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遗传性耳聋的发病时间

遗传性耳聋的发病时间

先天性遗传性耳聋:耳聋于出生后即已发生,且出生后不再发展的遗传性聋属先天遗传性聋。

遗传性进行性耳聋:出生时耳的各部分均正常发育,听力正常,而于出生后某一年龄阶段方始出现进行性听力下降,最后发展为严重的耳聋。

伴发疾病:

⑴单纯型遗传性聋:耳聋为发病个体唯一的遗传性疾病,其它器官无遗传性损害。

⑵伴有其它器官遗传疾病的耳聋综合征:患者除遗传性聋外,尚伴有身体其他器官的遗传性疾病,如眼、骨骼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皮肤、内分泌系统、代谢性疾病等。

遗传耳聋怎么办进行调节

遗传性耳聋指的是由于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这种疾病是由父母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及位于其中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传给后代而引起的耳聋,并且在于孙后代中以一定数量出现。在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位患有先天性耳聋,其中60%以上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遗传性聋的群体发病率已超过27/1000,在所有耳聋病人中,遗传性聋约占50%。

遗传性聋分为综合征性遗传性聋及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聋两大类。前者指除了耳聋以外,同时存在眼、骨、肾、皮肤等部位的病变,这类耳聋占遗传性聋的30%;后者只出现耳聋的症状,在遗传性聋中占70%。只有选配助听器。完全治好是不可能的,不过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各种干预手段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建议密切关注听力情况,如果还有残余听力并且听损不是特别重,可以考虑使用助听器进行干预,如果听损比较严重也可以使用人工耳蜗进行干预,总之不要灰心。

综上所述,遗传性耳聋的发病率会比较高,一般两个人在一起会导致孩子耳聋的机会是很少的,但是相同血统的,近亲结婚,因为具有了遗传的基因,所以子女会有遗传性耳聋的几率就比较高,具体的数字能有6到9倍。因此都避免近亲结婚,以免影响后代。

深入了解遗传性耳聋

顾名思义,先天性耳聋就是宝宝生下来就听不到声音,它是指胎儿出生前因耳部病变致出生后即有听力障碍,或致聋病源潜存于胚胎期,而迟至幼年或成年才发病者。

所有耳聋的60%可归因于遗传因素,估计先天性聋的发病率为0.1%。据1979年统计,已有124种遗传性疾病都能产生听力丧失,所以先天性聋并不罕见,而遗传又是引起先天性聋的重要因素。

一、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按遗传因素分为内耳发育不全和合并其他畸形两大类

1、内耳发育不全:内耳发育不全出生时即聋。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占遗传性聋的70%)还可见于13~15三体型。

2、遗传性聋合并其他畸形(综合征):眼病—白额发综合征、白化病、色素过度沉着、指(趾)甲营养不良症、甲状腺肿、发作性晕厥、进行性的色素性视网膜炎。

3、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可引起内耳畸形及内耳毛细胞消失,见于13~15三体型及18三体型。

二、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聋 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系螺旋器在生后逐渐发生进行性变,是与基因突变有关的遗传病,可分为遗传性耳聋单独出现和遗传性耳聋伴其他综合征二类。

1、遗传性耳聋单独出现

家族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本病特征为进行性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为耳聋始于儿童 (8—12岁)或青年时,到成人时进行性加重,为双侧对称性。

2、遗传性耳聋合并其他畸形 :出血性肾炎、粘多糖沉积病、变形性骨炎、酮酸尿症、神经纤维瘤病、颅骨面骨发育不全;遗传性聋亦可与很多皮肤病变和内源性代谢障碍有关、镰形细胞性贫血伴发感音神经性聋发病率相当高。

三、视网膜变性—糖尿病—耳聋综合征:这种耳聋患者存在母系传递的线粒体基因突变

如上所述,先天性聋与遗传有密切关系。对外耳和中耳的先天畸形还可以通过手术修复,给病人整形和提高听力,但对内耳畸形所造成的先天性聋,或因聋致哑, 在治疗上目前仍无良策。所以今后在防治方面一定要讲究优生学。

已发生严重耳聋者,一旦发现应争取早期听力检查,有残余听力者应早日治疗,利用其残余听力及 时发展语言功能。全聋者最好能入聋人学校受专门教育,学习唇语阅读与发音

老年人耳聋的原因是什么

1、心血管疾病,是影响老年人耳聋的原因之一。老年人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时,内听动脉血管,也会随之发生硬化。由于内听动脉是终末血管,没有侧枝循环,如果发生硬化、狭窄等病变,供应内耳的血液、氧气减少,听力便会下降。

