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问题就要及时沟通
幼儿园的问题就要及时沟通
这个园的老师在这次事件中虽然没有出现打孩子的情况,但是却出现了不够爱孩子的行为,同时也具有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可能性,这让家长们非常生气,难道他们弃家别业,就是得到这样的结果吗?
温娜给外联老师打电话时,还抓紧时间约到了小西班的主班老师。主班老师甜甜的声音传来时,温娜觉得家长们可能是多虑了,但同时又觉得家长们不会撒谎,那些事件如果真存在的话,家长就没有多虑。于是温娜在电话里给主班老师说:“您千万别着急,其实也没多大的事,只是妈妈们有点不理解。”她想替妈妈们咨询一下,就先问了看电视的问题。
主班老师说:“电视确实是看过的,当时就给那位质疑的妈妈解释过很多遍了。因为在生成课程中,会利用多种手段来让孩子发现对一件事物的探索可能有多种方法。对于冰川来说,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看一下冰川是什么样子。因为条件所限,除了让孩子看视频里的冰川没有别的办法。再说,为了了解一个事物,看电视只是一个手段,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幼儿园看视频是为了探索不是为了消遣。家长在家里要引导孩子做真正该做的事,而不是通过看电视来代替与实物的互动,孩子不听话家长心里就难受,不愿意付出心力来坚持,反过来指责老师给孩子看了视频,这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孩子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帮助的,在这种时候需要家长配合一下幼儿园的工作。”
主班老师说得有理有据,既然主班老师跟那位家长沟通过,那位家长应该也听明白了,为什么还要再提这些问题呢。于是她问主班老师:
“你给那个提出质疑的妈妈就是这么说的吗?”
老师肯定地说:“我已经给她解释过好几遍了。”
温娜又问:“妈妈们还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你们要给孩子做那么多的准备,并且要把孩子拉出去做准备,感觉到孩子是受惩罚了。”
主班老师说:“我休假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发现班里以前良好的秩序状态被打乱了很多,有些孩子行为变得非常不得当,为了给孩子重新建构原则,这个时候可能准备的就多了一点。”
温娜觉得老师解释得很明白,再说给孩子建构一下原则也没什么。凭自己这几年来所学对教育的理解,一个集体如果出了问题,重新让团队回到纪律的状态,肯定会矫枉过正,这是人类群体的自然现象。因为人类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变动的过程,不会一直平衡,平过了就会动,动过了就会静。孩子也会这样,主班老师突然离开,班里的变化,副主班老师的权威性,可能都会给孩子带来新感觉,这时他们就会打破以前的秩序,挑战权威。主班老师回来后,重新建构纪律,也是正常的。但温娜没有问主班老师在远处大声要求另外一个老师把孩子拉出去的事情,她觉得这样有点指责老师。
她跟主班老师说:“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在你们幼儿园里,是不是孩子互相欺负的时候老师不管?”
主班老师有点着急:“怎么能不管,如果孩子互相欺负不管对欺负者和被欺负者都会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孩子们能获得良好的发展,获得身心健康的保护,我们会小心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的。”
温娜说:“据有些家长说,按老师的解释,孩子被欺负老师不管是为了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班老师说:“哦,你说的是童童吧,这件事情我已经给他妈妈解释过了。他妈妈以为嘟嘟打了童童,童童肯定平时也天天受欺负。其实嘟嘟并不是一个欺负人的孩子,只是他现在到了四岁,四岁的孩子已经成长起一定的力量,他为了发现自己的力量,就会去挑战每一个他认为很厉害的孩子。有时他在班里会突然去抢一个孩子的玩具,或者让另外一个孩子听他的,有几次他做出打人的动作,但并没有打下去。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帮助他度过这个时期,让他知道怎样去展示自己的力量,也会帮助其他孩子怎样去跟他相处,其实有时候群体中突然出现这样一个孩子,会给孩子们带来对其他人不一样的理解。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被其他孩子欺负而受到伤害。我们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的问题,只是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能解决的问题,他们不能解决的我们才会帮助。”
温娜不知道在孩子之间发生的问题哪些是属于孩子自己能够解决的,哪些是不能解决的,但老师这么说了,她也没有能力再质疑,所以只好客气地给老师说再见。
放下电话,温娜就赶快在电脑上汇报自己刚才跟主班老师沟通的过程,但是无论她怎么说,都会遭到其他家长更多的质疑。她刚才认为被老师说服的那些理由,在这里又被更多的家长击破,看来事情不是她能搞定的。这时温娜又获悉园方准备给他们班的家长开会,她也接到手机通知,说在本周五的晚上,请家长六点钟到园里,主班老师、教育督导和园长一起跟大家探讨这些问题。
星期五的晚上,她把小西接回家交给老公带着,自己到园里开会,会议就在温娜那次咨询孩子入园焦虑的房间。
她很喜欢这个房间,尤其是那块美丽的新西兰地毯,园里为家长们准备了一些水果和饼干,这是为那些直接从单位赶来的家长准备的。这一点,也让温娜感觉很温馨,以前小西的幼儿园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家长们陆续来了,有些家长还带着很大的气,老师们坐在家长的一边。
