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慢性活动性肝病多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无黄疸型肝炎的延续或者是亚临床病毒感染发展而成的。主要表现为食欲差、乏力、恶心、牙龈出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等症状。以下是关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特征的详细介绍。

1、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程长,超过一年,可持续几年至几十年不愈。

2、乏力,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持续存在,出现肝脾肿大,质地变硬,消瘦,面色萎黄或灰暗无光等肝病面容及肝掌、蜘蛛痣等体征。

3、出现痤疮、皮疹、关节炎、肾炎、溶血性贫血、心包炎、脉管炎、男性乳房发育或阴毛脱落、阳痿、女子月经紊乱、停经等肝外表现。

4、肝功能检测可有谷丙转氨酶(GPT)反复异常,浊度和絮状试验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蛋白比值异常,血清蛋白电泳Υ-球蛋白明显增加,血沉也可加快。此外还可出现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抗肝细胞膜脂蛋白阳性等自体免疫反应现象。

5、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有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对那些隐慝发展长期不缓解,澳抗持续阳性,肝功能损害虽轻但有日趋严重倾向者,应做肝穿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此型肝炎与慢性迁延性肝炎相比,症状重,预后差,只有15%~30%的患者经治疗痊愈,相当多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可稳定较长时间,但也有少数患者因种种原因难以缓解,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后导致肝硬化。所以,病人应较长时间处于医疗监护之下,以便取得满意的疗效

既往有肝炎病史,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如疲倦乏力、食欲差、腹胀等症状,肝脏多肿大、并可有脾大,多有反复发作性黄疸,面色较灰暗,前胸可见有蜘蛛痣或肝掌征。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性升高,多伴有蛋白代谢异常,血浆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降低或倒置,部分病例有肝外系统表现,如关节炎、肾炎等。病情可呈进行性加重,部份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症状表现的比较明显,而且预后很差,只要15%~30%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会痊愈,也有相当多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病情会相对稳定。因此,得了此类肝病一定要及早治疗,避免病情的恶化。

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方法

一般采取综合疗法,绝大多数肝炎病人都可恢复健康,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适当辅以药物,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各型肝炎治疗方法如下。

急性肝炎本病为一种自限性疾病,若能早期诊断,采取适当休息,营养和一般支持疗法,多数病人在3~6个月内能自愈,对临床症状重笃或黄疸深重的急性肝炎患者,宜静脉给予高渗葡萄糖液,维生素C,肝泰乐,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或加用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加减)的中药治疗,对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不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一组1805例急性肝炎患者中911例应用激素治疗,余894例仅用维生素等一般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经18~24个月随访,发现激素治疗组患者病情反复及演变为慢性肝炎者较对照组为多,甲型肝炎病人很少演变为慢性,故如有深度黄疸(肝内胆汗淤积),经其他疗法无效时,仍可考虑用激素治疗,1989我院收治的648例甲型肝中,有12例深度黄疸患者,其中7例应用激素治疗,疗效明显,激素以选用琥珀酰氢可的松或强的松龙为宜,前者剂量为200~300mg加于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隔7~10天根据肝功能改善情况可逐渐减量,后者剂量为30~40mg/d,以后逐渐减量,5~10mg/d为维持量,总疗程2~3个月;上述患者,经1年随访均告痊愈,病程中未见病情反复。

肝硬化是怎样引起的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10%左右可发展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有50%的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感染发展成肝炎化的较多。

肝硬化是怎样引起的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10%左右可发展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有50%的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感染发展成肝炎化的较多。

慢性酒精中毒

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由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肝硬化,病因学上叫做“酒精性肝硬化”或者“乙醇型肝硬化”。

药物或者化学毒物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丁、甲基多巴、四环素等,或长期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后发作为肝硬化。


肝炎的早期症状

1、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简称HAV)引起。

2、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引起。

3、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简称HCV)引起。

4、丁型病毒性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简称HDV)引起。

5、戊型病毒性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简称HEV)引起。

6、庚型病毒性肝炎,由庚型肝炎病毒(简称HGV)引起。

其中乙型肝炎在我国是发病率最高的。此外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素养、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等。

