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淀粉酶升高原因
血淀粉酶升高原因
在抽血检查中,如果血液中的血淀粉酶偏高。那么这种情况下,医院里的医生初步会认定为是胰腺方面的疾病。之所以会这么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体中,胰腺会分泌胰淀粉酶、胰脂肪和胰蛋白。胰腺发炎病变时,淀粉酶就很难被消化,就容易随着尿液被排出体外。这样检查的时候,往往就能检测出血淀粉酶偏高。但这并不是百分之百是胰腺方面的疾病,如须确定仍需要各方面的检查。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检查方法
1.血白细胞
白细胞可增至(10~20)×109/L,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血淀粉酶
起病后8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持续3~5天。急性胰腺炎时>250U%(Somogyi法),如>500U%即可确诊。淀粉酶的高低并不一定说明炎症的轻、重,轻者可能很高,出血坏死型反而可以正常。
3.尿淀粉酶
尿淀粉酶升高一般在发病后12~24h出现,可持续1~2周。老年急性胰腺炎尿淀粉酶异常率低于血淀粉酶,这可能与老年人肾动脉硬化,肾脏清除功能减低有关。正常值64U(Winslow法)。>128U有意义,急性胰腺炎时常在256U以上。
4.尿淀粉酶肌酐清除率
正常为3.1%。急性胰腺炎时可增加3倍。
5.血清脂肪酶
正常值为0.2~0.7U%。急性胰腺炎时>1.5U%。于发病后72h开始上升。对血淀粉酶已恢复正常者,血清脂肪酶有参考价值。
6.血清正铁血蛋白
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因有内出血,红细胞破坏产物正铁血红素过多,与白蛋白结合形成正铁血蛋白。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为阴性,坏死型为阳性。对诊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7.血钙
在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可减低。如<1.75mmol/L,为预后不良之兆。
8.其他
胸腔积液或腹水淀粉酶含量比血尿淀粉酶高。
腹部平片可见小肠胀气,胸片可见胸腔积液、肺不张。心电图示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病情好转后恢复正常。胰腺B超或CT可见胰腺肿大、坏死或出血、脓肿或囊肿形成。
慢性胰腺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胰腺炎的辅助诊断方法。
1、轻型胰腺炎:或称水肿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膜炎范围限于上腹,体征轻;血、尿淀粉酶增高,经及时的液体治疗短期内可好转,死亡率很低;
2、重症胰腺炎:或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除上述轻型胰腺炎症状外,腹膜炎范围大,扩及全腹,体征重,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有黄疸,意识模糊或谵妄,腹水呈血性或脓性,可有胃出血,休克。
3、腹部B超:可帮助诊断。B超扫描能发现胰腺水肿和胰周液体的积聚。还可探查胆囊结石,胆管结石。但受局部充气肠袢的遮盖,限制了其应用。
4、增强CT扫描:是近年来被广泛接受的敏感的确诊慢性胰腺炎的方法。胰腺的改变包括弥漫性或局灶性胰腺增大、水肿、坏死液化,胰腺周围组织变模糊、增厚,并可见积液。还可发现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病。
慢性胰腺炎实验室检查
1、胰酶测定:血清淀粉酶测定是被最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血清淀粉酶增高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被测得,血清淀粉酶值明显升高,其后7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尿淀粉酶测定也为诊断本病的一项敏感指标。尿淀粉酶升高稍迟但持续时间比血清淀粉酶长。尿淀粉酶明显升高具有诊断意义。淀粉酶的测值愈高,诊断的正确率也越高。血清脂肪酶明显升是诊断慢性胰腺炎较客观的指标。
2、其他项目:包括白细胞增高,高血糖,肝功能异常,低血钙、血气分析及DIC指标异常等。诊断性穿刺偶尔用于诊断,穿刺液呈血性混浊。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有诊断意义,由于本方法的侵袭性和可能的并发症,因此并不是理想的诊断方法。
慢性胰腺炎放射影像学诊断
1、胸部X线片:左肺下叶不张,左半膈肌升高,左侧胸水等反映膈肌周围及腹膜后的炎症。支持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但缺乏特异性,是辅助性诊断指标。
2、腹部平片:可见十二指肠充气,表示近段空肠麻痹扩张。还可见结肠中断征,表示横结肠麻痹扩张,脾曲结肠和远段结肠内无气体影。或可见到胆结石影和胰管结石影,及腰大肌影消失等。是慢性。
胰腺炎诊断标准是什么