2、缺乏微量元素,也是导致老年人耳聋的原因。长期进食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容易导致老年性疾病,及相应的老年性耳聋。另外,60岁以上老年人耳蜗血运中锌含量下降,是听功能衰退的因素之一。

3、长期遭受噪声的困扰,也会导致老年人患耳聋。城市耳聋患者多于农村,比农村出现早,主要原因是城市噪音大。汽车、机械、基建等,给城市居住者带来的噪音,如果高于60-70分贝,就会对耳朵的毛细胞,造成损伤,而影响听力。

4、吸烟也会导致老年人耳聋的发生。在患有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再吸烟,烟中的二氧化硫煤焦油,会刺激内耳听动脉,使之痉挛、缺血、缺氧,造成耳蜗毛细胞变性退化,听力下降。

5、老年人耳部组织退行性病变,也是导致老年人耳聋主要原因。即由于机体的衰老,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还可引起血管硬化,骨质增生,导致内耳血循环障碍,以致听器官退变,产生耳聋。

6、据调查,遗传因素,也会导致老年人耳聋的发生。耳聋与遗传基因有关,父母患耳聋的早晚,决定着子女患耳聋的早迟,老年性耳聋发病有家族因素。

小儿耳聋多与遗传有关

父母正常孩子也可能耳聋

遗传性耳聋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就是家族中每一代人中约50%会出现耳聋患者,男女均可以发病。这种遗传方式的耳聋往往在刚出生时没有表现出来,到青春期或中年出现逐渐加重的听力损失。这种耳聋很容易被认为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或者认为是偶然因素导致的,而忽略了遗传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当发现家族中有两个以上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听力损失时,应该考虑存在遗传性耳聋的可能。

遗传性耳聋也可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出现。这种遗传的耳聋很常见,其比例占遗传性耳聋的70%~80%。隐性遗传的耳聋,往往在出生后就被发现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

有一种耳聋与跑跳有关

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可以说是由遗传和环境互相影响导致耳聋发生的药物性耳聋,这种耳聋患者存在母系传递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因此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极其敏感。如果发现家里有人因感冒发烧曾经用过氨基糖甙类药物后出现耳聋,要尽早到医院进行基因检测,看看是否有药物敏感的基因突变,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谨慎用药。

这么多耳聋中,有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耳聋,是与跑跳、摔倒和头部轻度外伤等相关的遗传性耳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这种患者刚出生时的听力损失不重,但是每次摔倒,甚至于跑跳运动或者是头部轻度外伤后均会出现听力下降。对于3岁以内的小儿,家长很难发现,只是发现孩子对声音迟钝,越来越不愿意对家长的指令产生快速的反应,但仍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听力出现了问题。解放军总医院临床听力医学中心教授 王秋菊

