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血脂的常见误区都有哪些

高血脂的常见误区都有哪些

一:血看起来浊浊的就是高血脂

血液中脂肪过高时,的确会让血液呈混浊状。不过也有误认的时候。例如抽血检查,因为抽的血是静脉血,本来看起来就比较暗,并不是高血脂造成的结果。

此外,有些检查项目,抽血不需要经过禁食,例如验血色素、甲状腺功能,如果是刚吃完饭后抽的血,甘油三脂较高,血液也会比较浊。一般的抽血检查,例如验胆固醇,则需要事先禁食8小时。

不少广告常把血浊和脖子酸、脚麻连在一起,事实上,如果只是纯粹高血脂,还没有其他病变,是不会产生任何症状的。但如不使用降脂药治疗,久而久之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症状。

二:高血脂与高脂血是一回事

“高脂血”和“高血脂”两个词,让人以为是两种病,其实这两者说的是同一种病,即指血液内脂质水平超出正常的一种病理状态,不是独立的疾病,是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

一般测血脂包括四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前三项高于正常值,后一项低于正常值时,对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影响较大,促使其发病、恶化、致死、致残。

“高血脂”和“高脂血”这两个词其实都是一种误称。因为上述4种脂类,并不都是“高有害”,对于HDL—C而言,是高有利、低有弊,所以应更其名为“血脂异常”,而“降血脂药”也称为“调脂药”。这样就合情理了。

三:瘦人不会患高脂血症

在体检中,瘦的人被查出有高血脂,而胖的人却平安无事,人们一定很吃惊,因为一直以来,大家都以为只有胖人才会患上高血脂这种“富贵病”,其实不然。

高血脂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一类是原发性高脂血症,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另一类是继发性高脂血症,与其他疾病及生活饮食结构改变有关,常见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透析、肾移植、胆管阻塞、口服避孕药等。就身体胖瘦而言,最多见的是偏胖者,但瘦人患高脂血症者也不少见。因为高脂血症与体型胖瘦无必然联系,所以不能以胖瘦来判断高血脂的有无。

癌症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1:患癌主要由基因决定

台湾网站调查发现,1/5受访者认为癌症主要由遗传基因导致。

专家观点:事实上,遗传只是癌症发生的因素之一,环境污染、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过度压力等,都和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有些癌症遗传风险较高,需要注意筛查,比如母亲患有乳腺癌,女儿患乳腺癌的风险为一般人的2~3倍。但有些癌症的遗传风险很小,比如结直肠癌患者中,仅有5%左右和遗传相关。研究证实,与基因相比,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空气污染、化学与农药残留等环境污染,对身体的伤害更重。

误区2:癌症不可预防

许多人认为,癌症防不胜防,不知生活中该注意哪些方面。

专家观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恶性肿瘤可预防,1/3可治疗,1/3可治愈,预防癌症的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指出,防癌最简单方法是多吃果蔬,可减少20%患癌几率,并建议民众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1份约85克)、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保持标准体重、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戒烟限酒。只要坚守“预防重于治疗”的第一道防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险因素,再加上定期筛检的第二道防线,远离癌症并不难。

误区3:吃素者不易患癌

调查显示,24%受访者坚信素食者患癌风险低。

专家观点:研究表明,经常吃大鱼大肉的人患癌风险的确更高,而素食者天天吃果蔬,膳食纤维摄取充足,患大肠癌风险比正常人低。然而,长期吃素可能造成营养失衡。奥地利研究发现,素食者可能因动物性脂肪摄取太少而增加患癌风险,是爱吃肉的人的2~2.5倍。想要防癌,均衡饮食特别重要,一定不要偏食或挑食,尽量以天然食材为主,加工品以每周1~2次为限,且每天吃5份不同颜色的蔬果。

误区4:痣多易得皮肤癌

“多痣的人患癌风险高。”调查显示,61%的中老年人相信这一观点。

专家观点:痣分为出生就有的原生痣和后天受环境、体质影响生成的痣。在青春期及女性孕期,痣可能会增加,中年时,痣的数量达到高峰。多数人身上的痣都属于良性的黑色素痣,不必担忧。如果痣出现色泽、大小、形状等异常改变,应特别留意,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点特征:逐渐往外扩散,直径大于0.6厘米;有脱皮、出血、分泌物等现象;形状不对称,边缘不规则、模糊;颜色改变,由咖啡色变成黑色或深蓝色;一颗大痣旁边长出许多小痣。

