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钩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钩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

1.幼虫的致病作用

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局部皮肤可出现小的红色丘疹。

2.成虫引起的损害

钩虫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黏膜绒毛上,以摄取黏膜上皮及血液为食。成虫经常更换吸附部位,并分泌抗凝血物质,故被钩虫吸附的黏膜不断渗血,引起慢性失血和血浆蛋白丢失。

蛔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原学】

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Linnaeus,1758)简称蛔虫,人体经口误食感染期蛔虫卵。

【病理改变】

幼虫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象;成虫致病期可损伤肠粘膜、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发生胆管坏死、穿孔、以及肠扭转和肠坏死。

常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若蛔虫钻人胆道、阑门,或蛔虫数量较多,在肠中缠结成团,则出现多种病变及症状。

(一)发病原因

1.形态特征 蛔虫成虫为长圆柱形,似蚯蚓,新鲜时为淡红色,死亡后为黄白色。雌雄异体,体形向头尾两端逐渐变细,尾部呈钝圆锥形,两侧有明显的白色侧线。雄虫短而细,长约15~31cm,最宽处直径为2~4mm,尾端向腹面卷曲;生殖器官为单管型,盘绕虫体后半部,射精管开口于泄殖腔;射精管的后端部背面有交合刺囊,囊内有近等长的棒状交合刺一对;肛前乳突数目较多,排列成平行的四行,肛门后有四个双乳突和六个单乳突。雌虫粗而长,长约20~35cm(可长达49cm),直径为3~6mm,尾端平直;生殖器官为双管型,两级生殖器官盘绕于虫体的后2/3部分;子宫粗管状,每个子宫可长200mm,每组卵巢与输卵管共约长1250mm,阴门位于虫体的前1/3与中1/3交界处;体内子宫含虫卵数可达2 700万个,产卵约13~36万个/d。受精卵为椭圆形,约(45~75)μm×(35~50) μm,卵壳透明而厚;未受精卵较狭长,有不等的屈光颗粒。受精卵排出率为45%~60%,发育后成为感染期虫卵。未受精卵无发育能力,也无传染性。

蛔虫卵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在5~10℃条件下能生成约2年,在缺氧情况下可存活3个月左右,在22℃干燥环境能耐受2~3周。在潮湿、疏松、砂质土壤中能生存6年左右。在粪坑中能存活1年以上。蛔虫卵能耐受一般化学消毒剂,在30℃环境下,磺胺(2%左右)、氨水等均不影响虫卵发育。虫卵不能被酱油、醋及辣椒等调味品杀灭,但对温度较敏感,日光直射或温度超过40℃均可被杀灭。在高温、干燥环境或暴雨冲刷下,虫卵存活时间短。

2.生活史 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以空肠为多,回肠次之,寄生于十二指肠及胃者很少。寄生在肠内虫数差异很大,少者几条,多者几十条,偶有多达2000条以上者。蛔虫无中间宿主,雌雄交配后,雌虫产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温暖、潮湿、氧气充分的泥土中,约经2周发育为蚴虫,再经1周蚴虫第一次蜕皮后即为感染期虫卵。感染期虫卵在外界不能孵化,当被人吞食后,多数被胃酸杀灭,少数进入小肠。进入小肠的感染期虫卵内的蚴虫释放孵化液(内含脂酶、壳质酶及蛋白酶),消化卵壳后,蚴虫破壳而出。孵出的蚴虫侵入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进入静脉经肝脏、下腔静脉至右心;或经肠系膜淋巴管、胸导管、锁骨下静脉达右心,再经肺动脉,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在此进行第2次及第3次蜕皮。蚴虫沿支气管、气管上行至会厌部。如蚴虫被吞咽,经胃至小肠,在小肠内经第4次蜕皮后即发育为童虫,逐渐发育为成虫。自吞食感染期虫卵到成虫第一次产卵,约需2个月左右(图1)。一般情况下,成虫在小肠内生存1年左右,长者可超过4年。成虫排出体外后,生成时间很短。