如何看待遗传性耳聋

实际上,约60%的耳聋属于遗传性耳聋,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而与耳聋相关的遗传基因的突变在正常群体中并不少见,这就是耳聋发病率之所以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遗传性耳聋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就是家族中每一代人中约50%会出现耳聋患者,男女均可以发病,这种遗传方式的耳聋往往在刚出生时没有表现出来,到青春期或中年出现逐渐加重的听力损失。这种耳聋很容易被认为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或者认为是偶然因素导致的,而忽略了遗传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当发现家族中有两个以上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出现听力损失时,应该考虑存在遗传性耳聋的可能。遗传性耳聋也可以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出现,这种遗传的耳聋则非常常见,其比例占70-80%。隐性遗传的耳聋,往往在出生后就被发现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而常常令人不解的是那些听力正常的父母生育了一个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患儿,父母很难想到孩子的耳聋是由于他们是耳聋基因的携带者导致的。隐性遗传性耳聋似乎不是很容易被确定或者换言之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是隐性遗传性耳聋。但是,如果家有聋儿时,则60%的可能首先考虑为遗传导致,而在遗传性耳聋中70-80%考虑是隐性遗传的,而在这些隐性遗传中,多见的基因是GJB2基因突变和SLC26A4基因突变。因此,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来确定病因和遗传方式,具有有力的科学证据。遗传性耳聋除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外,还有X连锁遗传,多数为X连锁隐性遗传,表现为女性携带,男性发病的特点,就是所说的传男不传女,这种耳聋虽然不常见,但是一旦确诊,可以有效地避免聋儿的出生。因此,当家庭中仅仅男孩子出现耳聋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有遗传的因素在其中起作用。那么,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可以说是由遗传和环境互相影响导致耳聋发生的药物性耳聋,这种耳聋患者存在母系传递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因此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极其敏感,可以说只要用一针就可以导致耳聋。因此要格外留意。如果发现家里有人因感冒发烧曾经用过氨基糖甙类药物后而出现耳聋,要尽早到医院进行基因检测,看看是否有药物敏感的基因突变,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谨慎用药,避免悲剧发生。这么多耳聋中,有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耳聋,是与跑跳、摔倒和头部轻度外伤等相关的遗传性耳聋-名称叫做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这种患者刚出生时的听力损失不重,但是每次摔倒、甚至于跑跳运动或者是头部轻度外伤后均会出现听力下降。对于3岁以内的小儿,家长很难发现,只是发现孩子对声音迟钝,越来越不愿意对家长的指令产生快速的反应,但仍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听力出现问题。因此,对于一个刚出生的新生儿,我们要为每一个孩子进行听力筛查,随着孩子的成长,每年直到6岁为止,均进行一次听力检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孩子随后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的发育而导致孩子言语障碍,使得孩子可以健康活泼的成长。让家长来发现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疾病是很困难的,但是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听力有下降,就要到医院详细检查,由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也是隐性遗传的,因此,家长需要医生的遗传咨询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注意耳聋可能遗传

同糖尿病、癫痫等很多遗传性疾病一样,耳聋也具有遗传倾向。耳聋可以发生在出生前期、出生期和出生后期的任一时期,甚至老年性聋也与个体的遗传因素有关。遗传性听力障碍占发达国家儿童听力障碍发病率的60%,在亲缘关系高的国家尤其显著;许多迟发性听力下降也与自身基因缺陷有关,或者因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患者对致聋因素易感而致病。但在发展中国家,因感染因素造成的听力障碍更为普遍,所以遗传性听力障碍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在我国,遗传性耳聋也占到60%)。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侯军才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2780万人,占各种残疾的首位,并以每年约2.3万新生聋儿的速度增长,其中重度和极重度聋占80%左右,可见遗传因素是导致新增聋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预防遗传因素致聋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耳聋防治工作的重点。

1.耳聋是怎样遗传的

人类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染色体,它存在于细胞核内,共有23对,其中22对称常染色体,1对与性别有关,称性染色体。这些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也就是说,父母在向子女传递遗传信息时,首先把自己的染色体分成相等的两组,然后再两两随机组合传给下一代,这样,父母的一些特征就传给了子女。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先天性聋的父母所生的孩子并无听力障碍,而有些听力正常的父母却生下了耳聋的孩子?有的家族中可以有几个先天性聋的孩子,而有的家族中只有一个聋人呢?答案就是个体遗传背景即遗传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临床表象的不同。

2.耳聋的遗传方式及特点

遗传性耳聋中有70%为非综合征型耳聋,即除听力受损外基本无其他异常;30%为综合征型耳聋,除听力障碍以外伴有其他多型症状和体征,如伴有皮肤系统、眼疾、中枢神经系统、颌面及(或)骨骼系统等疾病。在非综合征型耳聋中,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为主,占80%左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占20%左右,性连锁遗传模式及母系遗传模式仅占1%~2%。

2.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在两组染色体中,只要有一组有聋的成分,就会表现出耳聋。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些规律;

(1)父母双方有一方是聋人,他(她)们的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50%;如果父母均是聋人,则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75%。

(2)耳聋子女的下一代仍可能是聋人,不聋子女的下一代不会再出现遗传性聋。

(3)这种遗传性聋,没有性别差异。

2.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只有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均含有致聋信息时,才表现耳聋。如果只有一方染色体有问题,子女不会出现耳聋,而成为携带者。同样可以找出一些规律:

(1)如果父母双方不聋,但均为携带者,那么,其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25%,成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5O%,完全正常的可能性为25%。如果一方是聋人,另一方为正常人,则其子女均不出现耳聋,但均是携带者。如果双方均是聋人,则其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100%,所以要避免相同原因致聋的人婚配。

