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心理健康要素

老人心理健康要素

1、重视人际关系和心理交流

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2、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

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3、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

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4、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更能保证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

老年人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

老人心理健康该怎样护理

1、老年人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一位老太太,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阴天她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有福气,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2、善待古怪的老人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老人:在到达一定年龄段或生活中发生了某种变故之后,他们的脾气和行事的方法变得“古怪”起来,有的开始脾气暴躁、性情孤癖、固执;有的则爱在晚辈而前终日念念叨叨,指责晚辈的这不行那不是,爱替小辈们瞎操心。部分做晚辈的不明白老人为何突然会这般“讨厌”,忍无可忍时,便喜欢跟老人顶撞怄气,甚至在人前驳老人的面子,结果使老人由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或伤心不已,或怒不可遏。凡此各种都不利于老人身心的健康。

老人开始变得“古怪”,这并不是他们要存心招人讨厌,而是由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人至暮年,机体各部分都开始明显地呈现出老化的迹象,有些老人还不得不终日忍受着病痛,这使他们的脾气无可避免地要变得暴躁一些,有些老人看到和自己相处了几十年的同志,友人中不断有人辞世,也不禁会想起自己在人世间的日子已十分地有限,这时再看到儿女在生活上尚不能自立,或比较幼稚的一面,当然也就会替他们感到着急和担忧。部分老人开始变得孤僻和消沉,则是因为自己的来日无多而想到了人生的苦短,和做人的“没意思”。膝下的儿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对老人多一分关心和体谅,反而对其有所嫌弃,就会给老人悲凉的心境多浇上一盆冷水,让他加倍地感觉到生活的残酷。所以说对“古怪”的老人加以体谅和善待,这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古怪”的老人,晚辈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在心理和情感上也要给予必要的抚慰。要陪老人多拉家常,多散心,并要注意多尊敬老人,千万不可随意批评和顶撞,为了养育儿女,父母的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当他们人至暮年时,别说所表现出来的“古怪”是有情可原的,就是确有无理取闹、耍小孩子脾气之处,做晚辈的也应多加忍让,而不可在老人面前造次。

保持心理健康要做到哪些

保持乐观的情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即便是干些家务也不应视为负担,而是带着情趣去干,比如做饭,不断尝试新花样,享受烹饪的欢娱。在工作上要不断创造,在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

善于排除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总伴你左右。

经常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美德,其作用不仅使被帮助者感受人间真情,解决一时之难,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慰。经常帮助别人,就是使自己常处在一种良好心境中。

善待别人,心胸大度。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尤其是被人误解的时候,要亮出高姿态,待对方晓知真相后更会佩服你,这样宽容,关心别人也有利于营造好心境。

要有广泛的爱好。比如收藏、体育、旅游、音乐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间的乐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广泛交友。在偶遇心境不佳时,这种兴趣活动也能起到化解作用。

保持一颗童心。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后,随年岁的增长,有人便产生了“看破红尘“的感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如果仍保持一颗童心,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不论对知识更新,还是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培养生活中的幽默感。除了严肃、正式的场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说话时适当地采用幽默语言,对活跃气氛、融洽关系都非常有益,在一阵会心的笑声中,大家心情特别好。

学会谐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适应社会的规范,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适应力,从而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期最为重要的健康标准之一。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表现为:感知觉、定向力(即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正常;记忆力正常,除良性遗忘(对事件的某些细节准确回忆存在困难)外,不出现明显的记忆损害;思维逻辑清晰,做事果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及决策能力;具备一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常识,并能及时更新保持平和的心态。

2、保持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能否正确评价客观事物,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只看到事物的消极面也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抑郁情绪。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而又稳定的情绪,并能适度宣泄不愉快的情绪,通过正确评价自身及客观事物而较快稳定情绪。

3、良好的适应能力

许多老年人不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总觉得空虚无聊。其实,老年人退休后,有充裕的时间去构建新生活,比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等就是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平台。此外,电视广播、网络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新知识的机会。所以,老年人应坚持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热议的社会现象。那么,你知道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吗?对于老人的照顾,并非只有物质才是最好的。作为晚辈,照顾家中的老人应该及时注意到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根据老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地疏导老人的心理,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据了解,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某种程度上,心理疾病甚至可以引起生理上的疾病。

1、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期最为重要的健康标准之一。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表现为:感知觉、定向力(即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正常;记忆力正常,除良性遗忘(对事件的某些细节准确回忆存在困难)外,不出现明显的记忆损害;思维逻辑清晰,做事果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及决策能力;具备一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常识,并能及时更新保持平和的心态。

2、保持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能否正确评价客观事物,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只看到事物的消极面也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抑郁情绪。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而又稳定的情绪,并能适度宣泄不愉快的情绪,通过正确评价自身及客观事物而较快稳定情绪。

