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要学会看懂宝宝的表情
新妈要学会看懂宝宝的表情
当宝宝把奶头或奶瓶推开,将头转向一边,并且一副四肢松弛的模样,多半就是已经吃饱了,妈妈就不要再勉强人家吃东西了。
不到1岁大的宝宝,在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干扰,但苦于口不能言,只好用尖叫、大哭大闹表达自己的烦恼。大人可以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步,或是给点好吃好玩的东西让孩子安静下来。
宝宝笑得很少,小脸严肃,表情呆板,这多半是体内缺铁所造成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连续一个星期给宝宝补铁,很快,他严肃的表情会逐步消失,代之以灿烂的笑容。
玩着玩着,宝宝的眼光变得发散,还时不时地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睬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这时,就不要再逗孩子玩耍了。只要给他创造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就好。
宝宝这些面部表情妈妈一定要懂
面部表情表情一:咧嘴微笑
当宝宝感到舒服和安全的时候,就会露出笑容,同时他还会满目发光,兴奋而卖力地舞动他的小手和小脚。
教养方略:宝宝的笑对其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当宝宝面带微笑时,妈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妈妈充满爱心的回应会让孩子更安心、笑得更灿烂,同时轻轻抚摸或亲吻宝宝的面颊以示鼓励,这会让宝宝更加心情愉悦。
面部表情二:瘪嘴啼哭
宝宝瘪起小嘴,好像受了委屈,这是要开哭的先兆。或许是肚子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厌烦了要大人抱起来换个环境或改变一种姿势。
教养方略:当宝宝啼哭时,细心的父母应该仔细分辨宝宝不同的哭声,揣摩出宝宝的要求,适时满足宝宝的需求。如果宝宝的哭声抑扬顿错,响亮且有节奏感时,妈妈不必担忧,有时哭泣是宝宝在练习发声,对宝宝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面部表情三:撅嘴、咧嘴或红脸横眉
宝宝有时会出现咧嘴或是上唇紧含下唇的表情,这是想小便的信号。当宝宝想大便时,则通常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目光发呆,有明显的“内急”反应。
教养方略:当宝宝出现以上反应时,父母应让宝宝即时排出大小便,或者检查更换尿布,这样既解决了宝宝的内急,同时也能避免宝宝弄脏衣被。通过观察宝宝的表情,了解婴儿大小便的规律,从而加以引导,有利于逐步培养宝宝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花王纸尿裤保质期
花王纸尿裤保质期是多久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因为是使用在宝宝身上的纸尿裤,所以确保宝宝健康是首要的,使用到过期的纸尿裤,很容易伤害到宝宝的肌肤,出现尿布疹等过敏的症状。因此在选购纸尿裤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学会看生产日期,确保在保质期内。一般说来,花王纸尿裤的保质期都是三年。花王纸尿裤的生产日期并非是直接印刷在纸尿裤的包装上的,而是一串数字。家长们要学会看懂这些数字,才能够推算出花王纸尿裤是否过期。一般说来,这串数字共计六位数,头三位表示流水线号和工作班号。家长们要学会看后四位数字,最后一位数代表年份,倒数三位代表这一年中哪一天生产的。由此可以推算出纸尿裤是否过期。
家长们在挑选纸尿裤的时候务必要仔细认真,避免买到过期纸尿裤影响到宝宝的健康。
六个月左右婴儿的成长情况
身体发育趋于平缓
这个时期的宝宝,身体发育开始趋于平缓,但总体还是稳步增长。身高平均增长2厘米。与身高相比,体重有很大的波动,体重平均增长450~750克,头围平均增长l厘米。
宝宝的表情越来越丰富
在这个月里,宝宝的主要发育特点是表情越来越丰富。宝宝高兴或不高兴时,都会把心情“写”在脸上,有经验的妈妈还能通过宝宝的表情或者眼神,判断出宝宝是要吃还是要拉、要尿,或者是否要睡觉了。
宝宝认生了
这个阶段的宝宝明显认生了。有的宝宝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面前,显得活泼可爱、稚气十足;一旦家里来了陌生人,宝宝就会害怕地躲避妈妈怀抱里,既不敢看又不让抱。
宝宝想到户外去
这个月的宝宝在屋里呆不住了,他会用小手指着到室外的门,眼睛盯着,在妈妈怀里向门的方向使劲,表现出要出去的神情。
宝宝对什么都感到新奇
进入这个月,宝宝逐渐能够独坐了,并开始学习爬行甚至站立,对身边的事物自然也就更加感兴趣了,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另外,在这个月里,宝宝的观察和倾听能力更进一步发展,对于周围环境中鲜艳、明亮的活动物体都能注意到,有时也会积极地响应。
开始理解语言
尽管宝宝现在还不会说话,但父母却发现,有时爸爸爸妈妈说的简单的、常说的一些话,宝宝都能听得懂。当你说:“小皮球在哪儿?”宝宝会用眼睛看或用手指向小皮球,并在嘴里“哦”、“哦”着,似乎在告诉你“小皮球在这里”。
这是因为宝宝现在已经基本能够把所感知的物体、动作、语言、表情都联系起来,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印象,在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宝宝就能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宝宝第一次如何应对
宝宝的第一次微笑
情感交流的起点
时间:2个月左右
表现:这时的宝宝会对一切都感到新奇,两只小眼睛到处乱看,在跟父母亲近或是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会无意识地咧嘴微笑、甚至大笑。
笑,是宝宝最初的一种交际形式,也是与父母情感交流的开端。
父母通常的反应:快看呀,宝宝会笑啦!