(2)耳聋的子女如果同正常人结婚,其下一代不会出现耳聋,但均是携带者。不聋的子女的下一代是否会出现耳聋,则要看他(她)本人是否为携带者,同时还要看他(她)的配偶的情况,也就是说,不聋的子女的下一代,也可能会有聋。

遗传性耳聋的众多类型中,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致聋基因的机会是很少的。而同血统者,则相同几率要大的多。理论上,表兄妹结婚生出先天性聋子女的可能性比非近亲结婚的人多78倍。而三代之内的堂(表)兄妹结婚所生后代的遗传病发病率比随机婚配者的后代高150倍。近亲结婚能极大的增加遗传性耳聋的发病率。

3.基因检测技术现状及意义

由于导致语前聋的环境因素的存在,有时无法判断患者是否为遗传性聋,因此对常见基因突变的常规筛查与鉴定,给遗传咨询带来很大帮助。

3.1目前,在美国和欧洲的遗传性聋人群中,已发现数个耳聋重点基因,其中GJB2基因及PDS基因检测被美国哈佛大学儿童医院以及爱荷华大学医学中心列为常规临床检测项目。在我国,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将GJB2基因、PDS基因及线粒体DNAA1555G基因列为耳聋基因检测的常规项目。我国学者目前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A1555G基因、GJB2基因、PDS基因突变引起的耳聋约占整个遗传性耳聋的80%。进行这三种基因的检测,可以明确大部分遗传性耳聋的原因。

3.2聋病基因检查还有以下意义:

(1)指导抗生素(氨基糖甙类)的应用: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和抗炎治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拉霉素等,因其价格便宜和疗效好的原因,在临床被广泛应用,用药途径包括静脉、肌肉和局部,抗生素都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导致耳聋和肾毒性,其中一部分患者(线粒体DNAA1555G基因突变)对上述氨基糖甙类药物极其敏感,少剂量、短时程应用此类抗生素后也有可能发生耳聋,即所谓“一针致聋”。在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前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是非常必要的。除了明确耳聋的病因,尚可指导携带线粒体DNAA1555G基因突变但未发病的母亲家族中的亲属用药,几乎每一个先证者(第一个就诊者)的弟妹及其所有母系成员都可能是突变基因携带者,他们是潜在的药物性耳聋的最大受害者,避免他们因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也发生耳聋的悲剧。

(2)可指导部分耳聋患者减缓耳聋的发展: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PDS基因突变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一种内耳发育畸形,即联系前庭和颅腔的管道变得异常扩大,颅腔内微小的压力变化可以转化为小小内耳腔内翻江倒海式的冲击,破坏内耳结构,引起听力下降。这就是轻度头部外伤可能导致大前庭水管患者听力下降的原因。此类患者应尽量避免头部外伤等原因引起颅压增高,损伤内耳,从而可减缓耳聋的发展。

(3)可预测电子耳蜗植入的疗效:如基因诊断结果提示先天性耳聋是由于GJB2基因或PDS基因突变导致的,那么该患儿的听神经及传导通路以及听觉语言中枢应该是正常的,进行人工耳蜗移植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4).检测确诊为遗传性聋的患者及家庭可进行遗传咨询。评价再次生育的子女出现耳聋的几率。

作为耳科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耳聋基因诊断具有几个重要的特征:

(1)基因诊断技术可以对一定比例的耳聋患者进行准确的分子病因分析,而以往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诊断只能通过病史和排除法推测病因;

(2).基因诊断技术可以早于症状以及常规测听技术或影象技术发现耳聋易感人群;

(3).基因诊断可以作为部分病例常规测听或影象技术的辅助和补充,并实现远程诊断;

(4).基因诊断配合筛查技术和产前诊断可以减少聋病发生、避免聋儿出生,有效地阻断遗传性耳聋在聋人家庭中的传递。

4.先天遗传聋应以预防为主。

4.1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

4.2已育有遗传性聋儿父母的再次生育,因为其遗传风险为25%(隐性遗传规律),是预防耳聋患者出生的重点对象;

4.3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庭遗传性。因同一基因突变导致耳聋的患者(如夫妻双方均为GJB2耳聋或均为PDS突变导致的大前庭水管耳聋,其后代100%会发生耳聋),尽量避免与相同基因耳聋患者结婚;若一方已查明致病的耳聋基因突变,其配偶或对象须进行相应基因的全序列分析以进行准确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

4.4明确的遗传性耳聋患者家族内一级、二级亲属具有25-50%的机会成为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这些亲属的再生育必须置于耳聋基因检测的监护下,

