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辨证怎样治疗小儿便秘

中医辨证怎样治疗小儿便秘

予枳术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

生白术10~20克,枳壳6~10克,陈皮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香附l0克,白芍10克,生麦芽10克,柴胡6克,冬瓜仁10克,郁李仁10克,火麻仁10克,甘草6克。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陈皮、枳壳健脾助运;香附、生麦芽、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和血润肠;大便不畅、久留肠腑、大肠津亏,则易燥结,故加冬瓜仁、郁李仁、火麻仁润燥通便;甘草调和诸药。本病为因滞而燥,因燥更加重了滞,非直接因燥而导致便秘,故治疗重点在于健脾疏肝、调畅气机,再佐以润燥之品,诸药合用,使脾气得健、肝气得舒、大便得通。

推拿治疗对于服药困难或不愿服药的患儿,我们采用推拿手法进行补脾泄肝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便秘有虚实之分,推拿手法也有补泻之别。

以脾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恍白无华,形疲乏力,大便努挣难下,便质不干,舌淡苔薄,指纹色淡。治疗应益气养血,开塞通便。

小儿便秘后家长的细心照料很重要

1、人乳喂养婴儿的饮食矫正

人乳喂养婴儿较少发生便秘。如果发生,除喂人乳外,加用润肠辅食,如加糖的菜水或桔子汁(应用新鲜桔子挤汁,市售瓶装桔汁开瓶后易污染)、番茄汁、煮山楂或红枣水。4个月以上可加菜泥或煮熟的水果泥。母乳不足时,可加1-2次加8%糖的牛乳。蜂蜜水每日60~90ML,也有帮助。

2、人工喂养婴儿的饮食矫正

人工喂养儿较易便秘,但如合理加糖及辅食,可避免便秘。如果发生,可将牛乳加糖增至8%,并可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桔汁、菠萝汁、枣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以刺激肠蠕动。较大婴儿,可加菜泥、菜末、水果、粥类等辅食。再大一些可加较粗的谷类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麦片等制成粥治疗小儿便秘。在1-2周岁,如已加了各种辅食,每日牛奶量500ML即够,可多吃粗粮食品、红薯、胡萝卜及蔬菜。有条件者可加琼脂果冻。营养不良小儿便秘,要注意补充营养,逐渐增加入量,营养情况好转后,腹肌、肠肌增长、张力增加,排便自然逐渐通顺治疗小儿便秘。

3、训练习惯

小儿便秘,排大便是反射性运动,小儿经过训练能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一般三个月以上婴儿可开始训练,清晨喂奶后由成人两手扶持,或坐盆或排便小椅,连续按时执行半至一个月即可养成习惯。养成后不要随意改动时间。对年长儿慢性便秘,除鼓励其多运动、多进纤维多的食物外,亦应使其按时通便,养成良好习惯。

4、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便秘多系津亏肠燥所致,治以滋阴润肠法。服用药物进遵医嘱治疗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别急着去火

小儿便秘在临床很常见,中药调理有较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辨证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就临床常见的治疗误区分析如下:

1、一见便秘就认为是“火”引起的

由于小儿有其独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因而治疗小儿便秘不能完全等同于成人,一味使用清热、泻下、养阴药物往往适得其反,是因为其忽视了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有的孩子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往往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组方不符合小儿便秘的病因病机规律和生理病理特点,所以难以从根本上根治小儿便秘。笔者认为,小儿便秘的原因虽多,但其主要病机为腑行不畅,浊气不降,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从而导致便秘。临床从调理脾胃着手,以健脾行气通便为治疗总原则组方,取得了满意效果。

2、动辄使用泻药或开塞露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便秘、腹胀腹痛,就给孩子服用果导片或番泻叶等,希望尽快解除孩子的痛苦,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小儿便秘不主张用泻药,也不主张经常用开塞露来排便。因为小儿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服用泻药后容易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引起腹泻;而且经常服用泻药治疗便秘,会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即使肠内有足够的粪便,也不能产生正常的蠕动和排便反射,一旦停药,便秘会更加严重,并且难以治疗。

宝宝便秘 不妨试试刮痧和推拿

针灸科介绍,中医按摩、刮痧一般3-5次即可治愈小儿慢性腹泻,4-6次即可治愈小儿便秘和急性肠炎,通常一天治疗一次,一次20分钟。

中医按摩、刮痧治疗小儿便秘、慢性腹泻和急性肠炎等疾病,借助轻柔的按摩、刮痧等方式,可以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从而增进小儿的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学龄前儿童都适用。

