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流涎推拿有用吗 宝宝流涎推拿基本手法

宝宝流涎推拿有用吗 宝宝流涎推拿基本手法

摩腹: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将手掌轻放于患儿腹部,沉肩垂肘,以前臂带动腕,按照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的顺序做环形有节律的抚摩5分钟,用力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揉板门: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手掌大鱼际处往返按揉为“揉板门”,反复操作300次。

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一手拇指于患儿足三里穴上,施以点揉法3分钟,推拿时以拇指指端吸定于足三里穴上,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作带动深层主治小幅度环旋揉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

揉三阴交:患儿正坐位,推拿者站在患者的前方,一手托住患儿小腿,另一手拇指指端吸定于三阴交穴上,以肢体的近端带动远端作带动深层组织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

捏脊:患儿俯卧位,推拿者双手食指抵于背脊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捏起,采用食指向前,拇指后腿之翻卷动作,两手交替向前移动,自长强起一直捏到大椎为1次,入菜反复操作5-6次。

男人睡觉流口水推拿改善

1.患儿仰卧,以掌心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团摩5分钟。

2.以两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50次。

3.清、补脾经:拇指桡侧罗纹面100次。

4.揉板门:手掌面大鱼际顶面300次。

5.患儿俯卧,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各1分钟。 ⑥按揉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各1分钟。随症加减。

脾胃虚寒型:症见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

1.基本手法中减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离心为清,向心为补)

2.掐揉四横纹(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100次。

3.揉外劳宫(此穴在手背侧,与手掌侧的劳宫穴相对)100次。

4.揉小天心(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200次。

脾胃气虚型:症见流涎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

1.基本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

2.补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300次。

3.推三关(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300次。

4.运内八卦(以掌心为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100次。

脾胃积热型:症见小儿流涎,涎热而粘,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1.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胃经(手掌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交界处)200次。

2.退六腑(前臂尺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200次。

3.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100次。

心脾郁热型:症见小儿口涎外流,涎液粘稠而热,心烦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

1.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小肠(小指尺侧从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 300次。

2.退六腑200次。

3.清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200次。

当宝宝出现口水流不止的时候,小儿推拿就能很好的帮助家长解决问题。小儿推拿还可以解决宝宝的腹泻、感冒等问题,宝宝的脏腑娇嫩,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对各种疾病的抵抗、防御能力较弱。小儿推拿正是运用小儿独特的穴位特点,通过刺激穴位,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从而起到增强免疫功能、使小儿气血充盈。[1]

治疗宝宝流口水的4款食谱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白术糖

原料:生白术30-60克、绵白糖50-100克

制作: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服10-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姜糖神曲茶

原料:生姜两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

用法:代茶随量饮或每日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益智粥

原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摄涎饼

原料: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热吐推拿手法

主证:常有伤暑史或感寒邪郁而化热病史,食入即吐,吐势较剧烈,口渴饮冷,身热烦躁,面赤唇红,小便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泻火,降逆止呕。

推拿方法:清板门,清胃经,清脾土,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下推七节,清大肠,清小肠,揉涌泉。

推拿功效:板门,胃经,脾土均是治脾胃病之要穴,运用清法可清泻胃腑热邪,促进脾胃功能;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能大清脾胃热邪,达到清热泻火之功,下推七节能泻实火,降胃气,与其他手法操作仪器共凑清热泻火,降逆止呕之功。

宝宝流涎推拿有用吗 流涎推拿方法解析

补脾经,推三关,运外劳宫,揉脾俞,膏肓俞,甘载,涌泉,摩气海,运五经,可补命门,温脾阳,以健脾敛涎;摩食窦,中脘,推板门,益气血生化之源,和胃消食,以除余症。

“魂门阳关控涎方”,由摩魂门,膝阳关组成,可养肝阴,调枢机,守魂神,控涎津,适宜于因肝阴不足,枢机不利,控涎失司之流涎证。

“二关中脘控涎方”,由摩膈关,内关,中脘组成,可理气导致,宽胸利膈,治疗流涎。

宝宝流口水推拿手法 宝宝流口水病因病理

宝宝流口水之因有虚实两种。

虚在脾土,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致中虚不摄,廉泉,玉液不守,津液失约,令涎液直流,渍于颐间,发为本病。实为积热,热性熏蒸上迫,使津液奔腾而上,为涎液多之基础,而热则胃缓,缓则廉泉开,不能制约其液,亦使涎流不止。

小儿推拿能治疗三类病症

小儿推拿治疗病症有哪些

1、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腹痛、腹胀等。

3、其它类: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等。

小儿推拿作用

1、提高宝宝身体机能

穴位处于人身体上经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的条件下,可以调阴阳、益气补血。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还能够增强免疫能力,保证宝宝的饮食均衡、正常成长。

