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制吴茱萸粥

制吴茱萸粥

煮制方法:将吴茱萸择净,研为细末;姜葱洗净,切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吴萸粉、葱姜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 效:健脾暖胃,和中止呕。

适 应 症:适用于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肠鸣泻泄等。

粥义解说:吴茱萸,又名吴萸、淡吴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的果实。唐朝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引起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但王维诗中的茱萸到底是何物,一直困扰着人们。茱萸也是一味中药,茱萸分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一般用于寒湿脚气、高血压、口疮、湿疹等病的治疗;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作用,多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的治疗。那么重阳节的时候,人们身上插的是哪一个茱萸呢?据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王孝涛考证,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插的应该是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叶子大,有香味,与有关史料的记载一致。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山药四神糊

山药200g,肉豆蔻20g,吴茱萸10g,补骨脂30g,五味子20g,白糖200g。把以上各药烘干研为粉末,加入白糖和匀盛于容器中盖紧,每回取50g,先使用温热水调成浆,再入热水中煮到不厚不薄的糊食用。温肾健脾止泻。比较适用于肾虚腹泻,症见每天早上腹泻,伴有腰酸腿软,畏冷,四肢冰冷者。

羊肉葱姜汤

羊肉150g,葱白,生姜各15g,橘皮6g,吴茱萸5g,白胡椒粉适量的。把材料同放到砂锅里,加(3碗)水将肉煮熟。喝汤吃肉,每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年人最为适宜。

吴茱萸15克(汤浸7遍,焙干,微炒,捣末),粳米50g,葱白,豆豉。粳米加水以葱豉煮粥。粥熟,下吴茱萸粉6g,搅均匀。空肚子食用。温中散寒止疼。比较适用于心腹冷痛,痛和胁肋。

吴茱萸酒

吴茱萸50g,甘草15g,白酒250ml。把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拿出待冷,浸泡1夜,去渣即可。口服。每回服30ml,每天服3回。温中解毒。比较适用于中恶心痛。

吴茱萸妙用

吴茱萸妙用

吴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之功效,传统内服法主要用于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气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然而,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用药量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下面就简介吴茱萸外用治病验方九则,供参考:

一、治高血压病:将吴茱萸研为细粉, 20~30克,用醋调成糊状,睡前敷贴两足心,外用布包裹,一般敷药12~24小时后血压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症敷2~3次即显示明显的降压效果。

二、治痢疾:用吴茱萸6克,六一散9克,先将吴茱萸研细末后与六一散混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三、治小儿多涎症:用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研末和匀,睡前取15克,用陈醋调敷双足涌泉穴,外用纱布扎紧,每次敷贴12小时,一般3~4次即愈。

四、治小儿腹泻:用吴茱萸12克研成细末,取未熟的米饭(俗称夹心饭)适量与吴茱萸粉合成饼,待温度适宜放在脐部周围,用纱布绷带包扎固定,时间为10小时,晚上敷用为宜。共治疗小儿腹泻患者35例,外敷1次治愈28例,其中年龄最大者5岁,最小者6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五、治疗肠粘连:取吴茱萸60-90克,用锅炒烫,生姜30克,捣烂取汁,涂患者腹部,用纱布包裹炒热的吴茱萸,从右下至上腹,再至左上腹,反复热熨,每次约30分钟,临床共治疗100例,腹痛完全消失,饮食、排便恢复76例;腹痛基本消失、肛门排气、能正常进食18例;腹痛不减者6例。

吴茱萸敷脚心婴儿用量

脾上火引起便秘与口疮,不怕,快用三味药敷脚心

症状:小孩牙根肿烂,四五天才大便该怎么办?(脾胃有热)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黄连18克,吴茱萸3-5克,大黄5克捣为末敷脚心,每天晚上敷,次日再去除,每日一次,消肿即可逐渐减少用量,直到完全恢复。