会议开始的时候,园长站在黑板的前面,请家长把疑惑都说出来,然后她一条条解释,但家长群体却沉默着没有人说话。
园长看到这种情况,微笑着给老师们说:“要不你们先回教室休息,一会需要的时候再来。”
家长们发出会意的笑声,老师们也笑着离开了。温娜能理解当着老师的面,去发泄情绪或是说出很多让老师不舒服的话是家长不忍心的,让老师离开家长就能够畅所欲言了。果然,老师一离开,立刻有家长发言,问题很尖锐,因为带着情绪,使得氛围立刻凝重起来,提的问题还是温娜知道的那些问题。园长将家长提的所有问题都写在面前的小黑板上,然后一一解答。对于过多的让孩子准备的事情,园长说的跟主班老师一样,是由于主班老师临时休假,班里的氛围出现了一些变化,整个状态是向下的、混乱的,这种状态影响到了每个孩子。一些孩子故意在晨圈的时候笑,上地毯时不脱鞋,讲故事时故意摇头大笑等。当然孩子的行为是由于老师缺乏经验,导致某些教育行为不当造成的。
听到这里,温娜想起来,这位园长曾讲过一节课,那节课讲的是成
人的哪些教育失误会给孩子带来行为问题。其中有一段电影赏析。给温娜印象很深的一部电影中一个全托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课堂上,班主任老师要求小朋友模仿一种动物,其他小朋友猜出动物的名称。一个小女孩上来模仿了孔雀,下面的孩子露出会心的笑,大家为猜出孔雀而自豪。
这时班主任老师来了兴致,她要给孩子们表演大猩猩让孩子们来猜。只见她眼睛瞪得很大,穿着深色衣服,嘴鼓成大猩猩的样子,舌头伸得很长,举着双手张牙舞爪地走向孩子们。本来,猩猩看上去就有点像魔鬼化了的人,被老师这么一学,孩子们可能联想到了神话中的魔鬼,一个个脸上露出恐惧的表情。这堂课之后,孩子们开始出现暴力行为,互相攻击、打斗……
当时讲座的园长说:“如果环境是危险的、恶劣的,又没有人来帮助孩子,孩子就会想办法自己保护自己,他们想到的办法在成人看来是幼稚的,比如:他们通过欺负身边比自己弱小的孩子来展示自己的力量。电影里那个小男孩,抢了别人的枪,还试图伸手去打那些在墙角缩作一团的女孩,就是这种情况。老师的表演让孩子们害怕,感觉到危险,所以,有一天晚上,全体孩子联合起来要趁那个老师睡着时把她绑起来,孩子们说她是妖怪,会吃人。”
那场讲座让温娜知道,孩子们出现不当行为的时候,成人需要检点自己,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当,引起孩子不当行为。例如,当时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班的孩子最近很躁,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们突然出现不当行为,对骂,打架……后来到班里观察了一下,原来是老师调整了工作区后,有两个区域摆放的位置有问题:综合玩耍的孩子,需要大型积木的时候,要奔跑穿过几乎整个教室去拿积木,穿越教室的时候还要路过娃娃区,又踢到了娃娃区的娃娃,使深入工作的孩子不能安心工作。几周之后,这个教室里原来平静美好的秩序就被弄乱了。
这次小西班里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又是因为什么出现的呢?园长说:“这次出现的问题是由于主班老师有事休假,副主班老师没有准备好接替主班老师的力量和心态,孩子们失去了凝聚力,于是开始挑战权威。正好几个年龄大的孩子利用这种机会,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并且开始探索力量,所以他们每天挑战,把别的孩子都惹恼了,他们自己就获得了成就感。
“这时副主班老师由于没有经历过这种局面,没有及时地布置力量来平衡班里的状态,每天只是注意流程,反而造成混乱。主班老师回来后,面对这种混乱局面,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给孩子们建构原则,难免操之过急。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家长客座日那天,孩子的不当行为带来全班行为失控。老师又在没有提前通告孩子的情况下带孩子去准备,并且隔着一段距离大声告诉副主班老师,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希望家长们理解,老师也是人,他们经常会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他们也在成长,只是我们要求老师犯的错误尽可能少些,做得尽可能到位些。我们的老师和园长需要提升,大家都需要提升。”
温娜觉得园长的态度是让家长们接受的,其实家长们也不是要求园方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只是他们来这所幼儿园之前,这所幼儿园给他们的感觉是尽善尽美的。但是想想这个世界上哪里有尽善尽美的幼儿园呢?跟温娜在一起的家长没有经历过其他幼儿园,有的甚至没有参观过其他园,只是听说这里好就来到这里,所以在他们的想象中,这里应该是完美的。
就温娜来看,每所幼儿园都有它的不足,老师也有水平高低之分,据说一些后来被世界公认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初也只是由一些保育员来实施的,想必在那个过程中有做得更多的不到位的地方,只是人们没有那么多对幼儿园的完美要求而已。
关于孩子互相欺负的问题,园长的解释也跟那天老师的解释差不多,只是她反复强调,要家长们尽可能地相信这所幼儿园,相信老师,否则家长的不信任会造成一个非常不好的氛围,老师也会把太多的精力拿来安抚家长。
