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病理性近视

什么是病理性近视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近视。很多人都认为,近视是因为用眼过度或不当所导致的。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有的近视,还有可能是病理性所导致的。

近视超过600度者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又可根据是否有眼部改变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其近视度数高,发展到一定时期可稳定,眼部没有严重的改变;另外一类是病理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与用眼疲劳无关,近视度数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深,可高达2000度以上。即使戴眼镜也难矫正到正常视力,还可能发生严重影响视力的一系列并发症。可以说,病理性近视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应该引起大家足够重视的、比较严重的眼病,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父母有近视的家庭,小孩发生近视的比率要高于父母没有近视的家庭。据统计,父母均为高度近视眼时,子女发病的机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说,近视与遗传有关。另外,中低度近视又与环境因素,如照明不佳、不良的阅读和工作习惯有关。

病理性近视表现为看远不清,看近也变差,易出现眼胀痛、眩晕、恶心,部分人可有眼球向外偏斜,常有眼球突出。其常见并发症有飞蚊症(眼前出现黑影,且随眼球运动而上下飘动)、豹纹状眼底(眼球向后伸长,血管暴露所致)、后巩膜葡萄肿(眼球变长的另一个结果)、眼底出血(自觉眼前有一块固定的黑影挡住视线)。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视网膜脱离,表现为自觉眼前有固定黑影遮盖,视力突然减退,出现这种情况时,须马上到医院医治,否则会失明。

揭秘近视眼的病因机制

1、单纯性近视眼

(1)、病因:单纯性近视眼的病因假说很多,主要可归纳为遗传和环境两大类。

①遗传假说:单纯性近视眼有明显家族聚集现象,在学生等人群调查发现双亲均为近视眼者,子代近视眼发生率明显高于双亲仅一为近视眼者;后者又远高于双亲均无近视眼者。说明遗传是近视眼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种族的近视眼发生率有很大差异,黄种人发生率最高,白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低。即使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种族的近视眼发生率仍有明显差异,指示遗传因素是种族差异的主要原因。

②环境假说:认为单纯性近视眼是环境因素决定的,主要是近眼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单纯性近视眼发生率与近眼工作量有关。先有多量近眼工作,然后发生近视眼。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营养,体育运动,有机磷农药污染等因素是否与近视眼发病有关,还有待研究。

(2)、发生机制:指引起近视眼发生的生化、病理、光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决定眼屈光力的主要因素为角膜曲率半径,晶状体屈光力与眼轴长度。Sorsby认为三项中如有一项异常即可造成近视眼;三者均在正常范围内,只要组合不当,也可造成近视眼。近年的实测结果显示单纯性近视眼主要的单项改变为眼轴延长,与角膜曲率半径关系较小。

人类近视眼发生时,眼轴延长发生的机制与巩膜,尤其是后极部巩膜的薄弱有关。巩膜结构主要包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氨基葡聚糖和蛋白多糖等)。两者力量的削弱都可引起眼轴延长。哺乳类动物实验中也证实近视眼时有巩膜薄弱,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和氨基葡聚糖的减少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增加。鸡的巩膜结构不同,除纤维层外并有软骨层。近视眼时由于软骨层的增厚,造成巩膜的增厚加强。因此眼轴延长是巩膜组织增多,主动伸长的结果,与哺乳类动物相反。因此鸡的研究结果不能随意搬用于人类。作近视眼实验时,哺乳类尤其是灵长类动物的结果,可能与人类较接近。

据国内大规模调查,青少年近视眼用睫状肌麻痹药后5%~8%的患者近视眼完全消失,即假性近视,完全是调节因素造成的。约50%的近视眼度数基本不变,为真性近视,是器质性改变(主要是眼轴延长)造成的。其他42%~45%的近视眼,度数降低但未完全消失,此为半真性近视,是由调节和眼轴改变共同造成的。除调节外,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率(AC/A)在发病中所起作用也值得注意。