(二)发病机制

1.幼虫的致病作用 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过程中对肠、肝、肺、微血管及淋巴组织可引起机械性损伤,或因抗原抗体反应、代谢产物或幼虫死亡均可产生炎症反应。幼虫大量移行于肺,可损伤肺微血管引起出血、水肿,肺泡及细支气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感染者肺部病变可融合成斑片状,支气管黏膜炎性渗出与分泌物增多。也可发生支气管痉挛,细支气管和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可见幼虫。

2.成虫的致病作用 蛔虫成虫寄生在小肠内,以空肠与回肠上段为主。蛔虫可产生溶血素、过敏素、内分泌毒素、神经毒素等多种毒素,加上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虫体分泌消化物质的附着及损伤肠黏膜等,引起局部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或轻度炎症反应。临床可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

蛔虫以人体肠腔内半消化物为食;同时也分泌消化酶以消化和溶解肠黏膜为食物;蛔虫代谢产物可刺激、损伤局部肠黏膜,或引起痉挛性收缩和平滑肌缺血。因此,大量寄生蛔虫者可引起消化与吸收功能障碍,特别是可影响儿童对蛋白质、糖类、脂肪及维生素的吸收,出现营养不良,甚至发育障碍。

在小肠内如有大量蛔虫,可相互缠结成团而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停止排便等。梗阻部位以回肠末端或回盲部最常见。少数严重者可并发肠坏死、肠套叠、肠扭转等。

蛔虫习惯于钻孔,常可导致异位损害。成虫钻入胆总管时,常仅前半部进入胆总管腔内,而后半部仍在十二指肠内。侵入蛔虫一至数条不等,多者可达10~l00条,以雌虫较多。因胆道口括约肌(Oddi’s sphincter)与胆总管痉挛引起剧烈绞痛,可继发感染引起胆管炎或肝脓肿。死亡的蛔虫碎片可成为泥沙样胆结石形成的核心,蛔虫钻入胰管可并发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钻入阑尾可引起急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若蛔虫钻入咽喉或支气管,可引起梗阻与窒息。雌虫侵入肝脏、腹腔或肺部等处可排出虫卵。

3.虫卵的致病作用 遗留在肝脏、胆管、胰腺及肠系膜等各种肠外脏器组织中的蛔虫卵,可先引起局部炎症病变,嗜酸性脓肿,其后形成蛔虫卵性肉芽肿。肉芽肿由嗜酸性粒细胞、巨细胞、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增生的结缔组织构成,其周围有纤维包裹。病理类型可分为异物巨细胞性肉芽肿和假结核性肉芽肿,以假结核性肉芽肿为多见。遗留于胆囊、胆管内的蛔虫卵也可成为胆道结石的核心。

两种月经量异常的症状

月经是成年女性成熟的生理性标志,每个月都会经历,但也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不正常的表现。月经量过多,包含两个含意,一是出血量过多(正常的量不超过100毫升),一是行经时间过长(正常的为7天以内)。月经过多常因子宫内膜不规则脱卸和子宫内膜增殖症,或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出血性疾病、肝功能障碍等疾病引起,或者是受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不注意经期卫生、受冷受热、精神过度紧张等原因引起。

月经量过少(经血呈点滴状态),女子18岁以上尚未来过月经,或过去月经一向正常,而有连续3个月以上不来月经称为闭经。它常因全身性慢性疾病,如严重的贫血、肝病、糖尿病、血吸虫病、钩虫病等,以及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局部的子宫发育不全、生殖器官结核等原因引起。另外大脑遭受强烈刺激或损伤,如过度疲惫等也都能造成闭经。但妊娠及哺乳期的闭经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经过以上的介绍,您知道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是怎么回事了吗?广大女性朋友不妨多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当自己也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就不必过于慌乱了。

钩虫病是怎样感染的

钩虫的成虫在人的小肠内生活、繁殖,每条钩虫产卵1~ 2万,钩虫卵随大便排出体外,如果这些粪便未做无害化处理就给土地施肥,钩虫卵在阴暗湿潮的泥土里,如果温度较适当,约经5天,变为有感染力的丝状蚴。小儿赤脚玩土、走路,裸体坐卧田间或被污染的地方,幼虫就会钻进皮肤或指(趾)缝间,进入血液,顺血流方向抵达右心,再进入肺泡,沿支气管树,逆行抵咽,随吞咽动作进入人体小肠。如果小儿吃下被钩虫卵污染的食物,钩虫卵可以直接进入小肠,发育成成虫。

