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淋巴瘤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

淋巴瘤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

中新网11月24日电(健康频道 袁野)近日,关于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淋巴癌去世的消息风行网络。虽然相关细节未有透露,但肿瘤专家表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最常见最典型的首发表现,约占全部病例的60%~70%,尤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其次为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其他各部位均可发生。

此外,据专家介绍,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淋巴瘤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率约为2.5:1。

我国发病年龄曲线高峰为40岁左右

男性或受行为习惯及讳疾忌医心理特点影响更易罹患

从医学组织学对疾病来源的分析,医学专业上把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而非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就称为“瘤”。“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因此就叫“淋巴瘤”。"癌"和"瘤"的区别并不是意味着“癌”就一定比“瘤”凶险,“瘤”就一定比“癌”良性。”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吴学宾对中新网健康频道表示,恶性淋巴瘤根据其细胞的病理学特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霍奇金淋巴瘤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其淋巴组织中可以见到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也称镜影细胞),除R-S细胞外,组织中还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嗜碱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组织等,这些细胞通常被认为是反应性增生。根据组织学特点,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多种亚型。

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比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更多的结外侵犯性和远处扩散。由于其高度异质性的原因,随着细胞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认识和分类分型也在不断的完善。

据吴学宾介绍,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我国淋巴瘤占肿瘤性疾病的3%~8%,淋巴瘤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约占4%,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数的第11~13位。年发病率男性约为1.39/10万,女性为0.84/10万;发病年龄曲线高峰为4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率约为2.5:1。

为何淋巴瘤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吴学宾表示,原因其实并不清楚,不过,在临床上,许多恶性肿瘤性疾病男性都比女性发病率高,如肺癌发病率男女比约为2:1;胃癌约为2.3~3.6:1,肝癌约为3~4:1,白血病约为1~1.6:1等等。国外科研人员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生理原因造成的,而是因为男性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包括讳疾忌医等因素造成的。同时,尽管肥胖和吸烟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两大元凶已经众所周知,但是男性相比女性更不愿放弃恶习,转而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

有人归纳认为,对于疾病,男人好掩饰,女人多夸张;男性身体有不适多不主动就医,常常多不能够耐受疾病痛苦后才就医,因而失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机会;患病后女性多严格遵循医嘱,男性则较粗放。因此,对于同样的疾病和癌症,男性走出阴影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另外,从社会对男性需求以及男性所从事的职业来看,大多数所谓"危,重,险"等职业都是以男性为主,因而受到职业伤害的概率也比较高。男性在社会职场众所承受的压力可能也比较大些。这些综合因素,特别是男性的诸多不良生活习性,可能是导致男性肿瘤包括淋巴瘤发病率较女性高的原因之一。

淋巴瘤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第11位

北京地区淋巴瘤发病率每年以3.33%速度上升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增生,恶性程度不一。据吴学宾介绍,临床上,这类淋巴结肿大的特点是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地较韧如(硬)橡皮样,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活动性,大小不等,米粒绿豆大小至10cm或数十厘米,甚至可有数个淋巴结相互融合形成较大肿块,固定并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发红,偶有破溃。深部淋巴结肿大需借助有关仪器设备等检查方可明确。

大约55%的淋巴瘤患者在初诊时有全身症状表现包括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出现这些全身症状通常是预后不佳的表现。另外还有皮肤瘙痒,乏力,"酒精疼痛"(约17%~20%的霍奇金患者在饮酒后约20分钟局部病变发生疼痛,机理不明)等。

吴学宾表示,淋巴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简单而言,由于已知(如病毒、放射线、化学毒物等)和/或未知的病因侵袭机体组织,使机体发生染色体易位、基因扩增、体细胞突变和基因缺失等,导致原癌基因的正常调控发生改变而激活,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减少或丢失,由此而使肿瘤发生发展。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白人要比其他人种更易罹患本病,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有两个高峰,15~30岁和50~60岁,我国双峰不明显,发病年龄多为40岁左右。