误区5:胸大易患乳腺癌

“乳房大易患乳腺癌”也是不少人的误区,但事实上,这并不科学。

专家观点:乳房大不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家族史才是,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月经初潮早、绝经迟、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等。门诊常发现,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都是摸到硬块或穿内衣时感觉疼痛才来就诊,这时癌症多处于2期以后,可能需要切除乳房。若能早发现、早治疗,乳腺癌的治愈率很高,0至1期病例5年存活率高达95%。建议超过45岁的女性最好每月自查乳房,每年定期体检,如有家族史,筛检年龄要提前至40岁。

误区6:吃有机食物可防癌

选购有机食物是近年来的健康新潮流。调查发现,39%的50~59岁受访者认为吃有机食物可防癌,而在13~19岁人群中,这一比例高达53%。

专家观点:有机食品在栽种或培育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除草剂等非天然药物,食材安全性较高。现在的有机食品大多是蔬菜和水果。英国牛津大学一项长达9年的研究表明,长期摄取有机食品的女性,患癌风险与从不吃有机食品的女性没有差异。想要吃得健康,需要做到饮食多样化,多吃当地应季食物,每天吃一点坚果。

误区7:酸性体质易患癌

“人体只有呈弱碱性才是健康的”,“酸性体质特别容易患癌”……近年来“酸碱性体质”的各种说法被广泛传播,并成为一些保健品广告和养生类电视节目热捧的概念。

专家观点:科学上并无酸碱性体质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首先,人体中有多种液体,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消化系统分泌的各种消化液以及汗液、尿液等,这些液体各有各的酸碱度,所谓的“体液”说法十分模糊。

误区8:癌症晚期就没救了

大多数癌症患者最怕听到自己已是晚期,癌细胞从原发部位转移到肝、肺、骨等部位。调查发现,46%的50~59岁受访者认为癌症晚期没得救。

专家观点:即使癌症发生转移,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随着医学的进步,部分癌症即使发现时已是晚期,仍可治愈,比如淋巴瘤和睾丸癌的治疗效果就不错。随着靶向治疗药物不断突破,即使晚期肺癌、乳腺癌等也能得到较好控制,存活期可延长几个月,甚至几年。只要遵医嘱进行治疗,有希望长时间“带瘤生存”。

误区9:断食可杀死癌细胞

不少癌症患者认为,不让癌细胞摄取到任何营养,就能将其“饿死”,于是采取“断食疗法”控制癌症。调查显示,14%的中年受访者赞同这一观点,60岁以上人群这一比例达到22%。

专家观点:临床上曾有肝癌患者为“饿死”癌细胞只喝水、吃少量果蔬,结果自己却被饿死。一般来说,断食的癌症患者一周体重可减少10公斤,免疫力降低,反而让癌细胞更易存活。研究发现,糖是癌细胞最喜欢的食物,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癌症的发生率都与爱吃糖有关。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爱吃高升糖指数食物的女性患大肠癌风险比正常人高3倍。精制糖类和精加工食品,如甜饮料、糖果、糕点等零食都属于这类食物,人们最好少吃。

误区10:放化疗一定会掉头发

调查显示,76%的50~59岁受访者认为“接受放化疗一定会掉头发”。

专家观点:化疗药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生长来起作用,但在治疗同时会“好坏通杀”,使正常细胞受损,尤其对毛囊细胞、生殖细胞等产生破坏作用,比如乳腺癌化疗药容易造成脱发。但有些针对胃肠道肿瘤的化疗药只对胃肠道黏膜细胞起作用,患者不会出现头发脱落。为心理上更易接受掉头发的现实,建议留长发的癌症病人在化疗前先剪成短发或小平头。

如何自我判断高血脂

如何自我判断高血脂?如果出现以下症状的患者就要考虑是不是高血脂了:

一、常出现头昏脑胀或与人讲话间隙容易睡着。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二、眼睑黄疣是中老年妇女血脂增高的信号,主要表现在眼睑上出现淡黄色的小皮疹,刚开始时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

三、腿肚经常抽筋,并常感到刺痛,这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

四、短时间内在面部、手部出现较多黑斑(斑块较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记忆力及反应力明显减退。

五、看东西一阵阵模糊,这是血液变粘稠,流速减慢,使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

人们对高血脂的三个常见误区

高血脂误区1、调脂药副作用大

调脂药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很少见,初次服药没有不良反应,便可以继续服用,不用过多担心副作用的问题,平时还要注意饮食与生活的调理,会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高血脂误区2、只要是降血脂药就行

如果发现血脂升高,随意服用黄药物,会引发疾病,那么血脂高会形成动脉硬化及心脑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要及时的治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调理。

高血脂误区3、血脂达标后可以停药

很多人在服药一段时间后,擅自停药,导致血脂反弹,治疗效果不好,所以在初期治疗达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服用小剂量的药物,保持血脂达标有很好的作用,如果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不应停药。

关于高血脂的误区的介绍就是这些,大家一定多了解有关的常识,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避免病情加重,引发更严重的疾病,给身体造成更大的损害。

补钙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钙是我们身体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对我们人体来说,无论肌肉、神经、体液和骨骼中,都有与钙化物结合的蛋白质。据医学研究,钙约占人体质量的1.4%,参与新陈代谢,每天必须补充钙;人体中钙含量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症状也被判断出是因为缺钙引起的,从幼儿、青年、中年、老年各阶段的缺钙病症都形成了医学积累。这也是为什么广告中越来越多的补钙宣传。

但是,在补钙的选择上,很多消费者是盲目的,再加上各种各种的广告误导,甚至出现了乱补钙的现象。下面,笔者结合经验跟大家谈谈补钙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第一,当然是以为多喝骨头汤可以补钙。其实一大碗骨头汤才含有9毫克的钙,如果想通过喝骨头汤补钙,基本上每天要喝一浴缸才行。而且由于其中胆固醇含量也特别高,还会影响了我们身体对钙的吸收。这是补钙的一个很常见的误区。

第二,以为吃水果代替正餐有利于骨骼健康。这种情况在很多减肥的女性中特别常见,经常用水果代替正餐。实际上水果不是钙元素的好来源,骨骼中需要大量的钙,也需要胶原蛋白作为钙沉积的骨架,如果用水果代替三餐,会促进骨质疏松现象的发生。

第三,以为海带可以补钙。不少广告、宣传都告诉消费者,海带里面含有丰富的钙元素。但是其实际上是只有干的海带才含有丰富的钙元素,而干海带是无法让人顺利入口的,所以都需要通过吸水,形成相关的食品出售,这样出售的食品便只含有微量的钙了,效果大大降低。不过海带毕竟是碱性食品,长期吃的话,对减少体内钙的流失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诱发高血脂常见病因有哪些

引发高血脂病因是什么?血浆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都有两个来源:外源性者来自食物,经消化后由小肠吸收;内源性者由体内合成。三酰甘油在肝内合成,而胆固醇主要在肝和小肠粘膜合成。机体有复杂的反馈机制调节胆固醇的吸收、合成、分解及排泄,保持其血中浓度的动态平衡。

引发高血脂病因是什么?血清胆固醇主要来自体内合成,肠道的吸收量受到机体的严格调控,并不与进食的胆固醇量成正比。如每人每天胆固醇摄人量增加100 毫克,血清胆固醇只上升3毫克-5毫克/分升。体内每天合成的胆固醇量约有1.5克,这个量比外源性胆固醇高得多。肝脏既是胆固醇的合成场所,也是分解处理胆固醇的地方。当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可成为肝、小肠合成胆固醇的原料)或有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代谢障碍,肝脏代谢出现障碍时,可造成高脂血症。其它一些因素,如精神刺激、吸烟、紧张、季节气温变化、月经、妊娠等等,都可引起血清胆固醇水平的明显波动。