2、病理性近视眼

病理性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关系较大。病理性近视眼的遗传方式主要为单基因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连锁隐性遗传等各种遗传方式。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我国较大规模的家系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病理性近视眼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有:

①家系分析:根据我国7大组病理性近视眼共507个家系的调查分析,双亲均为病理性近视眼者,子代接近全部发病(93%);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的双亲均未发病(即均为杂合子),其同代矫正发病率为22.3%(Lentz矫正法);如双亲之一发病(另一方应为杂合子),同代发病率为45.6%,基本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②流行病学调查:有人对山东某地区作了病理性近视眼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各种表型通婚时子代发病率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的预期值完全符合。

③聚集分析研究:对6个病理性近视眼家系进行聚集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病理性近视眼属于单基因遗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基因频率为14.7%。有少数散发性病例,也不能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存在。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性近视眼中有些家系有多代连续的垂直传代,每代多个个体的子代发病率均接近半数,较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的病理性近视眼基因频率较高(10%~15%),人群中杂合子频率约18%~24%,因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病理性近视眼患者与表型正常者通婚时,每4~5次婚姻中即有一次遇上杂合子,而造成子代发病(假显性现象)。因此不能见到垂直传代即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性连锁隐性遗传:有极少数病理性近视眼家系仅男性发病,且有女性携带者传代等现象,较可能为性连锁隐性遗传。

(4)、基因定位:病理性近视眼的基因定位已发现的突变基因位点有MYP1,位于X染色体q28;MYP2,位于18p11.31;MYP3,位于12q21-q23;7q36及17q21-22。但此类调查对象均为个别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系,且其结果大多不能在以后的研究中重复,可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病理性近视眼具有遗传异质性,目前已发现的突变基因位点可能只代表极少数的个别病例。多数的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的突变基因仍有待探索。现正在积极探索的基因包括与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有关的基因。我国有作者发现高度近视眼可能与HLA-DQB1有关,也值得注意。

成年近视会加深么

对于很多近视眼的人来说,脑海中总有这样一个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用眼时间的减少,视力会趋于稳定,眼镜度数也将不再增加。但实际上,不少人在检查视力时会发现,自己的视力越来越差了,有人甚至担心近视度数无法控制。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近视加深有两种原因

一般来说,儿童一两年内增长50度—75度,成人两三年内增长50度—75度都属于正常范畴,而造成近视程度不断加深的原因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病理性近视。

这是眼睛内部发生的病变,具有遗传性,表现为近视持续加深,并且增加急速。如果一年内近视度数增长超过100度,甚至200度以上,或是累计达到2000度的高度近视,就很可能是病理性近视。对病理性近视的治疗,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后巩膜加固术。

另一种原因是不注意用眼卫生,用眼习惯不正确。

比如,照明过亮或过暗,用眼时间太长,出现倒睫、上睑下垂、角膜炎等眼疾不及时诊治等,都会加重近视。这种原因较为常见。

除此以外,医学界还有一些说法,近视眼与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或年幼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等有关,但这些还未得到最终的验证。

人的眼球一直要到20岁左右才会发育成熟,而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他们发生近视或是近视加深的几率很大。相对来说,成年人的视力状况应该比较稳定,但看电脑、阅读时间过长,眼睛长期疲劳,使得现在成年人近视不断加深的状况也十分普遍。

可见,如果不适病理性近视的话,只要自己注意下用眼卫生,在年龄达到20岁以后,基本上就不会增加眼睛近视的度数了。其中用眼卫生包括,不长时间看近处的食物,用眼1小时就要多休息一会等等,一定不要使得眼睛长时间疲劳。

近视眼是什么引起的

遗传关系

近视主要有40%是遗传,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必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从高度近视遗传的原理与几率

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譬如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使孩子成了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的男子与高度近视眼(600度以上者)的女子结合,子女发病的机会在90%以上。如果与近视眼基因携带者结合,子女可能有半数是高度近视,而同正常视力或中低度近视者结合,子女发生近视眼的机会是1/10。