新手妈妈这时候通常会兴奋异常:宝宝会笑了,可是一件大事。一些父母看到宝宝露出微笑时,兴奋不已,一时高兴会忘记与宝宝互动、交流。
纠错及应对方法:“其实,宝宝的笑正是在对父母要求与自己互动的一种表达方式。”红黄蓝亲子园园长李曼丽表示,这时父母应该多与宝宝互动,跟他依依啊啊地对话、拿玩具哄逗宝宝,这个举动也会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
举例:比如,拿一些色彩鲜艳、带声响的玩具引逗,宝宝的手舞足蹈会让他的各部分骨骼、肌肉得到锻炼。
宝宝第一次“说话”
理解沟通的开始
时间:四五个月开始
表现:四五个月,甚至再大一些的宝宝,他时不时会发出“依依呀呀”的声音,大多含糊不清。
父母通常的反应:叽里咕噜的,让他自己说吧
“咿咿呀呀”地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就由他自己说去吧。
纠错及应对方法:“爸爸、妈妈可以尝试着学习宝宝发出的声音,这会让宝宝非常开心,也会激起他发音、说话的兴趣。”家有希望儿童教育中心负责人贾竭希表示,这个时候可以教宝宝发音,但说的时候一定要很慢,而且要反复示范。
举例:比如,“啊”、“喔”、“爸”、“妈”等简单的韵母或是单个的字。
宝宝撅嘴什么原因
新生宝宝撅嘴是什么原因呢?他们微笑就只是因为抽搐吗?细心的妈妈一定会发现月子里的宝宝其实还是有很多面部表情的,只要稍稍用心,就能通过宝宝的表情来推测他们的需求哦,大家赶紧学起来吧!
宝宝笑了——吃饱喝足
妈妈们有没发现,刚出生的宝宝居然也会笑呢,而且大多数还是睡着的时候,突然就咧嘴一笑,有些宝宝还会咯咯笑呢。很多人说宝宝会笑是因为脸部抽筋,并不是不是真正地笑,但其实并被完全如此,著有《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的美国儿科专家西尔斯博士认为,宝宝的微笑也有很多是发自内心的。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每当宝宝吃饱喝足准备入睡常会咧嘴微笑一下呢。
宝宝撅嘴——嘘嘘或想拉粑粑
月子里的宝宝宝宝超级喜欢撅嘴呢,妈妈们可以看看身边朋友晒的小宝宝照片,是不是十个里面有八个就有撅嘴的动作,就是嘴巴撅起来呈一个“o”字形,就像大人说“哦”时的嘴型,千万不要认为宝宝们在装可爱哦,其实是是想要尿尿或想拉粑粑哦,有些宝宝可能一边拉尿一边“哦”。
宝宝涨红脸——正在拉粑粑
如果看到宝宝脸部涨得通红,并且皱眉头就要要小心啦,宝宝可能正在拉粑粑哦,有些宝宝会在每次便便之前撅嘴,然后拉粑粑的时候脸涨得通红,而且还有扭腰的动作。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这个动作会更明显哦!
