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手足口病该如何防范

手足口病该如何防范

一、多开窗通风: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交谈宜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注意居室整洁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多开窗通风可减少空气中悬浮的病毒粒子,使室内病毒达不到可令孩子得病的浓度。

二、对孩子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孩子的餐具、玩具、内衣、手巾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怕酸,但怕紫外线。所以对于物品消毒,用酸和酒精的效果不好,但碘酒或者氧化剂就可以杀掉病毒,比如84消毒液;另外还有一般紫外线照射、外界的阳光、经过晒蒸煮高温也可以杀掉病毒。

三、保护易感儿童:饭前便后一定要让孩子用洗手液洗干净手;在手口足病流行时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夏天不要让孩子猛吃冷饮或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力;密切接触者还可以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预防。

四、控制传染源:幼儿园如发现第一例病孩应马上隔离并消毒所有玩具和房间,接触者要检疫一个星期;等孩子痊愈后由医生批准再回到幼儿园去,避免孩子交叉传染。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

通过相关学者的介绍,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由于此病多发生于婴幼儿身上,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平时要多注意孩子的生活起居,一旦发现孩子的身体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带孩子就诊。

得了手足口病还需要打疫苗吗 什么时候打手足口病的疫苗好

每年3月之前未得手足口病的6月龄至5岁儿童打疫苗最好。

1、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在每年的4—7月,而完成整个疫苗程序需要1个月的时间,因此在疾病未发之前我们就要做好防范准备,建议在3月份之前就开始打疫苗。

2、根据现有数据显示,EV71母传抗体水平出生后逐渐衰减,在婴儿5—11月龄时最低,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在6月龄—2岁,若患者年龄超过5岁的,患病几率较低,因此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要尽早打疫苗。

备注

手足口病疫苗属于二类疫苗,需要自费接种。6月龄至5岁儿童可选择接种,需要接种2针(间隔1个月),接种前可先咨询附近的接种门诊。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症状特点: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

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八。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九。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

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高发期可以带小孩去动物园吗 得过手足口病的小孩高发期能去动物园吗

最好不要去。

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患者,自身体内可能会携带之前引起手足口病病毒的抗体,但手足口病会因多种病毒感染发病,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患者,在去了动物园后,可能会因为接触了手足口病的患儿或手足口病病毒再次感染得病,因此建议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最好不要动物园。

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护理

您了解手足口病吗?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护理呢?手足口病常常困扰着我们身边的人们,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烦恼,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手足口病出现之后要积极诊断,积极治疗,以免手足口病的病情加重而给人们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很多人对手足口病并不是十分了解,不知道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护理,为了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可表现为在口腔和咽部出现疹子。手足口病比较容易出现在小儿身上,患儿可自觉口腔和嗓子疼痛,因此要做好护理。

手足口病的患儿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流食,如粥、牛奶、米粉等,患儿还应多喝水。手足口病患者也要做好皮肤的护理,不要搔抓皮疹。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手足口病的护理知识,您了解了吗?祝您健康

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小儿需防范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昨日提醒市民,今年4月以来,全市手足口病发病数较前两个月明显增多,以散发为主,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患病人群。从近年监测数据来看,全市手足口病发病呈季节性,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流行期,学生家长及托幼机构、学校特别是小学老师要注意防范。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专家还提醒,全市各学校、托幼机构应每日进行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辖区内疾控机构和教育部门报告。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

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八。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九。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

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传染期有多长

手足口病的传染期大概在2—3周左右。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多在5岁以下的儿童之间进行交叉传染,患者感染此病后会出现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等初发症状,整个病期的传染期在临床上大概有2—3周左右。

吃什么可以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预防的药吗

有手足口病疫苗。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我国在2016年上市了针对手足口病EV71型肠胃病毒疫苗,对预防由EV71型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接近100%的效果,但不能预防其他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过目前引发幼儿手足口病的基本都是由EV71型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打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比较好的预防措施。

备注:市面上所说的一些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均无预防措施,不要随意让孩子服用,以免出现某些副作用。

手足口病症状特点介绍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

播的?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症状特点: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手足口病需及时就医

在中国手足口病已经造成儿童死亡的案例已经有很多了,其实手足口病是可以完全治愈的,而造成死亡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有很多都是没有及早治疗,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影响了治疗效果,所以如果发现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应该及时带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对这种疾病的不了解耽误了治疗,是患儿的主要死因。死亡儿童多是在高烧2至4日后才被送入医院,一般入院不足24小时就告不治。解剖尸体发现,ev71病毒已经侵入患儿的大脑。 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个死亡病例。在内地,第一个手足口病例发生于1981年的上海,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内地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虽然手足口病在内地登陆已经近30年,但是国人对于手足口病的了解却依然是空白,与台湾当年的情况类似。为数不少的人甚至把手足口病与口蹄疫混为一谈。 手足口病与口蹄疫之所以被混淆,主要在于患病部位具有相似之处,均发生在口腔、手指和足趾端。但二者绝非一码事。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一般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则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它的传播途径是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病毒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恶性变异。