上述分类方法是依据其病原学的特点进行分类的。临床上还有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依据肝炎患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的,通常可分为以下四种:

1、急性肝炎:根据其是否出现黄疸又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较重)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

2、慢性肝炎:根据临床是否反复发作等特点又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两种。

3、重症肝炎:根据发病经过又分为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三种。

4、淤胆型肝炎:根据发病经过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很多人一听到肝炎就会害怕,害怕会传染。那么肝炎会传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说法。

慢性活动性肝炎转归的四种表现

长期携带者中一部分进展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小部分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也可能处于肝硬变形成阶段,有个别携带者可能演变成肝癌。具体地说,转归有4种情况。

自然转阴。随着时间推移,机体免疫状态改善,部分携带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可自行转阴。国内报道,凡是母婴垂直传播的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的自然阴转率很低,一般低于2%,18岁以后的青壮年的自然阴转率在1。25%~3。4%,同时有e抗原阳性者更难转阴。

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有不少患者终身携带乙肝表面抗原,发现乙肝表面抗原数十年阳性。在曾经报道218例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中,有48。2%的肝脏有轻微病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

有一部分人在携带过程中出现肝功异常,发生临床显性肝炎。其中乙肝表面抗原与e抗原持续阳性者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还有少数是与丁型肝炎重叠感染,个别还不能排除其它病毒引起的肝损害。

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甚至肝癌。有人认为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者可达1%~3%,少数人可发展为非活动性肝硬变,已发生肝硬变的患者中9。 9%~16。6%有发生肝癌的机会,个别报告有42。1%可伴发肝细胞癌。研究表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比非携带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率大 200~300倍。演变为肝癌的关键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的基因序列已经整合到该携带者的肝细胞核中。

自免性肝炎的饮食是什么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表现是女性多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检查会看见高球蛋白血症和肝脏相关自身抗体出现,病理切片改变表现是肝细胞呈片状坏死和桥状坏死,多数情况下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要排除其他类似表现的肝病,特别是应该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

自免性肝炎的饮食1、控制食量到7-8成。

2、适当休息,防止过度劳累。

自免性肝炎的饮食3、忌口:酒,羊肉,南瓜以及生冷硬食品。

4、控制自己的情绪。

自免性肝炎的饮食5、可吃青菜,豆腐,淡水鱼病情好转即可食高蛋白、适量的碳水化物和脂肪,足够热能的饮食。如鲜鱼、肝、瘦肉、蛋、奶、豆腐及制品,主食粥、面片。

专家强调:自免性肝炎的饮食,少食多餐,三餐之间加点心、蛋糕、饼干、藕粉、麦乳精、以补充热能。充足的水份和维生素。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来说应该注意上述饮食,但同时也应积极的采取科学手段治疗!

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有何区别

慢性肝炎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细胞坏死后其网状纤维结构支架塌陷,形成纤维瘢痕。另一种是肝细胞再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同心性结节。

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

①慢性活动性肝炎: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全身乏力。活动后症状可恶化,黄疸缓慢加重,有肝区痛,偶有右上腹痛。有肝脏肿大且伴压痛。转氨酶、麝浊等肝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阳性改变。

②慢性非活动性肝炎:症状一般不多,活动后症状并不恶化,偶有乏力、食欲差,可偶有右上腹胀满感,肝肿大多无压痛,肝功能多属正常范围。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脾大极为常见。但要排除可能引起脾肿大的疾病,如疟疾、黑热病和血吸虫病等。脾肿大在诊断中有一定意义。应用X线检查食管或胃底有无静脉曲张,对确定肝硬化的诊断极有价值。一般从病史、体征、肝功试验与慢性肝炎鉴别诊断并不困难,四溴酞酚磺酸钠(BSP)试验极有帮助,超声波检查可协助诊断,肝脏活检可以确诊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以上就是关于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有何区别的介绍,知道了慢性肝炎与肝硬化区别,相信您可以更好的区分慢性肝炎与肝硬化。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怎么形成的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主要症状为明显的食欲不振、疲乏、肝区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并且大部分患者出血清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TT)和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CCFT)长期明显异常,那么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怎么形成的?下面由专家为大家详解。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怎么形成的?肝病医院专家常专家指出,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的原因尚不太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治疗、休息有关急性肝炎,肝脏破坏较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和充分休息,很可能转为慢性。

