。
4、心室重塑:是心室在长期容量和压力负荷增加时通过改变心室的结构、代谢和功能而发生的慢性代偿性适应性反应,心肌发生肥大等改变,使得心肌收缩力增强。
肺心病的症状
肺心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呢?资深哮喘病专家为我们详解:
1、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每到寒冷季节病情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变浓或呈黄色。
2、稍微活动如上楼梯或快步走路时,感觉气短、呼吸急促、心悸、心前区疼痛、乏力、胸闷等症状,休息后可以好转。
3、指端、口唇及口唇四周呈青紫色。
4、查心电图可见心率加快,心律不齐。
肺心病主要可分为心肺功能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当肺心病发展到失代偿期的时候。肺组织损害严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和(或)心力衰竭,治疗起来就困难了。
肺心病有哪些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的肺、心功能不全以及其他器官受损的征象,往往表现是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肺、心功能不全亦随之进一步恶化,急性发作次数愈多,肺、心功能损害亦愈重。下面按其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分别加以阐述。
1.肺、心功能代偿期
此期心功能代偿一般良好,肺功能处于部分代偿阶段,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表现,即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可感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和劳动耐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发绀等缺氧症状。体检可见明显肺气肿体征,如桶状胸、肺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普遍减弱,常可听到干、湿啰音。右心室虽扩大,但常因肺气肿存在而心浊音不易叩出,心音遥远。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此体征也可因肺气肿存在而不明显),提示有肺动脉高压存在。剑突下可见心脏收缩期搏动,三尖瓣区可听到心脏收缩期杂音,听诊剑下心音强于心尖部,多提示有右心室肥厚和扩大。部分病例因严重肺气肿使胸腔内压升高,阻碍了腔静脉回流,可出现颈静脉充盈;又因膈肌下降,肝下缘可在肋下触及,酷似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但此时静脉压无明显升高,肝脏亦非瘀血,前后径并不增大,且无压痛,可予鉴别。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多数患者以呼吸衰竭为主,而后发生心力衰竭;也有少数患者可无心力衰竭或以心力衰竭为主。
(1)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其临床特点参见呼吸衰竭篇。
(2)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少数患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或全心衰竭,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体检有明显肺气肿体征,由于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弱,呼吸音减低,呼气延长,肺底听到哮鸣音及湿音,心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肝浊音界下降,肝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反流阳性,水肿和腹腔积液等,常见下肢水肿,午后明显,次晨消失。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提示有右心室肥大。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应与右心衰竭的肝淤血征相鉴别。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或有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常见诱因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多为通气障碍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同时存在。低氧血症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头痛、乏力及腹胀等。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出现明显发绀。缺氧严重者出现躁动不安、昏迷或抽搐,此时忌用镇静或催眠药,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发生肺性脑病。高碳酸血症表现为皮肤温湿多汗、浅表静脉扩张、洪脉、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甚至眼球突出、两手扑翼样震颤、头昏、头痛、嗜睡及昏迷。这是因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结果。当严重呼吸衰竭伴有精神神经障碍,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称为肺性脑病。
(2)心力衰竭肺心病在功能代偿期只有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肥厚等征象,而无心力衰竭表现。失代偿期出现右心衰竭、心慌、气短、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甚至全身水肿及腹腔积液,少数患者还可伴有左心衰竭,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的分类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肺心病都有哪些症状
急性肺心病起病急骤,除某些基础疾病表现外,患者有呼吸困难、窒息和濒死感,常因心排血量下降而组织缺氧,烦躁不安,冷汗、紫绀及休克,也可有咯血和心绞痛发作。体格检查可见肢体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脉压窄小,呼吸浅速,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哮鸣音。常有心动过速,奔马律,肺动脉瓣关闭音亢进,第二心音分裂及三尖瓣收缩期杂音,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右心衰竭时可见颈静脉充盈、怒张,肝脏肿大,下肢浮肿。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的肺、心功能不全以及其他器官受损的征象,往往表现是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肺、心功能不全亦随之进一步恶化,急性发作次数愈多,肺、心功能损害亦愈重。下面按其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分别加以阐述。
1.肺、心功能代偿期
此期心功能代偿一般良好,肺功能处于部分代偿阶段,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表现,即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可感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和劳动耐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发绀等缺氧症状。体检可见明显肺气肿体征,如桶状胸、肺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普遍减弱,常可听到干、湿啰音。右心室虽扩大,但常因肺气肿存在而心浊音不易叩出,心音遥远。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此体征也可因肺气肿存在而不明显),提示有肺动脉高压存在。剑突下可见心脏收缩期搏动,三尖瓣区可听到心脏收缩期杂音,听诊剑下心音强于心尖部,多提示有右心室肥厚和扩大。部分病例因严重肺气肿使胸腔内压升高,阻碍了腔静脉回流,可出现颈静脉充盈;又因膈肌下降,肝下缘可在肋下触及,酷似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但此时静脉压无明显升高,肝脏亦非瘀血,前后径并不增大,且无压痛,可予鉴别。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多数患者以呼吸衰竭为主,而后发生心力衰竭;也有少数患者可无心力衰竭或以心力衰竭为主。
(1)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其临床特点参见呼吸衰竭篇。
(2)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少数患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或全心衰竭,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高血压的分级有几级
高血压分级: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