园长说:“毕竟我们是在养育孩子,这是一所幼儿园,不是一所家长学校,我们能做的是和家长携起手来帮助孩子发展,而不是把力量都用在照顾家长上。如果我们能每月安排一天开放日,大家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疑虑了,但是一周有五天的时间,如果有一天家长来,孩子就会在后来的几天也希望家长来。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在上课,老师没办法把孩子组织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做什么表演给家长看,孩子们是在自由工作,如果家长坐在那里,孩子就不会去工作而去找自己的爸爸妈妈,家长也看不出孩子的正常状态,所以家长开放日也没有什么意义,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
她还说:“大家一定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可信任的人,还是有人愿意诚心诚意地为孩子们做事情,为孩子办一个适合孩子的幼儿园,还是有人会像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去爱孩子的。”
温娜觉得这话很好听,但这种话可能任何一个幼儿园老师都能说出来。信任是需要时间的,同时也需要一些事件。最近这些事件,让家长无法信任,再加上社会上听来的那些有关幼儿园的可怕信息,家长们感到焦虑也是人之常情。家长有疑虑园方来解决家长的疑虑,在这样的互动中,家长才会慢慢信任幼儿园。
问题全部解答完后,老师们被都叫了过来,跟家长一起沟通每个孩子的情况,家长们急于想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们急于给家长们描述他们的孩子,这时的气氛显得其乐融融了。
这次家长会让温娜觉得幼儿园的工作其实挺有意思,在这里工作的人应该很有成就感,这有点像冲浪,一次次惊险,一次次突破,有时会被一个浪打入谷底,但是如果有能力的话,还会浮出水面,重新踏上冲浪板,继续滑行,那一定是极其快乐的。温娜想将来如果有机会,也来做这样的工作,不为挣钱,只为这种感觉。
孩子的智慧成长到一定时候会由于某一次唤醒,而出现探索赢得同情。有的孩子在园里一天都很好,但一见家长就哼哼唧唧,说出很多令家长难过的事。很多家长就是这样被孩子控制着,一开始孩子只是说一些简单的坏消息,当发现这样做能得到家长的关注时,孩子就会在这方面投入自己的智力,每天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不舒服。所以,家长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要想想怎样反应对孩子最有利、最有帮助,而不是马上猜疑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关爱有加,唯独对你的孩子不够照顾。
总之,孩子上幼儿园期间,家长会遇到很多的疑惑,家长一定要分清哪些状况是由于自己的问题造成的,如自己本来就有的焦虑,不肯信任别人;哪些状况是幼儿园真的做得不够好需要去沟通的。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要想办法自己解决或者借助外力解决。如果是幼儿园的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切不可憋在心里使自己的状态变得越来越不好,最后影响到孩子。
不同时期心理特征及沟通方式 幼儿园
每年身高增长4~5公分,体重增加1.5~2.5公分,脑和神经系统发展达到接近成人水平,动作更加协调稳定,粗大动作上可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准确移动脚步和躯干跨越障碍物。精细动作更加准确,可以解纽扣、解系鞋带。
词汇量增多,可达3000~4000个,以名词为主,对新鲜事物和新名词特别感兴趣,还可以从电视卡通片中学到不少抽象名词,如天堂、地狱、星星雨。理解并能应用方位词,知道复杂的方位关系,能较准确地理解时间概念,如一天、一小时、午后、深夜等。3~4岁的儿童可能会用错人称代词,6~7岁时即可正确运用人称代词。此期的儿童可用简单和复杂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我要吃东西,因为我肚子饿了。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还可伴有丰富的表情。
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只有能引起儿童兴趣的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如电视播放的卡通片。学前儿童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3~4岁10分钟,5~6岁15分钟,因此,在给学龄前儿童进行课程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客观规律。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处于萌芽阶段,形象与机械记忆为主,抽象记忆相当不足,另一特点将不同来源的内容与现实混为一谈,有的家长认为在说谎,实际是一种正常现象。区分儿童是否说谎关键是要辨别出是幻想还是现实。
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模仿力强,象征性和创造性游戏5~6岁达高峰,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化角色会很快发展。
学龄前儿童情绪体验丰富(喜、怒、哀、乐、恐惧、焦虑),很容易表现在外显情绪上不容易控制。恐惧与焦虑是最不良的体验,在与家人分离或到一个新环境。受批评、受伤害后有明显的焦虑反应。高级情绪活动如同情心、孤独感、荣誉感、审美感、道德感、合作精神等也进一步发展。
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问: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我也知道多鼓励、多表扬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可是,有时她做的不是很好,我能够对她说:不错、真棒之类的话吗?做的不好也表扬会不会误导她呢?
