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的中医辨证治疗
植物人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取穴
主穴:风府、哑门。
配穴:意识障碍加人中、百会、脑清;心脏衰弱,舌质绛有瘀斑加内关、血海;神志清醒后大小便失禁加八 、三阴交、阴陵泉;吞咽困难加翳风、廉泉;上下肢功能障碍加局部腧穴。疗效不显加顶中线、颞前线(头皮针区)。
脑清穴位置:胫骨外缘,解溪穴直2寸。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据症加取配穴。针刺深度,在患者神志未清时,可以患者颈周围长的12~14%为安全度。神志转清后,进针深度可参照下列回归方程求得。风府:Y(cm)=2.6475+0.0778X;哑门:Y(cm)=2.7183+0.07X。其中Y为进针深度,X为患者颈周围长。此指安全深度。进针得气后退针,两穴交替进行。余穴采用同样针法。头皮针穴,进针1~2寸,斜刺入帽状腱膜下层与骨膜之间。留针15~30分钟。每日针刺1次。本病治疗困难,所需疗程较长,一般要求半年以上,要有信心和耐心。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基本痊愈:神志清楚,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生活基本自理;显效:神志清楚,对时间、地点、人物和年龄等有定向力,能用短语表达意思,从容说笑,肢体强直明显改善;有效:出现觉醒状态,对外界语言有反应,双眼可转动视物,可按一定口令做张口、闭眼等简单动作;无效:针刺后无进步。
共治疗8例,1例为个案,7例按上述标准,基本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5.7%[1,2]。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为4组。1、心、肝、肾、缘中、脑干(均为耳穴);2、语门(舌穴);3、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均头穴);4、见明、手三里、外关、环跳、承山、阳陵泉。
配穴:神门、交感、皮质下。
脑干穴位置:轮屏切迹正中。
见明穴位置:三角肌止点后上0·5寸。
(二)治法
根椐病人的症情,依次选用四组穴位。开始取第1组主穴加配穴,以毫针剌法,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待病人出现浅意识,改第2组穴。嘱患者张口,医者用左手将舌尖拉出口外,右手持28号3寸毫针在距舌尖约1厘米处进针,并沿瘫侧舌体肌层,顺舌静脉走行方向由舌尖向舌根平剌2·5寸,当患者出现得气感并用力缩舌或喊出“啊”时起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当患者完全清醒,开始行瘫痪肢体治疗。同时用头针与体针治疗。头穴均取,以28号2寸毫针快速剌入,行180~200次/分速度捻转1~2分钟,留针15~30分钟,同法行针3次。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体穴以9号腰穿针,将3厘米长2/0号之肠线埋入穴区,15日1次。全部治疗只少需3个月以上。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6例,全部获愈。
三维五感疗法
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研究,吸取众人之长,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和经验,我们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三维五感靶向促醒疗法,促醒率达到65%以上,促醒时间平均45天左右。
所谓三维五感靶向疗法,是指通过针刺促醒、中药促醒、运动催醒三维作用,加上通过五种感觉通路刺激大脑休眠细胞,使其逐渐恢复神经功能,从而使神志及肢体等功能得以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三维针刺促醒
在针刺促醒治疗中,我院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病程的长短,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取穴方案,使患者在治疗中获得最大的疗效。我院一般采用的针刺方法包括:毫针、芒针、电针、眼针、舌针、腹针、耳针、头针、全息针、火针、温针等等,治疗取穴方案,也因人而异。百会、四神聪、风池、人中、太阳、内关、膻中、关元、气海、血海、足三里、绝骨、三阴交、涌泉等,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病程、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穴位组合。例如:百会是督脉经穴,实可泻,虚可补,为三阳五会之所在。四神聪,位于百会左右前后各一寸,其前后两穴位于督脉,左右两穴则紧靠膀胱经,膀胱经络肾,督脉贯脊属肾,洛脑属心,其气通于元神之府,故可调治元神之府产生的疾患。人中,位于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又称“鬼官”“鬼市”,为三十鬼穴之一,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善治尸厥,其醒脑开窍之急救作用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现代医学证明针此穴可直接兴奋上行激活系统,解除脑细胞的抑制状态,可特异性的增加颈动脉血流量,改善脑部循环。针灸此三穴可起到壮阳气,益精髓,通阳启闭,醒脑开窍的作用。膻中、关元、气海为任脉之穴,是脏腑气血聚集之处,三穴合用,可以行气补气,培补中元。血海、足三里、绝骨、三阴交相配合,可以气血双补,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加之独特的温针疗法,更进一步的增加了针灸治疗的功效。全方位调节全身内脏功能,升发脾胃之气,起到醒脑开窍,培原固本作用,以达到恢复元神的目的。再比如头针疗法,选穴除了一般头针分区外,我院科研组会选取病灶在颅骨上的投射区域进行针刺,直接刺激病灶靶点,以加快患者促醒进程。现代医学证明,针刺病灶投射区域,可引起病灶区域局部微循环的增加,脑细胞电活动明显加快,从而加快病灶脑细胞的恢复,加快促醒的进程。