吴茱萸的性味热,味道辛、苦,有稍微的毒性,吴茱萸的果实是五角星形状的,表面是粗糙的,还会有一些凸起的斑点,主要是用来壮阳止泻,驱寒止痛的,同时还可以对治疗呕吐有一定的效果。吴茱萸可用来祛寒,同时也可以通经络,止痛,如果吴茱萸用来做饭的话,能够暖脾胃,能够增进食欲;同时如果是有舌苔白,或是没有食欲,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况,都可以用吴茱萸的来治疗哦。吴茱萸能够如脾胃经络,有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时对于防治呕吐也有不错的效果,中医提醒如果有脾胃虚寒,或是胃气上逆的情况,也是可以用它来治疗的。吴茱萸能温脾暖胃,如果有食欲不好,或是晚上腹泻,或是消化不良的人,其实吴茱萸都是可以有挺好的治疗效果的。治疗头痛或是偏头痛情况:有些人经常的会出现头痛或是偏头痛的情况,这时候其实不要总是认为是自己太累了,高血压也是会导致头晕头痛的,吴茱萸用来入药或是入膳都是有治疗的效果的。吴茱萸的使用方法:不管是吴茱萸入药或是放在膳食里,或是泡酒,每次使用的量控制在3-5g会比较合适。吴茱萸使用禁忌:吴茱萸属热性的药材,如果使用的太多可能会引起上火的情况,所以最好少用,同时阴虚火旺的人或是孕妇不宜使用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有毒,大量使用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毛发脱落等情况的。

制吴茱萸怎么炮制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炮炙

1.甘草制 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焖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药典85》)。

2.盐制 取净吴茱萸于适宜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食盐3kg(《规范》)。

3.炒制 取吴茱萸,除去粗梗,筛去灰屑,用清炒法,炒至发泡,较原色稍深为度(《四川》)。

4.姜制 取净吴茱萸,加生姜汁拌匀,炒干为度。每吴茱萸100kg,用生姜25kg取汁(《浙江》)。

消化性溃疡吃什么食物好呢

消化道溃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部位受到胃液的腐蚀造成黏膜受损,使黏膜层产生糜烂受损的现象。一般认为与胃酸不正常分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作息、情绪有关。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的关系,部分患者可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及饮食生活调整来治疗

1、二姜粥,原料:干姜6克,高良姜10克,粳米60克。做法: 将干姜、高良姜煎煮,弃渣取汁;将粳米放入药汁中,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功效:温中和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干姜性味辛热,善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高良姜温中祛寒,行气消滞,在此助干姜温中散寒。粳米养胃生津,并能制约“二姜”的辛辣,减轻对胃肠刺激。三者合用,共奏温中和胃散寒之功。

2、茱萸粥,原料:吴茱萸3克,粳米50克,生姜3片,葱白2根。做法:将吴茱萸洗净研成细末;粳米煮成粥后,加吴茱萸末;葱白、生姜稍煮即可。功效:温中散寒,补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能治中焦虚寒性脘腹冷痛。另外,本品所含挥发油有止痛作用。生姜、葱白性味辛温,能温中祛寒,助吴茱萸散寒之功。

期持续的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对溃疡复发的过分忧虑,以及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诱发消化性溃疡发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功效

【性味】

辛;苦;热;小毒。

《本经》:味辛,温。

《别录》:大热,有小毒。

《药性论》:味苦辛,大热,有毒。

【归经】

入肝、胃经。

《汤液本草》: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胃、大肠、肾经。

吴茱萸具有止呕,抗溃疡,健胃作用,镇痛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用于厥阴头疼,寒疝腹疼,寒湿脚气,经行腹疼,脘肚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散寒止痛

包括温中,也包括温经,用于经脉受寒的头痛、腹痛、痛经,温肝经经脉;温中凡胃寒或脾胃有寒的均可广泛使用。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经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的要药。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如导气汤。治厥阴头痛,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如吴茱萸汤。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可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如温经汤。若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常与木瓜、苏叶、槟榔等同用,如鸡鸣散。略有行气作用,但偏于止痛。