此外,淋巴瘤死亡率也占恶性肿瘤的第11位,且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但在肿瘤的构成比中,淋巴瘤则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即淋巴瘤在年轻人中较其它肿瘤为多。

在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城市要高于农村,经标准化后总体上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1.8~5.9/10万,而且近些年其发病率呈持续稳步性升高。据2012年北京市淋巴瘤中心发布的数据,北京地区淋巴瘤的发病率每年以3.33%的速度上升。

不过,欧美国家的淋巴瘤发病情况要明显高于我国和亚洲地区,其霍奇金淋巴瘤年发病率约为1~4/10万,占淋巴瘤的40%;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2~15/10万,占60%。大约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总体上,欧美国家淋巴瘤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我国。据资料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50000例新发的霍奇金淋巴瘤,但是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较大,每年的新发病例数也是不容小觑。

新药物和疗法提高患者生存率

防癌治癌食谱不科学 需平衡膳食

吴学宾表示,淋巴瘤的确诊必须依靠淋巴结的病理活检,目前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淋巴瘤的诊断将越来越精准。其他的全身性检查对判断淋巴瘤的分期、预后和指导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淋巴瘤虽然是恶性肿瘤性疾病,但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药物和新的疗法的应用,使淋巴瘤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治愈的肿瘤性疾病。” 吴学宾称,以放疗为主治疗I和II期何杰金氏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达90%,晚期(III和IV期)何杰金氏淋巴瘤以联合化疗为主的方案治疗,其治愈率也在50%以上。

此外,还有最新的"病毒治疗"方法(Virotherapy)。它是基于针对在特异的肿瘤靶细胞中病毒的选择性复制以有效地清除病人体内的这类恶性肿瘤细胞的最新的医疗技术,将开创肿瘤治疗的新时代。另外,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细胞毒T淋巴细胞输注(CTLs)、肿瘤疫苗等生物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淋巴瘤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和治愈率。

治疗后该如何饮食?有分析认为,淋巴癌患者经过放疗后,对机体损害较大,临床常见灼热伤阴、口干烦躁等郁热伤津的现象。在饮食调理上,要多吃滋阴清淡、甘寒生津的食物,如荸荠、鸭梨、鲜藕、银耳等食品。这一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吴学宾表示,胃口不好,体液丢失较多,多食用一些利于消化,富含水分维生素的食品对患者肯定是合理和有益的。但他同时提醒,从目前已知的材料来看,尚没有发现任何一种目前已知的食物被科学证明具有防癌治癌的功效。那些所谓的"防癌治癌食物"实际上是为了某些别有用心的目的而杜撰出来的。因此,平衡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可取的。

如何提高淋巴瘤的警惕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一种癌症。临床上淋巴癌的发病趋于年轻化,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且男性多于女性。淋巴瘤的高发年龄为40-50岁,平均死亡年龄50岁,该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全球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病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5万人,死亡病例超过2万人,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在儿童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

根据病理分型,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比较平稳,某些地区发病率还有些下降。但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是持续增加的,调查发现,我国沿海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它可见于各种年龄组,但40~50岁多见。在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淋巴结,10%~15%患者有骨髓侵犯,40%~50%患者有淋巴结外病变。病程进展迅速,如不予以积极治疗,生存期不足一年。

长期发热和淋巴肿大是信号

淋巴癌的早期症状“很会伪装”,与常见的感冒相似,患者多会出现发热、扁桃体肿大等 “感冒”症状,此外,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淋巴结无疼痛肿大、体温增高(尤其是夜间)、体重下降、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盗汗等,需要特别警惕。尤其是中青年人,出现无痛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发热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如何减少淋巴瘤发病率

淋巴癌会不会复发?经过化疗或联合放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恶性肿瘤患者,并非就彻底根除了肿瘤细胞,这种完全缓解只是一种临床意义上的初步治疗成功,实际上此时体内还可能残留许多肿瘤细胞,只是用目前常用的CT、B超、PET?CT和血液学检查还难以检测到而已。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虽然初治的有效率很高,完全缓解率也很高,但仍有约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病例会复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复发率就更高了。而大多数惰性淋巴瘤用目前的治疗方法也是基本不可能完全治愈的,或早或晚都可能会复发。

