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一)主要表现

1.疼痛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当脊柱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一部分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中也可不出现明显症状。即使是很轻微的动作往往也可导致骨折并引起疼痛,故患者就诊时常无明确的创伤史。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

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①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粱的吸收、断裂,骨皮质变薄、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疼痛;②在引力作用下,由于骨强度明显下降导致椎体楔形变、鱼尾样变形而引起疼痛;③由于骨骼变形,导致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张力出现变化,肌肉易于疲劳,易于出现痉挛,从而产生肌膜性疼痛。

从疼痛部位看,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双肋部、髂骨区域、胸背部、严重时,全身各处均有疼痛。

2.身高缩短、驼背

由于骨松质和皮质组成的骨骼中,骨松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改变。由于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而且支持整个身体,因此容易产生身高变短等症状。

骨质疏松时锥体骨小梁破坏,数量减少,强度变弱,易于导致椎体变形,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研究发现,妇女在60岁以后,男性在65岁以后之间出现身高缩短。由于脊柱解剖上的缘故,椎体压缩,而椎体后结构如棘突、椎板、椎弓根并未压缩,从而造成脊柱前屈和后突畸形,即驼背出现。驼背越重,腰背疼痛的症状越重。由于受力的原因,有些患者有侧凸畸形。

(二)次要表现

1.骨折

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首先发生在骨松质区域,导敛骨小梁吸收、断裂、数量下降,同时在皮质骨区域出现穿孔、皮质变薄,从而造成骨强度下降,在轻微外力下就容易出现骨折。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首先出现在富含骨松质区域。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中最常发生的三种骨折。根据美国1984年的统计资料,每年美国全国骨质疏松患者发生人数120万,其中脊柱压缩骨折53.8万,髋部骨折22.7万,桡骨远端骨折28.3万。骨折的类型丰要由骨皮质和骨松质丢失的速率和时间决定。女性绝经后椎体骨折与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迅速上升,至65岁后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对变化较小,而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持续上升。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上升相对缓慢,直至老年才明显增加。年龄在65岁以上的妇女大约有1/3将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折的老年人将有12%~20%因此而死亡。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特点: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室内日常活动、跌倒等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

2.呼吸功能下降

骨质疏松所造成的呼吸系统障碍,主要是由于脊柱畸形和胸廓畸形所造成的。虽然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及发绀等症状较少见,但肺功能测定发现肺活量和最大换气最减少。

(三)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

①原发性又可分为两种类型: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不久的女性(多在51~65岁),为高转换型,快速的骨丢失主要为小梁骨,特别是脊柱和桡骨远端;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以后发生。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与高龄、慢性钙缺乏、骨形成不足有关。

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血液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

③第三类为特发性,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

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严重时会让患者呼吸功能下降,身长缩短等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在发现患病的初期就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较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较常见和较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较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相信通过上面的文章大家对于骨质疏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以上不利因素的发生,以便及时的预防骨质疏松,但是发果发现已经患有骨质疏松也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严重,造成更大的伤害。

骨质疏松骨折能恢复吗 骨质疏松骨折了怎么办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三大临床表现之一,但骨质疏松的骨折有自己的特点,是脆性骨折,因为骨单位减少,骨骼产生退变,然后导致应力强度下降,造成的骨折就是脆性骨折,表现为一个很轻微的外力就能造成骨折。

除了按照常规的骨折治疗方法之外,还得同时治疗骨质疏松,要做到双管齐下。常规骨折需要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特殊治疗就需要应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而且在固定的时候要考虑最好应用骨质疏松专用的器械、钢板、螺钉等。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生产,猪油这样才能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是为了让病人能够骨折快速愈合。

骨质疏松的症状 腰背部疼痛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全身疼痛、不适、乏力等。其中以腰部、颈部、肩部的疼痛为主,尤其是以腰背部的疼痛是骨质疏松的常见较早期的症状,但常常为病人喝一声所忽视而误诊为腰肌劳损,以至到骨质疏松症发展到严重程度才被发现。

骨质疏松用药不能一概而论

一、绝经后骨质疏松

绝经早期出现骨质疏松伴更年期症状者,雌激素替代治疗十分有效,但应严格掌握其禁忌症;若年龄超过55岁且没有明显的更年期症状,建议选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或二膦酸盐,秋冬季应补充活性维生素D3。

二、老年性骨质疏松

活性维生素D3代谢物缺乏及维生素D抵抗伴代偿性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加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故补充活性维生素D3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是必须的,但对那些骨量显著下降且有明显骨痛或骨关节炎的老人,降钙素和二膦酸盐都十分有效。