中医辨证治疗鸡眼

一、辨证选方

分析:鸡眼多因患处皮肤长期挤压或摩擦而致,气血瘀滞,经络阻隔,血流不畅,外感毒邪,内外相搏,外溢肌肤,故见蚕豆大小的淡黄色角质增生,患处皮损至圆锥状嵌入皮下,质坚硬,摩擦疼痛,舌尖红,苔腻,脉弦涩,属气血瘀滞所致。

治法:养血润肤,化瘀解毒,佐以行气通络。

方药: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全书》)加减。当归20g,赤白芍各10g,生地20g,鸡血藤30g,胡麻仁10g,女贞子15g,生黄芪15g,苦参 10g,白鲜皮10g,地丁20g,连翘30g,香附20g,木贼20g,甘草10g。煎服法: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后放温口服。二煎 20分钟后去渣,加水1000ml,煎40分钟,用药渣熏洗患处,1日2次。

二、外治法

1.鸡眼小验方:方法: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然后放入半夏末,外贴布固定,经1周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的肉芽组织,数日即痊愈。

2.蓖麻子外敷治疗鸡眼:用法:用蓖麻子1枚去外壳,灰内埋烧以爆炸为度,患处以热水泡洗,刮去表皮,蓖麻子用手捏软,乘热敷患处3~5日换药1次。

3.鸦胆子捣烂后局部外敷,5天换药1次,用药前以有孔胶布保护损害周围皮肤,将药涂于皮损上再盖胶布固定。

4.先用小刀修削硬皮后敷贴千金散(制乳香、制没药、轻粉、飞朱砂、煅白砒、赤石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蛇含石)、鸡眼散(朱砂、水杨酸、淀粉),以橡皮膏保护周围皮肤。

喝米汤能治疗小儿便秘吗

1、如果小儿便秘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采用喝米汤的方法进行治疗:解决这种便秘并不困难,吃奶的婴儿便秘时,可加滑肠食品,只要每天给婴儿喂点米汤就可以了(当然必须沥去米汤中的饭粒),也可用薏米少许煎水来喂哺。橘子汁、红枣汁、白菜汁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断奶期内的婴儿便秘,可增加辅食,除了高营养的蛋类、瘦肉、肝和鱼类外,还要增加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及粥类,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以及香蕉、梨等。营养别偏向中高营养的肉蛋类,而忽略了蔬菜类。

2、如果小儿便秘的症状严重就要采用药物通便:幼婴儿若数日未解便,大便干结,千万别长期服用泻剂,以免影响营养吸收。此时应先用甘油栓或小儿开塞露通便。崔其亮说,用开塞露一般只要用一半药液即可,挤入后要让药液停留在肠内至少3~15分钟,让药液软化粪块才排便。若挤入后立即拉出,那就白费了。

有的家长喜用手指抠粪块,那就要十分小心,千万不要用食指,只能用小手指,还要蘸些凡士林润滑剂,以免不慎撑坏肛门括约肌,造成以后大便失禁,遗害无穷。

3、民间有关治疗小儿便秘的偏方不要乱用:对付宝宝便秘,民间“高招”也很多。儿科专家说,在广州,不少家长总把便秘当“热气”,而给孩子灌“凉茶”或“七星茶”。其实,凉茶也好,七星茶也好,喂多了反会扰乱胃肠消化功能,即中医所说的损伤脾胃功能,影响婴儿食欲和削弱婴儿体质。

还有的家长以为小儿中气不足引起便秘,乱用党参、北芪等中药,闹得婴儿兴奋烦躁不已,更难以排便了。

因此,专家建议:婴儿便秘,1~2天,可以尝试上述喝米汤的方法,但是,如果超过2天,就一定要看医生了。

喝米汤能治疗小儿便秘吗?对于小儿便秘症状比较轻的可以采用家庭的方法进行解决,如果小儿便秘的情况比较严重的就一定要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了,如果不明白的最好是到医院进行解决和治疗。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

当小儿出现流清涕,身稍热,咽不适,食欲减时,可服用保元丹、至宝锭等小丸药,每服一丸,每日三次。如果服用一天后,病情加重,即需停药,及时到医院诊治。

如果小儿咳嗽是阵发性的干咳、用抗生素无效,伴有咽喉痒、不伴发热,怕冷空气怕烟雾,夜间加重,那就可能是过敏性咳嗽,那么用药方面就要有所改善。

小儿低烧,鼻塞流涕,轻咳等,可服用妙灵丹,每服一丸,每日二次。

小儿身热、咽红、声哑,病情较前加重,可加用小儿清咽冲剂、小儿感冒冲剂。

小儿突然发热,可用些小儿清热冲剂。如热度较高,且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可先用紫雪散。如大便干结可用牛黄清热散一次。