血脂和脂蛋白通常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是因为老年人血脂和脂蛋白的代谢全面降低的结果。一般来说,男性到50岁,女性到65岁左右,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达到峰值。上海市438名老年人的血脂及脂蛋白调查结果:市区老年组的血清脂质显著高于青年组。老年人的血脂浓度随体重增加、活动减少、伴有高血压及冠心病而有所增高。

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是人体内主要的营养物质。他们肩负着人的能量贮藏及转运任务。但如果他们的含量过高时,就会沉淀在血管上,堵塞血液的流动,造成动脉血管的伤害,从而对人体健康带来极不利的影响。

根据人体脂肪的性质,人体的脂类来源于以下方面。一种是通过肝脏在体内合成,另一种是从食物中摄取而来。因此高血脂的病因可简述如下:

一、高胆固醇症的原因:

所食用的食品以哺乳动物为多,这些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的脂肪。当人类食用后,被大量吸收而形成高血脂。其它的慢性病,如肝硬化、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也可导致高胆固醇症。

二、甘油三酯偏高的原因:大量摄取高能量物质,如糖类,淀粉,这些过多的能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贮藏起来。导致了甘油三酯偏高。

多年来,医务工作者常把高血脂分为继发性及原发性,也主要是从病因的角度理解的。一般来说:

继发性高血脂由其它病引起,当治好的其它病之后,此病症状就会消失,血脂的数值将恢复正常。

而原发性的原因更为复杂,多为脂代谢失调引起,与人的饮食、运动、遗传、关系较密切。其它明显的致病较难找到。

冲奶粉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用矿泉水冲奶粉会更好?

回想一下自己给宝宝冲奶粉,一般是选用什么样的水呢?是矿泉水,还是煮沸后的自来水,还是纯净水?哪种更适合冲奶粉,你又是否知道呢?

矿泉水影响消化:或许有些妈妈会认为矿泉水富含矿物质,所以就选用矿泉水。其实,并不是吸收的矿物质越多,对宝宝就越好的。矿泉水中的磷酸盐、磷酸钙过多,对于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的宝宝来说,长期喝用矿泉水冲的奶粉会引发宝宝的消化不良和便秘。

纯净水吸收不了:别以为纯净水干净、少污染,用于冲奶粉就再适合不过了。纯净水因为“太纯净”,失去了普通自来水的矿物元素,而人从水中对钙的吸收率是可以达到90%以上的,也就是说,用纯净水来冲奶粉,宝宝就失去了吸收一些矿物元素的大好机会了。

PS:提倡用自来水。目前很多家庭用的自来水都是经过了科学的处理,质量符合标准的。自来水煮沸后,放凉至40℃左右,再用来冲奶粉就可以了。

误区二:冲奶粉的水越热越好?开水可以杀菌,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有些妈妈就因此觉得用很高温的水来冲奶粉,觉得这样既可以冲调奶粉,也可以杀杀奶瓶里的细菌。这样对吗?

其实,用来冲奶粉的水温度过高不是好事。事实上,这是不被提倡的,因为水温高的水在冲调奶粉时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从而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另外,一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也会被破坏,特别是有些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质。这样,奶粉便失去了本来的营养成分了。

误区三:奶粉越浓营养越高?

“过犹不及”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是叫我们掌握适度原则。这句话用在冲奶粉这里,就是说奶粉太过浓或者太过稀,都不好。

奶粉过浓:奶粉中含有钠离子,需要加足量的开水来稀释。如果奶粉浓度过高,宝宝饮用后,会使血管壁压力增大。本来,宝宝的毛细管已经很嫩弱了,再这么折腾一下,容易引起宝宝脑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如果长期喝浓奶粉,出血多了,宝宝的智力发育会受影响的。

奶粉过稀:奶粉冲得太稀也不好哦,这样会导致蛋白质含量不足,会引起营养不良的。

误区四:要先加水再加奶粉?