淋巴癌虽然和其他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相比,淋巴瘤的整体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较好,但是这主要是指接受一线治疗的初治患者。如果一线治疗效果不佳,虽然对多数淋巴瘤类型而言,淋巴癌复发的患者再次接受规范治疗后仍然幸运的有30-50%的有效率,某些惰性淋巴瘤的有效率更高。但是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即便二线方案效果不错,但是也很难通过常规化疗获得治愈。患者可能对很多方案有效,但是却不能根除淋巴瘤,往往在数个周期化疗后病情再次进展,再更换方案可能仍然有效,但是不久后再次进展,如此反复迁延,人体被肿瘤和各种治疗折磨消耗的羸弱不堪,而肿瘤却在这场持久战中被锻造的更加顽固和耐药,在不太久的时间内,肿瘤终将会战胜人体。因此,诊断淋巴瘤之后的首个治疗方案是决定能否治愈的关键所在,建议到正规、有经验的治疗中心就诊。

恶性淋巴瘤早期症状

由淋巴组织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所引起,多发生在淋巴结内。这种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儿童发病率在儿童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

淋巴瘤发病年龄高峰在31-40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峰略往前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而恶性淋巴瘤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恶性淋巴瘤多见于青年,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侧多于右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

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相应症状。30%-50%霍奇金患者以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发热可伴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早期治疗方案

恶性淋巴瘤多见于青年,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侧多于右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相应症状。30%-50%霍奇金患者以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发热可伴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

恶性淋巴瘤可见于各种年龄组,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以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并出现相应器官受累表现。恶性淋巴瘤不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近年来,其发病率却在明显增加,其发病率为3.5人/10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5万人,死亡病例超过2万人,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淋巴瘤的高发年龄为40-50岁,平均死亡年龄<50岁,因此该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发热、夜间盗汗和体重下降,一般为不规则的中等程度发热,有时可呈周期性发热,一次发热可持续数日或数周,继以长短不一的无热期,往后无热期逐渐缩短,并发展到持续高热。 病人如出现上腔静脉阻塞或引起骨髓功能不全、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那是由于纵膈淋巴结肿大及骨髓浸润而使然,已是晚期淋巴结恶性肿瘤的症状。

在淋巴瘤早期中的一些症状中我们会发现会有发烧等情况,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身体发生异常情况,所以说不论是淋巴瘤早期治疗方案还是晚期治疗方案,能治好疾病的方案才是好的方案,另外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的心情,包括发现淋巴瘤病变等情况。

淋巴肿瘤疾病的主要的症状表现

发病重心向年轻人转移

近年来,我国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上升加快。据最新全国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淋巴瘤患者发病率在男性十大高发肿瘤中已上升至第9位,女性则上升到第11位,2011年全国淋巴瘤发病率已达到6.43/10万。

“人体淋巴系统就像保护人体的‘防御性长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洪小南教授形象地比喻说,淋巴癌就是长城上的“卫兵”(细胞)出现了投敌和叛变,这样,不仅是外来的细菌、病毒会长驱直入,连卫兵也会加入行动,后果可想而知。

“最近几年,淋巴瘤发病的重心在向年轻人转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精神压力过大。”洪小南教授解释说,恶性淋巴瘤和胃癌不同,是免疫力下降后引起的。现在的年轻人,在社会上打拼,熬夜加班,工作压力大。不少人下班之后沉默不语,情绪低落。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会使身体酸性化。体内酸性环境就可能诱发包括淋巴瘤在内的一切肿瘤。

早期症状隐匿类似感冒

癌症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治愈。石远凯教授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淋巴瘤最早从淋巴结开始,表浅的淋巴结发病最多。如果出现表浅淋巴结肿大,就要提高警惕了。”

淋巴瘤有哪些早期信号

发病率上升,男性多于女性

据丁家华介绍,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即恶性淋巴瘤,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种癌症。临床上淋巴瘤的发病趋于年轻化,发病率也呈上升 趋势,且男性多于女性。截止到目前,接诊到的最年轻的淋巴瘤患者只有24 岁,是一个小伙子,起初是反复发烧、日渐消瘦、食欲变差,后来到医院做淋巴结病 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

