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保健腹部按摩
肠胃保健腹部按摩
腹宜常按摩。腹为肠胃所属之处,腹部按摩实际上是胃肠按摩。胡摸腹是历代养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食后进行。摩腹还能治疗疾病和减肥。
揉脘腹。先以右手食指、中指、小指、无名指并拢按揉中脘处,或以右手大小鱼际按揉,做圆周方向旋转运动约20~30次,再以左手按揉20~30次。具有健脾和胃、助运化湿的功效。
摩挤轮。用左手掌心贴挤部,右手按左手手背,两手同时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00~200次。具有温阳固脱、益精壮肾的功效。
疏肝胆。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按于左腹股沟处不动,右手顺时针方向揉腹部20~30次。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
擦少腹。两手小鱼际紧贴肚旁做向腹股沟方向的上下擦动;以发热为度,一般约20~40次。具有疏肝里气、补肾益精的功效。
推下中脘。两手四指并拢自上脘向下直推耻骨联合处做20~30次。具有消积除闷的功效。
摩腹。右掌心贴往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摩腹20~30次,再以左掌心贴往腹部作反时针方向运动20~30次,如此反复交替4~5次。具有固本益寿、强健体魄的功效。
头部穴位保健按摩
1.开天目:
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印堂穴(位于两眉中间)皮肤,以前臂带动手指,自下而上,做双手交替,有节律的抹法。双手共20次,注意力量轻柔,以前额皮肤不变红为度。
2.推前额:
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前额正中皮肤,以指根带动指尖两手分别向左右两旁做抹法,至眉梢处再推回前额中央。注意力量不宜过大。
胃炎患者的足部按摩保健
胃炎自疗保健法要按反射区——太阳神经丛、肾上腺(消炎)、胃、十二指肠、胰脏、肝胆、胸部淋巴腺、上身淋巴腺、泌尿系统。加强按摩部位:肾上腺、十二指肠、胰脏、肝胆。
1.太阳神经丛
位于双脚脚底二三趾脚掌骨关节下方,肾脏上方,用手触摸时有一凹陷的感觉。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下扣按摩。
2.肾上腺
在太阳神精丛下方的最深处,肾脏上方,用手触摸时有一小洞向下陷的感觉,肾上腺是脚底最深凹处,是一个比较难找的反射区。按摩时是找到凹陷的地方时,一压一放的方式按摩。
3.胃
在双脚大脚趾下方第一骨头下方的凹陷处。请注意左脚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内,右脚按摩方向是由内往外。
4.胰脏
在双脚脚底内侧胃的下方,触摸时有微凸颗粒的感觉。请注意左脚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内,右脚按摩方向是由内往外。
5.十二指肠
位于双脚脚底内侧胰脏下方与膀胱反射区上方,用手触摸时会有凹陷的感觉。请注意左脚按摩方向是由内往外,右脚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内。
6.肝胆
位于右脚脚底一半上方与三四趾脚掌关节下方是肝反射区。另用手触摸时有一长条凹陷的沟是胆的反射区。按摩方向是由上往下方向按摩。
7.胸部淋巴腺
是淋巴腺总开关,位于双脚脚背大拇趾与食趾之间凹陷处。按摩方向是由外侧往脚后跟方向推。淋巴腺中的淋巴液在人体中负责血管与血管连系,也能在肠内吸脂肪和运送脂肪,淋巴球更能吞噬细菌,增强抵抗力。
8.上身淋巴腺
位于脚背双脚内侧,踝关节上方,用手触摸时有一凹陷的感觉。按摩时要从外侧往内侧方向推。按摩上身淋巴腺对肚脐以上器官所有炎症均可达到消炎止痛效果。
最佳排便时间是什么时候 按摩
1、腹部按摩,腹部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天枢穴和大巨穴,同时用中间三个手指指腹按摩腹部,用力到让腹部稍稍下陷的程度。此外顺时针按摩肚脐也能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排出宿便。
2、腰部按摩,躺下后,轻按左下腹髋骨的内侧,有胀塞感,这个位置就是大肠的乙状结肠的位置。两手交叠轻压乙状结肠部位,指尖向斜下方,往腿根部方向移动,每天睡觉前持续做这个动作,可以让大肠的运动更有节奏,排便更顺利。
腰部保健按摩程序
1.推按腰背肌法
(1)体位俯卧位,
术者取站立位。
(2)操作术者沉肩伸臂,将双手交叉横置于受术者脊柱两侧(左手横置于右侧,右手横置于左侧,掌心向内,手指向外伸直),同时向腰背两侧反方向用力推按,由上而下,逐步按顺序移动。反复推按2~5分钟。
(3)要领
1)推按时着力和缓连贯,双手用力均匀一致。
2)术者操作时身体前倾以增加力度。
2.双龙点肾法
(1)体位俯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端(拇指伸直位)置于双侧肾俞穴,同时着力对点,并略向上斜点而合之,以连续对点三次为宜。
(3)要领
1)术时双手同时着力,戳点对合,由浅入深,不可乱点。
2)点按方向是由内略向上斜点,相对用力。
3.横摩腰骶法
(1)体位俯卧位,术者站其侧。
(2)操作术者以一手全掌着力于受术者左侧或右侧臀部的胞肓穴处,自胞肓经八谤穴横推到对侧的胞肓穴处止,反复横推3~5分钟。
(3)要领
1)术时全手掌紧贴腰骶部皮肤。
2)术时腰骶部有紧压感,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术后腰骶部有温热感。
腹部按摩作用
按摩腹部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胃肠蠕动功能,防止和消除便秘,对中年女性朋友尤其必要。
经常巧妙地按摩腹部,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按摩腹部还可以促进脂肪的吸收和转运,防止大腹便便,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经常按摩腹部,还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
