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其实是针对于已经生育的女性而言,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在分娩的过程当中,阴道就会变得松弛,自然这种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和谐的性生活,所以这个时候,女性可以通过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恢复紧致的阴道,从而让性生活变得更加的和谐。
一般练习方式(速度略慢) 就象自我控制排尿一样,逐渐收紧PC肌,坚持收紧5秒钟,然后,放松PC肌5秒种,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练习。练习时,从10个开始,逐渐增加到50个,这就叫做一个回合。建议每天练习2-3个回合,即100-150个收紧——放松动作。 开始时坚持时间短可在呼气是收紧吸气放松 PC肌练习什么时候都可以做,因为那只是收紧——放松别人看不见的肌肉,可以站着、坐着、躺着都可以练习,并且别人根本无法觉察。 当你能轻易做到收缩100-300个后,建立有规律的象例行公司般的练习是很重要的。坚持不懈地练习是以后会不断获得好处,得到更多快感的基本。一个日常的练习,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进行,有时间就多做一点,没时间就少做一点,都可以,关键是每天进行,并一直保持下去。
高级练习方式(速度更慢) 高级练习方式会非常累,但效果会好得多。而坚持练习一段时间的复杂方式后,大多数人,都会回复到简单的方式上来。简单的方式简单有效。 能控制排尿的,就是PC肌。中国古代也称这个练习为“提肛”,因为很显然,在做收缩练习时,肛门部位会变得很紧的。 开始先做10-20个收缩动作,看看效果如何。如果你做了20个收缩动作就感觉累了,那你可真要好好练了。做20个收缩动作后,再紧紧地收缩PC肌,尽可能地保持这个状态,越长越好。由于缺乏PC肌锻炼,开始你会觉得很累,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不间断的练习,你就能紧紧地收缩PC肌,来控制射精的冲动,真到冲动感消退。这时候才谈得上“性能力”。
以上就是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一些方法介绍,希望女性朋友可以注重这些常识的了解,这样在生活当中,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 夫妻性生活也可以带来更好的帮助,因此女性在平时生活当中,都可以进行这种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盆底肌肉训练不能忽视
是不是只有经过顺产的妈咪才需要做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而剖腹产的妈咪则可以高枕无忧?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除了分娩,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分娩并非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惟一原因,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产后妈咪都要按照医生的相关要求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
只有顺产才伤盆底肌肉是误解
顺产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胎儿经过阴道分娩出,一般出生的婴儿头部的直径约有9-10厘米,即分娩时阴道要扩张到9-10厘米(正常阴道直径为2.5厘米),经过出生孩子的挤压,阴道扩张明显,盆底肌肉受到彻底破坏,弹性明显下降。对于这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但因此就单纯地认为只有顺产才会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观点是错误的。
其实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怀孕的过程对女性的盆底本身就是一种损伤,只是多少和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正常体位时,人体正常的弯曲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轴指向骶骨,而妊娠时,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使重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使得盆底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所以认为只要选择剖腹产就能避免损伤盆底肌肉,因而不用做相关康复训练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除了怀孕、分娩等原因外,长期便秘、提过重物品、肥胖、长期咳嗽、雌性激素水平改变、年龄增大、大运动量锻炼等都会一定程度上损伤盆底肌肉。
产后盆底功能恢复重在持之以恒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常见症状有阴道松弛、压力性尿失禁例如咳嗽、大笑、用力排便时等增加腹压时尿液不自主溢出,性生活不满意、反复泌尿感染例如尿频尿急等。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日后还可能伴有子宫脱垂、膀胱和尿道膨出、尿道内括约肌关闭不全、尿失禁等并发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生理功能下降,相应的并发症就会越来越严重。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回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要遵循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对于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可采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提肛法,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加强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具体做法是反复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或每日做150—200次,4—6周会有改善,3个月有明显效果。而对于重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电刺激治疗或者相关的手术治疗。
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
女性在怀着宝宝的时候,盆底肌就逐渐在发生改变了,变化行为会一直持续到坐完月子,盆底肌的变化几乎是为了宝宝能够顺利降临人世间而发生的,因此盆底肌的变化对宝宝顺产具有充分必要性。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很重要,在分娩之后,盆底肌肉受到巨大损伤,很难自己修复,因此,会导致有些人有漏尿情况,严重的有产道严重松弛。到了晚年的时候就会有盆底肌功能性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女性被要求必须在生产后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集中。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
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
在女性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等支持结构。盆底肌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盆底肌治疗最佳时间
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
女性在分娩时,盆底肌肉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因此在分娩后,几乎所有的女性都需要做盆底肌肉的康复
训练。那么如何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呢?今天商都专家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瑜珈式的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方法。
孕妇和产妇在医生或专业瑜珈师的指导下,练习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可以打开骨盆,有利于顺利分娩;增强肌肉张力和身体的平衡感,提高整个肌肉组织的柔韧度和灵活度;同时刺激控制荷尔蒙分泌的腺体,增加血液循环,消除身体不适,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
但孕妇要注意在运动过程中不宜出现弯腰、屏气、腹部受压等动作,否则容易伤害胎儿。李主任为准妈妈们推荐以下几个经典的瑜珈姿势。
束角式:坐姿、膝盖弯曲打开,两手握住脚尖。伸展脊椎,脚掌对贴,双手协助脚跟尽量靠近身体,将两膝下压,靠近地面。注意动作时保持挺胸,肩膀打开。做的时候保持3-5个自然呼吸。这个姿势能增加下背部、腹部和骨盆的血液流通,每天练习,分娩时会减少痛苦。