止呕

用于胃寒呕吐证。本品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治中焦虚寒的脘腹冷痛,呕吐泛酸,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如吴茱萸汤。治外寒内侵、胃失和降的呕吐,可与半夏、生姜等同用。它常和清胃热的黄连等配伍,治疗胃热呕吐或肝郁化火而引起的呕吐。

助阳止泻

它苦燥,能燥湿,用于泄泻、腹泻,虚寒泄泻证。本品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阳虚、有寒的泄泻,它补阳、散寒止痛、燥湿,最合适。

疏肝理气

辛苦而温,入肝经,用之可疏肝气去寒解郁,故可用于肝气郁滞所引起的各种病症,《本草便读》:“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本为肝之主要……其性不下气最速,极能宣散郁旨,故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行极而上。乃为呕吐吞酸胸满诸病,均可治之。”

温脾利湿

味辛能散,味苦能燥,性温能祛寒,故可用于因寒、温所致各种病症,《本草纲目》: “茱萸,辛热能散、能湿;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

吴茱萸的作用

降压作用

吴茱萸蒸溜液、煎剂和冲剂过滤后,分别给正常兔、正常犬和实验性肾性高血压犬进行静脉注射,剂量为2~4克生药/每犬,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而且持续时间长,一般长达3小时以上;煎剂给犬灌胃降压幅度较静脉注射小。吴茱萸的降压作用主要是使外周血管扩张而减低了外周血管的阻力,且与组胺释放有关。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吴茱萸的甲醇提取物,有抗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水煎剂还具有抗盐酸性胃溃疡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作用,对水浸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溃疡有抑制形成的倾向.吴茱萸对离体小肠活动有双向作用,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时抑制自发收缩活动,既能拮抗烟碱、毒扁豆碱、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酚妥拉明、利血平对离体小肠的兴奋作用;亦能对抗六烃季胺、阿托品和肾上腺素对离体小肠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拮抗苯海拉明、罂粟碱、异搏定、美散痛对离体兔小肠的抑制作用。

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吴茱萸中的拟交感成分对羟福林有松弛离体子宫作用,除去拟交感成分的残存液则兴奋大鼠子宫并可对抗对羟福林的松弛作用。其兴奋子宫的成分为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芸香胺。去氢吴茱萸碱可能为 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其兴奋子宫作用能被二甲基麦角新碱阻断而不能被阿托品阻断。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主要为镇痛作用,其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及吴茱萸内酯。静脉注射吴茱萸的10%的乙醇提取物,可使家兔体温升高,也可提高电刺激兔齿髓引起的口边肌群挛缩的阈值,其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吴茱萸水煎剂5g/kg和20g/kg均能显著延迟痛觉反应时间,可维持2.5小时都不消失.口服吴茱萸有镇吐作用,与生姜同服,镇吐作用可被加强。但亦有报告指出,吴茱萸煎剂及丙酮浸膏分别给犬灌胃,对4%硫酸铜所致犬的呕吐均无镇吐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吴茱萸醇-水提取物0.03~0。24g/kg给麻醉猫静注产生依赖性升压效应和提高膈膜的收缩力, 但四乙胺不能拮抗.给清醒大鼠腹腔注射亦引起升压。两侧肾切除、酚妥拉明或心得安都显著降低其升压作用。实验表明:吴茱萸煎剂、冲剂和蒸馏液,静注和灌胃均有显著降压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降压持续时间较长,一般长达3小时以上,降压时不明显影响心率, 但肌肉注射则降压作用甚弱,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犬及正常兔亦有降压作用。甘草煎剂可使吴茱萸的降压作用丧失。吴茱萸对神经节无阻断作用,但能对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升压反应.有报告认为,吴茱萸醇水提物对心血管的作用是通过兴奋α-受体和β-受体产生的。