如果是后天形成的生理性的高度近视,对孩子的眼睛健康影响并不大的,要想使你的宝宝眼睛能够达到健康的发育,就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以后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比如说不要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让孩子去观察事物,包括近距离的视频,或者做一些精细的工作,如书法、描绘和练字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得孩子的近视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儿童近视有哪些种类怎么分的

近视眼是现代文明病的一种,但真正要选择一家比较好的正规眼科医院却并不太容易,于是许多人近视的时候刚开始能拖就拖,或直接去眼镜店配眼镜就觉得可以安心了,那么儿童近视有哪些种类是怎么分的呢?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

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

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

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近视眼是怎样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儿童近视有哪些原因

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近视的发生:外因--长时间近距离看事物,使眼球中睫状肌失去弹性晶状体而导致晶状体不能复原(比天生厚了),于是发生近视。

遗传关系:

近视主要有40%是遗传,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必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

1、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cm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cm。

2、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有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如果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相反,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能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的调节过度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关于近视眼有哪些认识误区

近视的误区一、“视力定型”后无须保护,调查发现,目前,很多二、三十岁以上的成年近视患者不仅在光度复查(验光)的频率和主动性上不如青少年患者,对配镜换镜的重视程度也有相当幅度的下降,连续疲劳用眼的情况也更严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近视患者存在用眼卫生的误区,他们认为,视力也会随着身体发育的结束而定型,定型后视力问题就不会再恶化,所以也无须太关注视力保护。

近视的误区二、眼镜不存在“超期服役”,调查发现,在使用树脂镜片眼镜的公众中,35%的受访者平均1年或更短时间内更换一副眼镜,35。9%的受访者平均2年左右更换一副眼镜,29。2%的受访者每三年或更长时间更换一副眼镜,36。4%的受访者在眼镜用坏的情况下再更换眼镜。其实眼镜是要定期更换的,镜片会随着使用的频率和时间出现或多或少的磨损,而镜面一旦有磨损,则会影响屈光矫正的准确。

近视的误区三、配眼镜是否去医院无所谓,公众对镜片质量的重视程度仅次于验光。有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镜片质量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他们并不知晓如何辩识和保障所购买镜片的质量,超过三成的消费者只将希望寄托在眼镜店和营业员身上。配镜不是一种时尚行为,准确的说是一种医疗行为,一定要去专业医院进行检查验光配镜。

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必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近视眼是怎样分类的

近视眼分类尚未有统一规定,现临床一般最常用的是按屈光度和屈光成分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近视病因是什么

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近视的发生:外因--长时间近距离看事物,使眼球中睫状肌失去弹性晶状体而导致晶状体不能复原(比天生厚了),于是发生近视。

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遗传关系:近视主要有40%是遗传,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必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从高度近视遗传的原理与几率: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譬如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使孩子成了近视眼。

近视眼遗传因素有哪些

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必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 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从高度近视遗传的原理与几率

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譬如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使孩子成了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的男子与高度近视眼(600度以上者)的女子结合,子女发病的机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与近视眼基因携带者结合,子女可能有半数是高度近视,而同正常视力或中低度近视者结合,子女发生近视眼的机会是1/10。

如果是后天形成的生理性的高度近视,对孩子的眼睛健康影响并不大的,要想使你的宝宝眼睛能够达到健康的发育,就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以后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比如说不要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让孩子去观察事物,包括近距离的视频,或者做一些精细的工作,如书法、描绘和练字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得孩子的近视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成年近视会加深么

近视是现代人非常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学生中就格外的常见了。而很多人都认为近视会使得我们看东西不是很清晰,所以都害怕自己的近视度数会不会逐渐的增长到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因此都非常的担心。

对于很多近视眼的人来说,脑海中总有这样一个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用眼时间的减少,视力会趋于稳定,眼镜度数也将不再增加。但实际上,不少人在检查视力时会发现,自己的视力越来越差了,有人甚至担心近视度数无法控制。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近视加深有两种原因