早期症状隐匿,警惕癌变信号

淋巴瘤的表现隐匿,不易察觉。丁家华表示,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类似,大部分患者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处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 上半身淋巴结无疼痛肿大,浑身发冷,体温增高(尤其是夜间),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等,需要特别警 惕。尤其是中青年人出现无痛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淋巴瘤非绝症,生存率达80%

丁家华认为,淋巴瘤并非绝症,常规治疗相对于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等可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且预后好,生存期较长。即使是全身扩散的病人也有治疗的机 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般来说,1、2期恶性淋巴瘤患者适用放疗,3、4 期患者适用化疗。对于一些高危 患者,根据需要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仅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期,还有治愈的希望。

目前已知的淋巴瘤有近70 种病理类型,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在我国,霍奇金淋巴瘤占到10%左右,是一种疗效相对较好的 恶性肿瘤,10 年生存率可达70%~80%。而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不容乐观,部分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五年生存率不足30%,且复发率较高。

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免疫力

淋巴瘤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说与自身体质、心理状态、环境污染有关,也只是传闻,尚未得到证实。不过,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淋巴瘤与人体免疫系 统缺陷、病毒(EB 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放射线污染以及遗传因素有关。丁家华认为,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早期淋巴瘤并对症治疗。除此 之外,我们能做的就是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身体长期过度疲劳,提高自身免疫力。

什么是食道癌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食管癌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一般为2~4:1。

[病因病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有关的实验研究,认为亚硝胺类化合物和食物霉变有致癌作用。此外,食物灼热或粗硬、饮酒、吸烟等刺激,以及食管慢性炎症、免疫、遗传等因素,也与食管癌发生相关。

[病理分析]

食管分为颈、胸、腹三部。胸部食管又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自胸廓上口至主动脉弓平面;中段自主动脉弓至肺下静脉平面;下段是肺下静脉平面以下,通常将腹段包括在下段内。

中段食管癌较为多见,下段次之,上段较少。多系鳞癌。贲门部腺癌也可向上延伸累及食管下段。按病理形态,临床上食管癌分为髓质型、缩窄型、蕈伞型、溃汤型四种类型,其中髓质型最常见,恶性程度高。癌在粘膜下可向食管全周及上、下扩散,同时也向肌层浸润,并侵入邻近组织。癌转移主要经淋巴途径,晚期可经血行转移至肝、肺、骨骼等。

纵隔淋巴肿瘤怎么办

由于发病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5岁以前很少发病,5岁以后逐渐增多,青春期发病率明显增多,15~34岁为高峰。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纵隔恶性淋巴瘤早期没有特殊的表现,不容易被人觉察,当被发现时,多呈现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组织增生,尤其以,随着病情的进展,中晚期患者有贫血、发热及恶病质等临床表现。

在患病的同胞之间,有人类细胞抗原成分的过度表达,而且在许多报道中发现同一家庭可能会由2人或更多的成员患病,而且发病时间很接近,现有充分证据说明,遗传与纵隔淋巴瘤有关,患者的兄弟姐妹中,其发病率可增加5~7倍,本病患者可有染色体异常。

纵隔淋巴瘤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HD大部分都可治愈。NHL疗效虽不如HD,但也有部分病例得以治愈。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有以下情况者可行手术根治,再继以放疗和化疗:①局限性体表的结外病变;②消化道淋巴瘤;③泌尿生殖系淋巴瘤;④原发于脾之淋巴瘤。或者进行骨髓移植,骨髓移植对淋巴瘤的疗效有待评定。另外可以采用先进的放射治疗。HD的ⅠA和ⅡA可单独采用次全淋巴野照射。以及NHL低度ⅠA和ⅡA采用放疗后(1月)宜加化疗。

恶性淋巴瘤早期症状

1.1、恶性淋巴瘤多见于青年,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侧多于右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相应症状。

1.2、恶性淋巴瘤可见于各种年龄组,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以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并出现相应器官受累表现。