椅子式膝盖和双脚并紧(或自然分开),向下半蹲,就像你要坐在椅子上似的。把你的双臂举过头顶,手掌相对。保持这个姿势,做3个深呼吸。这种姿势能强化身体功能,打开骨盆,有助于顺利分娩。
猫伸展式:像小猫伸懒腰,趴在地上,在呼吸中舒展脊柱。双手双膝四点着地,大腿、手臂均与地面垂直;吸气背部下沉,下巴上扬,臀部向上抬起;呼气拱起背部,让下巴和胸部靠近。它能改善脊柱和脊柱神经的血液流动,也可缓解不少孕妇容易出现的便秘。
腿上升式仰卧,双腿并拢慢慢抬起,和地面成30度,停留一会儿再向上抬,和地面成60度,再停留一会儿向上抬和地面成90度。每次做2-4组,速度越慢效果越好。这个动作可以锻炼下腹部肌肉。
产后盆底肌恢复很重要
为人母的Lisa最近有个难言之隐,她发现自己每次一打喷嚏,下体就会有尿液溢出,让人十分不爽。原本以为只要选择剖腹产就会减少发生盆底肌肉松弛的她,产后就忽视了对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却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中招了。
是不是只有经过顺产的妈咪才需要做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而剖腹产的妈咪则可以高枕无忧?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除了分娩,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副主任曾朝阳表示,分娩并非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惟一原因,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产后妈咪都要按照医生的相关要求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
只有顺产才伤盆底肌肉是误解
曾朝阳副主任介绍,顺产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胎儿经过阴道分娩出,一般出生的婴儿头部的直径约有9-10厘米,即分娩时阴道要扩张到9-10厘米(正常阴道直径为2.5厘米),经过出生孩子的挤压,阴道扩张明显,盆底肌肉受到彻底破坏,弹性明显下降。对于这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但因此就单纯地认为只有顺产才会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观点是错误的。
其实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怀孕的过程对女性的盆底本身就是一种损伤,只是多少和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正常体位时,人体正常的弯曲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轴指向骶骨,而妊娠时,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使重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使得盆底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所以认为只要选择剖腹产就能避免损伤盆底肌肉,因而不用做相关康复训练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除了怀孕、分娩等原因外,长期便秘、提过重物品、肥胖、长期咳嗽、雌性激素水平改变、年龄增大、大运动量锻炼等都会一定程度上损伤盆底肌肉。
产后盆底功能恢复重在持之以恒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常见症状有阴道松弛、压力性尿失禁例如咳嗽、大笑、用力排便时等增加腹压时尿液不自主溢出,性生活不满意、反复泌尿感染例如尿频尿急等。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日后还可能伴有子宫脱垂、膀胱和尿道膨出、尿道内括约肌关闭不全、尿失禁等并发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生理功能下降,相应的并发症就会越来越严重。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回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曾朝阳表示,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要遵循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对于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可采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提肛法,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加强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具体做法是反复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或每日做150-200次,4-6周患者有改善,3个月有明显效果。而对于重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电刺激治疗或者相关的手术治疗。
尿快憋不住了怎么办?
1.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注意水及饮料的摄入,每天喝6到8杯水或饮料,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的水,尽量在白天摄入大部分的水,临近夜晚时不再饮水;调整饮食,避免摄取刺激膀胱的食物及饮料,如咖啡、茶、巧克力以及某些药物等。
2.盆底功能训练
收缩盆底肌使尿流或肛门排气中断,腿和臀部保持静止,保持5—10秒,每天4次,每次重复25下,坚持6—8周,可以改善尿失禁的发生率。
3.微创吊带术
尿失禁的根本原因是盆底组织受到损伤或老化,那相应地,治疗尿失禁也应从解决盆底组织问题入手。对于轻度尿失禁,可以通过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而中重度的患者,则可以通过手术一次性解决问题,而手术仅需20分钟左右。
女性如何锻炼盆底肌肉
在西方发达国家,妇女在生产之后,都会被要求进行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他们甚至在医保条例中提到,如果不坚持完成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课程,等到晚年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医保不予以报销。现在我们也大力提倡产后妇女,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是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改善性生活质量。 建议妇女在产后6周左右返院进行病史询问、常规检查及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医院会给出专业的康复训练。此外,产后妇女自己在家中也可以进行自助康复训练,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后放松,连续做15至30分钟,每日进行2到3次。或每日做150到200次,6到8周为1个疗程。4到6周时患者有改善。
具体方法:吸气,然后在呼气过程中紧闭肛门,就像你正在制止排便。同时,紧闭尿道口,感觉像憋尿。活动阴道周围的肌肉,一松一紧,一张一弛。想象电梯正在上升,一楼、二楼、三楼当你感觉到达顶层时,屏气,保持尿道口、阴道口、肛门同时紧缩。坚持数分钟,然后缓慢放松,千万不要一下子松懈下来。
其实盆底肌肉的训练方法说起来也是很简单的,平时坐公交车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坐办公室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这些训练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耗费时间,不占用太多的精力和体力,但是,这些训练应该坚持,才会取得效果。
为什么要做盆底锻炼
当女性在怀着宝宝的时候,盆底肌就逐渐在发生改变了,变化行为会一直持续到坐完月子,盆底肌的变化几乎是为了宝宝能够顺利降临人世间而发生的,因此盆底肌的变化对宝宝顺产具有充分必要性。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很重要,在分娩之后,盆底肌肉受到巨大损伤,很难自己修复,因此,会导致有些人有漏尿情况,严重的有产道严重松弛。到了晚年的时候就会有盆底肌功能性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女性被要求必须在生产后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集中。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
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
在女性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等支持结构。盆底肌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