三、男性骨质疏松

雄激素仅对睾酮水平低下的男性骨质疏松有效,临床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以二膦酸盐、活性维生素D3和降钙素为多。

四、继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病的治疗是前提,但同时应用活性维生素D3、二膦酸盐或降钙素对防治继发性骨质疏松也很重要。

五、骨质疏松伴骨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和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系统退行性疾病,同时伴发者临床十分常见。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3不仅能治疗骨质疏松,同时对软骨损伤修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二膦酸盐既可治疗骨质疏松又能抑制过度的骨质增生。

六、以提高骨量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

严重的骨质疏松需迅速提高骨量时可选用PTH1~34或二膦酸盐,但对卧床患者慎用二膦酸盐。

七、以缓解骨痛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

应选择降钙素,过敏者可考虑二膦酸盐治疗。但无论降钙素还是二膦酸盐都不是止痛剂,缓解疼痛的作用要逐渐产生,所以治疗早期可有目的地短期联合应用非甾体镇痛药物,以确保止痛疗效,提高患者顺应性。

八、以提高肌力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

肌力下降是骨质疏松另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是活性维生素D3治疗骨质疏松的优势和特点,激素替代治疗(HRT)也能部分改善肌力。

有关骨质疏松的危害都有哪些

1、发病率高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III,1988MDASH;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

2、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2)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3)骨折: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 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凑效。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松使得骨头病变,老年人的钙代谢不平衡,出现高密度的骨质疏松。那么骨质疏松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 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骨密度测量。

由于人的年龄慢慢增长,年期的时候,骨折,骨头发生过很多碰撞,骨质疏松也会引起骨折,人老化身体在扭转,过度用力,日常活动中,受到外界的力量,发生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以上就是关于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的介绍了,骨质疏松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大家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症状的话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骨质疏松疾病在身体的潜伏期非常的长,一般是慢慢的体现出来的,不易被察觉,一旦触觉到要及时通过运动或者药物治疗慢慢的进行调整。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症状

临床类型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椎骨及尺桡骨,主要发病因素为年龄老化。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指伴有明确的原发病或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继发性病因者,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内分泌疾病:

①肾上腺皮质疾病:库欣病,阿狄森病。

②性腺疾病:促性腺激素增高症,非正常绝经性骨质疏松症,性腺功能减退。

③垂体疾病: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

④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

⑤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胰腺疾病:糖尿病。

(2)骨髓疾病: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病,转移瘤,高歇病,贫血(镰状细胞,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肥大细胞病。

(3)肾脏疾病:肾衰竭,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肾性骨病。

(4)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炎性多关节病。

(5)胃肠道疾病:胃肠吸收障碍综合征,胃切除术,肠道旁路等。

(6)肝脏疾病: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或特发性)。

(7)先天性结缔性组织病:成骨细胞缺陷症,高胱氨酸尿症,Ehlers-Danos综合征及Marfan综合征。

(8)药物因素:类固醇类药物,肝素,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制剂,抗酸剂(铝制剂)。

(9)营养因素: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AD过多,钙缺乏,蛋白质缺乏。

(10)废用因素:长期卧床引起的肢体瘫痪,宇宙飞行引起的失重,骨折后。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1)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2)青壮年,成年人骨质疏松症。

(3)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2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通过病史,临床表现,骨密度测定,骨吸收骨形成的指标测定,骨质疏松不难诊断。

在绝经后妇女或老年人,有易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如老衰,种族遗传,生活习惯,运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摄入咖啡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与骨质疏松的程度及骨折有关,在早期,骨质疏松较轻者,常无明显不适感,称为“静悄悄的疾病”,然而到了中晚期,则出现局部或全身骨痛,身高变矮,驼背,有外力或轻微外力即骨折,甚至呼吸障碍。

骨质疏松跟缺钙有关系吗 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有三点:

第一点、疼痛,这种疼痛可以表现为局部疼痛,也可以表现为全身性。

第二点、脊柱变形,这个比较多见的是脊柱的前屈,就是驼背。脊柱的变短,其他还有脊柱侧弯。

第三点、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常有的症状,就是往往一个比较轻微的外力就能造成骨折。例如病人跌倒了,手遇阻力手也能骨折,病人跌倒了手没阻力,结果髋部骨折了。或者病人跌倒了坐在地上,胸腰段骨折都叫脆性骨折。

相关推荐

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在近几年中骨质疏松的患者是越来越多了,患者最关注的就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在生活中到底哪些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以下材料就介绍了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 1、吸烟是骨质疏松的原因里较为常见的,这是由于吸烟会降低肠内钙的吸收,并且吸烟的女性常常绝经早,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丢失。 2、低体重也是骨质疏松的诱因,重力和肌肉收缩可以影响骨细胞的功能和代谢,体重过轻或太空失重均可以发生骨质疏松。这种骨质疏松的原因较为常见。 3、性激素低下是可以引起骨质疏松的,所以绝经后的女性容易患骨质疏松,不只是这样,临床上也有