“将水加入奶粉”还是“将奶粉加入水”,一些妈妈搞不清,以为两者都是一样的,结果,就犯错误了。要知道,“将水加入奶粉”和“将奶粉加入水”,两者是有区别的。

将水加入奶粉:先在奶瓶里放奶粉,然后再倒入水冲调,而这水仍然加到原定的刻度,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奶加浓了。过浓的奶,对于宝宝来说是有害的,肠胃消化能力难以负担,肾脏的排泄能力也难以承受,更有可能让宝宝发生肾功能衰竭。

将奶粉加入水:先在奶瓶里放一定刻度的水,然后再往里面加入奶粉。这样做,虽然搅拌后的奶粉会比原来的刻度涨出一些,但是浓度合宜,是有利于宝宝的吸收和消化的。误区五:奶粉品牌经常更换好吗?

有的妈妈今天听说一种新奶粉不错,于是就给宝宝试了,吃了新奶粉后宝宝有点不适,妈妈马上又换回原奶粉了。这样,一天内换了新奶粉,一天内又换回原来的奶粉,换奶粉就像换衣服那样快捷、简单。这样对吗?其实,给宝宝换奶粉,远没有这么方便的。

什么是转奶?宝宝每天都在长大,每一个阶段有相应的年龄段的奶粉,这也就意味着宝宝要转奶。无论是由一种牌子换到另一种牌子,还是同牌子的由一个阶段换到另一个阶段,这个过程就叫做转奶,是必不可少的。

怎样转奶才对?转奶初期,必须两种奶粉混合吃。先在老的奶粉里添加1/3的新奶粉,吃过两三天后都没有不适的话,再老的、新的奶粉各1/2吃两三天,再老的1/3、新的2/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用新的奶粉。

误区六:奶粉煮沸再继续给宝宝吃合适吗?

很多妈妈为了一时方便,都不愿意重新再冲调奶粉,而是对已经冲调好的、冲调过的奶粉进行再处理——有时是加温、煮沸已经冷却了的奶粉,有时是对冲调好的奶粉一直进行保温,妈妈,你们都犯过这些错吗?

再煮沸蛋白流失:这样做的确是省去了重新冲调奶粉的一些功夫,但是,这样的奶水,营养还丰富吗?有关研究表示已经冲调好的奶粉若再煮沸,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

用暖奶器保温:泡好的奶粉在未吃过的情况下,常温存放不能超过2小时(暖奶器里的温度一定是超过常温的),若放在冰箱冷藏,则不能超过24小时。

高血脂常见的检查方法

1、测定血脂谱全套,空腹TC、TG、LDL-C、HDL-C。

2、判断血浆中有无乳糜微粒存在,可采用简易的方法,即把血浆放置4℃冰箱中过夜,然后观察血浆是否有“奶油样”的顶层。

3、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1到2周内血浆胆固醇水平可有±10%的变异,实验室的变异容许在3%以内。

4、有关脂代谢的特殊检查:

1)载脂蛋白测定,测定血浆ApoB和ApoAⅠ水平对于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2)体内脂蛋白代谢测试,此外,还可进行基因DNA突变分析、脂蛋白-受体相互作用以及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胆固醇脂化酶与合成酶等方面的测定。

5、其他检查: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和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临床上可表现为糖耐量异常;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常合并有糖尿病;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可伴有高尿酸血症;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减低。

男人喝汤的5个误区

常见误区一:汤的精华在汤,纯喝汤就好

有很多人认为,汤的精华就在汤里,所以纯喝汤就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营养师解析:一般人认为汤经过炖煮后,营养精华都在汤内,所以喝汤就好!其实,不管是煮鸡汤、牛肉汤、鱼汤等,就算是熬煮数小时,汤很浓郁,汤的蛋白质也只有约6%~15%,85%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仍是在肉的本身,仅喝汤不吃肉很可惜。

常见误区二:用餐最后才喝汤

还有人主张餐后喝汤助消化。营养师解析:西餐的出菜顺序是先喝汤,再用主菜及副餐;中国菜则是把汤放在用餐最后。由于此时多已吃饱了,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并且汤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汤比最后喝汤,健康且有减重效果。

常见误区三:喝汤要喝滚烫的汤

营养师解析: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摄氏60度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爱喝热汤会增加罹患食道癌风险。建议等汤稍凉再喝汤,较健康。

