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寨卡病毒是什么病毒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
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寨卡病毒是什么
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的一种病毒又需要来给大家科普了。目前,由蚊子叮咬而传播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正在巴西引发疫情,有蔓延全球之势,这是一种可能诱发新生儿先天性小头畸形症的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今日(1月25日)发出警告,寨卡病毒已散播至整个美洲,只有加拿大及智利暂时幸免,情况令人担忧,一些国家甚至向女性发出了避孕警告。
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图为小头症婴儿
南美国家巴西的寨卡病毒疫情最为严重,目前已经报告近4000宗病例,而在26个州中,其中21个受寨卡病毒影响。巴西将于今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奥运会,当局日前表示奥运期间使用的里约热内卢场馆会每日进行检查,以防止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蔓延。
在2014年,寨卡病毒的案例仅有147宗;及至2015年已急升至2400宗。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红眼)等,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然而,如果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蚊虫叮咬传播
蚊虫叮咬传播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经过约3-12天的潜伏期后,约五分之一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约2-7天后自行好转。
孕早期感染寨卡病毒最易引发小头症
美国刊载的一项针对哥伦比亚寨卡疫情的新研究指出,孕妇在怀孕前三四个月感染寨卡病毒最容易引发胎儿小头症。
研究显示,今年2月至11月中旬,哥伦比亚报告476例小头症病例,是去年同期的4倍之多。其中小头症病例报告最多的是今年7月,共计94例,这一数字是去年7月的约9倍,相比寨卡病例报告数量的高峰期晚来了约6个月。
基于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与寨卡相关的小头症最大风险期是在孕期的前半段时间,尤其是在孕早期的3个月,或孕中期(4至6个月)的早期。”
美国疾控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说,来自哥伦比亚的最新报告证明,小头症病例数量增多并不是仅特定于巴西,所有出现寨卡疫情的国家都可能经历小头症与其他寨卡相关出生缺陷病例数量的增多。
如何预防寨卡病毒
首先我们要明白几点: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有:(1)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母婴传播:曾自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
所以我们要预防自己或身边的亲人感染上寨卡病毒就必须要做好一切的防蚊措施。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所以,如果不做好防蚊措施,一旦我们身边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患者,我们就有很大可能被感染。
而寨卡病毒的发病症状是比较轻的,现在也没有可以快速而且行之有效的寨卡病毒病诊断方法,所以我们能做的最好办法就是时时刻刻做好个人防蚊措施。
伊蚊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病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
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若怀疑可能感染寨卡病毒时,应及时就医,主动报告旅行史,并接受医学随访。
寨卡病毒怎么传播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也是寨卡病毒传播途径之一。巴西卫生部门确认了两个因输血而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病毒来源就是感染了寨卡病毒的献血者。所以在寨卡病毒流行区域停留过的人献血应谨慎。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2015年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出生的新生儿头围与匹配的相同性别和孕龄的孩子比,低于平均值超过了两个标准差)。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共报道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35例小头畸形新生儿的头颅CT及头颅超声提示存在弥漫性脑组织钙化,主要发生在侧脑室旁,薄壁组织旁和丘脑区域、基底节区域。皮质和皮质下萎缩造成的脑室萎缩也能见到。小部分婴儿出现关节挛缩,提示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会通过蚊虫叮咬人体后传播,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
寨卡病毒的症状 注意事项
寨卡病毒感染者发病,多数临床症状轻微,死亡病例罕见。但是如果孕妇被感染则可能在怀孕期间或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染给她的孩子,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夭折。所以准妈妈们应提高警惕性。
为了胎儿健康准妈必须了解寨卡病毒
病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微生物,它生存能力极强并且随着环境变化进行改变。历史上,世界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遭到鼠疫、霍乱、天花等病毒袭击,夺走无数人的生命。即便是到了高度发到的二十一世纪,非典、禽流感依旧令人谈虎色变,近些年,更出现了很多我们闻所未闻的新型病毒。非洲埃博拉病毒的硝烟刚刚散去,一种名为寨卡的病毒又开始在中南美洲肆虐。