(2)患肝炎后饮食不当:例如缺乏蛋白质食物,可影响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恢复期营养过度,可发生脂肪肝;还有的病人在患病前后依然不断饮酒。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怎么形成的|北京肝病医院

(3)与合并其他疾病有关特别是肝脏内的疾病如血吸虫、肝吸虫、胆道感染等。

(4)与感染病毒的种类有关乙型肝炎转为慢性的较多,可能是由于病毒持续存在,不断损害肝脏的结果。

(5)免疫反应所致有些病人出现一系列自身免疫现象,如丙种球蛋白升高,自身抗体阳性,或同时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肾炎、红斑狼疮等。

(6)与妊娠有关妊娠期母体负担过重,母体内分泌的改变,新陈代谢旺盛,胎儿营养和排泄废物全由母体承担,这样就影响肝细胞的修复。

(8)外科手术肝病者进行较大的外科手术,手术的损伤和麻醉药物均会影响肝脏的修复。

(7)与服药、接触有害物品有关经常服用或接触对肝脏有害的药物,从而加重了肝脏损伤,致使病程迁延。

专家强调,患了急性肝炎要尽可能的避免上述因素,另外,对于诊断出为慢性乙肝也不要惊慌害怕,因为,目前慢性乙肝也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不过患者一定要去正规的肝病医院,接受专科医师的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或盲目从医。

重型肝炎的表现有哪些

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性肝炎,一般指在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后10天内发生肝衰竭。其特点是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早期以精神神经症状最突出,如性格改变、嗜睡、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同时可有肝浊音界缩小,出血倾向加重,扑翼样震颤、踝阵挛、肝臭,肝功能生化指标显著异常,呈酶一疸分离,胆一疸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40%。这是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之一。

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后10天至8周内出现肝衰竭。在急性肝炎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点即应考虑。(1)极度乏力、精神萎靡。 (2)严重消化道症状(频繁恶心、呕吐)。(3)高度腹胀,可有腹部胀气或大量腹水。(4)黄疸迅速加深,数日内血清胆红素达170umol/L以上。 (5)明显出血倾向如皮肤大片瘀斑、消化道出血等。(6)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⑺凝血酶原活动度<40%,酶-疸分离,胆-疸分离。以上特点在各个病人可表现轻重不等,可不必同时都具备。

慢性重型肝炎为重型肝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约占70~80%。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活动性肝硬变的基础上病情恶化所致。故临床表现必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变的特点。有部分病例起病稍急、病史较短、酷似急性肝炎发展而来、实则原有肝炎隐匿发展,症状虽不明显,但具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体征、化验特点。这也是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什么是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少数病例系急性肝炎起病,但大多数起病潜隐缓慢,有部分呈隐性起病,一旦出现明显症状,病程已较晚,甚至已到肝炎后肝硬变阶段。肝脏的典型病理改变为肝门区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桨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并侵入肝小叶,肝细胞有侵蚀性点片状坏死。病情严重者出现肝小叶内融合性坏死,汇管区和小叶中央已连接起来称之为桥接样坏死,肝小叶结构塌陷。

慢性活动性肝炎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咬性疾病、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异烟肼、硫氧嘧啶等)、乙醇(酒精)中毒、肝豆状核变性及a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临床上最常见的有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3种。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与人休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乙肝或丙肝病毒本身并不直接损害肝细胞,肝细胞损害是由于在细胞膜上肝炎病毒抗原和特异性脂蛋白抗原发生的细胞免疫反应所致。有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由于抗体形成不足或中和力降低,则病毒不能够清除,继续感染其它肝细胞并在肝细胞内复制,病变持续不愈,有些患者并没有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是由于具有明显的自身免疫反应,并且常常伴有多系统损害,或其它免疫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