对于因感冒,不发烧而咳嗽的患儿,可用儿童清肺口服液,儿童咳液等治咳糖浆,可控制咳嗽病情的发展。

以上病情不缓解即需到医院诊治为佳。此外,这些儿科常用呼吸道中成药,不可长期服用,也不可乱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民间“有病无病至宝锭”的说法其实并不科学,如果长期服用以上药物,会伤及小儿脾胃。

小儿腹泻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穴位疗法:

通用取穴:推上七节骨200次;揉板门200次;补脾经200次;补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运内八卦200次;摩腹200次。

(二)中药泡澡疗法

(1)木瓜白头翁秦皮小茴香各30克

(2)熬成的中药水取适量加入到热水中泡洗身体,且浸没到肚脐以下。

(3)泡澡治疗时间为20分钟左右。

注:若患儿肛周潮湿,可用六一散擦其部位;若肛周出现糜烂,可用止疮膏擦其部位。

调护:

1、在推拿过程中,应注意护理。喂养要定时定量,不吃不洁食物,注意保护腹部,勿使受凉,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肛门,勤换尿布。

2、本病推拿治疗有效,但并不排除其他疗法,特别是有感染因素的,可同时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如出现脱水和中毒症状时,更应及时静脉输液等治疗。

3、平时可服用马齿苋山楂粥

用料配方:新鲜马齿苋250克,山楂25克,粳米100克。

操作:

(1)把马齿苋洗净切碎,山楂洗净去核,备用。

(2)粳米淘净,用大火煮沸投入山楂,改为小火煮至米开花,投入马齿苋,再煮沸即成。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食,连服数日。

中医辨证治疗斜视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学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

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

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

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小儿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

1、心脾两虚

【诊断要点】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

【处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阴虚火旺

【诊断要点】心烦不寐,或稍入睡即醒;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健忘,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太溪、大陵、肾俞、心俞。

3、肝郁化火

【诊断要点】烦躁易怒,难以入睡;头晕头痛,胸胁胀痛,口苦,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肝俞大陵行间。

4、胃腑失和

【诊断要点】睡眠不实;胸膈满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苔厚腻,脉滑。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

5、心胆气虚

【诊断要点】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善惊易怒,气短倦怠;舌质淡,脉弦细。

【处方】心俞、胆俞、阳陵泉、丘墟。

小儿气管炎怎么治疗

随着夏季的来临,空气中的致病物质,也越来越多,呼吸道疾病也特别容易得上,尤其是小儿气管炎的发病率,更是明显的升高,那么这个时候,小儿气管炎的治疗应该怎么做呢?

小儿气管炎的治疗方法应该怎么选择?我院专家说,对于小儿气管炎的治疗,一定要因病施治。

一、小儿气管炎的治疗首先要清楚病因

小儿气管炎多数由于感风寒或风热,使肺气闭塞、宿降失常而致气喘,慢性支气管炎后期,气喘成为经常性,轻者活动气短,重者喘息不能平卧,面色黧黑,面浮足肿,是由于病久肺肾两虚,使肺虚不能降气,肾亏不能降气所致。

二、小儿气管炎的治疗要采取最适合自己的疗法

治疗小儿气管炎的方法主要有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方法等。

温馨提示:随着小儿气管炎的并发率的升高,它的治疗也显得相当的严峻,我院专家建议,对于小儿气管炎的治疗,一定要根据病因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有效治疗小儿便秘的方法都有什么

1.中医辨证治疗小儿便秘:

燥热便秘用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食滞便秘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气虚津亏便秘用麻仁丸与黄芪汤加减。也可用杭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各大约准备10g,小儿便秘患者每日一剂,开水冲泡。

2.微生态疗法治疗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微生态制剂可以分解食物中的乳糖为低分子酸,使大便酸化,大便的渗透压提高,软化大便,还可以加快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

3.药物治疗小儿便秘:

(1)对结肠无力的小儿便秘患者,选用选择性作用于结肠平滑肌的促动力药,如5-HT4受体激动剂。

(2)严重便秘和有大便失禁的小儿便秘患者,首先需清除嵌塞的大便。可选用生理盐水或高渗性电解质溶液灌肠。

(3)常用泻剂:容量性泻剂(硫酸镁、硫酸钠等),刺激性泻剂(番泻叶等),粪便软化剂(液体石蜡、乳果糖等),直肠内给药(开塞露等)。应避免长期滥用泻剂导致泻剂性肠病。