但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韩卓升在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大陆目前所有手足口病病例中发现的病毒都是同一种亚型,因此没有证据表明病毒已经演变成致死性更强的类型,或者说它可能有不同的来源。 防范已知的病毒,一般人会先想到疫苗。但是,ev71目前仍没有有效的疫苗,因此只能从人类应对病毒最根本的经验入手,切断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已患此病的患者。在发病1~2周后,患者咽部仍能排出病毒,3~5周后,粪便中也仍可能排出病毒,疱疹液则更含有大量病毒。因此防治此病首要便是隔离患病者,让患者在家休息,减少外出。同时对患者污染过的日用品进行消毒,对粪便等排泄物撒入漂白粉浸泡。 ev71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防范这个环节,关键是做好环境、食品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内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卫生部新近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强调说,“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为了不让宝宝受到这种疾病的戕害,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游玩,同时还应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不应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接触儿童前、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万一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言语迟钝等大脑症状,应该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来说,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目前此病采取以下措施缓解: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若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还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 手足口病与流感一样,有流行季节,目前我国的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可能还没来到。韩卓升说,手足口病病毒的发作常在六七月份达到顶峰,因此中国的疫情较通常情况提前了,这也意味着随着天气的不断转暖,病例可能还会增加。 对待这种疾病,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没有必要无理性恐慌。手足口病在我国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3月份,我国手足口病的死亡率曾一度高达11%,但在4月下半个月,死亡率已经降至0.2%。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手足口病患者可能会继续增加。但随着国家紧急行动,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诊疗益发准确,百姓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这种疾病对患儿的影响将会不断减小。

由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手足口病只要能够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千万不能耽误就医的时机,以免造成危害。

手足口病为什么要隔离

因为手足口病是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凡是传染病都能通过传染源传染给别人,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即是患者本身,可通过与手足口病的患者接触或共用手足口病患者曾经用过的东西,都可能会被感染手足口病,因此手足口病患者需要进行隔离。

相关推荐

手足口病得了一次还会再得吗

还是有可能会再得手足口病的。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至少有二十多种,所以这次手足口病好了之后,还是有可能马上又再得手足口病。这不是上次手足口病的复发,而是又得了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卫生。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第一,手足口病无所不在,它一般都潜伏在看不见的地方,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患上手足口病的,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人们通过与病人的密切接触而患上手足口病的,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人越密集,患上的几率就越大,还有就是,如果正常人接触到被手足口病的病人的病毒所污染到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等等生活用品,也会患上手足口病,这样的几率会小一些的,但是也是会传染到的。 第二,除了以上的传播方式之外,手足口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发病率极高的途径,那就是通过已经患上手足口病的病人

成人会得手足口病

1成人手足口病有时候毫无表现,只是感到无力。但是也有一些成人的手足口病会有发烧,手脚溃烂,口舌生疮这些明显的表现。成人得了手足口病,要及时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以免病情扩散。 2成人手足口病是会传染给小孩子的,因此要注意得病之后,不要过多的接触小孩子。事实证明,很多小孩子的手足口病是大人传染的,因此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大人一定要特别谨慎。 3成人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抗病毒的药物来治疗。同时应保证卧室里的窗户打开,空气流通,另外,得了手足口病的大人要注意休息,最好是等到手足口病的所有症状都痊愈再接触孩

手足口病疫苗管几年 注意:打了疫苗后还会得手足口病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打了疫苗后,就不会再得手足口病,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正确的理解应是,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只是不会得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16型等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因为目前可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二十多种,而手足口病疫苗只是针对EV71病毒所研发的一种疫苗,所以打了疫苗后还会得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大家需做好以下预防工作才行。

大人们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水痘类似,皮疹也有相似之处,有时容易混淆不清。那么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呢?传染病医院专家为您介绍: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1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好发于每年的4-5月,6-7月份是发病的最高峰,8月份开始下降,9月份以后就很少见了,因此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很有季节性;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是在冬春,夏季较少见。

疱疹性咽峡炎严重时会变成手足口病

可能从临床理论上来讲,疱疹性咽峡炎是不会变成手足口病的,但为什么部分患者会从疱疹性咽峡炎变成手足口病呢? 但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发病时都可能出现口腔起水疱,破溃的症状。所以很多情况下,容易将手足口病误诊为疱疹性咽峡炎。 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如果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则可以基本诊断为手足口病,因此让许多患者误以为是疱疹性咽峡炎变成了手足口病。 如果患儿同时感染了多种肠道病毒,则可能在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同时合并感染了手足口病,所以当疱疹性咽峡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

手足口病的原因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常常在集体内如幼儿园、小学等大规模暴发。为有效治疗手足口病,家长首先需要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CoxA组的16、4、5、7、9、10 型,CoxB组的2、5、13 型,以及EV 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最常见为Cox Al6及EV 71型,有的报导埃可病毒及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但仍没获得到进一步证实。 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

手足口病疫苗什么时候打 得过手足口病的人还要打疫苗吗

建议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打疫苗。 如既往手足口病是由EV71引起的,则无需再接种EV71疫苗。 如果所患手足口病是由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感染所致,或无病原学诊断结果,建议接种EV71疫苗。因为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而且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即使患者之前短期内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但也可能再次被传染手足口病,另外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80%的重症病例和93%的死亡病例的罪魁祸首就是它。 为了降低患者被感染重病EV71手足口病的几率和死亡的风险,建议及时打疫苗为宜。

孕妇会得手足口病

答案是肯定的,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孕妇接触这些肠道病毒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手足口病症状,有的孕妇不会出现患病症状,但是会成为手足口病的携带者,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腹中胎儿,酿成较严重的后果。有的孕妇怀孕后免疫力下降,感染手足口病后也会出现发热等症状,手、足、口腔部位出现疱疹,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 孕妇是如何感染手足口病的呢?如果家中的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其生活用品没有注意消毒,孕妇接触后就可能患病。孕妇不慎食用或饮用受到肠道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就很可能患上手足口病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水痘类似,皮疹也有相似之处,有时容易混淆不清。那么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呢?传染病医院专家为您介绍: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1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好发于每年的4-5月,6-7月份是发病的最高峰,8月份开始下降,9月份以后就很少见了,因此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很有季节性;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