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怎么引起的 静脉曲张和血栓性静脉炎
肺栓塞是怎么引起的 静脉曲张和血栓性静脉炎
肺动脉造影和肺灌注扫描显示,约51%~71 %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可能合并肺栓塞,这主要是因为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在静脉内压急剧升高或静脉血流突然增多,栓子脱落而发生肺栓塞。
血栓性浅静脉炎怎么诊断出来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
脉管炎其病机为湿热下注,气血瘀阻和气血失和而致。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那么静脉炎中医如何分型呢,对此,专家做出了以下介绍:
1、即红肿型:静脉周围有红肿,沿静脉走行发红,触痛明显;
2、硬结型:沿给药的静脉节段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3、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的肿胀,形成瘀斑达皮肌层。
通常情况,静脉炎会发生于长期静脉注射后,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受潮湿等,较常见是各种外科手术都会引发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形成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是位于人体体表可视静脉发生的血栓性炎症。中医属“黄鳅痛”、“脉痹”范畴。中医认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与络脉阻滞不通有关。络脉既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也是病邪侵袭人体的通道,由于络脉细小迂曲,血流缓慢,发病也不像经脉那样快速传变,而是以络脉不通为突出表现。中医一向在治疗疾病方法有深刻的研究。
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急性期静脉局部疼痛,发红呈条状或网状,沿静脉走向有压痛性索条,1~2周后红肿消退,代之以色素沉着,及硬如绳的索条,部分病人可伴有全身在不适,反复发作的静脉炎,伴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机化后变硬。
诊断通常不困难,患者主诉沿静脉走向部位,出现疼痛伴有条索样结构或结节,常合并静脉周围炎症反应而引起累及静脉处发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与一般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无异,其表现为某一区域内,骤然出现线状或网状红肿条索状物,有疼痛和压痛,初时质地较软,随后逐渐变硬,红肿充血逐渐为色素沉着所替代,在长期发病过程中,发作具有间歇性,呈迁徙性地,此起彼落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所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条物可布满全身,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诊断较困难,诊断率为62.4%,如果有置管输液史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败血症,行血培养2次同样菌株阳性,在排除酿成败血症的其他原因后,应探查静脉,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和CT检查中可排除深静脉和腔静脉段血栓形成。
血栓性静脉炎主要分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血栓性深静脉炎两种,前者又分为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静脉的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等。后者又分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性静脉炎和髂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当根据不同特点仔细诊断。
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如果血栓脱落而移至肺部,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肺栓塞并发症。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致PE(肺栓塞)有两条途径:
(1)病变的浅静脉内血栓直接脱落,通过血循环导致PE。
静脉渗漏性静脉炎,简称渗漏性静脉炎,中医属“黄鳅痛”,“脉痹”范畴。渗漏性静脉炎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疼痛。西医临床通常采用热敷、冷敷及硫酸镁湿敷等方法对静脉渗漏性静脉炎进行治疗,在疗效不佳时,中医建议采用芦荟外敷。
(2)血栓性浅静脉炎基本病理变化为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可累及下肢的深静脉并形成血栓,进而导致肺栓塞。临床上,下肢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有时可有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史。
