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才能治好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才能治好
溃疡性肠胃炎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会患上的一种疾病,一般的表现就是呕吐,腹泻,而且会浑身无力,在夏天的时候人们比较容易换上肠胃炎,但是很多人不重视这种疾病,其实,肠胃炎不治疗的话也是比较危险的,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溃疡性肠胃炎鉴别诊断的办法吧。
1.寄生虫感染
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见于钩虫、血吸虫、绦虫、囊类圆线虫所致的寄生虫病,各有其临床表现。
2.胃肠道癌肿与恶性淋巴瘤
也可有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但属继发性,应有癌肿与淋巴瘤的其他表现。
3.嗜酸性肉芽肿
主要发生于胃和大肠,小肠呈局限性肿块,病理组织检查为嗜酸性肉芽肿混于结缔组织基质中,过敏史少见,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常不增加。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感染学说 已经证明某些细菌和病毒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菌痢疾非常相似,某些病例粪便中培养出细菌,部分病例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似乎提示细菌性感染与本病有关。1973年Fakmer从6例溃疡性结肠炎中培养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1977 年Cooper也从中毒性结肠扩张病人体内分离出巨细胞病毒。近年来的有些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paramyxovirus)、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 (Listeria moncytogenes)等也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发病有关。因此提出某些细菌或病毒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究竟哪种病原体感染引起本病,感染性病原体是本病的原因还是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
2.免疫学因素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自身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作者发现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等)与人体大肠上皮细胞存在着交叉抗原,当机体感染这些病原体以后,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不仅与肠壁内的病原体作用也同时杀伤了自身的上皮细胞。近年来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上皮内发现了一种40KD 的抗原,可在激活机体产生抗结肠上皮抗体的同时也激活结肠上皮表面的补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并加重组织的炎症反应。有报告CD95(TNF类)所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发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炎症区域及其相邻的非炎症区域均发生了CD95-CD95L所介导的细胞凋亡,推论其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蔓延的可能原因之一。
此外,近年来也有报告指出,机体循环中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上皮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HSP)相作用,产生了肠上皮的损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关T、B淋巴细胞计数测定结果、血白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结果均提示本病与细胞免疫学方面的改变有关。
3.遗传因素 一些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种族差异表现在白种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黑种人,亚洲人的发病率最低。其中白种人的犹太人发病率比非犹太人高2~4倍,而在有色人种大约少50%。单卵双生双胞胎发病率比双卵双生者高。同时有作者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组织相关抗原HLA-DR2较正常人增多。日本学者近来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发现了与之有关的特异基因表现型P-ANCA(pe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4.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与精神障碍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有关。但有作者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在疾病发作时并没有明显的精神诱因。相反,因溃疡性结肠炎而行结肠切除术后,病人原有的精神上的病态如抑郁症、焦虑、紧张多疑等症状有显著改善。似乎说明精神因素不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更像是本病引起的后果。
溃疡性结肠炎会影响到怀孕吗
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疾病85%-90%的育龄女性患者可以正常妊娠生育。但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多变,反复发作,并发症多,需要有比较专业的医生进行准确指导和处理女性患者妊娠和分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溃疡性结肠炎处在活动期时,怀孕常常使结肠炎症状加重,尤以妊娠头3个月为甚,少数病人可好转。当溃疡性结肠炎达到缓解期时,25%-52%病人在妊娠头3个月之内复发较多,在产后期复发较少;自发性流产率较高;引产以后有的病人出现病严重迁延。
一般情况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当延迟怀孕,直到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达1年以上才考虑怀孕。如果未被有效控制或被控制不到到一年就怀孕,那么,在妊娠期内或分娩后早期都有可能引起病情加重。资料表明,大约1/3的非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和2/3的溃疡性结肠炎患病孕妇在妊娠期病情加重,大约10%的患病孕妇可能发生自发性流产而中止妊娠。
溃疡性结肠炎的食疗食谱
少吃粗纤维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食谱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慎吃海鲜,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在饮食调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情:选择好的对患者有益的溃疡性结肠炎食谱。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的饮食。
忌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不宜吃油腻食物也是溃疡性结肠炎食谱中的禁忌。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对此为您介绍几种溃疡性结肠炎食谱:
溃疡性结肠炎食谱一:早餐:小米粥煮嫩鸡蛋肉松。加餐:蒸鸡蛋羹饼干。午餐:鸡肉丸龙须面烩豆腐。晚餐:白米粥馒头烩鱼片鸡蛋。加餐:冲稀藕粉饼干。
溃疡性结肠炎食谱二:早餐:乳酸奶250g,馒头50g。午餐:面片125g,肉末黄瓜(肉末100g去皮黄瓜100g),虾皮豆腐(虾皮10g豆腐50g)。加餐:冲藕粉(藕粉25g),苏打饼干50g。晚餐:小米粥(小米50g),花卷(面粉50g),肉丝炒圆白菜(白菜100g瘦肉丝50g)。
溃疡性结肠炎食谱三:早餐:小米粥煮嫩蛋肉松。加餐:去脂酸乳,饼干。午餐:烂挂面清蒸鱼烩豆腐。加餐:蒸鸡蛋。晚餐:米粥花卷肉丝烩鸡丝蒸鸡蛋。加餐:冲稀藕粉饼干。
溃疡性结肠炎的食疗食谱:溃疡性结肠炎食谱有很多,提醒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选择柔软、清淡、少渣、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少量多餐。以上信息希望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所帮助。
肠炎可以怀孕吗
诊断慢性结肠炎问题,建议首先把慢性结肠炎彻底治愈,而后在怀孕比较好;不知还有其他方面的症状吗?一般大便当中有粘液说明肠道粘膜有糜烂和溃疡的问题,
一般结肠炎治疗好了粘液也就没有了;目前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医用原材料不断更新,新药不断出现;对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认识不断提高,彻底根治结肠炎的办法不断出现;
肠炎与生育是两码事,但是,一但怀孕了,就不能服消炎药了,导致胎儿畸型,想治好病呢,那么就治好了病后,再怀孕。
哪些食物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害
在日常,肠炎患者是比较常见的,得病以后,患者吃不好睡不好,会饱受病痛折磨。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特别容易发作的肛肠疾病,很多患者都会不堪其扰。在平时做到健康饮食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说是特别关键的,那么哪些食物是患者需要警惕少吃或者不吃的呢?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能吃瓜果
日常,水果虽然具有很大的保健作用,但是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说却是具有一定的负面健康影响的。患者在平常不能吃的瓜果主要指各种新鲜瓜果,如西瓜、香瓜、黄瓜、香蕉、桃子、柿子、枇杷、生梨等。虽然瓜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素,但对大多数慢性结肠炎患者来说,也在禁忌之列。因为瓜果大都性属寒凉,会损及脾阳,又易滋生湿邪,困阻脾胃的运化功能,有的还有滑肠作用,从而导致腹泻频作,影响疗效。很多患者夏季吃西瓜往往会引起腹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要少喝牛奶
牛奶是人们维持健康的一种重要食物,但是如果食用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大家都应该知道,牛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维生素,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食品。但是,大多数溃疡性结肠炎饮食却不宜饮用。有些特别敏感的患者饮用后,很快就会出现肠鸣、腹泻。原因是牛奶虽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可又有“滑润大肠”的作用,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慎服牛奶。
总之,对于一些不利于肠炎治疗的食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是不宜盲目食用的,不然很容易影响治疗效果,使病情反复发作。食疗的作用是肠炎患者不能忽略的,患者一定要在治疗期间重视做到合理调配自己的饮食。
治疗结肠炎小心这些误区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有不少结肠炎患者反复发作,不能根治,其实是走入了结肠炎治疗误区。
治疗结肠炎误区
一:轻信偏方、盲目治疗,许多患者由于各种各样原因,不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轻信偏方,盲目服用药物,其结果只能是越治越重,还经常掩盖真实病情的发展。
二:患者麻痹大意,许多结肠炎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充分认识结肠炎的危害,以为结肠炎可不治而愈,没有及时治疗,造成病情逐渐加重,病情复杂程度大大增加,造成病情治疗难度随之增加。
三:治疗浅尝辄止,部分患者虽然接受了正规治疗,但是却不能坚持下来,病情稍一缓解就擅自停止用药,结果造成病情反复发作,以至于越来越重,还导致疾病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耐药性增强,治疗难度加大。
四:误诊、误治,结肠炎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寄生虫性结肠炎、细菌性结肠炎、结核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许多种类,在一般小诊所由于检查设备的缺乏极易造成误诊,当然也就不能对症治疗,结果错误的治疗不仅耽误病情,还容易诱发其他胃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
感染因素(35%):
已经证明某些细菌和病毒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菌痢疾非常相似,某些病例粪便中培养出细菌,部分病例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似乎提示细菌性感染与本病有关,1973年Fakmer从6例溃疡性结肠炎中培养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1977年Cooper也从中毒性结肠扩张病人体内分离出巨细胞病毒,近年来的有些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paramyxovirus),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 moncytogenes)等也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发病有关,因此提出某些细菌或病毒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究竟哪种病原体感染引起本病,感染性病原体是本病的原因还是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
免疫学因素(28%):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自身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作者发现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等)与人体大肠上皮细胞存在着交叉抗原,当机体感染这些病原体以后,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不仅与肠壁内的病原体作用也同时杀伤了自身的上皮细胞,近年来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上皮内发现了一种40KD的抗原,可在激活机体产生抗结肠上皮抗体的同时也激活结肠上皮表面的补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并加重组织的炎症反应,有报告CD95(TNF类)所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发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炎症区域及其相邻的非炎症区域均发生了CD95-CD95L所介导的细胞凋亡,推论其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蔓延的可能原因之一。
