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胆管癌有无口服药
晚期胆管癌有无口服药
胆囊癌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一般治疗包括全身支持,补充营养,增加饮食,症状发生与饮食有关时,可进低脂肪饮食。止痛与一般治疗相同,如疼痛不易缓解时,可给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或用吗啡类药物。
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起病隐匿,无特异症状,早期诊断困难,故能手术切除者不多,国内文献报道为50%。能行根治性手术者更少,仅为20.2%。即使已作病灶切除,手术后平均存活时间仅8.4个月,近90%的患者死于手术后1年内,5年存活率不及5%(0%~10%),个别报道为14.5%。近年国外开展手术切除病灶加核素术中照射治疗晚期患者,对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可能有所改善。胆囊癌的手术也可分为姑息手术、根治术及扩大根治手术,姑息手术是指在肿瘤已不可能根治的情况下,为改善患者症状而采用胆囊肿块的局部切除或各种引流手术。根治手术应视病期的早晚而含义有所不同。限于黏膜的原位癌或早期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视为根治。而侵及肌层或胆囊壁全层者,则需切除胆囊床2~3cm的肝组织及胆囊管,肝总管周围淋巴结才算根治。对肝脏已被侵犯,周围淋巴结已有转移的晚期患者,只能行扩大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是指在区域淋巴结或邻近脏器有转移的情况下,切除肝右叶、胰头、十二指肠及血管的切除重建等。
隐匿性胆囊癌是指术前、术中均未得出诊断,而因“良性”疾病胆囊切除术后由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癌者。隐匿性胆囊癌由于是在术后确诊,所以面临的问题为是否需要再次行根治手术。对术后病理证实癌肿仅侵犯黏膜层或肌层者,单纯行完整的胆囊切除术已达根治目的,可不必再行第二次根治手术。由于胆囊颈、尤其是胆囊管的癌肿位置邻近胆囊三角,易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无论侵犯胆囊壁哪一层,均应再次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对浸润超过肌层,切缘阳性及胆囊三角淋巴结活检阳性的隐匿胆囊癌也均应行第二次根治性手术。
排除胆管癌的一些检查项目
其实一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的的症状我们容易忽视,导致了很多的胆管癌患者发现就是晚期,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大家定期的进行体检工作,对自己的身体有个全面的认识。
胆管癌在发病时会出现很多不良的症状,会有腹胀,腹痛,皮肤瘙痒。但是在早期的时候患者往往是没有很明显的不良反应的。所以在胆管癌这个发现上是比较困难的,一旦有症状出现都是中晚期了,所以对于治疗有很大的难度,那么按时的筛查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腹部B超:该检查具有无创、方便、费用低、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是诊断胆管癌首选方法。
腹部CT:腹部CT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优于B超,可显示出胆管肿块部位、大小、局部扩散、血管有无侵犯、胆管扩张程度及腹水等。
核磁胆道造影MRCP: 该检查属三维立体成像,可显示胆道全貌,在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形态上更直观。
PTC检查可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胆道内流动及分布情况,判断胆总管下段开口有无梗阻,对部分梗阻还是完全梗阻诊断较CT准确。对区分肿瘤、结石还是炎症引起的胆道梗阻价值较大。
上这四种排除项目检查,只要您每年去医院进项身体检查大概两次或者三次,就可以让我们带到预防作用。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有所保障,自己和家人也就会放心。及时患上此病,因为发现时间早,治疗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
为什么会得胆管癌
1.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2.胆管、胆囊结石: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3.溃疡性结肠炎: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4.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5.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
6.胆道手术史: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7.放射性二氧化钍:与钍有接触史的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年龄较无钍接触史者早10年,其平均潜伏期为35年(接触钍后),且较多发生在肝内胆管树的末梢。