钩虫前端,有吸血的口囊,口囊边缘有可与肠道固定的钩齿和板齿。每条钩虫每天可从肠壁吸0.2~0.6毫升血液,一个人常可感染几百条或几千条钩虫,所以可以引起严重贫血。

钩虫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临床诊断:在钩虫病流行区,有接触史、钩蚴性皮炎和轻重不一的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上腹隐痛等可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2.病原学诊断:要确诊钩虫病必须找到病原体。

⑴虫卵检查:取大便用直涂法在显微镜下找虫卵,检出率较低,可多做几次。

⑵成虫鉴定:如发现虫体可放在70%的乙醇中送检鉴定;

鉴别诊断

单纯钩虫感染的典型病人诊断并不困难,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皮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如溃疡病、胃癌、痔疮等,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相鉴别。

1.如果发现虫体可直接送检。

2.粪便虫卵检查。

3.便潜血检查可呈阳性。

4.血象: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酸性粒细胞可有增高。

5.X线胸片检查:可出现肺纹理增多,散在片状影,肺间质呈网状结构等改变。

肠道寄生虫吃什么药好

肠道寄生虫的危害性很大,会导致消瘦和严重程度不等的胃肠道症状如腹痛、呕吐、消化不良等。那么,肠道寄生虫吃什么药好呢?一般建议服用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咪唑(肠虫清、“两片”)、左旋咪唑和噻嘧啶(驱虫灵)及哌嗪(驱蛔灵)等即可。

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其中常见的有蛔虫病、钩虫病、晚虫病。其患病率高,尤其在农村,感染率高达80%。其危害性大,除了引起消瘦及轻重不等的胃肠道症状(腹痛、呕吐、消化不良)外,蛔虫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肠穿孔等;钩虫可引起慢性肠道出血,导致贫血;蛲虫可导致肛周、会阴部病痒和炎症,影响睡眠。

肠道寄生虫病大多是经口传染的。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生吃未经消毒的瓜果、蔬菜,喝冷水;饭前、便后不洗手等均可使虫卵通过食物、水源、食具而进入肠道。虫卵或蚴虫进入人体后逐渐发育为成虫,然后排卵,成为传染源。寄生在人体肠道的成虫经粪便排出虫卵,污染水源或土壤,或施肥时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蔬菜、瓜果、食具等。家畜管理不严也可成为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没有自来水,人们都在同一条河流中淘米、洗菜、洗马桶等,这就大大增加了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率。

引起肝吸虫病的原因是什么

肝吸虫病成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如猫、狗、猪、鼠的肝胆管内。在流行区,患有本病的人或动物,虫卵经常随胆汁进入肠内,混于粪便中排出体外。卵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或沼螺吞入消化道内孵出毛蚴,经胞蚴、雷蚴一系列的发育和繁殖,最后形成许多尾蚴。成熟尾蚴自螺尾逸出,在水中游动,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则侵入体内,形成囊蚴,囊蚴具有感染性。在流行区,本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和第二中间宿主鲤科鱼及小杂鱼等生活在同一水域中,并以人畜粪便养鱼,如常把人畜粪便倒入鱼塘或在鱼塘上修建厕所,就可造成鱼类的大量感染。囊蚴对调味品的抵抗力比较强,在酱油内含氯化钠19.3%可维持 5小时,在食醋内含醋酸3.36%可维持两小时才死亡。因此,吃鱼生的人将生鱼片加调味品后即生食,很容易感染本病。厚度1mm,含囊蚴的鱼肉片,在 90℃和60℃水中,分别于1秒钟或10秒钟内囊蚴全部死亡,因此,吃“鱼生粥”时,如果生鱼片切的较厚,或鱼片数较多,放入粥内后可使粥的温度下降,就不容易杀死囊蚴。经烧烤的小鱼,若内部鱼肉未熟透,囊蚴不能被杀死,人们吃下这种食品就容易感染本病。至于生吃鱼虾的人,感染本病可能性就更大了。

积极治疗患病者和被感染者,并且大力宣传卫生安全知识,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本病传播途径的认识,自觉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是保护人民健康、减少传染源的积极措施。改进烹调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注意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也不用生鱼喂猫、犬。