一般来说,儿童一两年内增长50度—75度,成人两三年内增长50度—75度都属于正常范畴,而造成近视程度不断加深的原因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病理性近视。

这是眼睛内部发生的病变,具有遗传性,表现为近视持续加深,并且增加急速。如果一年内近视度数增长超过100度,甚至200度以上,或是累计达到2000度的高度近视,就很可能是病理性近视。对病理性近视的治疗,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后巩膜加固术。

另一种原因是不注意用眼卫生,用眼习惯不正确。

比如,照明过亮或过暗,用眼时间太长,出现倒睫、上睑下垂、角膜炎等眼疾不及时诊治等,都会加重近视。这种原因较为常见。

除此以外,医学界还有一些说法,近视眼与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或年幼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等有关,但这些还未得到最终的验证。

人的眼球一直要到20岁左右才会发育成熟,而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他们发生近视或是近视加深的几率很大。相对来说,成年人的视力状况应该比较稳定,但看电脑、阅读时间过长,眼睛长期疲劳,使得现在成年人近视不断加深的状况也十分普遍。

可见,如果不适病理性近视的话,只要自己注意下用眼卫生,在年龄达到20岁以后,基本上就不会增加眼睛近视的度数了。其中用眼卫生包括,不长时间看近处的食物,用眼1小时就要多休息一会等等,一定不要使得眼睛长时间疲劳。

近视的致病因素

遗传关系:

近视主要有40%是遗传,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必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

1、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cm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cm。

2、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有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近视加深的原因有哪些

近视在学生中十分的普遍,几乎十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近视,而且近年来学生近视的人数还在增长之中,所以。同时有许多人认为到了成年近视就不会在加深了,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近视方面的知识吧!

一般来说,儿童一两年内增长50度—75度,成人两三年内增长50度—75度都属于正常范畴,而造成近视程度不断加深的原因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病理性近视

这是眼睛内部发生的病变,具有遗传性,表现为近视持续加深,并且增加急速。如果一年内近视度数增长超过100度,甚至200度以上,或是累计达到2000度的高度近视,就很可能是病理性近视。对病理性近视的治疗,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后巩膜加固术。

另一种原因是不注意用眼卫生,用眼习惯不正确

比如,照明过亮或过暗,用眼时间太长,出现倒睫、上睑下垂、角膜炎等眼疾不及时诊治等,都会加重近视。这种原因较为常见。

除此以外,医学界还有一些说法,近视眼与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或年幼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等有关,但这些还未得到最终的验证。

人的眼球一直要到20岁左右才会发育成熟,而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他们发生近视或是近视加深的几率很大。相对来说,成年人的视力状况应该比较稳定,但看电脑、阅读时间过长,眼睛长期疲劳,使得现在成年人近视不断加深的状况也十分普遍。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近视什么年龄下都会出现的,同时也知道了很多近视都是自己不注意用眼卫生和长时间用眼造成的,所以平时就要注意保护眼睛。在学习和工作一段时间后,不仅要放松身体,眼睛也是需要得到放松的。

相关推荐

近视眼应该如何预防

1、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近视眼发生有一定规律性,应当注意好发期的视力保健,通常包括学龄前期、生长发育期、怀孕期、围生期及患有某些全身疾病时。单纯性近视眼有明确的外因即长时期近距离用眼,故减少视力负荷预防工作的关键。通过对视力变化的定期监测及对视力进行定性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与确定预防对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以下对象较易发生近视眼,可作为重点预防对象:①有不良用眼卫生习惯及过度近距离工作者。②父母为近视者。③视力不稳定已从1、5降至1、2或1、0者(实际上可能已有近视眼)。预防措施包括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应过

近视眼的分类

按近视程度分:3.00D(300度)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 近视眼睛结构 :3.00~6.00D(300~600度)者为中度近视。6.00D(600度)以上者为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 按照屈光成分:轴性近视眼,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弯曲度性近视眼,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屈光率性近视眼,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按调节性分:假性近视又称调节性近视眼。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它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眼有本质上的不同。