此外,近年来也有报告指出,机体循环中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上皮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相作用,产生了肠上皮的损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关T,B淋巴细胞计数测定结果,血白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结果均提示本病与细胞免疫学方面的改变有关。
遗传因素(15%):
一些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种族差异表现在白种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黑种人,亚洲人的发病率最低,其中白种人的犹太人发病率比非犹太人高2~4倍,而在有色人种大约少50%,单卵双生双胞胎发病率比双卵双生者高,同时有作者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组织相关抗原HLA-DR2较正常人增多,日本学者近来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发现了与之有关的特异基因表现型P-ANCA(pe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精神因素(15%):
精神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与精神障碍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有关,但有作者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在疾病发作时并没有明显的精神诱因,相反,因溃疡性结肠炎而行结肠切除术后,病人原有的精神上的病态如抑郁症,焦虑,紧张多疑等症状有显著改善,似乎说明精神因素不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更像是本病引起的后果。
如何避免溃疡性结肠炎
1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预防,平时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放松心情,合理缓解压力,避免过度的忧虑紧张;
2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预防,生活饮食上要注意卫生,不要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吃凉菜的时候放入些食醋,可以杀菌;
3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预防,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不要过度劳累;
4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预防,注意补充盐分、维生素和其他营养元素,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滋补的药物。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预防,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最好的方法就是干细胞治疗方法,干细胞是人体最原始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高度增殖的能力,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分化成为一种后多种体细胞。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根本在于修复损伤的结肠粘膜组织,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
溃疡性结肠炎确切病因还不明确,目前关于本病的病因学有以下几个学说。
感染因素(35%):
已经证明某些细菌和病毒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菌痢疾非常相似,某些病例粪便中培养出细菌,部分病例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似乎提示细菌性感染与本病有关,1973年Fakmer从6例溃疡性结肠炎中培养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1977年Cooper也从中毒性结肠扩张病人体内分离出巨细胞病毒,近年来的有些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paramyxovirus),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 moncytogenes)等也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发病有关,因此提出某些细菌或病毒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究竟哪种病原体感染引起本病,感染性病原体是本病的原因还是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
免疫学因素(28%):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自身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作者发现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等)与人体大肠上皮细胞存在着交叉抗原,当机体感染这些病原体以后,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不仅与肠壁内的病原体作用也同时杀伤了自身的上皮细胞,近年来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上皮内发现了一种40KD的抗原,可在激活机体产生抗结肠上皮抗体的同时也激活结肠上皮表面的补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并加重组织的炎症反应,有报告CD95(TNF类)所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发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炎症区域及其相邻的非炎症区域均发生了CD95-CD95L所介导的细胞凋亡,推论其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蔓延的可能原因之一。
此外,近年来也有报告指出,机体循环中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上皮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相作用,产生了肠上皮的损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关T,B淋巴细胞计数测定结果,血白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结果均提示本病与细胞免疫学方面的改变有关。
遗传因素(15%):
一些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种族差异表现在白种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黑种人,亚洲人的发病率最低,其中白种人的犹太人发病率比非犹太人高2~4倍,而在有色人种大约少50%,单卵双生双胞胎发病率比双卵双生者高,同时有作者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组织相关抗原HLA-DR2较正常人增多,日本学者近来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发现了与之有关的特异基因表现型P-ANCA(pe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精神因素(15%):
