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章门针灸方法

章门针灸方法

取穴:侧卧。腋前线与第11肋交界下方,第11肋尖端下缘,脐上2寸旁开6寸。

简易取法:由腋前线往下循摸肋弓之下第1游离肋之前下缘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侧卧时从上向下直刺(即从侧方向中线)。

进针深度:斜刺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侧腹部有酸胀感,并向腹后壁传导。

章门怎么简单取准确 章门怎么下针

进针章门时以斜刺0.5-0.8寸,侧腹部有酸胀感,并可向腹后壁传导为宜,进针的时候要注意,由于章门穴的深处是肝脾脏,因此不宜深刺,以免有器官刺破出血的风险。

在穴位搭配上章门配足三里、梁门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胀,配内关、阳陵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配足三里、太白有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此外,章门穴可艾灸,艾炷灸5-9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带脉位置: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简易取法:腋中线上,与通过其中的水平线相交处是穴。

进针深度及方向:直刺,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注意:带脉不宜深刺,忌猛力快速提插,以防刺破肠管。

胃癌的2种外治疗法

胃癌的外治疗法包括:

(1)针灸及穴位封闭

针刺止痛:主穴:中脘、下脘、章门、胃俞、膈俞、足三里;配穴:丰隆、公孙、肾俞、脾俞、内关、三阴交。根据病情运用穴位及补泻手法治疗。

艾灸止痛:穴位:中脘、下脘、章门、胃俞、脾俞、关元、神阙、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止呃:针刺双侧内关穴、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40分钟,每B一次。

耳针止呃:主穴:膈、胃、肝、脾、交感;配穴:榭门、皮质下、肾上腺。

穴位封闭止呃法:用维生素B62 mg,取双侧内关穴作穴位封闭,有效率在95%以上。

(2)推拿按摩疗法:目的为改善胃的功能,缓解疼痛,降逆止呕。

①按摩止痛:a.患者仰卧,医者站其身旁,一手点内关,另一手点足三里,同时进行。先点左侧,再点右侧。b.双手用拇指沿肋弓向两侧做分推法数次。取穴中脘,梁门。c.患者俯卧,医者站其身旁,用双手掌揉腰脊背部数次。取穴:至阳、脾俞、三焦俞。d.用手掌揉搓小腿后侧(承山穴一带)数次,使局部有发热的感觉,此法有;生热祛寒、温暖脾胃的功能,适用于寒性痛疼。e.按压二、三掌骨缝的“落零五”穴,局部有酸痛感者,治疗效果好。

②推拿止呕:捏拿脊部胃俞穴处肌肉15-20次。或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1分钟。

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

配穴--肾俞、胃俞、关元

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

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

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

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通过了以上关于小脑萎缩的说明介绍,希望大家能更多的了解小脑萎缩的病症。给小脑萎缩患者多一些关注,给世界多一些色彩。文章介绍的针灸方法,希望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去选择就可以了。

疝气艾灸哪里 癫疝艾灸方法

治则:行气利湿,消肿散结。

艾灸处方:大敦,阳池,章门。

艾灸方义:大敦理气调谑,为治疗疝气的要穴;阳池疏调下焦气机;章门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三穴功用,能奏行气化湿,软坚消肿之效,如为痰热瘀结,可加阴陵泉,以清泄湿热。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治10-20分钟,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2.艾炷灸:每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艾灸养肝的好处 艾灸章门-疏肝理气促进消化

艾灸功效:章门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是八会穴的脏会穴,统领五脏疾病,艾灸章门能够帮助肝疏通气机,维护肝的疏泄正常。

章门取穴: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中线上,合腋屈肘时,肘尖处即是该穴。

艾灸方法: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20分钟。

尿一直很黄应当怎么办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2)茵陈蒿1把,生姜1块,捣烂,擦于胸前、四肢。

2、针灸疗法

针刺章门、太冲、脾俞、肝俞、劳宫、脊中等穴。若嗜卧、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

3、饮食疗法

(1)鸡骨草煲红枣:鸡骨草60克,红枣8枚,水煎代茶饮。

(2)溪黄草煲猪肝:溪黄草60克,猪肝50克,水煎服。

(3)丹参灵芝煲田鸡:丹参30克,灵芝15克,田鸡(青蛙)250克。将田鸡去皮洗净同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肉。

小孩疳积如何艾灸 脾虚夹积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经外奇穴为主。

治法:健脾化积消痞。

艾灸处方:章门,四缝,膏肓。

取穴方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章门穴在肝经上,又是脾经之募穴和脏之会穴,具有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之功。

四横为治小儿疳积之要穴,因其病久积甚,故选用膏肓,意在滋肺健脾,益肾培元,扶正化积。

艾灸方法:

1.艾炷灸:取章门,膏肓,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隔物灸即可。

注:将三棱针消毒后点刺四横穴,出黄稠粘液为佳。

章门针灸方法 针刺章门的作用主治

章门为足厥阴肝经腧穴,脾之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脏会章门。本穴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胸胁胀满,疼痛,胃脘痛,呕吐,泄泻,腹胀,肠鸣,脾胃虚弱,饮食不化,积聚痞块诸症。