在临床医学上血栓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静脉血栓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栓,通常由血流缓慢或淤滞所引起。静脉血栓特点是含有大量红细胞和纤维蛋白,血小板表现聚集和脱颗粒改变,其数量较少;血栓外观似试管内的全血凝块,颜色暗红,称红色血栓。静脉血栓形成常常引起血管腔闭塞,因而血栓近端以红细胞为主,尾端往往有新的血小板黏附在表面。
这种血栓多发生于大静脉,常见的如腘静脉、股静脉、髋静脉,可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皮肤颜色改变。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1)表浅性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输注浓度过高的刺激性药物等,易致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皮肤发红,皮肤温度增高,病变呈条索状,跳动性疼痛和压痛。严重者可发生静脉闭塞。
(2)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多数表现为腓肠肌疼痛和压痛,小腿肌肉有硬结,患侧下肢水肿和表浅静脉怒张;在妊娠、老年人、卧床过久、外伤、外科术后多见。
(3)肺梗死:肺栓塞和梗死使体循环内血栓性静脉炎或静脉血栓脱落的栓子,或右心的栓子,沿血流进入肺循环,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的症状外,大多数为非特异性肺部症状,如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或血性痰。半数病人的肺动脉瓣区第二音(P2)增强。
肺栓塞不一定都发生肺梗死,因而本病症状与有否肺梗死,梗死的范围和病人心肺的原有疾病等都有关系。胸部X线检查是肺梗死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肺动脉造影更是本病的诊断依据,如肺血管内出现残缺或肺动脉闭塞。
(4)其他:如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等,这些部位的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伴有血栓性静脉炎的病变及其他体征。
2、动脉血栓形成 又称白色血栓,主要是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通常发生在血流较快而血管壁有损伤的部位,或血管异常部位。血小板只黏附在病变的血管壁上,形成血小板血栓,血液通过时可有纤维蛋白在局部形成,并附着于血小板血栓表面。
纤维蛋白丝上残留的凝血酶又可以使血流中血小板附着于纤维蛋白丝上,结果形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一层一层地反复覆盖,纤维蛋白丝也可以网住部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如果血栓的头、体、尾3部分明显即称混合血栓。及至血小板血栓逐渐长大,则可以闭塞血管,影响血流,引起该病变动脉所支配的组织缺血、缺氧,发生严重的缺血性损伤。常见的有心肌缺血、梗死、脑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肢体动脉栓塞。
表现为心绞痛、偏瘫、意识障碍,肢端疼痛及肢体缺血性坏死等。血栓脱落可随动脉血流进入较小的动脉内引起栓塞。常见于脑、脾、肾等器官。若栓塞发生在冠状动脉或脑动脉分支,常可危及生命。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是两种不同病因所致的动脉闭塞性病变。
(1)动脉血栓形成:主要是动脉血管壁异常,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其病变多在血管分支开口的内侧或血管固定于周围组织的部位,因而易累及的中等动脉如冠状动脉及脑动脉,当其发生血栓形成即导致心肌梗死和脑血管血栓形成。病变在主动脉及其主干动脉则容易引起肠系膜动脉和肢体动脉血栓形成。
(2)动脉栓塞:是其他部位脱落的栓子,随动脉血流导致动脉分支的狭窄部位发生闭塞。病情严重的可在一至数小时内即出现典型症状,表现为突发性疼痛、皮肤苍白、知觉麻木、麻痹和血管搏动消失等,也可出现虚脱。闭塞时间过久可致远端组织坏死,组织坏死在体表的界限较为明显,易于诊断。
3、微循环血栓 以纤维蛋白的沉积为主的纤维蛋白血栓,或称透明血栓。微血管血栓可由于微循环障碍,引起血管内凝血;也可由脱落的栓子堵塞小血管,或因某些因素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纤维蛋白沉积。常见的有DIC、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产后久坐当心患上静脉栓塞
1、引起下肢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当血液循环变得缓慢时,非常容易在下肢的静脉血管中形成血块。由此,引起静脉曲张或进一步加重孕期原有的静脉曲张,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栓塞发生在小腿的静脉时,可在小腿皮肤上见到一条条血红的肿胀血管。不仅使产妇感到发胀,并在小腿弯曲时引起疼痛。当大腿形成血栓性静脉炎时,整个下肢的皮肤都会变得肿胀、发硬、发白,造成疼痛和行走困难。
2、引起盆腔静脉发生栓塞
当栓塞发生在盆腔静脉中时,产妇出现腹痛、高烧等症状,并伴有下肢压痛、皮肤发红和水肿等不适。
3、引起可怕的肺部栓塞
最可怕的是,如果血块随着血液流动跑到肺部,就会引起深部静脉栓塞。深静脉发生栓塞是围产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为,深静脉中的栓子小,容易脱落游走。当栓子阻塞肺动脉时,就会发生肺栓塞,导致产妇猝死。
静脉曲张并发症有什么?