驱蛔虫

吴茱萸醇提物在体外对猪蛔虫有较显著作用;对蚯蚓、水蛭亦有效。

抗菌

吴茱萸煎剂(100%)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琼脂挖沟平板法),10%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1:3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其他

吴茱萸属植物10%醇提物,给兔注射 0.5 -1.0毫升,血压有短暂而轻微的升高,呼吸轻度兴奋,增加颈动脉血流量,0.1%异吴茱萸碱盐酸盐0.2 0.5毫升/1公斤静注兔血压无显著变化,呼吸略增大,用 0.02- 0.1%对离体蛙心作用不明显,蛙下肢血管灌流.一般也不明显,先有扩张后收缩;对离体兔肠,初有短誓兴奋后麻痹;对离体兔子宫,开始有兴奋作用,Evoxine 毒性低,对小鼠的半死致死量,皮下注射为705毫克/1公斤,静脉注射为135毫克/1公斤,吴茱萸的成份,如吴茱萸内脂、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有相似的镇痛、升高体温、轻度影响呼吸与血压的作用。吴茱萸次碱的分解产物芸香碱(Rutamine)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吴茱萸因碱在小鼠有抗Columbia SK病毒作用。

从Exanthoxgloides中所得之生物碱,与菌茵碱相似。能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提高脊髓所射的兴奋性,松驰小肠平滑肌,提高横纹肌的张力,在若干方面与麻黄碱之作用相似。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吴茱萸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不但可以杀虫,还能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那么吴茱萸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医中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今天三九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驱虫药中关于吴茱萸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吴茱萸:除去杂质。

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性 味

味辛、苦,性热。

归 经

归肝、脾、胃、肾经。

功 能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主 治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相关配伍

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制吴茱萸的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

2.《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3.《本草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4.《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肠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初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干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法所咸忌。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吴茱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吴茱萸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

2、肠虚泄者尤忌吴茱萸。《本草蒙筌》

3、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本草经集注》

吴茱萸汤1

功效:养血温经散寒,主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

组成:吴茱萸6克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3克 干地黄9克

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吴茱萸汤2

功效:主治产后肺感寒,咳嗽不已。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分,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1分,当归(切,焙)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吴茱萸汤3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主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组成: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 麦冬各6克 防风 细辛 藁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吴茱萸汤4

功效:主治卒心痛。

组成:吴茱萸5合,桂1两。

用法:用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

处方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吴茱萸汤5

功效:主治厥阴经头风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

组成:半夏(姜制) 吴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参 白茯苓 白芷 广陈皮各等分

用法:上锉为末。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来源:《审视瑶函》卷三。

吴茱萸汤6

功效:主治伤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烦闷绝。

组成: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大枣5个,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姜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用法:上锉细。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二。

吴茱萸汤7

功效:温阳运脾,理气消胀,主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

组成:吴茱萸(汤淘,炒) 厚朴(生姜制) 官桂(去皮) 干姜(炮)各60克 白术 陈皮(去白) 蜀椒(去子)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来源:《宜明论方》卷一。

吴茱萸汤8

功效: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夹积冷,胸腹胀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或因新产血气暴虚,风冷乘之,以致寒邪内胜,宿疾益加。

组成:吴茱萸(炒)1钱半,桔梗、干姜(炒)、炙草、半夏(制)、细辛、当归、白茯苓、桂心、陈皮。

用法:生姜为引,水煎,热服。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吴茱萸汤9

功效:主治霍乱,呕吐酸水,气结心下。

组成: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白术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荜茇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槟榔(锉)2两半,人参1两半,大黄(锉,炒)2两。

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茹弹子大,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

慢性胃炎吃什么食物好 吴茱萸粥

组成:吴茱萸5g、大米100g、生姜葱白各适量。

制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开,待米熟后下吴茱萸未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服法:每日早晚用餐时服用。

按语:本方有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之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脘腹冷痛,呕逆吞酸等症。