8.硬化性胆管炎恶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PSC亦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国内部分胆管癌病人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10.K-ras基因突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胆管癌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率达77.4%,说明K-ras基因突变在胆管癌的发生中可能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胆管癌患者的饮食宜忌
胆管癌饮食之适宜吃的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胆道、胆管癌作用的食物:鱼翅、鸡肫、荞麦、薏米、豆腐渣、猴头菇。
(2)宜多吃具有抗感染、抗癌作用的食物:荞麦、绿豆、油菜、香椿、芋艿、葱白、苦瓜、百合、马兰头、地耳、鲤鱼、水蛇、虾、泥鳅、海蜇、黄颡鱼、针鱼。
(3)宜食具有利胆通便作用的食物:羊蹄菜、牛蒡根、无花果、胡桃、芝麻、金针菜、海参。
(4)食欲差宜吃杨梅、山药、薏米、萝卜、塘虱、恭菜。
(5)腹痛、黄疸参看肝癌有关内容。
胆管癌饮食之忌食食物
(1)忌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
(2)忌暴饮暴食、饮食过饱。
(3)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忌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
(5)忌坚硬、粘滞不易消化食物。
胆管癌的饮食禁忌
胆囊癌直接扩散胃及十二指肠,可引起胃幽门梗阻。胆囊癌的转移早而广泛,最常见的是肝脏转移。胆管癌指原发于肝外胆管的癌瘤,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细胞癌、胆囊癌和壶腹部癌,又分为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下段胆管癌,主要表现有迅速进行性加重的阻塞性黄疸,体重下降、胆囊肿大、肝肿大及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畏食油腻等。而腹痛和急性胆管炎症状少见,临床难与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鉴别。晚期可见明显消瘦、乏力及恶病质。
【宜】
(1)宜多吃具有抗胆道、胆管癌作用的食物:鱼翅、鸡肫、荞麦、薏米、豆腐渣、猴头菇。
(2)宜多吃具有抗感染、抗癌作用的食物:荞麦、绿豆、油菜、香椿、芋艿、葱白、苦瓜、百合、马兰头、地耳、鲤鱼、水蛇、虾、泥鳅、海蜇、黄颡鱼、针鱼。
(3)宜食具有利胆通便作用的食物:羊蹄菜、牛蒡根、无花果、胡桃、芝麻、金针菜、海参。
(4)食欲差宜吃杨梅、山药、薏米、萝卜、塘虱、恭菜。
(5)腹痛、黄疸参看肝癌有关内容。
【忌】
(1)忌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
(2)忌暴饮暴食、饮食过饱。
(3)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忌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
(5)忌坚硬、粘滞不易消化食物
吃鱼生虾生引发胆管癌
多数胆管癌患者无疼痛,误诊率较高
绝大多数胆管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皮肤、巩膜黄染,而且呈进行性加重、加深,多数患者无疼痛,误诊率较高。根据癌肿不同生长部位,胆管癌分为肝门部胆管癌、胆管中部癌和胆管下端癌。无论哪种胆管癌,早期并没有典型症状。只有很少部分胆管癌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体重减轻、皮肤瘙痒、食欲不振等。
临床发现,胆管癌发病人群以50~70岁的老年人居多,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处在此年龄段且出现腹痛、腹胀、皮肤瘙痒,甚至是黄疸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筛查,一般排查胆管癌必做以下四项检查。
1、腹部B超:该检查具有无创、方便、费用低、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是诊断胆管癌首选方法。
2、腹部CT:腹部CT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优于B超,可显示出胆管肿块部位、大小、局部扩散、血管有无侵犯、胆管扩张程度及腹水等。
3、核磁胆道造影(MRCP): 该检查属三维立体成像,可显示胆道全貌,在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形态上更直观。
4、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检查可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胆道内流动及分布情况,判断胆总管下段开口有无梗阻,对部分梗阻还是完全梗阻诊断较CT准确。对区分肿瘤、结石还是炎症引起的胆道梗阻价值较大。
胆管癌的病因
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20%):
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溃疡性结肠炎(15%):
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胆管,胆囊结石(30%):
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10%):
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10%):
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
胆道手术史(5%):
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让胆管癌患者快速恢复的四类食物