近视眼该如何预防眼球突出

1、避免近视加深:对于所有近视眼、特别病理性近视眼者,应当设法防止近视屈光度加深,维持或争取改善视功能。除可采用上述预防近视眼发生的方法外,尚应特别注意合理用眼,选择适当工作,避免过度用眼与不良视觉刺激。正确矫正屈光不正,配戴合适眼镜。 2、经常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已由教育部和卫生部定为在校学生的健眼操。虽有学者对其效果有不同看法,但只要能够按照规定认真去做,对眼的健康有益无害。 3、延长视线距离、扩大视野。"望远防近视之本",故应千方百计"向远看"。已有人指出,各防近视的设计均无特异之效,室

近视眼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引起近视眼的原因,至今看法仍不统一,但归结起来不外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人的视觉器官适应外界光的不断变化而变异和进化的。现就遗传和环境对眼的影响分述如下。 1.遗传因素(hereditary factor) 根据群体调查,已证明各民族之间近视眼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亚洲人中以中国人和日本人多发近视。欧洲犹太人较英、德等国本地人的近视眼为多见。Stephoson于1919年调查伦敦儿童的眼屈光状态,犹太人儿童的近视眼比本地儿童者约多10倍。 (1)高度近视:胡诞宁等对61个家系调查发现:①双亲

青少年近视的症状都有哪些

近视的症状表现1.眼位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外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2.飞蚊症中度以上的近视眼由于玻璃体混浊液化而产生飞蚊症。 3.重影常见于病理性近视或屈光参差。 4.视物变形常见于病理性近视眼或出现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5.闪光感常见于病理性近视眼或视网膜脱离的先兆。 6.眼底 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

近视眼手术多少年复发

经常会有些朋友担心激光近视手术后的“复发”问题,我个人的看法: 近视眼可以通过手术进行矫正,所谓的”复发“有三种情况,第一,病理性近视,近视度一直发展,一般在1200度以上,所以1200度以上的人作近视手术要小心,一定要排除病理性近视才能手术,最好观察2年,度数稳定后再作手术,不能盲目侥幸,贪图一时的效果,否则手术后近视继续发展,视力还会下降。第二,角膜异常增生,手术把角膜变薄了,治疗了近视,有很少一部分人(不到千分之一)角膜有异常增生,角膜会变厚一点,就称为“回退”或者“复发”。第三,痉挛性近视,年轻

预防近视眼的方法

1.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近视眼发生有一定规律性,应当注意好发期的视力保健,通常包括学龄前期、生长发育期、怀孕期、围生期及患有某些全身疾病时。单纯性近视眼有明确的外因即长时期近距离用眼,故减少视力负荷预防工作的关键。通过对视力变化的定期监测及对视力进行定性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与确定预防对象。根据流行病学调 查,以下对象较易发生近视眼,可作为重点预防对象:①有不良用眼卫生习惯及过度近距离工作者。②父母为近视者。③视力不稳定已从1.5降至1.2或1.0 者(实际上可能已有近视眼)。预防措施包括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

眼睛近视的原因

一、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cm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30~35cm。 二、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

近视眼如何不做手术视力恢复

相关眼科专家表示这种说法只在一种情况下可能成立:那就患者的近视假性近视,而目前医学上认为真性近视不可逆转的,一旦近视,它就永远跟你扛上了。除非你去做激光矫正手术,而激光手术也不过把眼镜直接做到你的眼睛上了而已。 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假性近视由于眼部过分疲劳造成的短暂性视力下降,通过一些物理治疗和放松练习视力就能得到恢复,而真性近视眼睛结构永久性的发生改变。这种结构改变一般分为两种,眼球拉长和屈光介质折射增强,眼睛内部折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可逆转,从循证医学

近视眼会有哪些分类

一、按照临床病理分类 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二、按照近视的程度分类 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等于-300度者。 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 高度近视:屈光度高于-600度者。 三、按屈光成分分类 轴性近视眼,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