2、缓解小儿病痛

宝宝如果生病的话,通过被按摩与病处对应的穴位,能够缓解病痛甚至痊愈。而中医推拿针对的病症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小到伤风感冒、胃痛等消化性疾病,大到哮喘、近视等。

3、增强宝宝抗病能力

推拿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还可以减少患传染病的几率。按摩可以调养气血,令经脉畅通,还能预防一些急性传染病。

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孩子。

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5、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6、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7、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

8、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

9、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

宝宝流涎推拿有用吗

宝宝流涎推拿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宝宝经常流涎多是由于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所致,采用正确的推拿方法,能使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变化,并起到调和气血,使经络通畅,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有效调理脾胃,并且可益气摄涎,缓解流涎症状。

宝宝流涎推拿有用吗

宝宝流涎推拿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宝宝经常流涎多是由于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所致,采用正确的推拿方法,能使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变化,并起到调和气血,使经络通畅,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有效调理脾胃,并且可益气摄涎,缓解流涎症状。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摩腹: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将手掌轻放于患儿腹部,沉肩垂肘,以前臂带动腕,按照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的顺序做环形有节律的抚摩5分钟,用力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揉板门: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手掌大鱼际处往返按揉为“揉板门”,反复操作300次。

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一手拇指于患儿足三里穴上,施以点揉法3分钟,推拿时以拇指指端吸定于足三里穴上,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作带动深层主治小幅度环旋揉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

揉三阴交:患儿正坐位,推拿者站在患者的前方,一手托住患儿小腿,另一手拇指指端吸定于三阴交穴上,以肢体的近端带动远端作带动深层组织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

捏脊:患儿俯卧位,推拿者双手食指抵于背脊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捏起,采用食指向前,拇指后腿之翻卷动作,两手交替向前移动,自长强起一直捏到大椎为1次,入菜反复操作5-6次。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寒吐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寒邪或饮冷史,食后良久方吐,或朝食暮吐,遇寒加重,得热呕缓,吐物不臭,喜热饮食,神疲倦卧,面白唇淡,四肢欠温,或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淡红,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推拿手法: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揉一窝风,推上三关,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凤凰展翅,下推七节,揉涌泉,摩腹。

推拿功效:横纹推向板门,长于止呕降逆;外劳,一窝风,三关均是温法的代表穴位,具有温热之性,能温里散寒;脾土能补益脾气,健脾和胃;逆运八卦能降能平,主降;凤凰展翅能温里散寒,降逆止呕;下推七节,摩腹具有消积导滞,降逆之功效。

宝宝流口水推拿手法 脾胃虚寒型流口水推拿

主证: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长,面白唇淡,或伴随泄泻,消化不良,舌质淡红,苔白,指纹清淡。

治则:健脾摄涎。

推拿处方:补脾土,揉外劳,运内八卦,推上三关,上推天柱骨,拿喉节,揉上廉泉,揉天突。

推拿方义:补脾土功能益气健脾,配推上三关温中散寒,外劳有升阳举陷之功,揉之能使阳升阴降;内八卦能行气和胃化积化食,使脾运得健;上推天柱骨既能升阳,又属近治,配拿喉节,揉上廉泉,揉天突等则治标之力愈强,由于脾运之健非一日之功,故虚寒涎流疗程宜长,治时宜长。

相关推荐

小儿推拿的穴位大全

1.基本手法 (1)指导法则 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故而进行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力量稳定,推拿讲究程序性。 (2)基本手法 基本的手法有很多种,包括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十五种手法。 2.推拿手法 (1)脾经 a.位置:位置主要分布在拇指上的螺旋纹状面和桡侧缘。 b.主治:腹泻和积食等消化道疾病。 c.操作:家长将宝宝的拇指弯起来,顺着拇指的桡侧边缘或者有螺纹的一面向上方推拿三百次左右。 (2)胃经 a.位置:在宝宝拇指的第二节处,或者在

宝宝腹胀推拿手法 小儿虚胀推拿手法

主穴: 步骤1:推补脾经5分钟,缓慢而微用力揉一窝风5分钟。 步骤2:推补肾经7分钟。 步骤3:揉二人上马5分钟,推清小肠经5分钟。 步骤4:揉外劳宫4分钟,掐神阙穴。 配穴: 步骤1:揉小天心5分钟,揉小横纹5分钟。 步骤2:逆运内八卦2分钟。 步骤3: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宝宝拉肚子推拿有用吗

宝宝拉肚子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急性肠炎拉肚子,那做推拿效果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如果是消化功能不好导致的拉肚子,推拿有可能帮助他胃肠的功能,然后这种可能是有效的;还有一种是宝宝拉肚子是对蛋白的过敏,乳糖的不耐受,这种情况做推拿也是没有用的。这个如果拉肚子做推拿没有用,就要及时去查一下,看是不是其他的原因引起的拉肚子。

