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怎样早期预防
胆囊癌怎样早期预防
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要有节制,食不过饱,而且不要偏食,避免暴饮暴食。平时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主,宜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忌生冷以及过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严格控制食用肥肉、辛辣食物、油炸食品,以及含油脂多的干果、种仁类(核桃、花生仁、腰果等)及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等,多吃萝卜、青菜、豆类等,多食新鲜水果。此外,要不饮或少饮酒。
其次,进食要有规律,这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饮食要定时、定量。要重视早餐,因为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而胆固醇含量不变,形成高胆固醇胆汁,时间长了易形成结石。此外,平时要多吃利胆食物。研究者发现,菠菜、洋葱、番茄、四季豆、玉米、青椒、南瓜、红皮白萝卜、莲藕等有不同程度的溶石作用。
肥胖和体重迅速下降都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不爱好运动、有静坐习惯、腹壁松弛、饮食中长期缺乏脂肪、胆囊肌张力减低者,都可使胆汁慢性淤积而形成结石。因此,对久坐的人应强调进行户外活动,可选择做操、跑步、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提倡腹式呼吸,能对胆、胰、肠胃起到有节律的“按摩”作用,使胆汁分泌排泄通畅,减少胆石形成。
胆囊癌的日常注意事项
尽管胆囊癌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非常大,但生活中有许多有关这种疾病的预防知识,只要我们按照专家讲的去做,就能够使我们身体健康,下面和大家分享文章就是,如何有效预防胆囊癌?
胆囊癌的四大预防方法
1、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可以引发许多疾患,包括胆囊癌在内。故防止和纠正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十分必要。平时应多动少静,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胃肠功能正常。饮食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香蕉、苹果、萝卜、白菜、芥菜等,刺激肠蠕动而防止便秘。
2、预治寄生虫病
应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饭前便后要洗手。已发病者也要积极治疗胆道蛔虫症,以防日久发生胆色素结石,诱发癌变。
3、坚持锻炼身体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质健壮,气血流畅,气机通调,肝脏疏泄有度,胆汁分泌与排泄正常,胆囊癌的发病率低,相反,体胖、不爱活动、经常伏案工作者身体素质较低,容易发病。锻炼方法较多,如打太极、练气功、做广播体操、散步等。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轻体力劳动。
4、保持愉悦心情
中医学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胆汁淤滞可诱发胆囊癌,因此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避免发怒、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以防止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机能发生紊乱,影响胆囊功能。
总而言之,通过专家讲了一系列有关,如何有效预防胆囊癌的相关知识以后,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预防一些寄生虫病,另外每天早晨坚持做操锻炼,平时不要为了一些生活琐事而生气,心情要好。
胆结石会不会诱发胆囊癌
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胆囊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进展快,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胆囊癌患者伴有胆囊结石,可见,胆囊癌的发生与胆结石密切相关。
胆结石可诱发胆囊癌
胆结石如果长期不治疗,随着结石在胆囊内时间的延长,容易感染诱发炎症,胆囊壁或胆总管长时间受刺激将导致胆囊与胆管功能逐渐丧失,进而形成急、慢性胆囊炎或胆管炎,甚至引发癌变。胆囊癌常与胆囊结石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
出现黄疸要格外警惕
胆结石患者初期会出现轻微阵发性疼痛、饱胀不适等症状。当胆结石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痉挛疼痛,并会渐渐加重。有部分患者在出现剧烈腹痛之后,出现一过性黄疸。
胆管癌的症状与结石性胆囊炎发作时的症状相似,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腹痛、饱胀不适、黄疸等症状。梗阻性黄疸是胆管癌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还伴有皮肤瘙痒、大便为陶土色等症状。因此患者如果出现黄疸、上腹隐痛、厌油腻、胃口差等症状时,最好做腹部B超或CT检查,看看胆管是否有扩张。此外,也可抽血查看肿瘤标记物是否有升高,以此来帮助鉴别判断病人是否有肿瘤。
结石超过1厘米,建议手术
若胆结石直径超过1厘,经常出现上腹部胆囊区疼痛、明显消瘦或胆囊结石伴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剔除胆结石。微创手术伤口愈后快,效果明显。
结石小于1厘米且无症状的患者也不要大意。小结石也会随着时间的沉积变成大结石,还会从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形成梗阻性黄疸或化脓性胆管炎。所以,胆结石患者应积极治疗,就算暂时不需手术的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免耽误病情,危及健康。