截至1月27日,已经有美洲、非洲、欧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出现寨卡病毒,其中巴西疫情最严重。其实寨卡病毒离我们并不远,东南亚国家也是这种病毒的流行区域,1月19日,台湾发现首例境外移入寨卡病毒感染个案。
寨卡病毒通过受到感染的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到人,这主要涉及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它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考虑到蚊子生存和繁殖环境的扩张,同时受城市化与全球化影响,寨卡病毒有潜力成为主要的都市流行病。
寨卡病毒对准妈妈威胁最大
准妈妈最需要了解寨卡病毒,因为寨卡病毒会直接导致新生儿患小头畸形症,2015年11月28日,巴西卫生部宣布,对一名患头小畸形症的婴孩进行尸检时在其体内发现了寨卡病毒,另外两名产妇的羊水里也找到了寨卡病毒,而她们的孩子均患有头小畸形症。
2015年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泛美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在警告中,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正式承认,在巴西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症有关。
据新华社报道,巴西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在孕妇妊娠期间“穿透”胎盘。而正常妊娠期间,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选择性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孕妇发生感染时,病原微生物一般不能穿过胎盘侵入胎儿体内,这种起着保护作用的“关卡”被称为胎盘屏障或血胎屏障。
巴西卡洛斯?沙加斯研究所对巴西一名出现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或死胎不下)的孕妇进行了样本分析。巴西病毒学家克劳迪娅?桑托斯表示,研究人员在胎盘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的RNA(核糖核酸),这一结果证实寨卡病毒可穿过胎盘屏障。
研究人员在孕妇胎盘样本的霍夫鲍尔细胞中发现了寨卡病毒,这是一种在妊娠早期的胎盘中大量存在的巨噬细胞,可以防止病原体从母体传给胎儿。研究人员认为,霍夫鲍尔细胞可能就是寨卡病毒的“传播者”,其过程可能和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类似。
有什么好的预防方式?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或者疫苗。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对抗寨卡病毒从孕妇群体着手
据西班牙媒体22日报道,专家表示,研究寨卡病毒的关键是调查在何种情况下人类(尤其是孕妇群体)最为脆弱,最易感染寨卡病毒。
巴西传染病研究专家劳拉 罗德里格斯在巴西境内对已感染寨卡病毒的母亲与孩子进行了医学检查。劳拉现任伦敦卫生与热带药物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在寨卡病毒肆虐巴西之时,劳拉毅然选择回到故乡,对寨卡病毒进行研究。
劳拉的研究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新生儿小头症的真正原因。很多的假设都将这一病症指向寨卡病毒,但还需进一步证明;第二部分,研究寨卡病毒对孕妇的具体影响;第三部分,调查在此情况下婴儿如何成长。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与当地医院保持紧密联系,对新生儿小头症患者进行血样采集,测量头围,并了解孩子母亲在怀孕期间是否暴露于寨卡病毒环境下。确定埃及白纹伊蚊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计算孕妇在妊娠期流产或死产的比例,新生儿小头症或其他先天性畸形的概率。通过各方面全方位调查来确定感染寨卡病毒对婴儿的影响。
劳拉教授认为,确定“人类何时处于更为脆弱的状态,更容易感染”将成为对抗寨卡病毒的关键。如果孕妇在妊娠阶段感染该病毒,就应该考虑对孕妇进行药物治疗,或进行合法性流产手术。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巴西人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担忧。很多巴西家庭由于对寨卡病毒的病因不了解所以更为紧张。为了让民众认识该病毒,巴西政府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并为孕妇设立健康检查中心。然而,现在在巴西还没有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流产手术也属于违法行为,所以很多感染该病毒的孕妇也无能为力。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在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法属马提尼克、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内瑞拉、波多黎各1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其中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
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塞卡病毒症状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塞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会通过蚊虫叮咬人体后传播,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寨卡 病毒后,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
感染塞卡病毒的症状
塞卡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但是塞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的会表现出轻微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其症状较为温和,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并且病不多见。然而如果云发感染后,可造成新生儿人出现小头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