一、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曲张的腿部皮肤,特别是在曲张静脉的部位出现皮肤红肿、发硬,这就是静脉炎。这种炎症是因为曲张的静脉血管内出现血栓,单纯用消炎治疗效果不佳。有些患者用中药外敷,可能会引起皮肤溃烂而加重病情。这种炎症如不及时治疗,会使血栓范围扩大,如果血栓扩大至深静脉,极易出现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从而导致猝死。
二、淤积性皮炎
这是静脉曲张特有的一种皮肤病,以腿部皮肤瘙痒、皮疹、脱皮屑常见。治疗皮炎的药膏对此不但无效还会加重病情,而且由于奇痒,极易导致因抓挠引起的皮肤溃烂。
三、皮肤色素沉着
好发于足踝部,是腿部静脉内血液淤积压力增高的标志。这种皮肤变化导致皮肤修复功能下降,损伤后愈合困难且容易出现静脉炎,也是皮肤溃烂的先兆。
四、老烂腿
这是长期静脉曲张导致的严重后果,出现不愈合的皮肤溃疡,且常合并严重感染和溃疡部位的静脉炎。
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原因有哪些
1、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病因:化学药物刺激引起,如靜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或高渗溶液,像高渗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等。
2、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病因:导管作持续性输液,可使静脉壁直接损伤或因各种机械冲击原因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症反应。
3、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病因:下肢静脉曲张,由于静脉血瘀滞,而引起营养性变化,静脉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损害导致静脉炎。
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病因有哪些呢?以上是专家对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病因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有您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耐心解答。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肺栓塞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虽然肺栓塞的栓子可来源于全身任何体静脉系统和右心房室,但最多还是来自下肢深静脉。因此,肺栓塞的最重要预防是针对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形成,积极医治脚部感染(包括脚癣)和防治静脉曲张等;一旦发生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应卧床休息,下肢减少活动,同时应用抗生素和抗凝剂。
手术和创伤后应减少卧床时间,鼓励早日下床活动;如需长期卧床者应定期做下肢主动和被动活动,以减轻血液停滞。慢性心肺疾病患者除积极治疗心肺基础疾病外,亦应减少卧床,有血栓形成或栓塞证据时可行预防性抗凝治疗。长途乘车,乘机者应适时活动下肢,以防血栓形成。
疑有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者可做下肢阻抗容积图,血管超声多普勒,放射性核素或常规静脉造影等,以便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原发性”(遗传性)高凝状态或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家族史者,应及早检查和发现凝血机制的缺陷,如ATⅢ,C蛋白,S蛋白及纤维蛋白溶酶原缺乏等,发病后应终生抗凝,积极安装下腔静脉滤器等。
预防肺栓塞关键在于预防原发病。
得了静脉曲张会引发什么疾病
一、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的腿部皮肤,特别是在曲张静脉的部位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发热、发硬,这就是静脉炎。这种炎症是因为曲张的静脉血管内出现血栓,单纯用消炎治疗效果不佳。有些患者用中药外敷,可能会引起皮肤溃烂而加重病情。这种炎症如不及时治疗,会使血栓范围扩大,如果血栓扩大至深静脉,极易出现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从而导致猝死。
二、淤积性皮炎。这是静脉曲张特有的一种皮肤病,以腿部皮肤瘙痒、皮疹、脱皮屑常见。治疗皮炎的药膏对此不但无效还会加重病情,而且由于奇痒,极易导致因抓挠引起的皮肤溃烂。
三、皮肤色素沉着。这是长期静脉曲张的必然结果,好发于足踝部,是腿部静脉内血液淤积压力增高的标志。这种皮肤变化导致皮肤修复功能下降,损伤后愈合困难且容易出现静脉炎,也是皮肤溃烂的先兆。
四、老烂腿。这是长期静脉曲张导致的严重后果,出现不愈合的皮肤溃疡,且常合并严重感染和溃疡部位的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浅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病因与浅静脉置管、刺激性药物、感染等造成的静脉内膜损伤有关;也可因血液淤滞常发生在曲张的浅静脉;部分病例存在抗凝血酶Ⅲ、蛋白C和蛋白S的异常;口服避孕药和妊娠也可能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有关,但尚无确切证据。此外,某些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胆管癌等,已证明能够释放一些促凝物质,可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二、发病机制
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肢体遭受直接外伤后,沿着静脉走行的相应区域出现触痛性条索状物,因静脉损伤后皮下出血,常可见到皮下瘀斑。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常发生在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多数因注射刺激性或细胞毒性药物而引起,这是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类型。经静脉腔穿刺置管本身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者较少见。临床上表现为穿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通常持续数天或数星期,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常发生在下肢曲张浅静脉腔内,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大隐静脉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血栓性静脉炎常表现为静脉曲张部位出现有触痛的硬结,其周围常有红斑。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血栓反应蔓延至踝部静脉壁和皮肤,可能发生显著皮下出血。基于细胞周围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在静脉淤积性溃疡附近的静脉曲张部位。
3.感染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1932年,De Takats提出手术后、注射治疗后、损伤或放疗时,以及静脉曲张中的隐匿性感染,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重要因素。血液中L型或其他非典型细菌类型可能在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另一种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特殊类型是脓毒性静脉炎,脓毒性静脉炎通常发生在长期应用静脉内置管输液后,以静脉内化脓为其特点,常与脓毒败血症有关,这是一个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