宝宝呼吸急促做吸吮动作——肚子饿了
很多爸爸妈妈会通过宝宝的哭声来判断宝宝饿了,其实靠哭声还不如靠宝宝的表情动作可靠呢。一般肚子饿的宝宝嘴巴会有吸吮动作,将嘴巴张开呈大大的“哦”(不是嘘嘘那种),接近于吸奶的口型大小,而且呼吸急促,如果用手轻触宝宝的嘴角,会发现宝宝把脸转向你的手的方向,甚至还会吮吸你的手。
当你发现宝宝的这些动作时,就要赶紧喂奶啦,不然再过一会就开始大哭大闹了哦!
宝宝哭了——身体各种不舒服
宝宝哭的原因有很多,归结到一条就是身体不舒服了,可能是肚子饿了,或是尿尿或拉屎了,或是生病了,有些妈妈可以通过宝宝的哭声来分辨原因,但其实大多数妈妈都无法通过哭声来读懂宝宝的需求,一般最好的做法就是逐个排除,可以先看看宝宝是不是饿了,不是就检查尿布, 再不就是看宝宝身体有没出问题。
除了以上这些动作,宝宝困了还会打哈欠,精神的时候两眼炯炯有神……其实,宝宝在月子里表情就很丰富了哦,而且有些表情在月子里最明显,等宝宝再大点就不用这些表情了。新手父母读懂宝宝的表情,就能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有利于减少宝宝哭闹哦!
八件事对宝宝成长最没帮助
八件事对宝宝成长最没帮助
3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慢慢地接触新鲜事物,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进步。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妈妈可是重要角色呢,在宝宝懵懂的时候教他知识,陪伴他成长。
但是,您知道吗?爸爸妈妈为宝宝做的事情,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一些事情不仅对宝宝的成长没帮助,而且会害了孩子呢!小编为您精心总结对宝宝成长没帮助的八大事迹,快来看看吧!
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0-2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视觉、听觉,也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但是还对外界环节的认识和反应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无论是饿了还是想妈妈了,宝宝都只会用哭来表达。
有些家长觉得如果宝宝一哭就马上跑过去抱他,会让宝宝从小就娇生惯养,所以会故意把孩子扔在一边哭。但这样做,会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感觉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了,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得孤僻。
其实这个月龄的宝宝,大部分感觉器官都已基本发育完全,如果爸爸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他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这样的亲密接触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所以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不妨把他抱起来,看着他跟他说说话,宝宝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呢。
3~5个月:学习语言的时候没告诉他你在干什么
3-5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依依呀呀地学说话了,而宝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会先有模有样地学着爸爸妈妈的说话的发音,但很多时候,孩子会说不一定是懂了哦!
宝宝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如果少了父母的引导,是很难学会的。宝宝学会一个词语的发音之后,爸爸妈妈要告诉他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词语,这样宝宝才会记住它。
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候,要多告诉他你在干什么。比如在喂宝宝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妈妈在喂宝宝吃饭啦,这是饭饭,以后宝宝要是饿了,也可以跟妈妈说‘饭饭’哦!”在帮他穿衣服的时候,跟他说说话,告诉他袖子在哪里,口袋在哪里等等。
6~8个月:不给他找个朋友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也需要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哟!8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对外部环境有所反应了,这段时期,除了爸爸妈妈之外,宝宝需要通过与其他人交流来帮助他提高交际能力。
有时候,父母怕宝宝学坏或出现意外伤害,会避免他跟其他孩子玩耍,甚至很少带宝宝出门。宝宝没有机会接触新的伙伴,容易变得沉默寡言,而且长大后也不懂得怎么交朋友了。
所以,爸爸妈妈应该积极地想办法给宝宝创造交朋友的机会,比如周末可以带宝宝去公园玩,鼓励他跟同龄的小伙伴打招呼,一起玩游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也会慢慢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跟小伙伴和平相处了。
9~11个月:没提供爬行空间
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学习自己自由爬行了,甚至会调皮地想站起来走路,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虽然会经常摔跤,但是骨骼也得到了很好的发育。
爸爸妈妈们因为疼爱宝宝,舍不得他受伤,常常会紧张地看护宝宝,只允许宝宝在限定的区域爬来爬去,宝宝觉得没趣了,以后都不怎么喜欢爬行了。
其实,有时候父母应该“狠狠心”,给宝宝尝试新事物,感受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样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所以,给他一个自由爬行的空间是需要的,甚至可以给他设一些小障碍,比如拿枕头当“小台阶”,看宝宝怎么用小脑袋想出聪明的办法来克服障碍等等。
12~15个月:缩小了宝宝的视野
大部分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们总认为,宝宝还小,抵抗力差,外出容易感染病菌生病等等,所以要时刻待在家里精心呵护,除非迫不得已,不然绝不出门。
这样的做法,看上去是在呵护宝宝,但其实是缩小了宝宝的视野。让宝宝长期呆在一个不变的环境里,接触不到新鲜事物的刺激,宝宝会以为家里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想法可是会影响宝宝的发育进程哦!