慢性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慢性肝炎指的是多是由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久治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的肝炎。也有很慢性肝炎多人感染肝炎病毒后,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成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传染性较强。甲肝和戊肝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但是急性甲肝有迁延不愈的现象。丁型肝炎只能和乙型肝炎同时发生或在病人已经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它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繁殖传播,丁型肝炎也可以转变为慢性肝炎。

以往根据其症状体征及肝脏的病理改变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

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因而不发展或肝硬变,一般预后良好。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随后逐渐出现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逐渐向肝硬变转化。一般认为慢活肝容易导致肝硬变。

多数出现慢性肝炎的人,都会出现全身乏力,不想吃任何东西,有的还会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甚至还表现为关节炎,贫血等现象,当身体发出一些信号的时候,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是很必要的,这种疾病都属于慢性的,治疗起来疗程比较长,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

相关推荐

乙肝定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自身免疫性肝炎会传染吗

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 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占慢性肝病的10%~15%,我国目前对于 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 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 治疗迥然不同。 自身免疫性肝炎最早于1950年提出,由于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存在某些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最初被称为“狼疮样肝炎”。 以后发现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临床

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起居生活的注意事项

肝炎病人的起居生活应注意些什么? 肝炎患者的起居及生活应注意以下事项: (1)休息与锻炼方面 急性肝炎早期,除必要的起床活动外,要卧床休息,特别是急性重症肝炎,要强调绝对卧床休息。因为卧床休息可增加肝脏血流狱,从而能改善肝脏营养的供给,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经过休息治疗,急性期症状逐渐消除(指发热已退,恶心呕吐消失,食欲好转,黄疸消退,肝功能特别是转氨酶明显下降或趋向正常),可以起床活动,活动量要逐步增加,可以由室内走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室外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乃至做轻微家务劳动,但一定要以活动后不感到疲劳

喝什么茶对肝脏好 灵芝甘草益肝茶

材料:灵芝10克,甘草8克。 做法:将灵芝和甘草洗净研成粉末,放入茶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盖上杯盖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用。 功效:补肝益气,保肝强身,适宜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或肝炎病毒感染者饮用。 禁忌人群:慢性活动性肝炎人群不宜饮用。

急慢性肝炎的表现有哪些

1.急性乙型肝炎 (1)黄疸型 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伴血清病样症状,如关节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较甲型肝炎常见。其病程进展和转归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少数患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肝炎。 (2)无黄疸型 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大多数在查体或检查其他病时发现,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性。 2.淤胆型 与甲型肝炎相同。表现为较长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而胃肠道症状较轻,肝脏肿大、肝内梗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 化学毒物或药物

许多化学毒物或药物可损伤肝脏,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工业毒物,如四氯化碳、砷、氯仿等,或使用药物如异烟肼、甲基多巴、四环素、氨甲碟呤等,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以及慢性活动性肝炎,进而发展为大结节性或小结节性肝硬化。

乙肝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病原学诊断 因无症状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时,由于HBsAg阳性易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确定诊断时应慎重。 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 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 HBV感染的特点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 1、急性乙型肝炎 1、黄疸型 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

肝炎的种类有哪些

至目前为止,已确定和可疑为病毒性肝炎的已达8种,常见的为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其中乙型肝炎在我国是发病率最高的。 1、甲型病毒性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这就是急性黄疸性肝炎,也有一部分不出现黄疸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本型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肝脏慢性病变。 2、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吃什么食物好 黄花保肝茶

原料:黄花菜10g,五味子5g,生姜草8g,红枣50g。 做法:把原料放入大茶缸中,用沸水泡5min。代茶饮。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消肿,养血补肝,补中益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黄疸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

很想知道慢性肝炎好不好治呢

慢性肝炎是由急性肝炎转变而来的。不同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转变为慢性肝炎的可能性显然不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急性期过后,疾病自限,预后良好,不发生病毒持续携带状态,亦不转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约20%发展为肝硬化,约0.6%发生肝癌,丙型肝炎亦约有36%(26%~55%)转变为慢性肝炎。那么究竟慢性肝炎好治吗。 肝病专家介绍说,慢性肝炎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无论是乙型、丙型、丁型或新型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均被划分为轻度、中重、重度三类。 一、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