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检查
大肠息肉的检查
1.X线钡剂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2.纤维肠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
4类结肠息肉最易癌变
4类结肠息肉最易癌变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也可广泛分布于全部结肠。因为结肠息肉没有明显体征,所以,内镜检查是结肠息肉诊断的最佳方法。
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通常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cm,癌变率就大于50%。专家指出息肉体积较大;不带蒂的息肉;息肉呈多发性;息肉形态扁平,或者呈现分叶状的四类状态的息肉癌变可能性较大。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一旦发现,患者都不可掉以轻心,应采取治疗措施,或者定期复查,密切注意病变动态。
合理饮食并定期检查
结肠息肉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病变,它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30多岁就得大肠癌的年轻人增多,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太少有关。
经过腌熏等加工的食品也是当今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这类食物往往含有一定的致癌成分。为此,饮食清淡,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海鲜、煎炸熏烤以及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还要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产生。对已发现大肠息肉的患者,定期做例行检查,也是发现息肉癌变的重要措施。
直肠息肉的症状是什么呢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且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约为10%。大肠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当息肉数量很多,超过100枚以上时,称为大肠息肉病,临床上主要有黑斑息肉病(P—J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两种。在大肠息肉中,有两种病理类型应特别重视:一是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大,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如果不治疗,百分之百会癌变。二是家族性息肉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属癌前病变,恶变率为100%。
大肠息肉常隐匿起病。常见信号主要有4个:大便带血:不少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带血,若自我药疗1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需及时去医院就诊。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视了。便秘和腹泻:长期腹泻和便秘的病人,若药物疗效不佳,就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
对于大肠息肉我们应该注意哪些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大肠息肉,大肠息肉是一种肛肠疾病,并且,也是一种高发性疾病,因此,对于平时预防的方法要注意掌握,同时,也要对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当然,毫无例外的是,治疗之前一定要进行检查,下面,就检查的方法总结如下:
纤维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多不单发,经常见到大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大肠息肉者,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要定期复查: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了解术后的情况。
及时彻底的治疗: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意义,而对患者自身,不管自己的息肉是否为良性,则都要严肃对待,要早发现,早治疗。
要注意做活体组织检查: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其病变的性质。
当然,要说的是,大肠息肉不同的患者,其病情也不一,所以其检查方法也并不是一定的,当然,对于上述中的基本项目是必要的,因为,不管怎么说,大肠息肉都是属于肛肠疾病,因此,有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八类高危人群需警惕肠癌
40岁以上人群:肠癌的发生与长期高脂饮食、酗酒、食物过于精细有明显关系。
大肠癌手术后人群:以前患过大肠癌,那么,终身要定期做肠道检查。大肠癌手术后3~5年的复发率为30%~40%。
大肠息肉经肠镜下电灼术后:大肠癌多由息肉变化而来,且大肠息肉复发率很高,若不及时复查,容易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胃癌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有大肠息肉家族史:息肉有遗传倾向,而大肠息肉又是肠癌的主要发生因素。
患溃疡型结肠炎:该病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癌变概率高,要重视。
患血吸虫性直肠肉芽肿:这类病人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要警惕。
胆囊切除术后:肝脏储存胆汁的功能降低,可增加胆汁酸对肠道的刺激,增加肠癌发生率。
肠癌祸起腺瘤
大肠息肉在消化科比较常见,它是大肠腔内黏膜长出的隆起物,看起来就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肉疙瘩。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腺瘤,虽然这是良性病变,但随着腺瘤增大,癌变率则升高,故肠腺瘤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有研究认为,大约70%的结直肠癌起源于腺瘤。大多数大肠息肉起病隐匿,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少数患者会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可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或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一般情况下,较难发现息肉,常常是因为患者的肠道功能不良、排便习惯改变甚至是便血来就诊,经肠镜检查才发现。专家提醒,凡出现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应注意做肠镜检查,以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现率。
发现息肉并及时在肠镜下予以切除,是大肠癌的重要预防方法之一。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因此,发现肠息肉应将其切除。
专家建议,40岁以上者,即使没有不适表现,也应做肠镜检查。以下三种人属于高危人群,更应高度重视筛查息肉及大肠癌。(1)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或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2)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3)同时具有以下两项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性血便、慢性阑尾炎史等。
切除息肉不需开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大部分大肠息肉的切除已不需要开刀。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飞速发展,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已是很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其适应症有(1)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和腺瘤;(2)直径小于2cm无蒂息肉和腺瘤;(3)多发性腺瘤和息肉,分布分散,数目较少。可以说,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除了极少部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数目过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完整切除。对比开刀,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具有明显优势。病人恢复快且费用低。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对身体损伤小、痛苦少,因此该方法现已广泛普及。
术前准备十分重要。大肠镜检查前一天,专家建议吃一些无颜色、少渣或者流质的食物,如鱼、蛋、牛奶、豆制品、粥、面条、面包、香蕉、冬瓜、马铃薯等。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清肠剂,大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肠道清洁,以减少检查的难度及确保检查的准确性。目前常用的安全性较好的肠道清洁方法是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液,同时喝足够多的水以清洁肠道,肠道清洁以水样便为标准。对于肠道清洁不满意者,还可结合大肠水疗达到更好的肠道清洁效果,满足肠镜检查的需要。平素便秘的病人,检查前一天晚上服用轻泻剂,如蓖麻油、番泻叶,同时多饮水。检查当日要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工作,检查前半小时,安静休息。检查前认真听取医生介绍检查的过程,解除思想顾虑。检查前病人应洗澡换上清洁的衣裤。检查时,病人先取左侧卧位,腹部放松,并屈膝。然后,听从医生指挥,按要求转动更换体位。
对于结肠息肉你知道多少呢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也可广泛分布于全部结肠。因为结肠息肉没有明显体征,所以,内镜检查是结肠息肉诊断的最佳方法。
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通常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cm,癌变率就大于50%。专家指出息肉体积较大、不带蒂的息肉、息肉呈多发性、息肉形态扁平,或者呈现分叶状的四类状态的息肉癌变可能性较大。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一旦发现,患者都不可掉以轻心,应采取治疗措施,或者定期复查,密切注意病变动态。
合理饮食并定期检查:
结肠息肉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病变,它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30多岁就得大肠癌的年轻人增多,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太少有关。
经过腌熏等加工的食品也是当今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这类食物往往含有一定的致癌成分。为此,饮食清淡,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海鲜、煎炸熏烤以及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还要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产生。对已发现大肠息肉的患者,定期做例行检查,也是发现息肉癌变的重要措施。
预示大肠息肉的常见信号
预示大肠息肉的常见信号之一、便秘和腹泻
长期腹泻和便秘的病人,若药物疗效不佳,就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
预示大肠息肉的常见信号之二、大便带血
不少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带血,若自我药疗1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预示大肠息肉的常见信号之三、腹痛
有长期腹部隐痛者应行肠镜检查,在排除大肠息肉后,再进行对症处理。
预示大肠息肉的常见信号之四、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
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