答:孩子做错的时候为什么要说"真棒"之类的话,做的不好为什么也要表扬?建议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要学会跟孩子沟通,交朋友。
问:我园有的宝宝平时表现地过于谦让和过于有礼貌了,表现不出3到6岁孩子们应该有的那份天真,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请具体描述宝宝的情况,另外要参考在家里的表现,是不是幼儿园的环境孩子还不太适应。
问:教授您好!请问怎样对待孩子的经常性说谎呢?幼儿园老师该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
答:要具体了解说谎的原因,更要知道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孩子说谎时家长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说谎的态度,对孩子说谎的态度是否一致。
问:教授辛苦了,我们园里有一个6岁的孩子,只认字,不管老师怎么教,他都不会写,而且说话经常含糊其词,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老师平时只能通过孩子的眼神判断他要做什么,据家长说孩子出现这个情况已经陆陆续续有四年了,家长也很困惑,不知道怎么办,幼儿园也只能很费力地一对一教学,请问我们要怎么办?
答:建议父母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可以去哈尔滨医大二院找相关的医生.
问:教授您好:我们班有一个新入园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对周围一切事物充满质疑或是眼神里表现出恐惧,老师和小朋友对她的关爱根本就不接受,独自游戏,老师试图让其他小朋友与她接近,她一个人就从活动区走开了,又开始了独自游戏。我们对这样的孩子也进行了家访工作。收效甚微,家长反应来园之前该孩子见到其他幼儿就哭,不愿意接近。但是现在愿意上幼儿园,老师不知道应采取什么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个幼儿有什么特殊的心理疾患么?
答:首先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否也觉得孩子在此方面有问题,要了解在家里是否与其他小朋友有互动,如果也很少或没有,我们建议家长去看心理医生。
问:应该让孩子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好还是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玩好呢?
答:首先要保证孩子和同龄小朋友的互动,沟通和交流。
问: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小孩不喜欢来园,来到幼儿园后,不喜欢与人在一起,就自己一个人在一边或是自己一个坐着,不与人交流,到睡觉时不脱衣服和鞋子,就这样上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都没用,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首先要了解孩子来园有多长时间了,在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的情况是否一致,如果是两种不同的情况,我们要考虑孩子还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要鼓励和帮助孩子尽快地融入到集体环境中,如果孩子在家里也不太和小朋友互动,也是喜欢一个人玩就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幼儿园老师对付的三类家长
带班10余年,我接触到各类家长。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就能看出他们在家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把脉家长,对症下药,才能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类型一:包办代替
有位家长经常说“老师,我的孩子不会穿鞋,请老师帮助穿好;我的孩子吃饭慢,老师多给喂喂”之类的话。他从来不提及让孩子学习生活方面的技能,而是一味得让老师代劳。
此类家长在家一定是包办代替,什么都帮孩子做好,完全不考虑孩子的能力,这是包办代替型家长。此种类型的家长容易培养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事情自信心不足,不适应集体生活。
采取措施:
1、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差距。
2、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此年龄段孩子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有哪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3、教给幼儿生活方面的技能技巧,在园提供给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帮幼儿树立自信心,让幼儿愿意为自我服务,并把幼儿的成功及时反馈给家长。
类型2:望子成龙
有位家长一来接送孩子,就和老师长谈,还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孩子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上课回答问题了吗?学的东西都掌握了吗?在家需要家长怎样辅导?”等等。
其实,此类家长对孩子抱以重任,“望儿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过重,希望孩子样样都出类拔萃,遥遥领先,有些急功见利,却往往造成孩子做事情胆怯,缺乏创造力。
采取措施:
1、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此年龄段孩子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讨论过分管制孩子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教师在幼儿入园、离园时主动与他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多报喜少报忧,最好长话短说。
3、舒缓幼儿情绪,鼓励其认真完成每件事,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
类型3:漠视教育
有位家长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家中的情况。如果老师与他反馈幼儿在园情况时,好的方面他只是表示同意,不好的方面嘴里说“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正”,却没有看到他真正行动。
我认为这类家长其实是在漠视教育。此种类型家长会造成幼儿对一切事物产生无所谓的态度,不求上进。
采取措施:
1、先了解家长不交流的真正原因:是工作忙?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配合老师?