1、胆管癌患者宜多吃具有抗胆道作用的食物,这些食物主要有:鸡肫、荞麦、薏米、豆腐渣、猴头菇、香菇等。
2、胆管癌患者宜多吃有利胆通便作用的食物,这些食物主要有:无花果、胡桃、芝麻、金针菜、海参、黑木耳、豇豆等。
3、胆管癌患者宜多吃具有抗感染、抗癌作用的食物,这些食物主要有:芦笋、绿豆、油菜、芋艿、葱白、苦瓜、百合、马兰头等。
4、胆管癌患者宜多吃可以恢复食欲的食物,这些食物主要有杨梅、山药、薏米、萝卜、酸菜、柠檬、香蕉、莲子等。
胆管癌是怎么回事
1.胆道慢性炎症、感染因素
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因为临床上发现与胆管癌有联系的疾病均可导致胆管慢性炎症。胆汁中某些物质(如胆汁酸的代谢产物)长期对胆道黏膜的刺激,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
2.胆管、胆囊结石
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因而认为结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致癌因素。
3.溃疡性结肠炎
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平均为40~45岁,常有长期的结肠炎病史,病人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是诱发胆管癌和PSC的原因,病变多波及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致胆道癌可能与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4.胆管囊性畸形(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管囊肿容易癌变已成为共识,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胆管癌的发病率高达2.5%~28%,胆管囊性畸形者发生癌变较正常人早20~30年。尽管75%的胆管囊性畸形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出现症状,但就胆管癌的发生来说,有3/4的患者是成年期出现胆管囊性畸形症状者。关于胆管囊性畸形导致胆管癌变的机制,有人认为胰管汇入胆管的开口异常高时,会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引起胆管上皮恶变。其他可能导致恶变的因素有胆汁淤滞、结石形成和囊腔内慢性炎症等。
5.肝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感染
华支睾吸虫感染也被认为与胆管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虽然华支睾吸虫多寄生于肝内胆管,但也可寄生在肝外胆管,虫体本身及代谢产物对胆管黏膜上皮长期刺激,引起胆管黏膜增生,产生瘤样改变、癌变。
6.胆道手术史
胆管癌可发生在手术多年之后,可发生在不含结石的胆管,主要是慢性胆道感染导致上皮间变,常是在胆道内引流术后。
7.放射性二氧化钍
与钍有接触史的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年龄较无钍接触史者早10年,其平均潜伏期为35年(接触钍后),且较多发生在肝内胆管树的末梢。
8.硬化性胆管炎恶变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病人患胆管癌的机会也高于一般人群,PSC亦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国内部分胆管癌病人伴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10.K-ras基因突变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胆管癌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率达77.4%,说明K-ras基因突变在胆管癌的发生中可能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此外,可能与胰液反流、胆汁淤滞、结石形成、胆管良性肿瘤恶变、肝脏干细胞的肿瘤样分化有关。均可造成对胆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刺激,进而诱发胆管癌。
胆管癌疾病饮食禁忌内容
胆管癌是一种很常见的肿瘤疾病。对于这种疾病的患者,饮食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饮食可以为治疗带来很好的辅助作用。下面就是小编给患者朋友们带来的胆管癌的饮食方案。
胆管癌饮食之适宜吃的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胆道、胆管癌作用的食物:鱼翅、鸡肫、荞麦、薏米、豆腐渣、猴头菇。
3宜食具有利胆通便作用的食物:羊蹄菜、牛蒡根、无花果、胡桃、芝麻、金针菜、海参。
4食欲差宜吃杨梅、山药、薏米、萝卜、塘虱、恭菜。
5腹痛、黄疸参看肝癌有关内容。
胆管癌饮食之忌食食物
1忌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
2忌暴饮暴食、饮食过饱。
3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忌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
5忌坚硬、粘滞不易消化食物。
上面的都是一些胆管癌的饮食适宜吃的一些东西,和一些不能够吃的食物,为了能够早日康复,患者和患者家属一定要格外注意,与此同时,患者还要经常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有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