12-15个月的宝宝,自身的抵抗力已经逐步增强了,外出是只要做好准备,比如给宝宝穿稍微厚一点的衣物,在婴儿车上加一层小薄纱等等,都可以帮助宝宝更好的抵抗病菌。周末的时候要常带宝宝去附近的公园散散步,让他认识小草小花、蓝天白云等新东西,这样才能扩大他的视野。
18个月大:不让宝宝帮做些家务
1岁多的孩子已经有了动手能力,更需要在生活中锻炼他各方面的技能。但有些父母对宝宝过于宠爱,只要宝宝有得吃有得玩高高兴兴的,什么家务都不让他干。
这样的宠爱方式,对宝宝的成长可是没有帮助的哦。如果宝宝从小就被爸爸妈妈好吃好喝地“供着”,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这样的“小皇帝”、“小公主”长大后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同龄人,变得什么都不会了。
提高宝宝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从让他帮忙做些家务开始。妈妈可以鼓励宝宝一起做家务,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如擦桌子、收拾玩具等等,如果宝宝认真地完成了任务,也别忘了表扬他:“宝宝真棒,做得比妈妈都棒!”经常受到表扬,孩子也会更乐于动手了,生活自理能力也会慢慢地提高哟!
2~3岁:不教他如何照顾自己
3岁左右的宝宝,大多数都准备上幼儿园了。这时候,如果爸爸妈妈继续宠溺着他,为他安排好一切,宝宝在幼儿园突然少了周全的照顾,容易变得焦虑不安,甚至产生抵抗情绪。
所以,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应该有意识地开始教他如何照顾自己。比如可以尝试着让他自己穿衣服,整理东西,把手帕、水壶等日常用品放在小书包的固定袋子里等等,让宝宝学会独立,就算离开了父母,在幼儿园也能生活得很快乐。
3岁后:还让宝宝觉得你是超人妈妈
3岁前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爸爸妈妈会帮他解决各种难题,慢慢地引导他,帮助他健康成长。所以,在宝宝眼里,爸爸妈妈就像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一样,只要爸爸妈妈在就什么都不怕。
但是3岁之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也要开始学会承受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慢慢脱去“超人”的形象,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都是普通人,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做错事就要改正,不会的事情就要认真学习。”
有时候可以故意让宝宝犯一些小错误,吸取一些小教训,比如不吃饭就会挨饿,总是爬上爬下就容易摔倒等等,宝宝在生活中慢慢地懂得判断事情的好坏,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宝宝会说话前的小世界
不会说话前,宝宝有没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当然,别小看金口尚未开启的宝宝,他们可比你想像中的要聪明得多。
宝宝不会说话,不代表不懂得交流
学习用语言之外的方式和宝宝进行交流。了解了宝宝渴望交流的愿望,妈妈就需要做到及时对宝宝发出的“交流信号”进行回应。一定要避免长时间对宝宝置之不理。当宝宝哭闹时,尽量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妈妈这样做:要尽力向宝宝传递这样的信息:“妈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你,你对妈妈很重要。”如果可以,妈妈最好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抱着宝宝和他专心地对对话。当宝宝对你笑时,你也对他笑;当宝宝用“婴儿语”和你交谈的时候,你也可以模仿他的“语言”回应他。
宝宝不会说话,不代表没有在听
你可能会觉得对不会说话的宝宝喋喋不休是一件很傻的事情,事实上,宝宝很喜欢听身边的人说话。不妨试着给宝宝讲解一下你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宝贝,来!咱们看看爸爸在做什么呢?哦!他在开冰箱。看呀!爸爸从冰箱里拿出来一大瓶酸奶。”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却能通过“倾听”储存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为将来开口说话做好准备。