2、与家长个别沟通,教给家长配合的方法,向其说明配合后会产生的效果。对工作忙得家长,老师可以以书信的方式与之交流,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
3、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取得好成绩后及时向家长汇报。
让孩子习惯去上幼儿园
很多家长在一起交谈,普遍说孩子不愿去幼儿园,那么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孩子认为去幼儿园不是什么很难的事,下面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小小心得。
(一)让孩子倒计时,把一个星期分成五等分,孩子明白只要去五天,就可以休息两天。提前给孩子一点小小的预告,如果积极去幼儿园,可以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公园,吃顿大餐等等,给以奖励。
(二)提前让孩子认识已丄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这样孩子去就不会感到孤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就比较快。
(三)鼓励宝宝多交朋友。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朋友的陪伴,他就不会对大人离开身边的事情念念不忘了。因此平时可以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和其家长到家中来玩,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
(四)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不管天气冷热、刮风下雨,都要坚持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如果经常强调客观原因不去幼儿园,会养成孩子怯懦、娇气、任性和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这些行为一旦形成,就很难根除。它不仅会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积极性,而且对其性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长大以后,他会把这些不良习惯不自觉地带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如果入园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孩子还是有强烈的害怕和抵触情绪,父母就要注意了。要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找出具体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一个坚强的孩子。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
(六)多与孩子交流,问问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孩子一般都会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父母,如果给他大大的鼓励,他会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也愿意学习新知识。
总之,孩子习惯了去幼儿园,她就会认为去幼儿园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
选择好幼儿园避免虐童时间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向园长进行咨询 询问办园宗旨、工作目标,制度建设等问题。在交谈过程中,掌握幼儿园的整体发展方向,并从中了解园长的管理水平。如果园长信心百倍、思路清晰、充满创造力、富有追求,想必幼儿园也不错了。即使这里收费低廉,目前硬件条件一般,也值得考虑。
二、与保教老师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对方的敬业精神、责任心、个人修养、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同时观察对方的精神面貌。还可以提出诸如“您认为幼教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进一步考核老师的素质。
三、参观环境设施,了解课程设置 观察周边环境以及内部设施,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能够直观地反映卫生状况。向老师了解课程设置情况,平时做哪些游戏,每天在户外的活动时间有多长,如何进行保健工作,这些都对宝宝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四、需要父母做哪些工作 幼儿园与父母的联系代表着对宝宝的重视程度。如果幼儿园定期举办父母学校、亲子课堂,制定联系手册与父母保持沟通,说明幼儿园是真正关心下一代的。
五、观察宝宝的反应 如果可能,带宝宝到幼儿园看看,让他和老师接触一下,观察宝宝的反应如何。只有宝宝喜欢老师了才会喜欢上幼儿园。 如果你有意将宝宝送到这里,请一定查看该幼儿园是否有“示范幼儿园”或“合格幼儿园”的牌照。如果是私立幼儿园,请仔细了解这里的卫生、安全状况,是否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
六、选择合适的幼儿园 从理论上讲,幼儿园硬件条件好,宝宝接触到的东西就多,这当然是好事。
让孩子把心理话说出来
宝宝个案: 洋洋快到5岁了,有点内向,在幼儿园也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平时在家话比较多,但最近一年妈妈经常出差,洋洋都是由奶奶带着。奶奶说洋洋不爱说话了,妈妈也注意到洋洋心里有话,但有时不论怎么问,就是不说。妈妈与老师沟通过,老师说洋洋本来在幼儿园就是不爱说话的孩子,最近也没发生什么事情。妈妈很苦恼,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心事呢?
