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夏季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所引起,同席多人或在食堂中多人发病是其特点;另一类是化学性食物中毒,由于进食被农药或鼠药等化学毒物污染的食物而造成。
含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物包括以下几类: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已达急性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外形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毒素的物质,如毒蕈;本身含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的食物,如河脉鱼、木薯;由于贮存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物,如发芽土豆。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夏季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的常见特点
1.突然发生,很多人在短时间内同时发病或先后相继发病,病势急剧,很快形成高峰。
2.所有的病人都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多见急性肠胃炎的表现。
3.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都食用过同种食物,与食物关系比较明显,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有毒食物的人群中。
4.停止食用这种食物,或是污染源被除去后,发病立刻停止,常无明显的余波。
5.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群一般没有直接的传染性。
四招避免夏季食物中毒
一是尽量不要在路边小摊购买肉制品尤其是散装肉制品。
以往的夏季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表明,肉制品诱发的食物中毒案例较多。由于肉类营养多,不仅人们爱吃,细菌也易在其中繁殖。路边小摊卫生条件差,肉制品沾染细菌的机会更大,而且散装肉制品大多没有冷藏设备,保质保鲜时间短,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正规商场或专卖店的配套设施完备,可以在那里放心购买肉制品,而且他们的供货渠道比较固定,即使发生不测,执法部门也能查清来源进行补救。
二是制作冷拼菜要做到五专:专人、专间、专用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冷藏。
夏天,人们喜欢吃冷拼菜即俗称的凉拌菜,这类菜肴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极有讲究,必须要专人在专门的房间使用专门的刀、板切割,蔬菜在制作前必须专门消毒,储藏时必须用专门的冷藏设备。因为凉菜的特性与热菜根本不同,混在一起容易变质,而凉菜一般不为人所特别在意,消毒不彻底是常有的事,这就为中毒埋下祸根。
三是热菜一定要煮熟蒸透。
这是做菜最基本的道理,但却最容易被忽视。毋庸讳言,有一些菜确实是七八成熟时味道最好,可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则可能对身体有害。饭菜在被煮熟蒸透后才能杀灭病菌及去除原有的农药、添加剂等有害含量,才能真正成为可入人口的食物。
四是切忌过度食用冷饮或者热食后立即冷食。
这种不良现象在一些青少年当中较常见。有些人在激烈运动后,毫无顾忌地畅饮冷藏汽水,还有人喜爱吃大量的雪糕、冰激凌,也有人习惯在吃饭后马上接着吃西瓜等降温冷食,这些行为都极有可能因冷热不均刺激肠胃,进而引发拉肚子、胃痛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一般不会致命,但发作起来着实令患者难以忍受。
夏季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要煮熟再食用
有的食物,尤其是肉类食物在吃之前要加热或高压处理,防止外熟内生。
充分加热可以杀死细菌,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此外有的食物本身含有毒素,充分加热可以将这些毒素破坏掉。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预防白果中毒
白果不要生食,落在地上的白果尤其不能立即食用。即便是煮熟了吃,也不能吃的太多,吃的时候应该剥掉白果中的绿色胚芽,因为胚芽中的毒素含量最高。
食物中毒预防应该怎么做
1、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外出不便洗手时一定要用酒精棉或消毒餐巾擦手。
2、餐具要卫生,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饭后将餐具洗干净存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内或纱布袋内。
3、饮食要卫生,生吃的蔬菜、瓜果、梨桃之类的食物一定要洗净皮。不要吃隔夜变味的饭菜。不要食用腐烂变质的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剩饭菜食用前一定要热透。
4、生、熟食品要分开,切过生食的刀和案板一定不能再切熟食,摸过生肉的手一定要冼净再去拿熟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对不熟悉的野生动物不要随意采捕食用,海蜇等产品宜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保存,食用前应冲洗干净。扁豆一定要焖熟后食用。
6、服用药品时一定要遵照医嘱服用,千万注意不要超剂量服用,以免造成药物中毒。药物同时服用要遵医嘱,避免混合产生副作用。敌敌畏杀虫剂和灭鼠药等不能与食物放在一起。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2、不吃被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品;
3、不生吃海鲜、河鲜、肉类等;
4、生、熟食品应分开放置;
5、切过生食的菜刀、菜板不能用来切熟食;
6、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
7、不吃毒磨菇、河豚鱼、生的四季豆、发芽土豆、霉变甘蔗等。