胆结石合并胆囊息肉者更危险
这是因为,胆囊息肉可癌变,而胆结石也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约有70%到80%的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晚期胆囊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10%。建议,体检发现有胆结石的人,关注一下有无胆囊息肉,如果两者都有,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将根据结石的情况和息肉的大小,建议观察或切除。
警惕无痛性胆结石掩盖胆囊癌
胆囊结石症状发作时,患者常常因为耐受不了疼痛迅速来医院治疗。但是,往往那些与患者长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无痛性胆囊结石容易被人忽视。其实,没有疼痛症状的胆囊结石发展更为隐匿,一旦恶变为胆囊癌,预后很差,生存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辣椒与胆囊癌发病相关
根据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贫穷和大量食用红辣椒会增加胆囊癌的发病危险。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肿瘤专家通过追踪观察发现,在智利人中胆囊癌的发病率呈稳定上升趋势。目前智力的胆囊癌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在智利人中,胆囊癌的发病率从30年前的每100000人中3名患者增加至12人。公共卫生官员对此不能做出解释。
为了弄清为什么在智利胆囊癌的发生率持续上升,来自chile大学的ivan serra等人调查了114名胆囊癌患者。调查其各种生活习惯,并与一组患有胆囊结石,但并不患有胆囊癌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到:“结果显示胆囊癌患者不同之处包括,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胆囊结石病史较长,饮食结构中红辣椒消耗量更高,新鲜水果摄入较少。”研究中显示,贫穷和红辣椒食用过多会使的发病危险分别增加六倍和三倍。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本研究中发现每天食用红辣椒的量超过20mg,那么他胆囊癌的发病危险就会上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红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就是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其它与红辣椒有关的因素可能也很重要。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多吃新鲜水果对胆囊癌也有预防作用。serra等人总结认为:“对其他胆囊癌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还应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胆囊癌会遗传吗
1、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囊腺肌病和胆囊腺瘤、等等致病因素。并非胆囊癌都会遗传,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虽然可能因遗传而患上胆囊癌,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胆囊癌,应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另一方面要更加注意防癌,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2、其实,我们说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一般认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囊腺肌病和胆囊腺瘤、胆囊息肉、胆囊壁钙化、其他饮食、环境、化学物质等因素的改变亦可成为胆囊癌的致病因素。我们说不管是什么癌一般都是不会遗传的,但是不可否认,癌症的传染性很强。所以,我们应注重提前预防,做好防范工作,将危害降到最低。
3、另外,我们说遗传是一方面因素,但是遗传的是同一病种的易感性,很多情况下是不会体现出来的。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虽然可能因遗传而患上胆囊癌,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胆囊癌,我们应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另一方面我们建议大家要更加注意防癌,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胆囊息肉能吃什么食物 茶
据统计发现,经常喝茶的人,胆囊癌的发病风险将降低44%。因为茶中含有的某些化学物质或可防止细胞异常生长,能降低胆囊癌的发病几率。研究发现茶叶尤其是绿茶,可以有效地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所以,发现胆囊息肉后可以多喝茶,预防病情恶化。
保胆取石的误区和危害
1.保胆取石忽视了胆囊结石的成因
胆囊结石是胆囊病理和生理功能异常以及胆道功能和胆汁成分异常等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的终极产物。保胆取石只是暂时消除了胆囊结石所带来的并发症如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风险。
2.保胆取石不符合现代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经过近150年实践证明,胆囊切除术是胆石病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尽管微创手术迅猛发展,清除病灶仍然是外科疾病治疗的原则。保胆取石只取除结石遗留下胆囊病灶,有“断箭疗伤”之嫌,为现代胆石病治疗的非主流选择。需知古人关羽刮骨之道!
