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痤疮分为哪几类
中医把痤疮分为哪几类
肺热型
毛囊起丘疹,红肿疼痛伴病痒,面色潮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治宜泻肺清热、凉血解毒。药用生槐花15克,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生地、丹皮、白芷各10克,黄连6克,薏苡仁、连翘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肺胃湿热型
常见患处肤色潮红,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脓胞,伴掀热瘙痒、咽干、口燥、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或滑数。治宜宣肺活热、通腑利湿。药用、桑白皮、黄芩、栀子、赤芍、苦参各10克,野菊花8克,黄连6克,白茅根 30克,生槐花15克。大便燥结者加大黄6克;感染重者加公英、地丁各15克;形成囊肿者加夏枯草15克,贝母10克;皮脂溢出多者加生苡仁15克,枳壳、生白术各10克。
肺经郁热型
此类患者痤疮多为脓疱型或痤疮在月经前加重。皮疹多发于面颊两侧,甚至连及预项,以炎性丘疹、脓疱为主,伴有乳胀不适,心烦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等临床表现。治以疏肝清解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用丹皮、炒栀子、黄芩、山楂、苏梗各6克,当归、生地、茯苓、白术各10克,白花蛇舌草、茵陈、公英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痰瘀互结型
皮疹以结节、囊肿为主,部分有疤痕,女性伴有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舌质暗红,舌边尖有瘀点。药用桃仁10克,红花6克,川芎10克,半夏9克,益母草15克,丹参15克,莪术1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赤芍10克,浙贝母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郁型
皮疹分布于面部及胸、背,兼见胸闷不舒,两胁胀痛,喜生闷气,女性月经前面部皮损加重,乳房胀痛。治宜舒肝理气。药用金桔500克,洗净去核;槟榔30克,碾碎;鲜桔皮50克,切丝;连翘、夏枯草各20克。先将连翘、夏枯草加水1500毫升,煎煮30分钟,药液再煮其他药物,煎至金桔烂熟,入蜂蜜50克,再煮20分钟。每次服10~20克,每日3次。
热毒血瘀型
用于痤疮经久不愈,治直活血清肺。基本方10克,虎杖、生石膏(先煎)各15克,生山楂30克,大黄、桑叶、桑白皮、蝉蜕各10克,黄芩5克,黄连3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丘疹色白者加羌活3克,生苡仁15克,茯苓10克;丘疹色红者加赤芍、丹皮、丹参各10克;有脓者加败酱草5克;色素沉着者加生甘草3克,白芷10克。
中医点穴治痤疮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渗透在不同的科室。大家可能只知道美容业去痘去痤疮,却不知道其实中医治疗痤疮的历史要比现代美容业早很多。或是说其实美容这一科,自古中医中就有。用中医方法治疗痤疮,不但效果好,而且是对症施治,可以除根。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医是如何用针炙治疗痤疮的。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此病病程缠绵,一般药物难以控制。
痤疮其发病原因有很多,中医认为多数是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肺胃郁热,上蒸颜面而致,其证多属实证。且与患者心情有关,如果长期精神不舒,热毒之邪乘虚而入,客于肌腠之间,或流窜于经络,以致气血脉络受阻,瘀久化腐成脓而致脓疮。中医学采用点刺大椎放血法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甚速。
治疗方法
患者端坐,头颈部稍向前倾,颈部大椎穴充分暴露。用碘伏将患者大椎处消毒,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大椎穴,一般点刺3~5下,点刺深度中等,再在大椎处快速拔上火罐放血,放血量约3~5毫升,每星期2次,8次为一疗程。
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故采取三棱针点刺放血疗法。督脉为阳经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阳经又常为热毒之邪蕴积。大椎及督脉穴,又是手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有诸阳之会之称。在大椎处放血能泻肺胃蕴热,起到条达气机、泻热散结、活血化瘀之功。
中医还有许多美容去痤疮的方法,例如按摩,中药调理等等,在我们中医养生栏目里会陆继为您介绍。
中医治疗痤疮
【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
【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三)
【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四)
【辨证】肺热郁滞。
【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五)
【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痤疮发病原因
中医痤疮病理病因