4.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便秘:

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纠正不协调排便行为的训练法,具有无药物副作用、成本低、非创伤性等优点。

5.一般治疗小儿便秘:

(1)小儿便秘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状态,解除父母急躁、过分关注等情绪,对儿童的教育包括消除排便训练挫败心理,排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精神影响。

(2)小儿便秘患者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足量饮水,母乳喂养的婴儿便秘时,可加菜汤、枣汁、橘子汁,清晨可喂适量的蜂蜜水;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8%的糖;应及时添加辅食,由细到粗、由少到多;年长儿应鼓励进食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和杂粮,避免偏食挑食。

(3)加强科学的生活管理,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小儿便秘患者应从8-12个月开始训练排便习惯,一是定时排便,每天晨起或饭后15分钟为宜;二是限时排便,一般10-15分钟,长期蹲坐可引起脱肛反而加重便秘;三是教育年长儿学会正确的排便用力方法,在排便过程中松弛盆底肌及屏住呼吸,以增加腹压。

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肠胃积热型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畅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泻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鳞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另外尚可辨证选用当归龙荟丸、黄龙汤、凉隔散等。

2.气机郁滞型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失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可加厚朴、香附、柴胡以助理气之功。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解郁;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

3.阴寒积滞型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呢逆呕吐,舌苔白腻,脉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大黄附子汤。方中附子温里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加干姜、小茴香增散寒之功。若心腹绞痛,口噤暴厥属大寒积聚者,可用三物备急丸攻逐寒积。

相关推荐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

一、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二、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1、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2、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许,研细后,用大蒜捣烂成膏),醋或姜汁调敷。亦可以生南星、贝母共研细末,鸡蛋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癌

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肉瘤”,认为它的发病与脾脏有关。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以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为主,再配合一定的食疗、保健措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中医指出脂肪瘤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因人是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不论病因何来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

霍乱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泻吐期: 1、暑热证: (1)主证:吐泻骤作,吐物有腐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苔黄糙,脉象滑数。 (2)治法:清热避秽法,方用《霍乱论》黄岑定乱汤加减。 (3)成药:玉枢丹(紫金片),有呕吐者先服此丹1?5g,服后呕吐稍止,再服汤药。 2、暑湿证: (1)主证:突然泻吐,胸脘痞闷,渴不欲饮或喜热饮,体倦思睡,舌苔白腻,脉象缓。 (2)治法:芳香化浊,温运中阳法,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3)成药:藿香正气水(丸),每次2瓶(6g),日服2至3天。 (二)脱水虚脱期: 1、气阴两虚证: (1

脾虚的中医辨证治疗

脾虚证,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治以健脾为大法。 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 脾虚泄泻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6克,共捣如泥状,外擦患处。 (2)硫磺20克,土槿皮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土茯苓30克,苍耳子20克,白蒺藜30克。如果继发感染加金银花

发烧的中医辨证治疗

1、外感风热: 症候:发热有汗、鼻涕浊黄、咳嗽稠浓、口干微渴、咽痛红肿、舌质红、苔黄腻、浮数脉象。 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或桑菊饮。发烧重者加黄芩,肿咽喉加元参、浙贝;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等。 2、外感风寒: 症候:发烧恶寒、无汗、打喷嚏、多流鼻涕、鼻塞、咳嗽、痰清白、口不甚渴、脉浮紧、舌质稍红、苔薄白等。 常用的方药是:荆防败毒散。如果属盛热者,可添加黄芩;体虚者则可酌量添加党参、白术。 3、外感湿热: 症候:呈现身热较轻,但身重,口渴不欲饮,神疲力倦,腹脘胀满,不欲饮食,大便秘结,小便少,舌质淡红,苔腻,

腰酸的中医辨证治疗

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膏药治疗: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而且传统膏药外治法具有无痛苦、无并发症、安全便捷、疗效肯定等一系列优点,早已成为众多患者所首选之治疗方案。 寒湿型 【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抑郁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抑郁的自我保健疗法 1、头部按摩: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2、填脐:取酸枣仁,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1换。 3、敷足穴:取朱砂,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4、足浴: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每晚1次。 二、抑郁的食疗方法 1、药粥:取大枣,元肉,大米,砂糖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