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的病因
浅表性胃炎的病因
慢性感染(20%):
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胃酸过多(15%):
胃酸是胃液中的酸性分泌物,正常胃内胃酸能够与胃蛋白酶一起消化食物,并杀灭消除胃内幽门螺旋杆菌,当胃酸分泌过多时,胃酸在中和消化食物的同时残留较多,就会腐蚀胃粘膜,蚕食胃壁,导致溃疡发生或者粘膜层的炎症。
吸烟(20%):
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根据 Eward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40%可发生胃粘膜炎症。
细菌因素(25%):
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浅表性胃炎。
药物因素(10%):
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
刺激性食物(5%):
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发病机制
(1)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均与充足的粘膜血流量密切相关。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2)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经纤维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胃炎。
(3)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故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HP致病机理可能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使H+反向弥散,最终引起胃粘膜的炎症。
(4)心身因素:由于心理卫生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亦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另外,夏季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药物刺激也是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夏季高发的一个原因。温院长提醒广大胃病患者,夏季感冒后服用解热、止痛等抗生素药物,这些药物对胃黏膜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导致胃黏膜收缩缺血,诱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或加重慢性浅表性胃炎。如果必须服用这些药物,建议患者饭后服用,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根据Varis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 .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3)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Polmer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7)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8)免疫因素: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近年来发现少数胃窦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它是细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体,属Ig G系。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也有重要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据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
3、金属接触: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铅作业工作者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增高。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
6、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据调查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7、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8、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9、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在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
10、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11、其他:如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粘膜受损,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粘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炎症变化。
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彻底治愈吗
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般主张无症状者勿需治疗,有症状者可根据有关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给予合理用药,这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药物治疗的同时,应严格重视饮食疗法。饮食应节制,定时定量,食物应易消化且富有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那么,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彻底治愈吗?
一般来讲,慢性浅表性胃炎并不属于严重的胃病,合理用药,日常注意保健完全可以控制在一个良好的状态,达到临床治愈。但是胃病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日常保养,。常言道: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比如:适量饮酒,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等。如果患者长期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情已经极大的影响了生活,建议一定要及时的的到正规医院积极求治,切不可拖延病情,以免恶化成胃溃疡等严重胃病。
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彻底治愈吗?专家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最好不喝啤酒,不吃辛辣油腻食物。还要养成细嚼慢咽,以达到易于消化、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物
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金属接触:
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放射:
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
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仍不明确。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
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糜烂性胃炎概述
糜烂性胃炎(别名:疣状胃炎、痘疹状胃炎英文:erosive gastritis),它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
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
引起急性单纯性胃炎的各种外源性刺激因子,尤其是乙醇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均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使H+及胃蛋白酶逆向弥散入黏膜而导致胃黏膜的急性糜烂。但 一些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败血症、颅内病变、休克及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等严重应激状态更是常见的病因。
浅表性胃炎病因大揭秘
(1)细菌、病毒及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慢性浅表性胃炎。
(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3)吸烟: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根据Eward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40%可发生胃粘膜炎症。
(4)药物: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
(5)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6)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均与充足的粘膜血流量密切相关。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7)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经纤维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胃炎。
(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故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9)心身因素:由于心理卫生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亦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慢性浅表性胃炎饮食
食调理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 ,与脾相合,共化气血 ,以养周身。食有不慎,则极易损其功能,碍其升降。故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 调护中,饮食 调理亦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包括“食养”和“食疗 ”两个方面:
①饮食有节:早在《内经》就认识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生病 起于过用”,“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故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 应避免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味、醇酒浊乳、辛辣香燥刺激 之品;宜食清淡、富有营养 ,软硬寒热得宜。同时应注意 饮食卫生 ,以防“病从口入”。
②配合食疗:《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毒药 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可见祖国 医学 十分重视食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食疗,宜结合病人的体质 ,疾病 属性 来进行。如脾胃虚寒之人,平素宜食生姜、胡椒等温中散寒 之品;胃阴不足之人,宜食百合、梨、藕、蜂蜜 、牛奶 等甘润生津之品;气滞不和的患者 ,可多用萝卜、金橘饼、橘皮等;而脾胃虚弱者,宜以红枣 、山药 、莲子肉等品为辅助。
精神调护
古语云:“百病皆生于郁”,“一有怫郁,百病乃生。”说明了情志失和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当然中医 胃病 (慢性浅表性胃炎)亦不例外。其实,在《内经》时代 就有了情志致病的相关记载,如“思伤脾”“怒则气逆,甚则呕血飧泄”等。现代医学目前亦证实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均和情志 息息相关。故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行精神 调护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调摄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因而调摄情志,节制饮食,动静结合,劳逸适度,顺应四时……对防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有重要意义。
以上这些就是关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的一些食疗的方法的介绍了,其实不管是否得了慢性浅表性胃科学的治疗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远离疾病的困扰。
非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有哪些病因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 .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根据varis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polmer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7)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8)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会癌变吗
慢性胃炎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
1,慢性肥厚性胃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
2,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是指胃粘膜的浅表性炎症,这类炎症主要表现为胃粘膜的固有膜宽度增大并伴有水肿,被炎症细胞浸润,但胃腺体多属正常。这类胃炎在临床上较多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只要经过恰当治疗之后,炎症可消退,但如治疗不当,往往可发展成萎缩性慢性胃炎。
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除有浅表性胃炎病变外,胃腺体明显减少,脉管间隙扩大,胃粘膜层有全层性细胞浸润,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即胃型上皮变为肠型上皮,这种性质的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有肠上皮化生者更是如此。据科学研究资料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虽然不高,但确实可以癌变。当然,对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其癌变率会明显增加,应予以警惕。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
4、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
5、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6、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7、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以上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该病有所了解了,而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并不是全部的,大家要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咨询。而治疗疾病也建议去正规医院,以免误诊,耽误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