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有什么呢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一种叫做钩虫的寄生虫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钩虫是一种寄生虫,可导致钩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并且钩虫寄生在肠道内,不可能自己爬出体外的,因此可以长时间存在于人体内,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下面我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钩虫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1.幼虫致病

钩虫丝状蚴钻入皮肤,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局部皮肤可有针刺感、烧灼感和奇痒感,很快出现充血斑、丘疹,1~2天内出现红肿及水疱,内含浅黄色液体。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形成脓泡,最后结痂、脱皮自愈。此即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多发生于与泥土接触的足趾、手指间等皮肤薄嫩处。

当幼虫在体内移行穿过肺泡壁进入肺泡时,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症病变。患者可有呼吸道症状,如胸痛、咳嗽、哮喘、咯血,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成虫致病

钩虫的主要危害是成虫期。

一、胃肠功能紊乱:成虫咬附于肠粘膜,引起肠壁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弥散性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可出现柏油样黑便(婴儿钩虫病)或血便(消化道大出血)。

二、贫血:钩虫对人最主要的危害是贫血。钩虫咬附肠壁,吸血为食,造成血液丢失,钩虫头腺分泌的抗凝素,使咬附部位造成伤口血液不断渗出,加之虫体频繁更换吸血部位,造成更多的伤口渗血;同时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的不断损耗,使造血原料不足,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合成速度低于红细胞新生速度,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眩晕、乏力,重者可有心慌、气短、肢体及面部浮肿等贫血性心脏病等表现。

三、异嗜症: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表现为喜食生米、生豆、茶叶、瓦片及碎布等。似与患者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可自行消失。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有关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了。建议有钩虫病要及时进行驱虫,必要时可以带上粪便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另外在生活中要做好个人卫生,勤快衣物被单,饭前便后洗手。另外在选择食材时候,要注意食物的食品源和质量,要多购买新鲜的食物,少买放置过久的食材等。

相关推荐

钩虫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钩虫病病情较重,出现“黄肿”表现者,需与黄疽及水肿相鉴别。 1.黄疸黄疸发病较急,而久病后出现黄疸者,一般均有肝胆病史。黄疽临床表现为全身黄色鲜明如橘色或晦暗如烟熏,目睛黄染,小便黄赤。钩虫病的发黄则为肤色萎黄或黄而浮肿,目睛不黄,小便清长。 2.水肿水肿的病因不一,浮肿部位不同,一般按之凹陷甚或凹陷不起,皮薄光亮,色泽鲜明,小便短涩,饮食正常或纳减,证有虚实之分。钩虫病的浮肿表现为下肢足踝浮肿,或面部目胞浮肿,甚则全身浮肿,但肤色发黄或萎黄不荣,好食易饥,或嗜食异物,无小便短涩,纯属虚证。 另外还有其他

小儿咳嗽慎防感染寄生虫

蛔虫小儿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患儿感染虫卵后,在肠内孵化出幼虫钻入肠壁,经血液循环可到肺部,导致肺部炎性细胞浸润,血中嗜酸性细胞增多,并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有黏液痰等,有时甚至有血痰等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发生支气管肺炎,偶见肺脓肿甚至脓胸。蛔虫儿童感染率尤高,尤其以5岁以下最常见,应引起家长警惕。 丝虫虽然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但其幼虫微丝蚴晚上在人体周围血液中周期性出现,白天多丛集在肺毛细血管内。 咳嗽其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干咳,夜间加剧或吐出少量白色泡沫样痰,并可持续数周,极少

在生活中什么原因可以引起羊角风的发生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指影响羊角风发作在特发性羊角风的近亲中,羊角风病患病率为2%6%,高于一般人口的0.5%1%。例如儿童期失神羊角风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发性婴儿痉挛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颅脑其它疾病。羊角风的发生和脑部疾病有非常大的联系的,比如脑肿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等。遗传因素常见的引起羊角风的病发原因之一。在一些有羊角风病史或有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脏畸形的病人家族中容易发现羊角风。 3、脑囊虫病。脑囊虫病成人羊角风的常见原因之一,50%-70%的脑囊病人有羊角风发作。由脑囊虫病