心理分析: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施以必要的关注。洋洋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奶奶缺少与洋洋的交流,只是保证了孩子生活上的需要,没有或很少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而妈妈由于忙于工作也忽略了与他的沟通,他心里渴望与妈妈交流,但又不确定妈妈是否有耐心听,是否有时间听,慢慢地,洋洋就不爱说话了。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对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直接关系着家庭氛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内容直接关系着孩子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亲子之间能比较和谐地沟通,就能避免出现一些孩子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表现出与家长沟通有障碍,那么从小关注与孩子的沟通,与孩子平等沟通,养成沟通的习惯,就会有效避免以后出现在亲子间的代沟。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可以有效使用的一些办法包括:
固定“聊天时间”:家长要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可以在每天的睡前,躺在床上,让孩子说说今天在幼儿园都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高兴事儿,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儿。孩子的表述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概括归纳过程,同时家长也能从孩子的表述中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都发生了什么事,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所了解,也能保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对于孩子的心理变化也能通过与孩子每天的聊天有所洞悉。
注重“身体语言”沟通: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可以用身体语言进行,抱一抱,亲一下,一个赞赏的眼神都是孩子需要的。美国的人类学家在研究人与人的沟通时发现,孩子在表达感情时,更偏重使用身体语言。即使有时家长没有长时间与孩子沟通,也要用身体语言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你的”,“妈妈在关注着你”。
保持一颗“倾听的心”: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家长过于主观,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需要,也没有静下心来去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的想法有时是有他的道理的。家长应该用问答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指责、批评。以宽容、鼓励的心态来听一听孩子的内心表白,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待自己的平等态度,孩子也就更乐于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减少不良沟通方法: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有许多影响沟通的方法,家长由于是沟通过程的主动一方,往往会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如经常指责、埋怨孩子,认为孩子做的总是不对的;对待孩子的问题经常是啰嗦、打岔,一个问题没解决,却想起孩子的一堆“不是”;对待孩子过于理智,凡事都要问个究竟,没有考虑孩子自己的空间和隐私。
宝宝幼儿园吃饭慢怎么办
· 分析原因
幼儿园和家里是两个不同的环境。虽然在幼儿园孩子有很多小伙伴,但是幼儿园肯定不如在家让孩子感到轻松。父母和老师要保持沟通,共同分析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慢的原因,并要从不同角度着手。首先要看生理因素,孩子是不是肠胃不好,是不是因为长期喝中药导致他胃口不好,是不是因为牙齿原因(比如说上火,肿胀,发炎等问题)。还要考虑是不是家庭原因导致孩子在幼儿园吃得慢。在家里,家长有没有过分宠爱孩子?是否从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从头到尾都是家长喂孩子?或者小朋友习惯于边看电视、边玩耍边吃饭?在分析过原因之后,要通过不同的办法来纠正孩子吃饭慢的问题。
· 巧用方法
1.创造良好的用餐环境
在用餐时,关闭电视机等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电器设施,或者可以放一些轻音乐。不要在用吃饭前或者吃饭时评小朋友,要让他开开心心地进餐。
2.家庭用餐和幼儿园保持一致
父母和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用餐情况,并且家长要做到在家不喂饭,要求孩子也像在幼儿园一样学会独立用餐。
3.合理安排上饭时间
幼儿园老师在通过一定时间的仔细观察后,可以知道每个孩子的用餐速度。倘若速度慢的小朋友是最后一个吃饭的,那么就算他再怎么努力,也难以追上其他孩子的速度。所以,老师应该先给速度慢的小朋友先盛饭,这样他和别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孩子的自信心也会提高。
4.在盛饭时采取适量原则
幼儿园老师不能一味地给孩子盛满满一碗,孩子总是吃不完可能会产生心理压力,吃饭就会变慢了。老师在盛饭时应该要做到“少盛多添”,让孩子每顿都能吃饱、吃完,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有自豪感,孩子对吃饭的视觉恐惧感也会消失了。