3.保胆取石放大了胆囊结石的手术适应证
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没有症状,只有20%~30%患者在20年内会出现症状,只有1%患者首发相关并发症。此类患者根本无需手术,不能从保胆取石等手术干预中获益。
4.保胆取石过度强调了保留胆囊的功能
胆囊结石患者因为胆囊既有病理损害,也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生理功能不全,胆囊对胆道流变学的调节功能也受影响。长期随访无疑证明胆囊仍然是产生结石的温床,结石和症状复发再所难免。保胆=保复发≠保留功能。
5.保胆取石夸大了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风险
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包括胆管损伤、胆漏、出血和肠损伤。在一项大型(共88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数据的研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6%。严重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频率为:出血(0.11%-1.97%)、脓肿(0.14%-0.3%)、胆漏(0.3%-0.9%)、胆道损伤(0.26%-0.6%)和肠损伤(0.14%-0.35%)。在其他病例系列研究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似乎已稳定在0.4%-0.6%。外科医生的经验越丰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越低。
6.保胆取石过虑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症状(包括持续腹痛和消化不良),可在胆囊切除术后复发和持续存在。60%的患者在因单纯性症状性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后12周时腹痛可完全缓解。90%有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消失。相反,保胆取石因为遗留了病变的胆囊,增加了术后持续存在症状的风险。
7.保胆取石高估了病变胆囊的生理功能
正常胆囊通过逆行性机制得以每天储存600ml胆汁,通过神经体液调控胆囊壁环肌和纵肌的节律收缩,使胆囊腔内压力高达300mmHg,将胆囊内70%的胆汁排出。保胆取石因为切开胆囊,破坏了胆囊壁内的环形和纵行肌完整性,也就破坏了胆囊舒缩功能的解剖学基础,加之胆囊已有病变,其术后功能如何让人生疑,遗留胆囊可能成为多余的摆设。
8.保胆取石忽略了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胆囊癌是一种不常见但高致死性的恶性肿瘤;大部分病例是在患者接受胆石症手术时偶然发现的,这种情况下发现肿瘤的概率为1%-2%。因为胆囊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和胆囊癌症状的模糊性及非特异性,该病在诊断时通常已处于进展期,这被认为与胆囊癌预后差有关。
70%-90%的胆囊癌患者存在胆石症,而胆石症病史似乎是发生胆囊癌的最强危险因素之一。来自上海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368例胆囊癌患者和959例健康对照者,结果发现存在症状性胆囊疾病(胆石症或自我报告的胆囊炎)的个体,发生胆囊癌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34倍。
研究发现,胆石直径大于3cm的患者,其胆囊癌的风险是胆石直径小于1cm患者的10倍,胆石症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尤其是病程超过40年)胆囊癌的风险更高。
9.保胆取石遗留了再手术隐患
保胆取石因为留下病变胆囊,术后症状和结石复发理论上不可避免,再次手术风险加大,最终难以保胆。保胆取石150年前首开治疗胆囊结石病先河,经过外科先辈往复尝试,仍然回归到今天推荐使用胆囊切除术治疗有症状胆结石,这一金标准已为外科医患所接纳。保胆取石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支持,尤其是西方国家不做推荐。
可以防癌抗癌的深海鱼有哪些
1.鲨鱼
抗癌胰腺癌物质――维A,另外鲨鱼还能分泌一种破坏癌细胞的酶。
2.银鱼
丰富的钙,为鱼类之冠。
倘若常常地食用含大量的钙质的食品,能有效地直肠癌预防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生。
3.黄鱼
含有17种氨基酸,是癌症病人理想的蛋白质补充剂,尤其对于患有胆囊癌大肠癌并同时有大便溏泄者,用黄鱼加盐煮食,或加乌梅煮汤饮用,效果较好。
4.海参
富含多种氨基酸,能让铁转化到肝脏,加强CE造血功能; “海参素”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得了胆结石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1、胆结石可能会癌变。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2.继发性胆管结石
3.继发性感染
癌变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囊切除时偶然发现,90%胆囊癌是腺癌。一年生存率仅14%。
80%~90%胆囊癌伴胆石,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大多与胆结石的相同。美洲土著的一些人群有遗传倾向,他们在较年轻时发生胆结石的频率就很高,胆囊癌在他们当中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 5-10倍。胆结石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关。
胆囊癌尤其与大结石(直径>3cm)或有慢性炎症的胆囊壁的钙化(瓷胆囊)有关,这些发现因此被许多专家认为是胆囊切除术的指征,即使是无症状的患者也可行胆囊切除术。然而、由于胆囊腺癌在胆结石病人中的发生率小于l/1000,因此目前对胆囊癌的预防在大多数患有无症状胆石的病人不被看作是胆囊切除的指征。
胆结石在癌变时是怎样的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囊切除时偶然发现,90%胆囊癌是腺癌。一年生存率仅14%。