常见误区四:喝汤速度快

营养师解析:快速喝汤,等到意识吃饱了,可能已吃过量,容易导致肥胖。应该慢速喝汤,不但可充分享受汤的味道,也给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充裕的时间,并且提前产生饱腹感,不容易发胖。

常见误区五:爱喝汤,一餐可喝好几碗

喝汤好,所以很多人就有多多益善的想法。营养师解析:如果汤的种类是高热量、高盐份、高普林,则不能多饮,尤其是患有痛风、肾脏病及高血压的人,应避开喝这些汤。一般人吃饭时可缓慢少量喝汤,以胃部舒适为原则。

常见误区六:用汤泡饭吃

营养师解析:用汤泡饭,由于米饭泡软易吞,往往懒得咀嚼就快速吞咽,增加胃的消化负担,长期下来将引发胃病。所以,吃汤泡饭是不利健康的。

常见误区七:晚餐时刻用餐最轻松,晚餐喝汤是三餐最佳时刻

营养师解析:汤的营养价值较高,若是晚餐爱喝汤,距离睡觉时间近,非常容易导致发胖。午餐时喝汤,吸收的热量最少。因此,为了防止发胖,不妨选择中午喝汤,而晚餐则不宜喝太多的汤。

知道了喝汤误区有哪些,如果你的喝汤习惯里也有这几个误区,请快快改正,让喝汤真正成为对男人身体有利的保健方法。

警惕高血脂常见的四大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即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

相关推荐

喝柠檬水的常见误区哪些

喝柠檬会长结石? 人认为柠檬水不能和含钙高的食物一起吃,因为钙和柠檬酸会结合沉淀,甚至生成结石,这可就是谣言了。 柠檬酸钙微溶于水,溶解度约为0.02克/100克水,但柠檬酸钙是制作补钙产品的好材料啊,因为它不需胃酸帮忙就能被人体吸收。实际上,柠檬酸不会像草酸那样促进肾结石,相反还利于食物中钙、镁、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吸收。研究证明,柠檬酸对预防肾结石也是利的,柠檬酸钾甚至已用于肾结石治疗。 胃病不能沾柠檬? 人认为患胃病的人不能喝柠檬水,因为它酸性太强了会刺激胃,胃酸过多的人更不可喝。 实际上,用

​高血压患者常见误区

些高血压病人服药过程中血压总是出现反复,这与不少病人对于服药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关,最常见的5 大错误,需要加以纠正和澄清。 1. 我的血压虽然高但没症状,所以不用吃药我们常说“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就是说高血压的危害不在高血压本身,也不在于无症状,而在于血压持续升高可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一旦并发脑卒中、心力衰竭、尿毒症,恐怕后果就不堪设想了。1999 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了危险性分层(组)。由表可以看到虽然同为1级高血压,但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可以是低危的、中危的,也可以是高

孕期补血常见误区哪些

1、吃红枣能补血 红枣本身虽具补血的作用,但若只单吃红枣一样东西,效果是相当微弱的,而且长期服用红枣会容易涨气,致使身材变胖,不仅无法补血还得担心减肥问题。正确的补血方式,应该是使用红枣搭配葡萄干、龙眼等等食品一起吃,补血效果会更加明显。 2、红糖补血功效 民间一直流行着喝红糖水可以补血的说法,女性在月经期以及产妇分娩后,都经常喝红糖水来补血。然而,红糖水并没民间传说的补血等神奇功效。事实上红糖并没补血的效成分,而且红糖提纯不够,里面还可能含杂质。 3、贫血很常见,不会影响胎儿 贫血会使孕妇的

治疗阳痿的常见误区哪些

误区1、把婚后初期几次性交失败当作阳痿。这种情况颇为多见,尤其新婚之夜,过于兴奋、劳累,甚至酒醉;或因新婚阶段夫妇之间配合欠缺,引起一时勃起功能不佳,于是在脑海中留下自己性能力不济的阴影。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以后的真性阳痿。 误区2、把不能引起女方情欲高潮及快感视为阳痿。这是更大的错误,只要男方阴茎能勃起,顺利通过性交动作完成射精及达到情欲高潮,便不是阳痿。男女性功能特点之一即是“男快女慢”,所以男方如已射精,女方尚未进人性高潮,这是一种生理现象,至多是性生活不够和谐问题,绝不应认为是阳痿。 误区 3、认为