5.正面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幼儿园老师可以在提出班级里设置一个吃饭评比,比比谁吃地快,谁浪费的食物少。给每日的评比优胜者的名字后面贴上小红花,或者奖励一颗糖,一张贴纸,以此来激励孩子们加快用餐速度。或者是玩“美食小评论家”游戏:让吃饭慢的孩子当一个评价家,品尝饭菜的问道,并给出评价,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的食欲,使他加快吃饭速度。
宝宝在幼儿园过的好吗看这些表现就知道
一、去幼儿园的反应和表现
有很多宝宝对上幼儿园表现的很抗拒,特别是刚入园的小宝宝们。小宝宝有很强烈的分离焦虑,离开爸爸妈妈反应较大,这是正常现象。
但有的宝宝已经上了很久的幼儿园了,却突然表现的不想上幼儿园,那就说明宝宝在幼儿园遭遇了什么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让他对幼儿园充满反感。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去幼儿园了解情况,和老师进行沟通。
二、宝宝晚上的睡觉情况
宝宝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后,有时候会出现晚上睡觉不安稳,做噩梦的情况。宝宝刚上幼儿园对陌生环境不适应,出现这种情况还情有可原。
但如果宝宝已经上幼儿园很久了还出现晚上做噩梦的情况,特别噩梦的内容和幼儿园有关,那说明宝宝遇到的问题很严重了。这时家长就要警惕起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三、宝宝是否愿意说幼儿园里发生的事
宝宝从幼儿园回家,家长都会问宝宝在幼儿园里老师教了什么,和其他小朋友做了什么游戏,快不开心之类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宝宝都很愿意和家长说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如果宝宝突然有一天对家长的饿着问题表现的很反感,不愿意说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家长就要留意了,可能在幼儿园里有什么事让宝宝不开心了。
四、宝宝的吃饭问题
宝宝的饮食问题是头等大事。通常来说,宝宝在幼儿园的饮食安排无需家长操心,但有一些特殊情况家长要关注。
如果宝宝晚上放学回家后,吃晚饭时表现的很饿的样子,狼吞虎咽吃的很快,那就说明宝宝在幼儿园没有吃好。家长遇到这种情况要先去幼儿园走访,了解事实的真相,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宝宝吃不好。
宝宝在幼儿园吃不好,有可能是因为幼儿园的饭菜口味宝宝不喜欢;宝宝需要喂饭而老师因为人太多而顾不上等等。家长找到原因后要及时解决问题,让宝宝健康成长。
你有幼儿园阴影吗
调查表明,大部分人长大后都有“幼儿园阴影”,但是不能光看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毕竟这是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第一个驿站,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园阴影 3-6岁
图片来源CFP
近半数人有“幼儿园阴影”
调查显示,在17—28岁的受访者中,超过2/3的人认为幼儿园经历对成年后的心理有影响;40%的人认为“幼儿园简直是童年阴影”,60%的人称,自己或身边的孩子受到过体罚。一位25岁的网友留言称,“幼儿园教会了我闭嘴与沉默。顶撞老师的话不能说,尿了裤子不能说……3年的幼儿园经历,让现在的我无力反抗一切不合理现象。”专家认为,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造成成年时的精神障碍。也因此,幼儿园逐渐重视起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的幼儿园甚至定期请心理咨询师解答孩子的问题。
随机对10位正在幼儿园的孩子进行了调查,并询问了他们的父母对幼儿园的看法。其中,6个家庭对幼儿园的印象较好,“毕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另外4个家庭则不满意。当问及不满意原因时,答案普遍为幼儿园规矩多、老师责任心差。
而网上和随机调查得出的同一结果是,幼儿园对孩子最大的吸引力,是有人和他们一起玩,不至于孤单。但又是哪些原因让他们极不情愿走进幼儿园大门呢?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几个原因
幼儿园条条框框太多
“我们幼儿园不让随便说话。”5岁的曹爽(化名)说,他所在的幼儿园规定了什么时候能说话、什么时候不能。“有一次,我午睡起来穿衣服时,叫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就被老师批评了。老师说穿衣服时不能说话,否则会穿得慢,影响下面的活动。”
此外,曹爽所在的幼儿园还有这样的规矩:每天下午5点以后不能上厕所。“有时,我刚把孩子接出幼儿园,他就嚷嚷着上厕所。一问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憋了半天了。”曹爽的父亲有些气愤,“这是因为老师会在5点前打扫厕所,等家长把孩子接走后,他们就能直接下班了。可5点以后,孩子通常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见到家长。我觉得,对身体发育和控制力还不完全的小孩来说,这个要求实在过分。”
体罚现象仍然存在
据报道,北京3岁男孩坤坤到幼儿园入托13天就遭到体罚。之后,坤坤被诊断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911”恐怖袭击后,很多美国人患上的心理疾病)。
对一些成年人来说,幼儿园体罚也带给了他们很多阴影。一位网友在本报调查后留言说:“当年我经常被关小黑屋,上课说话要关,吃饭慢了也要关。”另一位网友则说:“老师稍不顺心,就捶我们的后背。”
不过,小曹爽倒觉得,老师对他们挺好。“我们做操做错了,老师顶多让我们到队伍第一排去做。”即便如此,曹爽还说,有的老师也会板起脸,“一看老师这样,我就害怕。”