1.3、恶性淋巴瘤不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近年来,其发病率却在明显增加,其发病率为3.5人/10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5万人,死亡病例超过2万人,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

1.4、发热、夜间盗汗和体重下降,一般为不规则的中等程度发热,有时可呈周期性发热,一次发热可持续数日或数周,继以长短不一的无热期,往后无热期逐渐缩短,并发展到持续高热。

什么原因得淋巴癌

1、饮食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长期的酸性体质是淋巴瘤发病原因之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搭配合理的饮食结构,尤其是具有家族集聚性淋巴瘤的人,更应远离淋巴瘤致病原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淋巴瘤发病几率。

2、化学因素:

化学致癌物包括烷化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芳香胺类化合物等种类,是淋巴瘤发病的一定原因,如女性过多使用染发剂会导致淋巴细胞癌变。在农业生产中,随着农药及化肥的应用,在农村人口中淋巴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断地增加,因此化学因素是导致淋巴瘤的主要因素。

3、辐射因素:

导致淋巴瘤的因素不仅与吸收辐射的剂量有关,还与受辐射时的年龄有关,25岁以下受辐射的人群,淋巴瘤的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医用辐射对人类肿瘤的发病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大剂量辐射对人类淋巴瘤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4、遗传因素:

关于淋巴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许多的报道,肿瘤本身并不遗传,淋巴瘤的遗传是指发生肿瘤的素质,某些人身体素质在致癌物质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癌变,或对异常细胞免疫力低,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导致淋巴瘤发生。

为什么会得肾癌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世界范围内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各不相同,总体上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统计我国试点市、县肿瘤发病及死亡资料显示我国肾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8年已经成为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0位。

肾癌的病因未明。已经明确的与肾癌发病相关因素有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

早在1883年德国的病理学家Grawitz根据显微镜下看癌细胞形态类似于肾上腺细胞,提出肾癌是残存于肾脏内的肾上腺组织起源学说,故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书籍中将肾癌称为Grawitz瘤或肾上腺样瘤。直到1960年才由Oberling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提出肾癌起源于肾的近曲小管,才纠正了这个错误。

相关推荐

淋巴瘤有哪些类型?

淋巴瘤有哪些类型?通过对淋巴瘤患者的调查发现,通常有的人是在不经意间触到颈部一圆形如指甲大的肿物后,又发现腋窝下也有这样的肿物,进一步化验涂片被确诊为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 这种肿瘤多见于青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其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左边居多。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病人常常毫无感觉,只是在无意间或洗澡时发现肿物。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块,触之有软骨样感觉。如果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了神经,可以引起疼痛。 恶性淋巴瘤分类以及症状 淋巴瘤分为霍奇金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要警惕

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而且这是青壮年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5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2万人。 40至50岁已成为淋巴瘤的高发年龄段。因患淋巴瘤死亡者的平均年龄不到50岁,而患其他肿瘤死亡者的平均年龄则在58岁左右。 不了解淋巴瘤的早期症状而忽视自身健康状况,是造成死于淋巴瘤患者的主要原因。当然,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因为淋巴系统是人体很重要的免疫组织,但青壮年时期,淋巴系统处于一

鼻腔肿瘤的临床表现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在50岁以上。多为单侧,也有双侧发病者。约10%的病人腮腺区及颌下淋巴结有转移。初期肿瘤发展缓慢,至晚期肿瘤广泛累及眼部、上颌窦、筛窦或前颅底时,可产生Ⅱ、Ⅲ、Ⅳ、Ⅴ、Ⅵ等颅神经及眼部症状。检查时发现鼻腔有肿物,表现不平,暗红色,或呈类息肉样,触及易出血。活检时肿瘤质较脆。如有眼球部突出、内眦部隆起、视力障碍和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多属晚期。 鼻腔恶性肿瘤 - 概述鼻腔恶性肿瘤多继发于上颌窦和筛窦。病理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腺癌次之,另有少见的基底细胞癌、淋巴上皮癌、嗅神经上皮癌、恶性黑色