1.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有较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消失,X线透视见膈下有游离气体等,可资鉴别。
2.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
常有胆绞痛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Murphy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B超及X线胆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3.急性肠梗阻
腹痛为阵发性,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无排气,可见肠型,腹部X线可见液气平面。
4.心肌梗死
有冠心病史,突然发病,有时疼痛限于上腹部,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图像,血清心肌酶升高,血尿淀粉酶正常。
胰腺炎如何检查出来 尿淀粉酶测定
尿淀粉酶测定也为诊断本病的一项敏感指标。尿淀粉酶升高稍迟但持续时间比血清淀粉酶长,尿淀粉酶明显升高(正常值80-300U/dl)具有诊断意义。淀粉酶的测值愈高,诊断的正确率也越高。但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变的轻重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小儿急性胰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并可出现核左移现象。血细胞比容增高(未进行大量输液前)。
2.淀粉酶测定 血和尿淀粉酶增高。常为主要诊断依据,但不是决定因素,因有时淀粉酶升高的程度与炎症的危重程度不是正比关系。75%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值在发病3h后即可增高,血清淀粉酶增高达正常的3倍并持续数天,一般在症状发作后2~12h即增高,24h最高峰,48h后高峰下降,若用苏氏(Somogyi)比色法测定,正常儿均在64U以下,而急性胰腺炎患儿则高达500U以上。其他有关急腹症如肠穿孔、肠梗阻、肠坏死时,淀粉酶也可升高,很少超过300~500苏氏单位。而尿淀粉酶也同样变化,但发病后升高较慢,病变缓解后下降的时间比血清淀粉酶迟缓,且受肾功能及尿浓度的影响,故不如血清淀粉酶准确。尿淀粉酶升高可持续1~2周。
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有什么区别
尿淀粉酶较血清淀粉酶增高较迟,于急性胰腺炎起病后12~24小时始可增高,下降亦较慢(多持续3~10天)。
血清淀粉酶升高的意义
血清淀粉酶升高最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在发病后2~12h活性开始升高,12~72h达峰值,3~4天后恢复正常。淀粉酶活性升高的程度虽然并不一定和胰腺损伤程度相关,但其升高的程度越大,患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虽然目前还都用淀粉酶作为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首选指标,但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还不够高。当怀疑急性胰腺炎时,应对患者血清和尿淀粉酶活性连续作动态观察,还可结合临床情况及其他试验,如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测定共同分析,作出诊断。
淀粉酶测定对监测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亦有价值,此种时候血淀粉酶活性多持续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可以引起胸腔积液或/和腹腔积液,积液中的淀粉酶活性甚至可高于血清淀粉酶活性100倍以上。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其他急腹症也可以引起淀粉酶活性升高。所以当怀疑急胰腺炎时,除应连续监测淀粉酶外,还应结合临床情况及其他试验,如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测定结果共同分析,作出诊断。
慢性胰腺炎淀粉酶活性可轻度升高或降低,但没有很大的诊断意义。胰腺癌早期淀粉酶活性可见升高。
淀粉酶活性中度或轻度升高还可见于一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非胰腺疾病,如腮腺炎、急性腹部疾病(消化性溃疡穿孔、上腹部手术后、机械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病变、胆道梗阻及急性胆囊炎等)、服用镇痛剂、酒精中毒、肾功能不良及巨淀粉酶血症等情况,应加以注意。
血液中淀粉酶能被肾小球滤过,所以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清淀粉酶升高时,都会使尿中淀粉酶排出量增加,尤以急性胰腺炎时为多见,急性胰腺炎时肾清除淀粉酶的能力加强,其升高可早于血淀粉酶,而下降晚于血淀粉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