宝宝大便干燥怎么推拿 宝宝实秘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为肠胃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出,腹中攻满,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阴寒积滞。 治则: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清大肠,摩腹各300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退六腑,运内八卦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按揉足三里,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助运之功;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清大肠,退六腑,按

小儿推拿治感冒效果好吗

小儿推拿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研究用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穴位,预防和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整个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 、发展起来的非药物治疗的专门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重新认识不药而愈的自然医疗方法的优越性时,小儿推拿更加备受世人瞩目,在当今的小儿保育和疾病防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儿推拿疗法操作简单,疗效较好。对某学疾病,经过推拿之后,往往在短期内使患儿病情好转或痊愈。过去认为新生儿月内不能推,麻疹、水痘不推等。近年来,临床证

小儿推拿治流鼻涕

1、若宝宝是流的清鼻涕,无汗,舌淡,推拿手法: 1.1、推宝宝鼻翼两侧1分钟,大拇指按揉太阳穴1分钟, 1.2、按揉宝宝脊柱两侧的膀胱经从下往上100下,力道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好 1.3、掐揉二扇门50次:二扇门位于宝宝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的指蹼缘,妈妈用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掐揉指蹼缘 1.4、妈妈双手提拉宝宝两肩的肩井肌肉10次结束 2、若宝宝流的黄鼻涕,嗓子疼痒,有汗,舌苔黄,推拿手法: 2.1、推宝宝鼻翼两侧1分钟,大拇指按揉太阳穴1分钟 2.2、按揉宝宝脊柱两侧的膀胱经自下而上100下 2.3、在宝宝无名指

宝宝腹泻推拿有用吗 寒湿腹泻推拿手法

主证:泻下清稀如水,色白不臭,肠中鸣响,腹痛而啼,面唇淡白,神萎蜷卧,口不渴饮,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指纹淡红。 治法: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方法:补脾土,板门推向横纹,揉一窝风,揉神阙,揉外劳,利小肠,揉二人上马,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运土入水,上推七节,揉龟尾,摩腹,揉脐。 推拿功效:板门推向横纹长于止泻,能升提,一窝风和神阙能温中散寒,顺运内八卦有调畅气机的作用;揉龟尾,上推七节,摩腹,揉脐乃止泻四大手法,可用于一切腹泻之症。

宝宝怎么练腰部力量

1、宝宝腰部力量锻炼法 锻炼宝宝的腰肌。妈妈与宝宝玩引拉游戏。即让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面对孩子,一边和宝宝说 妈妈帮你坐起来玩好吗?一边慢慢用双手拉其胳膊,拉至坐姿后,将其扶直,稍坐片刻后,再帮助仰卧床上,反复进行 3~6 次。或者妈妈双手扶住宝宝的腰部或腋下,扶成站姿,两腿成 45 度角分开,然后双手扶腰,将宝宝身体向下推按成坐姿,片刻再扶起。反复进行 4~6 次。小宝宝怎么练腰部力量 2、推拿法帮助宝宝锻炼身体 小儿推拿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身心放松。做

宝宝干咳的推拿手法

正确的推拿手法可以缓解宝宝的干咳。如果家长们要使用推拿法缓解宝宝的干咳症状,那么切忌随意摸索、胡摸乱弄。 · 推拿手法 1.用大拇指按推宝宝的肺经和脾经百下。 2.用拇指按推孩子的肺经100次,在脾经部位也如法炮制。 3.用拇指按压孩子掌心内八卦处,按摩60s即可,注意两只手都要按摩。 4.用中指在天突穴上,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式地按揉2分钟,对膻中穴也用同样的方式按摩。 5.点揉肺穴、咳喘点等穴位以缓解症状,每个穴位各120s。 6.用拇指按推手掌底部的大鱼际区,百次即可。 将上述方法重复操作2遍,每日2次

孩子发烧推拿手法分解图 小儿推拿常见注意事项和说明

1、儿童按摩跟成人不同,成人按摩要求有力,而儿童推拿按摩要求:均匀、柔和、轻快、持久(保证刺激到一定的次数/量);成人按摩要精确地找穴位,而儿童按摩以点状按摩、面状抚摸或线状推揉为主。对1岁左右的患儿,应以推、揉等弱刺激手法为主。 2、如果宝宝不是很配合,可以哄睡宝宝,睡后(含夜间)推拿,也是同样的效果; 3、按摩后以微汗出为宜,切勿发汗太过。 4、在给宝宝推拿时,室内温度要温暖适宜,空气清新,不可过热或过冷,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以免加重或影响患儿病情。 5、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