4.5线粒体DNA突变耳聋,因其母系后代肯定将携带母亲突变的线粒体基因,是他们成为环境因素特别是耳毒性药物致聋的敏感个体,在这样的家庭,将进行持续的宣教和监护,对其每一次就医,必须有严格的用药指导,远离氨基糖甙类药物。

遗传性耳聋的分类

遗传性耳聋主要有隐性、显性、伴性染色体遗传和线粒体母系遗传四种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遗传方式,约占遗传性耳聋的80%左右。这种遗传方式的特点是父母双方可以都听力正常,但分别携带单个隐性基因突变,在他们的后代子女中,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通过遗传获得父母方携带的基因突变,则极有可能产生遗传性耳聋。在我国, 60%以上的遗传性耳聋患者是由GJB2或SLC26A4基因突变所造成的,而这两个常见耳聋基因的绝大部分突变都是以隐性方式所遗传。一般来说,以隐性方式遗传的耳聋患者往往在出生时即具有听力障碍,且听力损失情况比较严重,多见于重度、极重度耳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约占遗传性耳聋的15%左右。与隐性遗传性耳聋相反,显性遗传性耳聋的特点是患者只要携带单个显性基因突变就可以导致耳聋,患者父母中的一方及更上代祖辈中也往往有耳聋患者,家族病史比较明显。显性遗传的耳聋多数听力损失情况较轻,往往出生时听力状况尚可,但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恶化。

伴性染色体遗传和线粒体母系遗传的比例相对较低,只占遗传性耳聋的2%-3%。但和其他国家和人种相比,线粒体基因突变A1555G在中国人群中相对更为普遍。此突变可导致患者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很容易导致药物性耳聋。因此具有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对于新生儿来说尤其重要。

遗传性耳聋的预防方法

由于耳聋具有遗传性的特征,聋人之间的婚配要有遗传咨询师的指导可以避免再次生育一个聋儿。近亲结婚,仍然要避免。对于已经有了一个聋儿的家长,要第二胎之前,要进行聋病基因诊断,家长及聋儿均应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指导生育第二胎,可以获得生育一个正常听力儿的机会。

目前,我们又倡导对于每一个新生儿在进行听力筛查的同时进行基因筛查,以便每一个新生儿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清楚其内在的优势和劣势,能够做到清楚科学地应对由于本身基因缺陷而面临的听力危机,可以有效地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保证孩子在一个健康的听力状况下成长。

因此,当对遗传性耳聋的了解越多,具有预防遗传性耳聋的能力就愈大。加强宣传和科普知识对于预防遗传性耳聋是一个非常有效手段。

以上就是关于遗传性耳聋的预防方法,如果有耳聋的患者,正准备要生育宝宝,一定要咨询相关专业医师,再做生育的计划。

相关推荐

怎样的耳聋会遗传

目前医学上已经知道的遗传性耳聋有以下3种: 1、单纯性耳聋(就是只有耳聋,不伴有其他疾病者); 2、耳聋伴有其他异常的综合症; 3、染色体异常。 其遗传的方式有: 1、显性遗传若双亲中有一个为异合子,约1/2的后代有耳聋。另外1/2的后代可能完全正常,且不会再传给后代。 2、隐性遗传若父母双方都有同一隐性基因,且均不是耳聋患者,在理论上将有1/4的子女出现耳聋,另有1/2的子女无耳聋,但均属耳聋基因携带者。遗传性耳聋在治疗上比较困难,最理想的办法是预防其发生,杜绝近亲结婚是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

听力基因筛查的作用

听力正常人群中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5%-6% 药物性耳聋敏感人群0.3% 每年出生0.1-0.3%听力障碍孩子,每年新发耳聋患儿6-8万名 我国听力言语残疾者中7岁以下的聋儿达80万人 GJB2 临床表现:GJB2基因突变所致的耳聋患者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学语前聋,临床表现为先天性中重度耳聋,前庭功能基本正常,双耳听力多成对称性,听力损伤大多数无进行性发展,但在少数病例也存在临床表型的异质性。 检测意义:GJB2基因突变所致的耳聋在儿童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中占40% ,患病约80%为中重度耳聋,早期诊