干山药片是怎么制作的 干山药片加什么煮粥好吃

准备吴茱萸,补骨脂,干山药片以及粳米,先把粳米清洗干净,然后再放到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慢慢的熬煮,再把干山药片放进去,添加吴茱萸,补骨脂搭配在一起,慢慢的熬煮成粥来喝,可以达到很好的滋补身体作用。

胃溃疡患者的饮食疗方

(1)脾胃虚寒证

①砂米粥:砂仁5克,大米100克。大米煮粥,砂仁研成末,待粥熟时加入,再稍煮即食。

②羊肉粥:羊瘦肉250克,大米适量。羊肉切小块煮烂,再与大米同煮粥食之,每日早、晚各1次。

③吴茱萸粥:吴茱萸10克,大米100克,生姜3片。吴茱萸洗净后用纱布包好扎紧,先煮,再加大米、生姜同煮粥,粥熟去吴茱萸和生姜,分2~3次食。

(2)肝气犯胃证

①佛手粥:佛手20克,大米100克,冰糖少许。佛手煎汤,去渣备用。大米煮粥,粥熟后加冰糖少许,并加入佛手汤,稍加热即可食用。每日2次。

②金橘猪肚汤:金橘根30克,猪肚150克,食盐及调料适量。金橘根洗净,猪肚冼净,切成条块,加清水以文火炖煮至汤稠汁浓,加入食盐及调料,饮汤,食猪肚。

(3)饮食停滞证

莱菔粥:莱菔子10克,大米100克。莱菔子炒香,大米煮沸后加入莱菔子共煮成粥。每日2次,连食3日。

(4)脾胃阴虚证

①沙参猪肚汤:沙参12克,麦冬¨克,陈皮4克,猪肚500克,生姜3片。将猪肚洗净,切片先煮,余药布包纳入,煮至熟烂后,调味食用。食肚,饮汤。

②地杞牛肚汤:生地黄10克,枸杞子12克,牛肚500克,生姜3片,食盐适量。将牛肚洗净,切块,与余药加水同煮,至熟烂后调味食用。食肚,饮汤。

吴茱萸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材料:吴茱萸2克、粳米50克、生姜2片、葱白2茎

制作: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3--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脘腹冷痛、呕逆吞酸。

来源:《食鉴本草》

吴茱萸酒

配方:吴茱萸、明矾各15克、白酒适量。

制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入白酒调和成泥膏状,制成药酒饼2个,备用。

用法:外用。取药酒饼敷患儿两足心或手心,外用纱布包扎固定。

功效:散寒、消炎、退热。

主治:编辑小儿各型感冒。

引自:《药酒汇编》。临床验证均效。

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2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生姜5两、半夏1升、小麦1升、当归2两。

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3升。每次温服1升,日3次。

方法:上切。

主治:寒冷腹痛。产后虚冷。

来源:《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吴茱萸党参生姜汤

组成:吴茱萸9克、党参5克、生姜20克、大枣6枚、公丁香(后下)3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浊止呕。适用于肝胃虚寒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6期

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6克、木瓜(切)12克

用法:上二味,以水1.3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约隔一小时半服一次。服后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愈。

主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苏长史方。

吴茱萸附方

1、吴茱萸治阴下湿痒生疮: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诸疮亦治之。(《古今录验方》)

2、吴茱萸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王好古)

3、吴茱萸治转筋入腹。用茱萸(炒)二两,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得泻即愈。

4、吴茱萸气浮而味降,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四也。《主治秘诀》

5、吴茱萸,开郁化滞,逐冷降气之药也。方龙潭曰,凡患小腹、少腹阴寒之病,或呕逆恶心而吞酸吐酸,或关格痰聚而隔食隔气,或脾胃停寒而泄泻自利,或肝脾郁结而胀满逆食,或疝瘕弦气而攻引小腹,或脚气冲心而呕哕酸苦,是皆肝脾肾经之证也,吴茱萸皆可治之。《本草汇言》