当心!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

当心!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这些都是骨质疏松患者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骨质疏松的误区主要有: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一:补钙能治好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的误区二:不辩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原则

补肾壮骨法 根据"肾主骨"的中医学理论,肾虚是骨质疏松的发病关键,故治疗宜补肾壮骨,若肾精充足,则筋骨坚硬有力。有 杨氏等选择退化期骨质疏松症患者11例,按临床表现分成肾阴虚和肾阳虚型,分别用左归丸及右归丸加减治疗,连服2个月,结果9例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用X线显示骨密度明显增高者6例。王氏等用补肾益骨膏(熟地、淫羊藿、紫河车、泽泻、龙骨等)治疗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服药3个月后,患者挠、尺骨骨矿含量均较治疗前增加。 梁氏等以续断、桑寄生、山萸肉、骨碎补、熟地等治疗58例,肾虚症状明显改善,且骨

怎样诊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指的仅仅是一种病理状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在确立存在骨质疏松后,应认真查找引起骨质疏松的病因,必要时应行骨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组织计量学检查。 骨质疏松可单独存在,亦可与骨质软化并存,此时应尤其注意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可能。只有在详尽调查,排除了继发性病因后才能作出原发性骨质疏松之诊断。 首先,骨质疏松应与骨质软化和纤维囊性骨炎相鉴别。 其次,骨质疏松应着重与多发性骨髓瘤,成骨不全,骨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骨量减少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X线表现是周边清晰的局限性脱钙灶,部分患者为弥漫性脱钙,需和骨

骨质疏松是怎么引起的

"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骨质疏松是它是一种病理改变,骨质疏松引起的临床症状叫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的原因和年龄、性别、遗传、种族都有明显的相关性,另外,还与内分泌的因素、机械性因素如运动、日光照以及其他疾病和药物等因素有关系,吸烟、酗酒等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其中内分泌因素常见于绝经后的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降钙素水平降低等

引发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

1.老年性或绝经期后骨质疏松临床常见,主要是老年人对钙盐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肠道吸收功能减退,不能维持正常代谢的正平衡,以及与其激素水平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2.机械性骨质疏松,骨折或骨病长期固定后,由于缺乏肌肉的锻炼,使骨内血循环减少,骨形成作用减少,骨吸收作用增加而成为引发骨质疏松的原因。 3.营养性,各种因素引起的蛋白质缺乏或者不能正常吸收,或大量排泄,使有机质不能生成导致骨质疏松;维生素C缺乏影响基质形成,并使胶原的成熟障碍;饮食中长期缺钙亦容易成为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 4.内分泌性,柯兴氏综合征的常见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骨质疏松

一、首先判定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有以下这些: 1、65岁以上女性 2、65岁以下绝经妇女,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缺乏锻炼) 3、70以上男性 4、成年人,患有容易导致骨量减少的疾病 5、成年人,长期服用易导致骨量降低的药物 二、从临床表现中我们可以自己进行评估: 1、有无腰背区疼痛 骨质疏松导致的腰背区疼痛多表现为腰部和腰骶部的钝痛,久坐和久站可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 2、有无四肢酸痛 四肢可出现持续的钝痛,活动后可加重,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如果是高危人群,又有着以上的症状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普通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有什么区别

原发性的骨质疏松,主要就是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还有更年期的妇女在绝经以后容易得的骨质疏松,这是单纯的骨质疏松。而继发性,就是像糖尿病这样伴随发生的骨质疏松,这样的治疗防治等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都不一样。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和一般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和糖尿病的代谢紊乱有关系,而大多数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是因为机体老化,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造成骨生成减少的原因。一般的更年期女性得骨质疏松是因为在绝经之后,身体的激素分泌变化太大,雌性激素水平急速下降,造成骨吸收的变化。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状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

骨质疏松症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 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 (1)生化检查:包括:① 血清碱性磷酸酶,②骨钙素,③尿羟脯氨酸;④血钙、血磷等可评判骨吸收及形成能力; (2)X 线检查。X 线照片是骨质疏松的较基本检查手段,但不敏感。通常要在骨密度下降 30% 以上才有较明显改变。 早期诊断上帮助不大,但在诊断骨质疏松的病因,排除其他疾病具有意义; (3)骨密度测量。双能 X 线吸收法是目前测量骨矿密度 (BMD) 和骨矿含量 (BMC) 的最常用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放射线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