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1845年,Jadious首先描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其特征为浅静脉血栓反复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但最常见在下肢。尽管大量的致病因素已经发现,但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因素,可能与2种疾病密切相关:
(1)内脏癌的体表表现:1856年,Trousseau首先报道与癌症有关;Sproul注意到胰尾癌患者易发生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2)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常与血管炎有关,如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uerger报道,19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8例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而Shionoya随访25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43%发生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上肢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除发生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外,尚见于结节性红斑、白塞病等。
5.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又称Mondor病,系指前胸壁、乳房、肋缘和上腹部的浅静脉有血栓形成,并继发炎症改变。Mondor病罕见,其静脉炎症通常局限在乳房上部的前侧壁部分(侧胸静脉)、乳房下部越过乳房反折处、沿着肋缘和上腹部的区域(胸、上腹壁静脉),以及由乳头内下方伸展到剑突下和上腹壁范围(腹壁上静脉)。其特征为局部体检发现触痛、条索样结构,拉紧皮肤或抬高上肢时更为明显。目前病因尚未明了,除上肢骤然用力而静脉受牵拉遭受损伤,构成本病发病因素外,也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近来文献报道,Mondor病多发生在乳房手术后、长期口服避孕药、遗传性蛋白质C缺乏、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等情况时。
静脉曲张会有哪些危害呢
下肢静脉曲张不仅极度影响腿部的美观,对走路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常常因此感到很多不便,是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不仅仅是血管蚯蚓状曲张,患者还会感到很多不舒服的地方。
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出现时患肢酸痛、沉重、胀痛、疲劳、乏力、静脉隆起、扩张、变曲,甚至迂曲或团块状,在踝部、足背可出现轻微的水肿,同时并发皮肤变薄、脱屑、萎缩、瘙痒、色素沉着等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得病后容易出现脚部血液淤积、脚踝变紫色、色素沉淀、湿疹样皮肤炎;静脉破裂出血、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若血栓跑到肺脏,就有可能发生致死的肺栓塞症。
很多白领,尤其是男性,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不到位,往往不注意治疗,对一些年轻人来说,也觉得是小病,休息下就好了。专家指出,即使是休息后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有所缓解的,也要注意不要留下病根,影响到以后的身体健康。
双下肢静脉炎怎么回事
深部静脉炎的症状是好发于下肢的小腿、胸静脉及股骼静脉,前者为小腿肿胀,后者以大腿肿胀为主。患肢肿胀呈筒状,伴疼痛,行走加剧,远端有压迹,皮肤浅灰紫,浅静脉扩张明显。约1~2个月后,患肢胀疼可渐缓和,但肿胀往往朝轻暮重,与活动有关。少数转为慢性的静脉回流障碍,患肢浅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周围炎,甚至郁血性下肢溃疡感染。
下肢静脉炎发生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静脉炎的程度也逐渐加重,患肢酸胀、疼痛也就越明显,如色素沉着,湿疹样皮肤炎等,最终发生淤血性溃疡。下肢静脉炎患者在什么情况下有生命危险呢?
一是曲张的血管壁严重变性,厚薄不一,静脉压力高导致曲张静脉破裂而发生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止血抢救会发生生命危险;二是下肢静脉炎患者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进到深静脉,回流到肺导致肺栓塞。当发生以上情况时应即刻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静脉曲张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静脉曲张是一种病。
从医学角度来讲,静脉曲张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种临床表现,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先天性静脉无瓣症等等都可以有下肢静脉曲张的表现。
误区二:单纯的静脉抽剥可以治愈静脉曲张。
由于引起静脉曲张的疾病各种各样,因此治疗的手段也各不一样。如果对伴有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施行静脉抽剥,则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而对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者,单纯静脉抽剥则有较高的复发率。
误区三:静脉曲张就是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好发于有长期吸烟史的中年男性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晚期病人常因组织缺血坏死而截肢。而静脉曲张病人虽常伴有下肢溃疡,但动脉供血正常,截肢可能性很小。因此病人不必有思想上的顾虑。
误区四:热敷能活血化淤,有好处。
静脉曲张病人除并发浅静脉血栓性炎可适当热敷外,应尽量避免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原因主要是热敷能导致下肢动脉扩张,血流增加,加重静脉郁血。因此鼓励凉水局部冲浴。
误区五:患“静脉曲张”要少活动。
过去认为长时间站立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诱因。近几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小腿肌肉缺乏活动是引起静脉曲张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从事长时间办公室工作的同志应该定时活动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误区六:贴膏代药
近来市场上出现一些外用保健药贴或药水,宣传“一抹就平”,“一贴就好”。其实这些只是预防保健的作用。不能代替正规药物去代替静脉曲张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