精神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与精神障碍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有关,但有作者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在疾病发作时并没有明显的精神诱因,相反,因溃疡性结肠炎而行结肠切除术后,病人原有的精神上的病态如抑郁症,焦虑,紧张多疑等症状有显著改善,似乎说明精神因素不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更像是本病引起的后果。
治疗结肠炎并预防癌变
有关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并发大肠癌的发生率占大肠炎型为6.3%,左降结肠炎型为1.0%。得病同发病期限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发病10年后癌变率为0%-5%,20年为8%-23%,30年为30%-40%。因此,根治溃疡性结肠炎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
以结肠粘膜广泛溃疡为特征的结肠炎症,称为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累及直肠或远端结肠,也可侵犯全部结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的人较多见。
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的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他胃肠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临床上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其中以慢性复发型最为多见。急性暴发型少见,但起病急、病情重,表现为水样便、高热、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对有较长时间的反复腹泻、腹痛、大便带脓血粘液病史,全身健康情况较差的病人,应考虑有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但应做下列检查后,方能确诊。
1、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症状较轻或在缓解期的病人,肠粘膜缺乏光泽,粘膜苍白,有少数颗粒,轻擦患处,即可渗血,这是活动性结肠炎的重要体征。如没有这种体征,则为静止期。活动性结肠炎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并有脓性分泌物,用棉签轻擦患处,即可出血,或不擦也可出血;粘膜上有黄绿色粘液,擦去可见小溃疡,粘膜完全破坏,在溃疡底可见粘膜下层和肌层。病情严重者,可见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假性息肉,或见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等。
2、X线钡剂灌肠检查:初期,只见结肠痉挛;以后结肠外形变平,肠腔变小,结肠袋消失,粘膜形状紊乱,结肠蠕动增加,排空快。晚期肠管变短变硬,可成铅管状结肠,有假性息肉改变。如溃疡深入粘膜下层,则肠管外形不规则,边缘呈锯齿状;也有的急性病人,结肠可以正常。如有结肠扩张,是将要穿孔的重要征兆,应引起注意。
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与阿米巴、血吸虫病相似。通过在粪便中找到病原菌等方法,可帮助鉴别。同时要注意,溃疡性结肠炎有与结肠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另外,要与慢性细菌性痢疾、结肠过敏、肠结核、局限性结肠炎相鉴别。
据最近资料证实:溃疡性结肠炎随着病程及类型的演进,癌变病例不断增加,且均为分化低、预后差的晚期癌。有关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并发大肠癌的发生率占大肠炎型为6.3%,左降结肠炎型为1.0%。得病同发病期限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发病10年后癌变率为0%-5%,20年为8%-23%,30年为 30%-40%。因此,根治溃疡性结肠炎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
一、节饮食,适寒温,减少发病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炎及大肠癌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且以年龄在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为多,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讲究饮食结构,注意天气变化很重要。
一般而言,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严格忌酒,主食粗细粮搭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环节。
高温和高寒环境均会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对消化系统而言,大便秘结或排便功能紊乱为其主要表现,而这常是溃疡性结肠炎产生的根本原因。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或高寒环境,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面。
二、早治疗,勤复查,防患于未然
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后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谨防其癌变。患溃疡性结肠炎者应坚持中西药物治疗,常做免疫学大便潜血检查,或更准确地测定粪便中退变加速因子(DAF),以防止病情发展。世界医学组织普遍认为,对于全大肠炎型溃疡性结肠炎,及早采取全大肠切除术是较理想的预防癌变的措施。
三、调情志,养生性,警惕体质变化
情绪调节对于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及大肠癌也很重要。紧张、劳累、愤怒、气恼等不良情绪常是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节奏缓慢的工作,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很重要。
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外,对于30岁以上有排便功能紊乱、黏液性血便、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腹部包块或肿块者,应高度警惕大肠癌,必须做X线钡剂灌肠、乙状结肠镜、大便潜血检查(免疫法)等,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以促进消化、循环等功能的良性发展,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也不失为防治溃疡性结肠炎、预防其癌变的“灵丹妙药”。
生鱼片惹来了溃疡性结肠炎
杨女士虽人到中年,可总有使不完的精力。只是最近半年,她不知何因经常出现腹痛、腹泻,有时大便还挟有粘液,人也越来越感到乏力。因为工作太忙,杨女士一直没去医院诊治。上个月出差去了趟日本,回来后发现腹痛、腹泻比以前更重了,大便还出现脓血,杨女士担心是在日本吃了生鱼片而得了肠炎,于是找了家大医院看病。医生让她做了一系列检查,最后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还说治愈难度很大。杨女士无奈之下,经人介绍来到了北京某中医胃肠科……
治疗一个疗程后,杨女士的腹痛、腹泻症状大大缓解,大便逐渐成形、脓血现象逐渐消失,坚持治疗三个疗程,杨女士已经彻底摆脱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困扰,原本西医宣称溃疡性结肠炎治愈难度大的判断在专家的妙手回春下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