鸡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鸡眼的方法有很多,如敷贴、熏灼、火针。
1、中药贴敷
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鸡眼膏在鸡眼上,外盖胶布固定,一般3日换药1次,至脱落为止。
2、熏灼法
睡前将纸烟、艾条、香条或易燃木棒点着,靠近鸡眼处熏灼,有灼痛感时可稍远离。表面硬化的,可用火头点触患处。每次连续熏烤3分钟,然后用热的淡盐水浸泡患处30分钟,连用数日,鸡眼能自行脱落。
3、火针法
常规消毒皮肤,取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3ml,行鸡眼处局部浸润麻醉,麻药起作用后,左手持镊子夹一燃烧酒精棉球,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待针头在酒精火焰上烧红后,速刺鸡眼中心,深达基底部,以见出血点为准;鸡眼较小者,一针即可,大者周围加刺3针;然后针眼处放酒精棉球,胶布固定,2周后患者无变化,重复上述操作1次。
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瑰宝,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心脾两虚
【诊断要点】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
【处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阴虚火旺
【诊断要点】心烦不寐,或稍入睡即醒;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健忘,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太溪、大陵、肾俞、心俞。
3、肝郁化火
【诊断要点】烦躁易怒,难以入睡;头晕头痛,胸胁胀痛,口苦,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肝俞大陵行间。
4、胃腑失和
【诊断要点】睡眠不实;胸膈满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苔厚腻,脉滑。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
5、心胆气虚
【诊断要点】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善惊易怒,气短倦怠;舌质淡,脉弦细。
【处方】心俞、胆俞、阳陵泉、丘墟。
中医辨证治疗鸡眼
一、辨证选方
分析:鸡眼多因患处皮肤长期挤压或摩擦而致,气血瘀滞,经络阻隔,血流不畅,外感毒邪,内外相搏,外溢肌肤,故见蚕豆大小的淡黄色角质增生,患处皮损至圆锥状嵌入皮下,质坚硬,摩擦疼痛,舌尖红,苔腻,脉弦涩,属气血瘀滞所致。
治法:养血润肤,化瘀解毒,佐以行气通络。
方药: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全书》)加减。当归20g,赤白芍各10g,生地20g,鸡血藤30g,胡麻仁10g,女贞子15g,生黄芪15g,苦参 10g,白鲜皮10g,地丁20g,连翘30g,香附20g,木贼20g,甘草10g。煎服法: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后放温口服。二煎 20分钟后去渣,加水1000ml,煎40分钟,用药渣熏洗患处,1日2次。
二、外治法
1.鸡眼小验方:方法: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然后放入半夏末,外贴布固定,经1周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的肉芽组织,数日即痊愈。
2.蓖麻子外敷治疗鸡眼:用法:用蓖麻子1枚去外壳,灰内埋烧以爆炸为度,患处以热水泡洗,刮去表皮,蓖麻子用手捏软,乘热敷患处3~5日换药1次。
3.鸦胆子捣烂后局部外敷,5天换药1次,用药前以有孔胶布保护损害周围皮肤,将药涂于皮损上再盖胶布固定。
4.先用小刀修削硬皮后敷贴千金散(制乳香、制没药、轻粉、飞朱砂、煅白砒、赤石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蛇含石)、鸡眼散(朱砂、水杨酸、淀粉),以橡皮膏保护周围皮肤。
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外感咳嗽
1、风燥咳嗽: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2、风热咳嗽: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3、风寒咳嗽: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二、内伤咳嗽