6、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神农本草经》

7、凡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能运化,或为冷实不消,或为腹内绞痛,或寒痰停积,以致气逆发咳,五脏不利。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其主除湿血痹、逐风邪者,盖以风寒湿之邪,多从脾胃而入,脾胃主肌肉,为邪所侵,则腠理闭密,而寒热诸痹所从来矣,辛温走散开发,故能使风寒湿之邪,从腠理而出。中恶腹痛,亦邪恶之气干犯脾胃所致,入脾散邪,则腹痛自止矣。《本草经疏》

8、吴茱萸治呕而胸满,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吴茱萸汤)

9、吴茱萸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日华子本草》

10、吴茱萸治头风:吴茱萸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拭发。(《干金翼方》)

11、吴茱萸治腹中积块。用茱萸一升捣烂,和酒同煮,取出包软布中熨积块处,冷则炒热再熨。块如移动,熨也移动,直至积块消除。

12、吴茱萸治口疮口疳: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亦治咽喉作痛。(《濒湖集简方》)

13、吴茱萸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药性论》

14、茱萸善上,故服茱萸者,有冲膈冲眼、脱发咽痛、动火发疮之害。其治暴注下重、呕逆吞酸、肝脾火逆之证,必兼苦寒以降之,如左金丸治肝火痰运嘈杂最效。《本经逢原》

15、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宜以(吴茱萸)主之。故仲景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方治厥阴病温脾胃,皆用此也。(王好古)

又方:用吴茱萸二两、黄连二两,同炒香,各自为末。以百草霜二两,加饭同黄连做成丸子;以白芍药末二两,加饭同茱萸做成丸子,各如梧子大,收存备用。每服五十丸。赤痢,以乌梅汤送服连霜丸;白痢,以米汤送服茱芍丸;赤白痢,两种药丸各服二十五粒。此方名二色丸。

16、吴茱萸治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吴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仁存堂经验方》)

17、吴茱萸用于胃寒呕吐证。本品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

18、吴茱萸治脚气疼痛,如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宜服之:槟榔七枚,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桔梗(去芦)、生姜(和皮)各半两。上细切,水煎,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天略温服亦得。(《证治准绳》鸡鸣散)

19、吴茱萸治妇女阴寒,久不受孕。用吴茱萸、川椒各一升,共研为末,加炼蜜做丸子,如弹子大。裹棉肉纳入阴道中,令子宫开即可受孕。

20、吴茱萸治牙齿疼痛。用茱萸煎酒含漱。

21、吴茱萸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名医别录》

又方:用川黄连二峡谷、吴茱萸二两(汤沁七次),同炒香,分别研为末,各与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收存备用。每服三十丸。赤痢,以甘草汤送服黄连丸;白痢,以干姜汤送服茱萸丸;赤白痢,两丸各用十五粒,米汤送下。此方名变通丸。

22、吴茱萸治赤白痢(脾胃受湿,下痢腹痛,米谷不化)。用吴茱萸、黄连、白芍药各一两,同炒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戊己丸。

23、吴茱萸的功效是温中、散寒、下气、开郁。近年来临床实际上践,亦用本品治蛲虫病。临床实践学认为吴茱萸有明显的止痛、止呕作用。

24、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本草衍义》

25、吴茱萸治湿疹:炒吴茱萸一两,乌贼骨七钱,硫黄二钱。共研细末备用。湿疹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隔日一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全展选编·皮肤科》)

26、吴茱萸治小儿肾缩(乃初生受寒所致):吴茱萸、硫黄各半两。同大蒜研涂其腹,仍以蛇床子烟熏之。(《圣惠方》)

27、吴茱萸治远年近日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成疮: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四两用醋浸,四两用汤浸,四两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泽泻(去灰土)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局方》夺命丹)