中医讲:皮肤是五脏的镜子。痘痘的产生主要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中国医学研究表明:痤疮虽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中医痤疮净认为引起痤疮的原因是:
一、肺经风热证: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瘙痒,或有脓疱,苔薄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二、脾胃湿热证:皮疹红肿瘙痒,常伴有大便不畅,消化不良,腹胀,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三、肝气郁结证:多见于女子,皮疹反复发作,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联。
四、肝肾阴虚证: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皮疹色红不鲜,常见面色晦暗,色素沉着,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濡滑等症状。
西医痤疮病理病因
一、内因:内分泌功能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对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
二、诱因: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大便、睡眠等个人行为因素;烟、酒等嗜好因素、药物因素、化妆品及皮肤护理因素等。
背部疙瘩治疗
治疗护理
1、内服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以抗菌消炎为主,但有些药物含有四环霉素。如果长期服用,无形中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孕妇尤其有禁忌。所以必须有医生的处方,并且在就医时必须跟医生沟通,自己是否曾服用过其他医生或其他医院开出的药方。
2、维A酸类药物治疗: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抑制皮脂腺功能;抗毛囊皮脂导管角化;抑制毛囊皮脂导管内微生物的生长;抑制炎症。所以,维A酸类药物是治疗痤疮最为有效的药物种类之一。
3、新型治疗,除沿用中医痤疮组合配方传统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外,强调内治与外治并重,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并重,另一方面,在治法上亦有所创新,如在服药方面,有采用周期服药法治疗女性患者。近年来也开始引起重视,如进行了血清锌、铜及维生素A、E值的测定,结果发现,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提示了痤疮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均呈紊乱现象。实验研究亦表明,患者的血粘度较正常人为高,且较正常人产生过多的皮脂。这些均显示皮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与中医痤疮组合配方认为瘀血、湿热致病说颇为吻合。光动力疗法:非热效应光动力痤疮治疗系统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化学反应。
4、青春痘的正确处理方法是禁止挤压或针清,保持患处清洁并请医生治疗,一定要请专业医生治疗,不要自己乱挤。挤压后毛囊结构变形,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毁容。
如何消除后背的痤疮
后背长痤疮原因
由于背部皮肤没有面部清洁那么方便,所以角质层会比脸部厚,加上衣物闷热,易滋生细菌,而出汗出油也多,所以角质太厚会导致痘痘的产生。背部长痘痘也是毛孔油脂堵塞引起,通常是因为我们都洗不到背后而造成的,而或者我们长期处在空气质量低的环境下,毛孔内难免会堆积了许多的肉眼看不到的小细尘,如果不能砌底清除,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毛孔堵塞。
后背长痤疮怎么办
1、内服的药物
主要是抗生素,以抗菌消炎为主,但有些药物含有四环霉素。如果长期服用,无形中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孕妇尤其有禁忌。所以必须有医生的处方,并且在就医时必须跟医生沟通,自己是否曾服用过其他医生或其他医院开出的药方。
2、维A酸类药物治疗
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抑制皮脂腺功能;抗毛囊皮脂导管角化;抑制毛囊皮脂导管内微生物的生长;抑制炎症。所以,维A酸类药物是治疗痤疮最为有效的药物种类之一。
3、新型治疗
除沿用中医痤疮组合配方传统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外,强调内治与外治并重,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并重,另一方面,在治法上亦有所创新,如在服药方面,有采用周期服药法治疗女性患者。近年来也开始引起重视,如进行了血清锌、铜及维生素A、E值的测定,结果发现,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提示了痤疮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均呈紊乱现象。实验研究亦表明,患者的血粘度较正常人为高,且较正常人产生过多的皮脂。这些均显示皮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与中医痤疮组合配方认为瘀血、湿热致病说颇为吻合。
4、光动力疗法
非热效应光动力痤疮治疗系统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化学反应。
中医药治疗痤疮