1、痰热郁肺: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肺化痰汤加减。
2、肝火犯肺: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3、痰湿蕴肺: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肺阴虚证: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5、综合治疗:散毒清热,化痰通气。
中成药:万灵定咳方。
痱子的中医辨证治疗
痱子患者的中医治疗原则应以消暑解热为主,方用消暑汤加减。痱子的中医外治疗法如下:
1、马齿苋煎水温洗后,外扑痱子粉;
2、痱子草30克、鲜丝瓜叶15克,水煎取汁,待冷湿敷或沐浴;
3、脓痱者选用玉露散、鹅黄散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
4、六一散或滑石粉加入少量冰片外扑。
5、其他:绿豆适量,小火煮烂、频饮之;鲜冬瓜皮或鲜西瓜皮,外搽患处。
血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热严重的人,可服用中药调理,或平时多喝点菊花水。必要时,可用生地10克、丹皮6克、槐花6克、菊花6克煎水喝,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表现选择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及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清血热方代表方剂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大青汤
犀角大青叶栀子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如何根治反复发作抑郁症
您好您的情况可以中医辨证治疗你好!应坚持结合中药治疗,和营养植物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和谷维素及血塞通,多虑平等.
面瘫的中医辨证治疗
面瘫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对面瘫的研究也较多。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在取穴、手法和针法方面都有相应的治疗法则,正确应用能够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针灸的穴位有地仓、承泣、颊车、太阳、阳白、鱼腰、患侧合谷、风池,以及头针等,针刺可采取透穴疗法。一般在针刺过程中不用电针,当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的表现后,留针大约20~30分钟。
手法也就是推拿,其取穴与针刺的穴位基本相同。手法上一般会在双侧面部轻柔地按摩与推拿,重点按摩的部位是患侧,推拿时手法不宜过重,同时还可向患侧施以牵正推拿,主要采取的手法为掌揉、拇指推拿及点揉穴位,包括上下眼眶等。
人流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人流患者后出现长期腹痛是由外因致胞宫气血受损,亏虚无法容养胞宫而导致的。对人流后腹痛的调理就要着重温养胞宫气血,由益母草、丹参、红花、当归、元胡等组成的方药可养血、调经止痛,对人流后腹痛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方药:益母草、丹参各30克,桃仁18克,红花、当归、元胡、白芍、五灵脂各12克,香附10克,黄芪24克,炙甘草6克,桂枝3克。
用法: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用,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淤、养血益气、调经止痛。主治人流后腹痛,症见人工流产后即闭经,伴周期性小腹剧痛、腰膝酸软,伴经色暗红、舌质暗、脉涩。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6克,共捣如泥状,外擦患处。
(2)硫磺20克,土槿皮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土茯苓30克,苍耳子20克,白蒺藜30克。如果继发感染加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30克,严重感染,并用青霉素。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匀,分两次外用温洗。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擦药,自颈部以下,先擦皮损,后擦全身,连续4天为一个疗程。
(3)苦参10克,白鲜皮10克,百部30克,川楝子10克,蛇床子10克,石榴皮10克,藜芦10克,皂角刺20克,羊蹄根30克,硫磺20克,白酒3斤。将上述各药锉粗末,浸于酒中,加盖密封1周,即可。每晚睡前用纱布蘸药酒擦全身,连用10天。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
⑴ 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次髎
配穴 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⑵ 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 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