肝硬化有传染性吗

肝病医院专家介绍,临床上常见的肝硬化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弥漫性损害,肝细胞实质的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的结果。因此肝硬化否传染也不一概而论的。 1、肝硬化作为单独的疾病不具有传染性的,也就说在不合并有其他基础性肝病的情况下,肝硬化本身不具有传染性的。 2、但这并表明所有的基础肝病引起的肝硬化都具有传染性,肝硬化有无传染性还得看具体什么原因引起的,引起肝硬化的原因通常有: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血吸虫感染、慢性酒精中毒、代谢和遗传性疾病、肝脏瘀血、胆汁淤积、肠道感染、药物或化学毒物等,但主

缺铁性贫血注意什么 积极治疗原发病

很多疾病可导致缺体性贫血的发生,如慢性出血、钩虫、蛔虫感染等均引起缺体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缺铁性贫血的发病。

肺病什么原因引起

呼吸道感染:对于已经罹患肺病者,呼吸道感染导致疾病急性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加剧病情进展。但,感染否可以直接导致肺病发病目前尚不清楚。 吸入:吸入烟尘、刺激性气体、某些颗粒性物质、棉尘和其他有机粉尘等也可以促进肺病的发病。动物试验也已经证明,矿物质粉尘、二氧化硫、煤尘等都可以在动物模型上引起与人类肺病相类似的病变。 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与肺病的发病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即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发生肺病的几率较大,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以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

面色发黄什么原因

面色萎黄的原因 面色淡黄、枯槁无关,称为“萎黄”,多因为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这些人常常会出现饮食减少、消化不良的情况。由于气血来源不足,形体失养,所以经常会感觉到倦怠乏力,面色萎黄。 面色黄胖的原因 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食因为钩虫病引起。 钩虫通常寄生在人体小肠部位,患有钩虫病的人面色虚浮,善食易饥,饭后容易出现腹胀,或者嗜食异物,如生米、木炭之类。 黄疸原因 面目及一身皮肤俱黄,为“黄疸”。黄疸最突出的表现不仅皮肤黄,而且两眼的功能也发黄。这由于肝炎或者胆囊炎等肝胆疾病造成血液中胆红

引起隐狍子虫病的原因什么

一般认为隐孢子虫病多发生在2岁或5岁以下的婴幼儿,男女间无明显差异,温暖潮湿季节发病率高,农村比城市多,沿海港口城市比内地多,经济落后、卫生状况差的地区比发达地区多,畜牧地区比非牧区多。但这些情况并非绝对,也有相反的例外报道,如在芬兰旅游者到外地受感染主要途径,因此,该地区的成人感染多于儿童,城市高于农村。 2.传染源隐孢子虫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含大量卵囊,多数患者在症状消退后仍有卵囊排出,可持续几天至5周,这主要的传染源,而健康带虫者和恢复期带虫者也重要的传染源。据Robert等最近报告,在21例

造成儿童肾病的几个原因

儿童肾病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该疾病的发病年龄大都在3~6岁之间的儿童,一般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儿童肾病的病因不详,其病情容易复发,而且迁延时间较长,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给孩子治疗的时候,很多家长还比较关注什么原因引起儿童肾病的。 原发性儿童肾病与机能的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单纯性肾病原发性肾病中常见的类型,在2~7岁儿童中多见。除了肾病的症状以外,并不会伴 有镜检血尿或高血压,肾活检90%以上属于微小病变型。肾炎性肾病也原发性肾病中的一种,多见于7岁以上儿童,除肾病的症状之外,还会

钩虫病的治疗

得了钩虫病应及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免发生严重贫血及营养不良。一般疗法必须注意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给高蛋白质、多维生素饮食,贫血者应补充铁剂,并同时服用稀盐酸每次滴和维生素C以助铁剂的吸收,贫血严重者应考虑少量输血,每次~50ml,或5~10ml/kg,出现严重心力衰竭者,先给毒毛旋花子甙K。 钩虫病的治疗方法: 驱钩虫药物种类很多,但尚无较理想的药物,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根治。此外,农村钩虫病患者大多伴有蛔虫等多种线虫感染,故以采用广谱驱肠线虫药为宜。如甲苯咪唑、噻嘧啶、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等,用法同治疗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