28、吴茱萸治老小风疹。用茱萸煎酒涂搽。

29、吴茱萸治牙齿疼痛:茱萸煎酒含漱之。(《食疗本草》)

30、吴茱萸杀恶虫毒,牙齿虫蛀。《本草拾遗》

31、吴茱萸治冬月感寒。用吴茱萸五钱煎汤服,以出汗为度。

32、吴茱萸治痰饮头疼背寒,呕吐酸汁,数日伏枕不食,十日一发:吴茱萸(汤泡七次)、茯苓筹分。为末,炼蜜丸悟子大。每热水下五十丸,(《朱氏集验方》)

33、吴茱萸治多年脾泄,老人多此,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泡过,煎汁,入盐少许,通口服,盖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也。(《仁存堂经验方》)

34、吴茱萸治中风(口角偏斜,不能语言)。用茱萸一升、姜豉三升、清酒五程式,合煎开数次,冷后每服半升。一天服三次。微汗即愈。

35、吴茱萸治疗口腔溃疡。将吴茱萸捣碎,过筛,取细末加适量好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于双侧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用量:1岁以下用0.5--2钱,1--5岁用2--3钱,6--15岁用3--4钱,15岁以上用4--5钱。治疗256例,有247例治愈。一般敷药1次即有效。

36、吴茱萸治全身发痒。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温擦洗,痒即停止。

37、吴茱萸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

38、吴茱萸治呕吐、胸满、头痛。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吴茱萸汤。

39、吴茱萸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40、吴茱萸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顿服。纵浓,亦须强服。(《兵部手祭方》)

41、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似不然也。有人治小儿痘疮口噤者,啮茱萸一、二粒抹之即开,亦取其辛散耳。《本草纲目》

42、吴茱萸治老人多年水泄。用吴茱萸三钱,泡过,取出,加水煎嗔,放一点盐后服下。

43、吴茱萸治痈疽发背。用吴茱萸一升捣为末,加苦酒调涂布上贴患处。

44、吴茱萸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吴茱萸六升,木瓜两颗(切)。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千金方》苏长史茱萸汤)

45、吴茱萸治胃气虚冷,口吐酸水。吴茱萸在开水中泡七次,取出焙干,加干姜(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汤送下。

45、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本为肝之主药,而兼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其性下气最速,极能宣散郁结,故治肝气郁滞,寒浊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行极而上,乃为呕吐吞酸胸满诸病,均可治之。即其辛苦香燥之性,概可想见其功。然则治肝治胃以及中下寒湿滞浊,无不相宜耳。《本草便读》

47、以吴茱萸为米醋调敷足心(涌泉穴),可治口疮。

48、吴茱萸用于虚寒泄泻证。本品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

49、吴茱萸治寒热怪病(发寒发热不止,几天后四肢坚硬如石,敲起来发铜器声,日渐瘦弱)。用茱萸、木香等分,煎服。

50、吴茱萸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51、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燥烈,长于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凡肝胃虚寒气逆及下焦寒湿脚气等证均为要药。

52、吴茱萸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为末,汤服一钱。(《圣惠方》)

53、吴茱萸治小肠疝气(偏坠疼痛,睾丸肿硬,阴部湿痒)。用吴茱萸(去梗)一斤,分作四份。四两泡酒,四两泡醋,四两泡开水,四两泡童便。经一夜后,都取出焙干,加泽泻二两,共研为末,以酒和粉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汤或酒送下。此方名夺命丹,亦名星斗丸。

54、吴茱萸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本草纲目》

55、吴茱萸治心腹冷痛。用吴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开,分三次服。

相关推荐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镇痛

吴茱萸中含有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具有镇痛、利尿的功效。

吴芋的功效与作用 散寒止痛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入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对于体内有寒湿导致腹痛、腹部胀痛、厥阴头痛等不适症状,用吴茱萸配伍其它药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在《医方简义》中的导气汤就是用吴茱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慢性胃炎的症状吃什么调理 吴茱萸粥