睡觉前按摩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摩腹部能平息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可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腹部按摩养生
(1)摩腹揉脐:用一手手掌心掩于脐部,另一手手掌重叠其上,从脐下两横指处的气海穴开始,作以脐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的揉摩运动,并重点揉摩脐中。
(2)按揉腹穴:以鱼际或四指指面按揉中脘、天枢、关元穴。
(3)擦少腹:两手掌分别紧贴两侧胁部,由外上向内下方斜擦。
(4)拿肚角:两手撑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对合用力拿捏肚角,并向前捏拿推移。
(5)压腹:以四指并拢深压腹部,反复按压松开由上而下操作。
脑部保健按摩法
1.搓劳宫与大鱼际(拇指根骨上肌肉)二穴。即先将右手放在左手心上,拇食二指在左手拇指外边,其他三指按在劳宫穴上。稍加力度搓摩至手发热为度,然后以同法用左手搓右手。
2.干洗脸(搓迎香穴)。双手放在脸上,二中指按在穴位上(即鼻翼两侧凹陷处),从下向上搓至前额发际36次。以上两项可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免疫力,并有调节血压(血压高能降压,血压低可增压)的功能,预防感冒效果最佳。
3.抹前额。双手掌放在前额上(先左手在下),从左太阳穴抹至右太阳穴25次,然后再换右手在下,从右向左抹25次,可促使大脑血液循环加快,既有降压作用,又可防治大脑动脉硬化。
4.搓耳根部。用双手食、中二指同时夹住两耳根部,从下向上稍用力搓摩36次,可防治高血压及耳动脉和脑动脉硬化、耳鸣。
5.揉太阳穴。用两手食、中二指按住两侧太阳穴,先顺时针按揉24次,再逆时针按揉24次。疏通经络,清脑明目,防治头痛、神经性头痛,并能预防中风发生。
6.搓降压沟(双耳后上方的斜沟)。用两手拇指的侧面,同时沿着降压沟向上斜搓40次,可促使血压下降。
7.按摩风池穴。用两手食、中和无名三指按在颈椎两侧凹陷处,从上向下搓摩81次,有防治失眠、颈椎痛、高血压、感冒、落枕之功效,并能预防中风。
8.挠头皮。两手五指分开抓挠头皮,先前后,再左右,最后旋转抓挠,直至头皮发热为度。也可用木制梳子梳头200~300次,从而刺激头部末梢神经,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加快,既能降血压又能防治脑动脉硬化。
9.旋转脚踝。两手掐住左脚脖抬起,顺时针旋转24次,逆时针旋转24次,然后换右脚,顺、逆方向各24次,降血压效力高。
10.搓涌泉穴。两手交替搓双脚涌泉穴各200次。最好每天晚睡前用40度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中间适量再加一次开水,让水温如初。双脚出浴擦干后,搓涌泉穴和全脚掌。可促使气血畅通,养肝明目,温补肾经,滋润肾水,并且有防治失眠、高血压的效果。
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法
【取 穴】 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
【操 作】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法采用焦穴法、掌推上腹、摩全腹、摩小腹及双擦小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摩。点穴法依次点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穴,点上脘、中脘、下脘穴时采取仰卧位,以右手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中指指间关节微屈,并与相邻的两指分开,以食、中、无名指分别着力于上脘、中脘、下脘的同一水平线上,呼气时颤点3穴6~9次,之后用中指指端在呼气时向下用力,点气海、关元、天枢穴6~9次;掌推上腹时,以一手掌根部置于剑突下,由上向下经胃脘部推至脐上10~15次;摩全腹则用手掌自左上腹开始,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摩全腹各36次;摩小腹时双掌重叠,自左侧开始,以关元穴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摩小腹各36次;双擦少腹则用两手小鱼际由髂前上棘向耻骨联合方向同时擦下,以局部透热为度。
【功 效】 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法具有补脾健胃,消食导滞,补益气血,理气止痛,通二便等作用,尤其对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最为明显,坚持应用对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温里散寒通便法
【取 穴】命门、肾俞、大肠俞、脾俞、气海、关元、大横、中脘、支沟。
【操 作】 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立于患者一侧,用双手拇指点按命门、肾俞、大肠俞、脾俞穴各2分钟。之后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曲,操作者立于患者一侧,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5分钟,再点按气海、关元、大横、中脘、支沟穴各2分钟。最后擦摩下腹部2~3分钟,以温里通便。
【功 效】 温里散寒通便法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适用于明寒积滞型便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