8、易引起食物中毒的自然植物有侵木、毛莨、莽草、君影草、泽漆、巨鸟头、石蒜、龙爪花、蜂螂花等。此外,水仙、郁金香、八仙花等花也不能食用。
9、河豚鱼中毒:每年都有人死于河豚鱼中毒。河豚鱼中毒会引起呼吸麻痹,这是因为河豚鱼的肝、肠、卵巢内含有大量的河豚鱼毒素。一般在食用后半小时至4小时内发病,重症者4小时左右呼吸麻痹、死亡。河豚鱼中毒者需立即送医院抢救。到医院应立即说明是食用了河豚鱼所致。
怎么预防食物中毒 预防土豆中毒
要预防土豆发芽导致中毒,应妥善保存土豆,防止发芽,把土豆贮存在低温,无阳光直射的地方,购买土豆时应吃多少买多少,尽量避免存放,不吃发芽土豆,这是预防发芽土豆中毒的根本方法。
预防夏季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区分为感染型和毒素型两大类,感染型食物中毒系指食物中污染并繁殖的大量病原菌,随同食物进入人体,引起消化道感染而发生的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系指食物中污染的某些细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中毒,这种类型的食物中毒又分为肠毒素型(如葡萄球霉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和外毒素型(如肉毒素食物中毒)。
某些真菌毒素污染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赤霉病麦中毒,食物中毒性白细胞减少症等。
1,有毒动物中毒如河豚鱼中毒和某些鱼类食品引起的组织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蕈,苦杏仁和苍耳子中毒等。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预防菜豆中毒
菜豆中毒的原因是因为烹调时未熟透,所以一定要将菜豆彻底加热后再食用,用大锅炒菜豆时更要注意翻炒均匀,煮熟焖透,使菜豆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吃起来无豆腥味。
菜豆最好是炖食,使其充分熟透一边破坏毒素;吃凉拌菜时一定要先煮沸十分钟以上,并用铲子不断翻动菜豆,使其受热聚云。另外要注意,不要吃老菜豆,吃菜豆之前摘掉菜豆两头,不吃豆荚,因为这些部位含毒素最多。
夏季疾病预防知识 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烈日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1、环境因素
中暑多易在高温、高湿、风速小的环境下发生。据研究,连续三天全天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相对湿度大于80%时,最易引发中暑。要注意有时虽然气温不高,湿度不大,但由于环境通风较差,也容易中暑。
2、自身因素
容易中暑的大多为缺乏体育锻炼、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人群。部分有散热障碍的人群也容易中暑,如过度肥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人群。
1、先兆中暑
中暑常常会感到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恶心、心慌、气短以及注意力不集中,体温通常低于37.5摄氏度。在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间内身体即可恢复正常。
2、轻症中暑
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体温会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者面色苍白伴随呕吐、皮肤湿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症状,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
3、重症中暑
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
继续发展为高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全身乏力、神志模糊、严重时会引起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1、转移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如衣服被汗水浸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
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加速散热。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充水分
患者仍有意识时,应补充水分,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盐或服用仁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拨打120
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就医。
1、酷热天应尽量减少外出
据医学统计显示,伏天里,当平均气温超过31℃时,中暑人数会明显上升;日最高气温超过38℃时,中暑人数会急剧增加,此时也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危险期。所以,老年人和体弱者应尽量避免在中午或下午外出。
2、外出要做好防护工作
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带上充足的水。
3、防暑降温药品随身带
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应急之用。
4、营造一个舒适的清凉环境
使用空调降温时,室内与外界温差不要过大。并在早晨和傍晚开窗通风透气,以保证空气新鲜。
5、适当饮水
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含钾茶水。
6、千万不要把婴幼儿遗忘在车内。
1、婴幼儿、65 岁以上的老年人;
2、患有精神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
3、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高温作业工人、户外运动者等,都是易中暑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