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知识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知识
1.二尖瓣狭窄
早期轻度的二尖瓣狭窄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及至左心衰竭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咳嗽、咯痰、咯血、倦怠、紫绀等表现。右心衰竭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伴压痛、下肢可凹性浮肿等症状。晚期可发生腹水和心源性肝硬化。
患者呈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两颧暗红。心前区隆起则表明心脏显著肥大(以右心室肥大为主)。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正常的心腰部消失,心浊音界呈梨形。第一心音往往增强。听诊时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2.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大多属风湿性、约50%以上者合并有二尖瓣狭窄。轻度和早期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无明显的症状,且无症状期颇长。然而一旦发生症状,多较严重。较重的患者,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有时也可出现右心衰竭的症状,但急性肺水肿、咯血均较少见。心排血量降低时可感到倦怠、心悸和乏力。
患者的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伴抬举性心尖搏动。但二尖瓣关闭不全者无二尖瓣面容。触诊心尖部偶有收缩期震颤。由于左心室肥厚和扩张致使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尖部可闻及响亮粗糙Ⅲ。以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
风湿性心脏病挂哪个科呢
风湿性心脏病挂哪个科?以下就是几点的介绍,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建议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看心脑血管疾病科的心血管外科或心胸外科。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的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二尖瓣为最常见受累部位。
心脏病是现代常见的病症,一般的心脏病患者在早期都会出现一些症状。我们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症状,帮助预防心脏病发生之时,可以及早的去医院就诊。所以大家应该保持冷静乐观的心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危害。
通过上面的介绍,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应该知道风湿性心脏病挂哪个科,同时,乐观的心态是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应该有的,患者朋友千万不要总是持有悲伤的心态的去面对这个疾病的,这样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是一点帮助都没有的。
风湿性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内科治疗】
①限制体力活动。
②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拔牙、术前、术后用抗生素2-3天。
③检查有无风湿热活动,若有应抗风湿治疗。
【合并症治疗】
1、心力衰竭;
2、心房纤颤、扑动;复律;
3、感染性心内膜炎;
4、栓塞,扩血管药物+抗凝治疗。
【介入性治疗】
经皮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术;适于单纯二尖瓣狭窄、中度狭窄、瓣口面积0.8-1.2cm2,无明显关闭不全,无房颤与血栓。
【外科治疗】
1、二尖瓣分离术,适应征同上;
2、瓣膜置换术,适于联合瓣膜病变或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钙化、呈漏斗型狭窄;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指风湿性心脏炎遗留下来的以心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患风湿性心脏病后风湿活动仍可反复发作而加重心瓣膜损害.约一半病人以往无明显风湿热病史。经皮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术;适于单纯二尖瓣狭窄,中度狭窄,瓣口面积0.8-1.2cm2,无明显关闭不全,无房颤与血栓。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血液动力学已经严重的瓣膜病便患者,除非合并有手术禁忌症,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应该手术治疗。随着心肌保护技术和心脏手术技术的进步,目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治疗效果稳步提高,外科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8%,长期生存率满意,主要包括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
我国儿童风湿性心脏病的现状
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引起的慢性心瓣膜病变。风湿热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是机体对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严重的风湿性心瓣膜病需要使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受损心脏瓣膜。
儿童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目前在我国城镇地区明显减少,但在农牧区还可见到典型的风湿热和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儿童,儿童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
风湿性心脏病是危害学龄期儿童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儿童风湿性心脏病早期有链球菌感染史如猩红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中耳炎、淋巴结炎等。1-4周后又出现发热、多汗、疲乏、心慌、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游走性关节痛、皮下结节或皮下红斑、舞蹈症等,并可进一步累及心脏发生心肌炎。风湿热是一种慢性病,往往反复发作。患病后25%-50%的患儿可遗留心脏瓣膜永久性损害,以至影响成年期健康,因此,对小儿风湿性心脏病必须早期诊断,彻底治疗,切莫掉以轻心。
一般儿童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可以动手术把开关失灵的瓣膜加以修理,情况复杂的还可以换上一个人工制造的瓣膜,而且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风湿性心脏病症状不明显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性心肌炎后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变,其实质是指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脏瓣膜上留下疤痕所造成的后遗症,使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瓣膜受累情况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最为常见。
患风湿性心脏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病的后果,积极预防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也有重要的预防作用。积极有效的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根治扁桃体炎、龋齿和副鼻窦炎等慢性病灶,可预防和减少本病发生。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何防治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感染A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引起心脏瓣膜病理改变而致的一种瓣膜疾病。多于青壮年发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心脏病。最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与(或)关闭不全,其次是主动脉瓣狭窄与(或)关闭不全,少见的是三尖瓣狭窄与(或)关闭不全。
病因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一般先有风湿热病史,如风湿性咽喉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等。其致病微生物是A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发病。
临床表现
该病的临床表现因不同的病种而有差别。常见症状是活动后心慌、气促、胸闷,反复咳嗽及头晕等。严重者有咯血、晕厥、心前区痛、浮种、腹水等。晚期患者可因左、右心功能衰竭或心脏骤停而猝死。
诊断
患者既往有风湿热病史。体检心前区可闻及心脏杂音等。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化验检查对诊断有帮助。心电图、X线胸部平片、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能明确诊断。
治疗
风湿性瓣膜病早期多无症状,有些病人在体检时才发现患病。如果患者有症状,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病情较轻者可口服强心、利尿补钾、扩血管等对症治疗的药物。药物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治疗,有瓣膜成型术与瓣膜置换术二种,瓣膜病理改变较轻者可行成型术,病理改变重者需行换瓣术,行换瓣术者需终生抗凝治疗,抗凝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凝血酶原活动度,以调整抗凝药的用量;早期尚有闭式二尖瓣狭窄扩张术,现已很少采用。少数二尖瓣狭窄病人可行球囊瓣膜扩张术。如患者处于风湿热急性期,需结合抗风湿治疗。
预防
由于风湿热多于人体抵抗力较低时感染A型溶血性链球菌而引起。因此,平时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生活规律及不吸烟,天气阴凉时注意穿衣盖被保暖等措施对预防该病是很有帮助的。定期到医院体检也利于对该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确诊患有风湿热,应立即到专科医院治疗。
小儿风湿热的危害
小儿风湿热是容易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的疾病,在儿科疾病当中也很常见。它可以侵犯到心脏、关节、皮肤、血管等,对小儿造成的危害大。小儿风湿热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风湿热可导致心力衰竭、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并发症发生。
1.心力衰竭 急性风湿热引起的心力衰竭往往由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所致,尤其在年龄较小的患者,病情凶险。
2.风湿性心瓣膜病 75%~80%的风湿热并发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炎的心内膜炎主要累及心脏瓣膜,发炎的瓣膜充血、肿胀及增厚,表面出现小的赘生物,形成瓣口关闭不全,在瓣叶闭合处纤维蛋白沉着可使瓣叶发生粘连;瓣叶的改变加上腱索和乳头肌的粘连和缩短,使心瓣膜变形,产生瓣口的狭窄和关闭不全,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
小儿风湿热对小儿造成的危害很大,为了降低其发病率,平时应当做好预防。对风湿热的预防, 加强小儿体质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儿出现扁桃体炎或咽喉炎等要及时的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诊断鉴别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疾病诊断
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心脏彩超等检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比较容易。
鉴别诊断
主要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发育不良引起的瓣膜病变以及老年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什么差别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一种,风湿热还可引起心肌炎或心包炎,这三者并存称全心炎。
心脏瓣膜病变最为常见为,所以,平时所说的风心病,经常指的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