妈妈这样做:不停地和宝宝说话,让宝宝完成词汇量的积累。和宝宝“说话”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比如:带宝宝出去玩时,妈妈可以将街道两旁的房屋、树木、汽车等一一介绍给宝宝认识……
也许有时宝宝似乎在很认真地倾听,而有时却好像在兀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比如专心地吃奶,或研究自己的小拳头……),妈妈不用太在意。宝宝会选择他感兴趣的内容,不动声色地记在心底。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妈妈在宝宝会说话以后,会突然发现“宝宝怎么会说那么多我没有教过他的词”的原因。
宝宝不会说话,不代表不理解他人谈话的内容
虽然对1岁的宝宝来说,还只能说出“球”这个单个的词,但是如果你对他说:“把球给爸爸。”宝宝却能够理解你的意思,并按照指令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这说明1岁左右的宝宝对理解并完成简单指令已经非常在行了。
妈妈这样做:不要对宝宝讲太多没有关联的闲话。当宝宝理解了妈妈的指令或听懂了亲人间的交谈会感到十分有成就感,但如果听不懂则会感到有些着急和挫败。因此,妈妈在对宝宝讲话时,最好放慢语速,说简单的句子,并注意多一些停顿,让宝宝有时间回想其中的信息。
宝宝不会说话,不代表比同龄宝宝笨
像走路、爬行等其他许多事情一样,宝宝学说话的速度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只要宝宝没有明显的听力或行为异常(比如:对声音没有反应,或始终和妈妈没有目光的交流等),宝宝说话稍晚一些,妈妈一般不用过于担心。不要热衷于将自己的宝宝和同龄宝宝进行比较,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相信你的宝宝,相信你的知觉,是最重要的。
妈妈这样做:不要让学会说话的平均年龄给你太大压力,但也要保持对异常情况的警觉。尽管宝宝学说话时间有早有晚,但如果宝宝到了3岁还没有一点说话的意识的话,妈妈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了。许多原因可以导致宝宝语迟,比如听力障碍或大脑发育异常等,而有这些问题的宝宝除了不会说话外,往往还会伴随其他的行为异常。
怎样和新生儿进行情感交流
交流方式1:注视
宝宝刚出生,眼睛都是闭着的,但可别以为宝宝就没有视力哦,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就胡慢慢懂得怎么使用眼睛啦。进关新生儿视力很差,但却对光线很敏感,所以父母常常会看到宝宝望着天花板的灯“发呆”。当吃奶时,宝宝常常一边吃奶一边直视着妈妈的眼睛,这是宝宝情感发育的一个过程,它逐渐找到那个人叫“妈妈”,并对妈妈产生深厚的感情。所以,趁着宝宝吃奶的时候,妈妈也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慢慢靠近宝宝,吸引宝宝的专注,然后温柔的和宝宝说话,让宝宝追随妈妈的脸孔慢慢移动,锻炼宝宝视神经。
交流方式2:抚触
婴儿都非常喜欢妈妈的抚摸,温柔的安抚和拥抱是妈妈和宝宝之间爱的交流,让宝宝扫除害怕、焦虑的负面情绪,大脑产生安全信号,满足心理需求,促进智力发育。所以妈妈在哺乳的同时记得多抚摸宝宝,或者握着宝宝的小手小脚和他玩耍,日常也可以做其他抚触运动。
交流方式3:对话
大人不要以为婴儿听不懂而不跟他们讲话,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还有正常的听觉能力啊。所以,妈妈多跟宝宝讲话,让他感知妈妈的声音,这样宝宝如果烦躁、哭闹时,听到妈妈的声音也会变得平静。所以,在照顾宝宝的日子里,抓住各种机会和宝宝多说话,比如宝宝尿布湿了,妈妈就跟宝宝说“宝宝尿湿了,妈妈给你换尿布”、宝宝洗澡时,妈妈可以和宝宝说“宝宝洗澡洗干净,洗香香的……”……让宝宝听妈妈“自言自语”有助于促进宝宝提早语言交流开始的时间,让宝宝大脑发育更快。
交流方式4:表情
随着宝宝视力发育,他也能注意各种表情,当妈妈开心的和宝宝做夸张的表情,宝宝就立马注意到你,而且,宝宝天生模仿能力就超强,妈妈对着宝宝吐舌头时,宝宝也会学着吐舌头。在妈妈所有的表情里,宝宝最喜欢的就是温柔的微笑,这是安全和甜蜜的信号,宝宝甚至也会咧嘴跟着笑。