相关推荐

疟疾的针灸方法有哪些

疟疾,是指寒战,高热,汗出并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也是可散在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及瘅毒疫疠之气所致,有一日一发称日疟,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之不同,如久疟不愈,在胁下形成积块,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一)感受疟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入则与阴争而寒;出则与阳争则热,邪正交争而发疟疾 ;如邪正相离,邪气伏藏,不与营卫相搏,则寒热休止。 (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致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或劳倦太过,体质虚弱

中医针灸能去除脸上斑点

中医针灸治疗黄褐斑 1、肝瘀气滞:必须取任脉经穴 取行间、气海、太冲、三阴交,两组穴疏通气血荣面祛斑。胸胁胀满加章门,腰膝酸软加肾俞。 2、肾虚火旺(肝肾阴虚) 取肝俞、肾俞、足三里、关元、命门。(益精血,补肝肾)以上各穴补养肝肾调理气血,养阴退斑。 针灸除了治疗疾病,还能美容祛斑 3、脾虚湿阻 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根据具体的病症来选择最合适的穴位。腹胀:下脘、气海;便溏:天枢。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皮损的部位进行针刺或是是围刺的方法。这样做主要是起到一个疏通局部气血的作用。另外还可随证加服六味地黄丸、

太冲针刺深度 太冲常用配伍疗法

1.配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期门,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胁痛,腹胀。 2.配上脘,阳陵泉,梁丘,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和胃,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呕吐,呃逆。 3.配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抑肝扶脾,治疗肝木乘脾,肝脾不调之腹痛,泄泻。 4.配关元,气海,三阴交,肝俞,期门,支沟,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崩漏。 5.配气海,急脉,归来,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气疝,狐疝;针后加灸,可温肝散寒,治疗寒凝肝脉之寒疝。 6.配阴陵泉,足三里,章

截瘫是怎么回事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现代应用针灸治疗截瘫的临床文章,最早发表于1954年[1]。直到60年代,报道仍很少,且多为脊髓结核所致的截瘫病

雷诺氏综合症是什么

雷诺(Raynaud)综合征是指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常于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病,表现为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的改变。一般以上肢较重,偶见于下肢。 据介绍,现代针灸治疗雷诺病,国内较早的报道见于1974年,在同一年国外学者也发表了用耳针治愈本病的文章。但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仍以个案报告为主,强调用艾灸或温针之法,温通经脉。近年来陆续有多病例的临床观察资料出现,仍主张针刺与艾灸结合,以引导阳气,温通经脉,或指端放血,活血行气。操作时,特别重视气至病所。据本文收集的74例患者统计,针灸

胃疼艾灸哪个部位图 脾胃虚寒型胃疼

症状:胃疼隐隐,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沉细。 施灸疗法:灸疗用补法,每穴每次灸疗壮数3-7壮,也可用艾条雀啄灸,每穴每次3-5分钟,可每日灸治1次。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章门

针灸要注意什么

针灸是老中医留给我们的一种宝贵医学术,它可以保健也可以治病,但是人们看到针就害怕,怕针灸会疼,其实针灸手法得当的话疼痛感是很小的,另外,针灸也有很多注意事项要注意。 针灸疼不疼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针灸、拔火罐等作为中医预防保健的医疗手法,日渐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很多人都怕针扎起来很疼,其实扎针有多疼,这和医生的技术和手法有很大的关系。中医专家说,如果进针手法得当,疼痛就会非常微弱。因此选择正规的中医针灸诊疗机构对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针灸调节机能更符合生理规律针灸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和协调阴阳的功能,

肋骨下是什么穴位

1、肋骨下是什么穴位 乳根穴,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什么是穴位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

针灸治疗肝吸虫病

体针 对此病针灸治疗有辅助治疗作用,病人患华支睾吸虫病后,内伤肝脾、络脉瘀 阻、升降失常、清浊相混,渐积而成鼓胀。肝胃不和时针刺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太冲。 气滞血瘀时,针刺肝俞、膈俞、阳陵泉、太冲。气阴两亏时,针刺期门、章门、三阴交、太溪、足三里、太冲。寒湿中阻时,针刺脾俞。胆俞、至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有关症状进行加减配穴,如脘腹痞满加中脘,恶心呕吐加内关,神疲无力加关元,失眠多梦加神门、足三里等。针刺治疗每日或隔日 1次。 耳针 针刺耳朵相应肝、胆、脾、胃穴位。食欲不振者加胰胆

疟疾的针灸

【概说】 疟疾,是指寒战,高热,汗出并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也是可散在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及瘅毒疫疠之气所致,有一日一发称日疟,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之不同,如久疟不愈,在胁下形成积块,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一)感受疟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入则与阴争而寒;出则与阳争则热,邪正交争而发疟疾 ;如邪正相离,邪气伏藏,不与营卫相搏,则寒热休止。 (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致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或劳倦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