在幼儿园总得不到重视
4岁的芳芳(化名)这几天正在为上幼儿园的事儿和父母闹别扭。每次一提去幼儿园,她就一脸不乐意。问及原因,芳芳支吾了半天说:“老师上课问问题,让我们举手回答。她问的我都会,可我举了好几次手,老师都不叫我。还有,我们吃饭前老师会叫小朋友摆碗,可是最近一直没叫我摆,老师肯定是不喜欢我了。”
孩子不大喜欢幼儿园,家长对幼儿园也有些不满。孙女士说:“老师总拿‘还行’这样的词敷衍家长。孩子在幼儿园受没受委屈,听不听话,我们一点谱都没有。”孙女士称,有些老师还暗示家长送礼。“我们不敢不送啊,可送后发现,每送一次,顶多能让老师对孩子上心3天。”此外,一些家长指出,孩子在幼儿园并没学到对生活真正有用的东西。“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恨不得让他们背圆周率,可有什么用呢?幼儿园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他现在连袜子都不会洗。”
专家意见:童年经历影响性格
“幼年播下的种子,决定青年时长成什么样的芽,成年收获什么样的果。”孩子的自我评价意识会在学前初期(3—4岁)迅速发展。
“这时的他们更关注外部世界和他人行为。也许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种语气,都可能形成孩子性格上无法逾越的鸿沟。”
首先,规矩太多可能形成强迫意识。专家认为,幼儿园的各种规矩是必要的。“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都尽量满足,这样孩子长大后不容易适应社会。”而幼儿园通过各种规矩让孩子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利。但温方强调,规矩纵然重要,却要人性化;否则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活力。“严重的可能会让孩子长大后形成强迫意识。因为老师通常只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必须做什么,却很少说明要这么做的原因。”
其次,惩罚过度会造就两种极端性格。由破坏规矩而受到的惩罚也得有“度”。幼年体罚会给孩子造成两种影响:一是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来越强,对老师的管教“死扛死顶”,使矛盾不断激化。二是形成自卑情结。如果孩子本身比较柔弱,老师的批评会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破罐子破摔”下去。这样的孩子上学后,往往会成为“问题学生”。
专家认为,“关小黑屋”这样的惩罚方式对孩子起不到良性作用。“老师应该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别动不动就用‘武力’。”
最后,得不到重视会让孩子逃避责任。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证明,孩子最恐惧的就是“不被重视”。“最初,他可能会做些极端的事,想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如果徒劳无功,他就会选择逃避社会和责任。”
尽管如此,专家们一致认为,还是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不能光看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毕竟这是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第一个驿站,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当然,前提是幼儿园为孩子的心灵提供一个‘安全地带’。”
宝宝在幼儿园不吃饭怎么办
其实宝宝不愿意在幼儿园吃饭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吃惯了妈妈做的饭菜,觉得幼儿园的饭菜不合口。
爸爸妈妈可以问宝宝幼儿园里的饭菜都是什么,再说明营养的成分,告诉宝宝你要试着吃,要宝宝全面吸收营养,并夸奖幼儿园的饭菜营养结构好,营养教师安排合理,家里可能都做不到那么全面的营养结构的饭菜。
要同老师及时沟通,关键是老师对待宝宝的态度和耐心,让宝宝不惧怕老师。接宝宝的时候,可以同宝宝在幼儿园里玩会,现在幼儿园里有好多五颜六色的供儿童玩的器具,可以陪宝宝玩会,让宝宝也慢慢对这里产生一种喜欢的感觉。
宝宝上幼儿园怕老师怎么办
据我的了解好像没有哪个宝宝不怕老师的,因为不是自己的宝宝,再加上一个班很多小孩,所以老师有时候肯定会凶宝宝的。我觉得每天接她回家以后可以多和她沟通一下在幼儿园的生活,主要集中在和小孩的玩耍有哪些开心的事,多让她回忆和记住一些开心的事情。
还有有时宝宝会误会老师的用意,有时老师并没有怎么样,宝宝也会认为老师骂了他,家长也应该跟宝宝沟通,诱导她讲出幼儿园的生活,老师的做法对不对妈妈可以帮宝宝分析,平时也不要拿老师来吓唬宝宝,什么不听话送你回幼儿园让老师管你什么的,这样他就更加害怕老师,跟家里人沟通老师的问题时,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
做为妈妈要如何克服自己的分离焦虑
一、家长本身
1.家长要树立观念,孩子是要有自己的生命的。
2.孩子应该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3.您会期望他拥有自己的成熟生活。如果没有这些想法,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都是技巧。
二、跟孩子的沟通
爱要说出来,如,妈妈很爱你,但是妈妈希望你能够很好的在幼儿园,希望你把幼儿园的快乐与妈妈分享,今天都学什么了?与谁交朋友了?玩什么游戏了?等等。 家长不要变成孩子去幼儿园的阻拦者,要变成孩子的分享者。
三、和教师的沟通
与老师沟通之前,家长首先,不要过多的期望教师会无微不至的关心到自己的孩子;其次,不管教师反馈宝宝的好和坏家长都能欣然接受;最后,倾听孩子的反馈意见,让孩子变成问题的参与者。这样,当宝宝在幼儿园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与老师沟通起来就会比较畅所欲言,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