常见的降脂误区哪些呢

血脂一正常停药 当血脂降到期望水平,应继续按同等剂量服药,不要减药量。这是因为,影响血脂的原因饮食、运动、代谢、遗传等,它们在人体内长期影响着血脂水平。血脂升高时一种慢性代谢性异常,任何一种调脂药物,都无法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一旦停药往往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所以,应该坚持长期服药。 他汀副作用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他汀的耐受性都很好,只少数人会出现副作用。服用他汀,应咨询医生,尤其在服用早期应观察肝功能和肌肉的情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血脂高就是血里的油多 实践证明,高血脂并不是一

降血脂的几种常见误区

高血脂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这样的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降脂方法什么误区呢?下面给大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降脂误区供大家参考。 血脂一正常停药 当血脂降到期望水平,应继续按同等剂量服药,不要减药量。这是因为,影响血脂的原因饮食、运动、代谢、遗传等,它们在人体内长期影响着血脂水平。血脂升高时一种慢性代谢性异常,任何一种调脂药物,都无法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一旦停药往往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所以,应该坚持长期服药。 他汀副作用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他汀的耐受性都很好,只少数人会出现副作用。服用他汀

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哪些

第一个是患者重视不够,大多数人认为骨质疏松只需要补钙,些人出现骨质疏松,服用钙剂一个月,通过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进行性下降,腰背疼痛,驼背弯腰,患者认为骨质疏松就是单纯补充钙剂,这是一个严重误区。大多数人对骨质疏松重视不够与骨质疏松昂贵的检查仪器关,因为骨质疏松的检查不如糖尿病、高血压的血糖仪和电子血压计方便。 再一个是医生的误区,比如骨科医生,给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做了手术以后,没给他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就让患者回家了。过了一段时期,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钉子松动,因为螺丝钉周围导致隆鼓现象,更换的全

高血脂什么症状 高血脂误区

血液中脂肪过多时的确会让血液呈浑浊状,但不能因为在体检中抽血发现血液浑浊就认为自己血脂高。 例如抽血检查抽的是静脉血,本来看起来就比较暗,并不是高血脂造成的。 此外,些检查项目,抽血不需要禁食,例如验血色素、甲状腺功能,如果是刚吃完饭后抽的血,甘油三酯较高,血液也会比较浑浊。 高血脂并不是胖人的专利。身材苗条的人容易忽视血脂检查,一经发现,往往血脂已经很高。 血脂过高引起的高脂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脂血症与环境及遗传相关;继发性高脂血症则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

股骨头坏死的3个常见误区

股骨头坏死常见误区一:自以为是,不及时就诊。 不少股骨头坏死患者已经发生髋部疼痛,却自以为患了“风湿”,盲目自行服药,结果得不到及时确诊。建议对于以往髋关节无疾病史、如明确的激素治疗史或酗酒嗜好者,突然感觉髋部或膝部疼痛,应及时到关节专科咨询,以免延误诊断。 股骨头坏死常见误区二:即使晚期、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也不接受人工关节置换。 不少患者由于种种原因,病情已经到了晚期,症状也很严重,经济条件也允许,但由于担心人工关节置换后的并发症,而长期拖着。其实当股骨头坏死一旦发生严重塌,因此当股骨头坏死到了晚期

治疗尿路感染的常见误区哪些

1、尿路感染的症状消失就停药:对于尿路感染的治疗,最大的误区就是症状减轻或消失便停止治疗,实际上任意停药可能导致药效不够,细菌并未被彻底消灭,导致感染复发或迁延不 好,进而转为慢性,如此反复,只会增加治疗尿路感染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反复发作的患者,每一次再感染又使其机体抵抗力更为减弱,形成恶性循环。 2、使用过量的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在尿路感染发作时,可选用三金片等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些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常常自行买一些消炎药来进行治疗,事实上,一般所说的消炎药多为抗生素,长期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