交流方式5:闻
嗅觉是哺乳动物辨认母子关系的重要方式,新生宝宝亦如此,他能很快闻出妈妈的味道并牢牢记住,因为它只从妈妈身上找到甜蜜的母乳。所以当别人抱宝宝时,宝宝闻到不是妈妈的气味才会哭闹,或者母乳喂养的宝宝更不容易接受奶瓶。
交流方式6:哭
哭是婴儿最大的表达放肆,并且最期望得到妈妈的回应,所以妈妈要学会听懂宝宝这种“特殊语言”,辨认宝宝不同哭声所代表的含义,这样照顾宝宝更轻松。
帮助宝宝善待情绪的策略
1.根据新生儿的状态培养情绪
新生儿一般会出现6种状态交替:安静觉醒状态、活动觉醒状态、安静睡眠状态(深睡)、活动睡眠状态(浅睡)、瞌睡状态(半睡半醒)和哭的状态。
安静觉醒状态的新生儿会安静地在小床里呆一会儿,喜欢观察天花板、床上的气球和妈妈的表情,这时候妈妈可以逗逗他,但不要急着把宝宝抱起来,以免打扰宝宝的安静状态,宝宝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良性互动体验,有益于培养其情绪自慰能力。
当新生儿想吃奶或想入睡时,便进入活动觉醒状态,他随时可能激动烦躁,这时妈妈不要立即把奶嘴送到宝宝嘴边,而是拿着奶瓶在宝宝眼前晃一晃、逗一逗,如果宝宝吃母乳,妈妈可以抱起宝宝拍几下、走两步,这些行为都能帮助宝宝等待几秒种,培养他在期望得到满足之前学会安慰自己、等待片刻。
处在活动睡眠状态中的新生儿会出现眼球转动、轻轻啜泣或者手脚偶然活动,但并没有醒来,这时妈妈不要抱起宝宝,否则他可能养成依赖大人抱哄的浅睡状态,以后再独立睡觉就很难了。
2.根据宝宝的不同需要分别应对
当哭声响起的时候,妈妈要学会辨别宝宝传达的信息。如果宝宝传达的是饿了、渴了、尿湿了、疼痛了等生理需要,妈妈就要积极地回应和提供帮助,这样才能让宝宝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为宝宝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涂好底色。当然,即便不能马上提供帮助,妈妈也可以先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安慰宝宝,经观察发现,在养育宝宝的时候伴有相应的语言,例如“宝宝饿了,不哭,一会儿就吃”等,宝宝将得到更多的安慰信息,他以后可能模仿这些语言,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安慰自己,进而促进从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习得抚慰自己情绪的策略。
如果宝宝传达的是烦了、寂寞了等情感需要信号,妈妈要逐步帮助宝宝学习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安慰。请不要立即把宝宝抱在怀里,使他从别人那里得到彻底的安慰,妈妈的声音和身影对宝宝也是一种安慰,可以先走到他的旁边,轻轻地说说话,或者固定播放一张CD,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这也能对他起到安抚的条件反射作用。所以,在宝宝的整个童年时代,都不要不加控制地一下子给宝宝所有的爱,使他对别人的爱产生了过度依赖,却不知道自己爱自己同样也是快乐幸福的。
3. 对难养型气质的宝宝采取特别处理
宝宝一出生便具有不同的气质,难养型气质的宝宝比较容易生气、发怒、暴躁,不易接受别人的安抚,凡是得到科学养育的宝宝,这个气质在长大后会有所改变,但也有的宝宝就顺着这个天性发展成为任性和难以调教。因此,在宝宝2岁之前还听不懂道理的时候,建议妈妈先耐心接纳宝宝的现状,等到2岁以后,宝宝身体更结实一些、又听懂道理了,再逐步给他明确各种行为的界限,教他以行为规则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能让宝宝由着性子放任自己的情绪。
4.客观地了解和对待宝宝的坏情绪
通过很多观察发现,妈妈常常夸张地描述宝宝的坏情绪,把宝宝发脾气的程度和时间说得比实际情况要严重,这会直接导致妈妈的坏情绪加重,甚至把这个坏情绪再转到正在虐待自己情绪的宝宝身上,如此一来,以虐待对待虐待的妈妈自然不会再有心情去教育孩子了。
建议妈妈列一张表格,对宝宝的坏情绪做个客观记录,例如哭闹的时间、持续时间、表现特点、可能的原因、采取的策略、策略的效果等,连续记录半个月,将有利于帮助寻找适合宝宝的个性教养方案。把这个记录保存起来,等孩子长大后让他看看,他也会因感动而学会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