哪些原因导致淋巴肿瘤

据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且发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发病率沿海地区高于内陆,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 专家表示,由于恶性淋巴瘤的表现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所以一些早期表现更值得警惕,如: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胃不舒服欲吐、淋巴结肿大、发热时有好转但经常复发,长期低热、周期性发热,伴有皮痒、多汗、消瘦等。 专家说,淋巴瘤并非绝症。早期霍奇金淋巴瘤80%以上可以治愈,晚期霍奇金淋巴瘤长期生存率也能达到50%以上。由于淋巴瘤多数发生在浅表,若能早期

肾癌能活多久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世界范围内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各不相同,总体上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 对于肾静脉内或下腔静脉内癌栓,如能手术彻底摘除,则预后良好;若肿瘤侵犯静脉壁,则应切除受累静脉壁,否则预后不良;肿瘤侵入肾周脂肪和肾筋膜,如能根治性切除,近一半可生存5年。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预后不良,极少生存5年;肾癌侵入邻近器官者的生存时间较短。肿瘤

​脑血管病的疑问

年龄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脑血管病的年龄特征很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增加。据我国的资料表明:7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率,为65~74岁组的1.4~1.6倍,为55~64岁组的3~4倍,为45~54岁组的5~8倍,为35~44岁组的30倍,死亡率50岁以上占脑血管病死亡总数的93.64%,而年龄每增加5岁,死亡率增加1倍。由此可以看出,年龄与脑血管病关系十分密切。 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脑出血多见于60岁左右的人,脑梗塞的发病年龄较脑出血晚一些,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多见于青壮年,这是

​男士上班族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社会上男性占有重要的角色,承担的东西也要比女人多,受到的压力也比女人大,男性要从平时就注重自已的身体。男性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从生理角度来看,男性从生命的开始就比女性面临更多的磨难、经历更多的考验。男性受精卵没有女性受精卵易于成活。由于遗传的因素,男性胎儿存在于子宫中时,要经过比女性胎儿更为复杂的转化过程,所以,男性胎儿的自然流产率高于女性胎儿。在出生后第一个月中,男婴的死亡率比女婴高30%,男婴残疾、畸型率也比女婴多33%。由此可见,男性的先天条件并不比女性优越,男性的素质并不是天生强健的。 男性

霍其金淋巴瘤病因

霍奇金淋巴瘤病因至今不明,约50%患者的RS细胞中可检出EB病毒基因组片段。已知具有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霍奇金淋巴瘤发病危险增加。 1.淋巴结肿大 90%患者以淋巴结肿大就诊,大多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常呈无痛性、进行性肿大。饮酒后出现疼痛是淋巴瘤诊断相对特异的表现。 2.结外病变 晚期累及淋巴结外器官,可造成相应器官的解剖和功能障碍,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 3.全身症状 20%~30%患者表现为发热、盗汗、消瘦。发热可为低热,有时为间歇高热。此外可有瘙痒、乏力等。

腰椎病的高发人群

腰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打字员、教师、司机、这些人们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相对薄弱,而且他们的腰椎长时间承受着静压,据黄家驷外科学介绍,人体在前倾20度座位时,其腰间盘的压力最大。所以"座族"人群的腰椎极易发生病变。再就是长时间从事重体体力劳动或长期在寒冷潮湿的环境工作的人们的腰椎也极易发生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女性多发于孕产后,往往是突然发生的腰痛异常剧烈,

现在男人患癌为什么比女人多

癌症就是男人比女人多 “很显然,现在癌症的发病率急速飙升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更令人费解的是:癌症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尽管女性癌症发病率也在快速攀升,但她们坐的只是‘小飞机’,男性则可谓是‘乘火箭’。”这两天在微信上,记者看到一条标题是“为什么现在男性得癌症比女性多”的内容,作者为何裕民。 何裕民何许人也?许多南京市民或许还不太清楚,其实他是全国著名的肿瘤治疗专家。而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南京临床肿瘤专家们的认同。 南京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邹征云告诉记者,恶性肿瘤包括非常多的病种,不同病种在男女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