80%~90%胆囊癌伴胆石,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大多与胆结石的相同。美洲土著的一些人群有遗传倾向,他们在较年轻时发生胆结石的频率就很高,胆囊癌在他们当中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5-10倍。胆结石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关。
胆囊癌尤其与大结石(直径>3cm)或有慢性炎症的胆囊壁的钙化(瓷胆囊)有关,这些发现因此被许多人认为是胆囊切除术的指征,即使是无症状的患者也可行胆囊切除术。然而、由于胆囊腺癌在胆结石病人中的发生率小于l/1000,因此目前对胆囊癌的预防在大多数患有无症状胆石的病人不被看作是胆囊切除的指征。(实习编辑:刘媛)
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胆囊癌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预防胆结石应注意饮食调节,膳食要多样,此外,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也应该少食。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老年女性、大结石、腺瘤样息肉
原发性胆囊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胆囊炎、胆石症、细菌感染、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囊黏膜增生等与胆囊癌发生相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另外,高脂饮食、吸烟、嗜酒也是胆囊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胆囊癌男女发病之比为1∶2.7,平均发病年龄为65.2岁。早期常无特异性的症状,发现时多为晚期阶段,只有可外科切除者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根据国内统计,胆囊癌同时伴有胆囊结石患者占31.6%;胆囊癌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10mm者,胆囊癌的发生率为1.0%;结石直径为20~22mm者,胆囊癌的发生率为2.4%;结石直径>30mm者,胆囊癌的发生率为10%。
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腺瘤样息肉如果为单个、广基型息肉,直径>1cm,恶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国外有研究表明,胆囊的良性息肉与胆囊腺瘤和胆囊癌之间可能存在发病顺序的关系,通常不典型增生发展至癌需要3~10年。而胆固醇性息肉则不会癌变,所以遇到这类患者大可让他放宽心。
总之,临床上遇到6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患有充满型胆结石或有超过1厘米的胆囊息肉或者是瓷性胆囊,需格外强调定期密切复查甚至进行胆囊预防性切除。如果患者接受结石或息肉手术,则需术中送快速病理检查,避免术后确诊为癌而行二次手术。
胆囊癌如何预防
本病早期诊断不易,故预后差,术后5年存活率为0~7%,偶有超过10%的报告,80%患者于诊断后1年内死亡。
1992年,Heason收集了3038例胆囊癌的资料,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人种,地理环境和饮食均与胆囊癌的发病相关,胆囊癌的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40~60岁,女性偏高;肥胖是胆石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油腻食物,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过多会增加胆囊癌的危险,这些研究结果对胆囊癌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对中年以上,尤其是女性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慢性钙化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久治不愈,胆囊腺瘤样息肉,尤其是息肉>10mm,宽基者,息肉合并结石,炎症者,应尽早行胆囊切除,鉴于胆囊良性疾病与胆囊癌的关系,一般认为应对胆囊癌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①40岁以上症状明显的胆囊炎,胆囊结石,特别是结石直径大于3cm,胆囊壁明显增厚萎缩,或“瓷化”者,应切除胆囊。
②曾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坏死而行胆囊造瘘者,若无禁忌,应争取早期切除胆囊。
③胆囊良性肿瘤如腺瘤,腺肌瘤应定期检查或及时切除胆囊。
④对于有胆囊管畸形,胰胆管汇合异常,先天性胆管扩展,长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者,应定期观察胆囊的改变。
胆结石的并发症是什么
1.胆结石可能会癌变。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2.继发性胆管结石
3.继发性感染
癌变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囊切除时偶然发现,90%胆囊癌是腺癌。一年生存率仅14%。
80%~90%胆囊癌伴胆石,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大多与胆结石的相同。美洲土著的一些人群有遗传倾向,他们在较年轻时发生胆结石的频率就很高,胆囊癌在他们当中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5-10倍。胆结石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关。
胆囊癌尤其与大结石(直径>3cm)或有慢性炎症的胆囊壁的钙化(瓷胆囊)有关,这些发现因此被许多专家认为是胆囊切除术的指征,即使是无症状的患者也可行胆囊切除术。然而、由于胆囊腺癌在胆结石病人中的发生率小于l/1000,因此目前对胆囊癌的预防在大多数患有无症状胆石的病人不被看作是胆囊切除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