中药疗法:应分型论治,随症加减。红色丘疱疹型痤疮治宜清泄肺胃,方用生石膏30克,知母6克,地骨皮、桑白皮、金银花、连翘各12克,黄芩、赤芍、 山栀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6克;脓疮性痤疮治宜解毒散结,方用茵陈、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夏枯草、赤芍、浙贝母、桃仁、元 参、黄芪、紫花地丁、连翘各10克;月经前痤疮治宜调理冲任法,方用仙茅、仙灵脾、黄柏、益母草、当归、牛膝各10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2克;对聚 集性痤疮、愈后色素沉着或瘢痕者,治宜活血散瘀法,方用桃仁、红花、赤芍、蒲公英、丹参、虎杖、蝉蜕各10克,煎汤口服或外洗。
针灸疗法:常选大椎、脾俞、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
耳针疗法:以患者双侧耳部肺穴为主穴,配以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穴埋王不留行籽,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按摩3次,每次约10分钟。
饮食疗法: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常饮绿豆汤有清肺热、除湿毒之功。多食含富含纤维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对防治痤疮有良效;忌用含有激素成分的软膏及 霜剂,每日宜用温热水洗脸两次,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忌用手指挤捏面部丘疹粉刺脓疮,以防遗留疤痕;保证睡眠充足,调整消化系统功能,这些均有助于痤疮的 治愈。
中医怎样治疗痤疮
一、肺热型痤疮——清泄肺热法
症状:肺热痤疮,多由肺有宿热,复感风邪,遂使肺热不得外泄引起。其症面长丘疹 ,状如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皮疹以鼻周围为多,可见于前额,间或有黑头粉刺,且伴口鼻干燥,大便干结,苔黄,舌红,脉数。当用上法。
治疗: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枇杷清肺饮——人参、枇杷叶、黄连、黄柏、桑皮、甘草。化裁治之。
二、血热型痤疮——凉血清热法
症状:血热痤疮,多由情志内伤,气分郁滞,日久化热,热伏营血所致。其症颜面丘疹以口鼻及两眉间为多,面部潮热明显,妇女尚有月经前后丘疹增多,舌红,脉细数等。
治疗:①凉血五花汤——红花、玫瑰花、鸡冠花、野菊花、凌霄花。②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加减治之,其效颇佳。
三、热毒型痤疮——清热解毒法
症状:此痤疮多由肺胃蕴热上炎,复感外界毒邪,热毒相结,蕴于面部皮肤引起。其症为面部有散在丘疹,以小脓疱为主,周围常有红晕,自觉疼痛,严重时可火欣红肿痛,伴有发热,舌红苔燥,脉实数等。
治疗: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随症出入,其效非常。
四、胃热型痤疮——清泻胃肠法
症状:胃热痤疮,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之物,使肠胃燥结,中焦积热,郁于面部皮肤而致。其症面部丘疹,状如粟米,能挤出白粉样油状物,间有黑头粉刺,以口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前胸,且常伴有口干口臭,饮食较多,舌燥,喜冷饮,大便秘结,脉沉实有力等。
治疗:清胃散——黄连、升麻、当归、生地、丹皮、石膏。加减治之,甚验。
五、湿毒血瘀型——除湿化瘀法
症状:这种类型的痤疮,多由素体蕴湿,郁于肌肤,复感外界毒邪,致湿毒凝聚,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而成。其症除丘疹、脓疱外,常以结节囊肿为主,皮肤出油较多。
治疗:除湿解毒汤——土茯苓、薏苡仁、萆艹解 、车前子、大豆黄卷、泽泻、板蓝根、赤芍。加减治之,必收良效。
后背长痤疮怎么处理
1、内服的药物
主要是抗生素,以抗菌消炎为主,但有些药物含有四环霉素。如果长期服用,无形中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孕妇尤其有禁忌。
所以必须有医生的处方,并且在就医时必须跟医生沟通,自己是否曾服用过其他医生或其他医院开出的药方。
2、维A酸类药物治疗
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抑制皮脂腺功能;抗毛囊皮脂导管角化;抑制毛囊皮脂导管内微生物的生长;抑制炎症。所以,维A酸类药物是治疗痤疮最为有效的药物种类之一。
3、新型治疗
除沿用中医痤疮组合配方传统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外,强调内治与外治并重,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并重,另一方面,在治法上亦有所创新,如在服药方面,有采用周期服药法治疗女性患者。
近年来也开始引起重视,如进行了血清锌、铜及维生素A、E值的测定,结果发现,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提示了痤疮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均呈紊乱现象。
实验研究亦表明,患者的血粘度较正常人为高,且较正常人产生过多的皮脂。这些均显示皮脂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良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与中医痤疮组合配方认为瘀血、湿热致病说颇为吻合。
4、光动力疗法
非热效应光动力痤疮治疗系统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