遗传性耳聋的遗传方式

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是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此类耳聋只有在两个分别来自父母的等位基因均为致聋基因时才出现耳聋。隐性遗传性聋到目前为止占单基因突变的80%.尽管大多不发病,但基因携带者将把相同基因型传递给他们25%的子女。含有耳聋隐性基因的婴儿如果是家庭中的第一位发病者,由于无相关的全身其他异常及无耳聋家族史,耳聋可在不被察知的情况下出现。 ⑵常染色体显性遗侍性聋指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此类耳聋占基因性聋的10%-20%,婴儿接受来自父母之一方的致病基因即

先天性耳聋的类型有哪些

(1)遗传性耳聋:指由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前者又分为亲代之一将带在常染色体上的显性致聋基因传给子代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致聋基因引起的耳聋,称为伴性遗传性聋。常染色体遗传性聋可以表现为无相关畸形的各种骨迷路和(或)膜迷路发育异常,和伴有心脏、肾脏、神经系统、颌面及骨骼系统、代谢内分泌系统、皮肤和视器等组织器官畸形的众多综合征。 (2)非遗传性耳聋:妊娠早期母亲患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患,或梅毒、糖尿病、肾炎、败血症、克汀病等全身疾病,或大量应用耳毒性药物均

遗传性耳聋能治吗

先天性耳聋患者也有了非常有效的干预方法,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是最有效的手段,俗语说:“十聋九哑。”但目前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已经可以做到“聋而不哑”,大部分先天性耳聋患儿通过有效干预和康复,可以正常的通过言语交流,并在普通学校就读。 总体来说,遗传病的诊治重在预防,在国内一些医学中心已经开设遗传门诊,利用基因诊断技术(患者及家属抽取静脉血,产前诊断需羊水穿刺)发现并诊断遗传性疾病,通过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选择最合适的决策,降低患儿的出生风险。 所以遗传性耳聋重在预防,目前能采用人工器材辅助治疗。

遗传性耳聋好治吗

遗传耳聋能治好吗?这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有位女性朋友患有遗传的耳聋,因她的父母是正常的,所以她想知道,她这种状况能不能治好。那么究竟遗传性耳聋能不能治好,这一问题在困扰着许多患者,很多患者可能很急于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由专家来针对一这情况,来给我们详解一下,具体内容如下文所示: 根据你的检测结果,考虑是GJB2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聋,属于隐性遗传,你的父母是正常听力的突变基因的携带者。 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以助听器和电子耳蜗治疗为主! !避免强噪声,避免头部外伤,禁用庆大霉素、

慢性肾小球肾炎会不会遗传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不是遗传病,但要看是哪一种肾炎。它分为原发性肾炎、继发性肾炎和遗传性肾炎。前两者不会直接遗传,但是子女得肾病的几率较正常人高。 真正的遗传性肾炎称为Alport综合征,又称为眼-耳-肾综合征。这是一种以反复血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部分合并眼部改变和神经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肾炎,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这个疾病有不同的遗传方式,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方式与性别有关,即母亲患病传子也传女,父亲患病传女不传子。 因此大多数的慢性肾炎不具有遗传性,

耳聋的原因

传导性耳聋:(1)外耳道堵塞;(2)鼓膜穿孔(因外伤或中耳炎);(3)中耳反复发炎,引起听骨链破坏或中断、粘连固定;(4)先天性听骨链畸形。 神经性耳聋: (1)先天遗传,目前已知道的遗传性疾病已有70余种与先天性耳聋有关系; (2)母体妊娠期的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 (3)妊娠期母体因为某些疾病而应用对耳有毒性的药物,或婴幼儿出生后不恰当的用药,这是当前造成神经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经性耳聋会遗传吗

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常常伴有耳呜。神经性耳鸣耳聋属于后天性耳聋,不会遗传。遗传性聋指的是由于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这种疾病是由父母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及位于其中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传给后代而引起的耳聋,并且在于孙后代中以一定数量出现。

什么是遗传性耳聋

遗传就如俗话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是指自然界的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来繁衍后代。物生其类,传种接代;一个物种只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这些后代又继承着上一代各种基本特征的现象,就是遗传。 遗传性耳聋的患儿,其疾病的根源来源于有基因缺陷的父母,是父母亲的基因传递给患儿,使其发病,而父母亲的听力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不正常的。 为什么看似正常的父母可以孕育一个有基因缺陷的聋儿?为什么有的耳聋传男不传女?为什么有的耳聋是一次偶然的用药而导致的终生遗憾?为什么有的孩子摔倒之后听力就急剧下降?这些为什么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