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不好艾灸灸哪里图片 胃俞穴和胃健脾

胃不好艾灸灸哪里图片 胃俞穴和胃健脾

取穴: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直下,旁开1.5寸处,即为胃俞穴。

艾灸功效:该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内应胃腑,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故艾灸本穴可增强胃的功能,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对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肠炎,翻胃吐食,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艾灸对肠胃有好处吗 艾灸胃俞-和胃健脾助消化

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

取穴: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正坐或俯卧位,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自行灸治时,可以选用艾灸盒辅助灸。

呃逆艾灸哪里 脾胃虚弱型呃逆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

治则: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胃俞,气海,中脘。脾俞配章门健脾益气,中脘配足三里使脾阳得运,运化有权。

艾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3cm进行熏烤,使皮肤产生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至皮肤稍有红晕,每穴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次选穴3-5壮,每穴5-7壮,每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3.艾炷无瘢痕灸:用凡士林涂抹施灸穴位,上置小艾炷,当皮肤感觉灼痛时即更换新的艾炷,连灸5-7壮,以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治法:健脾和胃。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积。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治胃病之主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针灸甲乙经》曰: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

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上下通泰,何积聚只之有?以上四穴相配,为治脾胃不和疳积之要方。

艾灸方法:

1.温和灸:以细枝艾条回旋温和灸上四穴,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

2.艾柱灸: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

脾虚夹积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经外奇穴为主。

治法:健脾化积消痞。

艾灸处方:章门,四缝,膏肓。

取穴方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章门穴在肝经上,又是脾经之募穴和脏之会穴,具有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之功。

四横为治小儿疳积之要穴,因其病久积甚,故选用膏肓,意在滋肺健脾,益肾培元,扶正化积。

艾灸方法:

1.艾炷灸:取章门,膏肓,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隔物灸即可。

注:将三棱针消毒后点刺四横穴,出黄稠粘液为佳。

气血亏耗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任脉为主,兼取督脉及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之穴。

治法:补气益血,回阳固脱。

艾灸处方:神阙,关元,长强,章门,脾俞。

取穴方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乃为血,水谷精微必赖胃之腐熟和脾之转输,再加心肺阳气锻炼,方可化生气血。本方取神阙,补益脾胃,调气暖中;用关元温肾壮阳,壮火以煖土;长强回阳固脱;章门疏理肝脾,化湿滞,是寓疏于补之中的配穴方法。

艾灸方法:

1.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2.隔盐灸:取神阙穴,凡脱症急用粗盐填平肚脐,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之,每次20-30壮。

拉肚子怎么艾灸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

艾灸疗法5:灸腹泻特效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灸法同上温和灸。

艾灸功效:健脾止泻。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外散胃腑热。

艾灸对脾胃有什么好处

人体消化液减少,机械性消化功能减弱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出现胃胀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等症状。通过艾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行气活血,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

艾灸胃俞和胃健脾助消化

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正坐或俯伏位,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自行灸治时,可以选用艾灸盒辅助灸。

艾灸好处: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

艾灸足三里提高消化酶活性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该处即是。

艾灸方法:正坐屈膝,手拿点燃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足三里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以温热为度,每次灸5-10分钟。

艾灸好处: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艾灸刺激足三里,可使肠胃蠕动有力且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艾灸丰隆化痰湿除肥胖

丰隆在小腿的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艾灸方法:正坐屈腿,可略微将小腿偏往一侧,手拿点燃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丰隆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人体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15分钟。

艾灸好处: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艾灸丰隆能调和胃气,使胃的通降功能保持旺盛,同时还能清化痰湿,使肥胖的始作俑者-痰湿能尽快被运化出体外。

反胃可以艾灸吗

反胃可以艾灸。

反胃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有恶心呕吐的现象,一般表现过程是先恶,然后干呕,最终呕吐,也有光呕不吐的现象,这些现象主要是胃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和肠胃,降逆止呕,从而缓解反胃症状。

反胃艾灸治疗方法

治则:温运脾胃,和胃降逆。

艾灸处方:胃俞,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肾俞。

取穴方义: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健脾化湿,和胃降逆,肾俞,关元益气温肾壮阳。

操作手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2-5个穴位,每穴灸10-30分钟,每日灸1次。

2.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艾炷如枣核大,每日灸1次。

3.温盒灸:每次取2-4个穴位,每次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5次为1疗程。

调理脾胃艾灸哪里 艾灸胃俞和胃健脾助消化

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正坐或俯伏位,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自行灸治时,可以选用艾灸盒辅助灸。