材料:吴茱萸15克,粳米150克。 做法:将吴茱萸洗净后去涎,焙干后研磨成细末,痛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粥,空腹时趁热服用。 功效作用:可以温中散寒,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偏于脾胃虚寒型,症状表现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或者表现有泛吐清水,大便稀薄者。

老人在家就能做的养胃粥

冬补是人人皆知的秘密,但是并不是只是要补肾,最重要的就是养脾补胃,人吃的东西都要通过胃来运化,如果胃罢工了,那就算山珍海味补着,身体也不吸收啊,在此,小编为老人推荐5款最简单的家常养胃粥,大家不妨一试。 良姜粥 高良姜(又称洋姜)15g研末,粳米100g,高良姜加水2000ml煎至1500ml,去渣下米煮粥。 吴茱萸粥 吴茱萸肉3g,葱白一段(长约10cm),粳米50g,先将米煮成粥,临熟时加入吴茱萸和葱白。 八宝粥 芡实、山药、茯苓、莲子、白扁豆、党参、白术、大米适量,煮粥即可。 山药粥 山药100g切

痛经可以热敷吗

中医养生大法:中药外敷治痛经 1、气滞血淤型痛经 症状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怕按,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血块,可伴有抑郁或易怒等情绪症状。 中药外敷治痛经:云南白药膏贴脐治疗。 痛经时取适量的云南白药粉剂,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在肚脐处,再用棉纱布包扎,胶布固定,棉纱布外加放热水袋,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3~5天。此法可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2、寒凝血淤型痛经 症状表现:月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热敷后痛感有所缓解,月经颜色暗,或夹有血块,身体怕冷。 中药外敷治痛经:用吴

吴茱萸的性味与功效

味辛、苦,性热。功效:温中止痛,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主治肝胃不和,脾胃寒湿,脘腹冷胀,恶心、呕吐,胁痛,疝气,脚气疼痛,及经行腹痛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吴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治疗呕而腹满,脘痛吞酸;②验方(《本草纲目》):吴茱萸三钱,煎汁,入盐少些,口服,治疗老人多年脾泄。 在著名方剂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的左金丸、戊己丸中,治疗脚气疼痛的鸡鸣散中,在治疗老人五更泄泻的四神丸中,吴茱萸都是重要的药物。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抗菌

吴茱萸醇提物对蛔虫有明显的作用,而用它的煎剂经过试验对霍乱弧菌有非常强的抑功效,用吴茱萸的水浸剂还可以对絮状表皮癣菌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胰腺炎如何饮食

1、瓜果汁:白萝卜汁、西瓜汁、番茄汁、雪梨汁:荸荠汁、绿豆芽汁等,均可饮服。有清热解毒功效,并可补充维生素。适用于禁食后刚允许低脂流食阶段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2、佛手粥:佛手15克,粳米50克。佛手煎汁去渣,加粳米及水适量共煮粥,将熟时加入冰糖适量,粥成后食之。有理气:止痛:健脾养胃之功。 3、桂甘白芍:桂枝20克,白芍40克,甘草12克,生姜20克,大枣12枚,加水煎汁,去渣后加粳米100克,煮成粥,分次食之,可健脾安胃。 4、豆蔻粥:肉豆蔻10克,生姜10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煮粥,待煮沸后,加入肉

中药吴茱萸相关配伍应用

1.配黄连: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胃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证。 2.配党参: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党参具补气和中之功,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既可暖肝,又可暖脾,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慢

慢性胃炎养生粥

慢性胃炎通常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引发或加重。故生活调理对慢性胃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河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牛学恩教授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款简单易做的养生粥,以供参考。 良姜粥 高良姜(又称洋姜)15g研末,粳米100g,高良姜加水2000ml煎至1500ml,去渣下米煮粥。 吴茱萸粥 吴茱萸肉3g,葱白一段(长约10cm),粳米50g,先将米煮成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