艾灸好处: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

相关推荐

痛艾灸哪里最好

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利湿升清,主治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虚弱,脘腹胀痛,翻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化

痛艾灸哪里最好 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利湿升清,主治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虚弱,脘腹胀痛,翻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化湿降逆。主治腹

艾灸疗法治百病

【美容】 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肌肤对化妆品、营养品的吸收减慢,引发一系列面部问题。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美容师在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优点:温灸温热再配合中草药艾草条,在面部轻轻滚动,可替代了美容师按摩,让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产品的吸收,在温肌散寒、活络经气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护理。 【保健】 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脘寒痛

咳嗽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侵肺型咳嗽艾灸什么穴位

表现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天气寒冷加剧,痰多色白而黏,胸闷,上腹部饱胀不纳不振,身体疲倦,舌苔白腻,脉滑。 艾灸什么穴位:中脘穴,足三里,丰隆,脾俞,俞,肺俞,列缺穴。 艾灸方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取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每穴灸疗的时间可灵活掌握,穴位下要有一定的刺激感,以达到祛病除邪的目的。

祛湿的方法 中药艾条灸穴位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一、药灸的配方是多组方,而艾灸比较单一。 二、药灸具有针对性,而艾灸没有针对部位 三、药灸一般一次见效,而艾灸相对见效较慢。 在传统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 。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 疼痛灸患处,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输穴。了解详情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祛湿。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

百日咳艾灸行吗

百日咳通过艾灸可以调理。 身体不佳,先天不足,后天缺补,导致肺脾气虚,内隐伏痰,外感风邪,这是引起百日咳最为常见的原因。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理身体阴阳平衡,宣通肺气,驱散风邪,调理气机,增强身体抵抗力,起到防治百日咳的作用。 邪侵肺卫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宣肺化痰止咳。 艾灸处方:大椎,列缺,肺俞,风门,合谷。 艾灸方义:选大椎解表,风门,肺俞,肃肺疏表;合谷,列缺,为手阳明,太阴经原络配穴法,以清热化痰,解表止咳。 艾灸方法: 1.隔姜灸:选大椎,风门,肺俞三穴,艾炷如麦粒大,切鲜姜片垫铺穴上,每

闭经艾灸哪里最快 血枯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补气血,益冲任为主,佐以养血,滋阴,健中。 艾灸取穴:膈俞,肝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虚者,加灸俞,中脘;肝肾虚者,加灸命门,阴谷,腰夹脊,膏肓,内关,神门。 艾灸方义:血之会穴膈俞,脾,肝,肾三俞,调益三阴经之精血,关元填精培元,足三里健中斡旋,脾肾复健,精血得复,血盈海充,时自溢下,闭自开,枯自解矣。 艾灸方法:除背俞穴须让他人帮助外,腹部和下肢穴均可自行灸疗,每穴艾条悬灸15-30分钟。

腹泻艾灸哪个部位图

寒湿困脾型腹泻艾灸 症状:粪便清稀如水样,色白无臭,腹痛肠鸣,畏寒食少,伴随鼻塞头重,肢体酸痛,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迟。 施灸方法: 宜选用足阳明经穴,背俞穴进行治疗。 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活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施灸穴位:大肠俞,足三里,中脘,神阙(可隔盐灸)。 肠道湿热型腹泻艾灸 症状:腹痛即泻,泄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

冬季艾灸禁忌 冬季艾灸养生灸哪里

每个人体质不同、问题不同,最好是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进行艾灸调理、保健身体,如自身无病症的话,建议冬季艾灸养生灸以下部位为宜: 1、冬季寒冷,艾灸一下具有“补阳气、驱寒气”作用的穴位,比如气海穴、肾俞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 2、冬季食用滋补食物较多,容易影响脾功能,最好艾灸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等穴,以调理脾,增强抵抗力。

艾灸百会穴的作用

一、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1 施灸方穴 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2 方穴功用 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3 方穴主治 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二、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1 施灸方穴 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2 方穴功用 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3 方穴主治 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