3、良好的适应能力

许多老年人不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总觉得空虚无聊。其实,老年人退休后,有充裕的时间去构建新生活,比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等就是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平台。此外,电视广播、网络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新知识的机会。所以,老年人应坚持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一:衰者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

2、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二: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3、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三: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老人心理健康要注意什么

一戒“忧虑过度”

即使生活中确实发生了令人烦恼、焦虑的事情,我们也应振作精神、积极面对,而不该整天闷闷不乐地就此消沉下去。

二戒“高兴过度”

高兴本来是好事,但要防止“乐极生悲”,特别是当生活中有突如其来的好事降临时,例如:“久别亲人团聚”、“摸彩中了大奖”等等。高兴过度会引起大脑中枢兴奋性增强,使交感神经过度亢奋,这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尤其不利。

三戒“悲伤过度”

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应当学会调解、控制自己的情绪,故友离散、亲人谢世、朋友反目、恋人分手等等,都会给人心理上造成严重打击。此时我们切勿钻入牛角尖,更不要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要学会摆脱,用向好友倾诉、向心理医生咨询等方法,尽快使自己走出心理危机。

四戒“猜疑过度”

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五戒“过度愤怒”

工作中出现矛盾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事情。此时,最好避免激烈的争吵,更不要三句话说不到一起便“怒发冲冠”、“拍案而起”,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况且,发怒就像“双刃剑”,既伤别人也会伤及自己,正如人们常说的“气大伤身”。此时不如先冷静下来,“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对矛盾的双方都有好处。

六戒“过度消极”

当工作中出现失误时,可能会导致有些人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或极其消沉的情绪,严重者甚至自暴自弃。这种做法实不足取,因其对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七戒“过度焦躁”

有些人脾气很急,做事情总想一步到位、一举成功,有些急功近利的心理趋向。当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一下子不能如期实现时,他们便会产生焦躁情绪。其实,这种情绪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适得其反并有损身心健康。

老人心理健康介绍

1.衰老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恐惧心理。

2.精神创伤:老人退休后,会面临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每况愈下等。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3.环境变化: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通过对老人心理健康了解,老人在这个期间,对这些都是要进行注意,而且老人在饮食上也要合理安排,对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老人都是要减少选择的,否则对身体会有影响,同时患有高血压的老人,也需要适当的进行运动。

如何保持老人心理健康

衰者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有益于老人心理健康的方法

幽默:幽默是一种美丽的“转化剂”,它可以使烦恼化为欢畅,能够让痛苦变为愉快,将尴尬变为融洽,有利于调节情绪和消除身心疲劳。目前,美国一些科研机构已经推行“幽默疗法”,此疗法使许多患者全身肌肉得到松弛,摆脱烦恼、内疚、抑郁的心理状态。

音乐欣赏:音乐可以增进健康,辅治疾病,使人延年益寿。经常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有益于陶冶情操,舒心爽志,而且还有化干戈为玉帛,促进家人和睦相处的奇妙作用。从事“音乐疗法”的医生们指出,悦耳动听的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影响大脑皮层,使内分泌系统增加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和酶,因而当一个人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呼吸就加深,神经就松弛,疲劳便得以消除。

书法:书法是一种很好的养生、健身活动。挥毫练笔,不仅得到艺术上的高雅享受,而且能怡情养性、增进健康。它与气功、太极拳相似:静中有动,外静内动。练字时,“意在笔先”、“凝神静虑”,运笔时气沉体松,专心致志,可使人心情舒畅,乐此不疲。

绘画:绘画也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的艺术活动,尤其是到野外一边写生作画,一边欣赏自然美景,有益于身心健康。国外一些医院还采用“绘画疗法”治疗疾病,让患者通过绘画,自然地将压抑在心头的感情发泄出来,调节精神,改善病情,加快恢复健康。

赏花:在阳台上或家中种植花草,置身其中,心情舒畅清爽。定期浇花、施肥、剪枝、移植,也可以使人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医学家研究发现,芬芳扑鼻的鲜花对忧郁症、焦虑、妄想和恐惧症这些牵涉心理的病症具有特殊疗效。如天竺花香能使人神经安定镇静,促进睡眠,消除疲劳;米兰香味能使气喘患者感到心情舒适;熏衣草花香能使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得到缓减;丁香花香对牙痛患者有镇痛安静作用。

读书:读书可以移情易性、振奋精神以增强免疫功能,颇具保健之益。国外已兴起了别具一格的“书籍疗法”,德国就有医院为患者开设了专门的图书室,使不少慢性病,尤其是神经系统及心理疾病的患者,沉湎于书中而很快康复。

想象:近年,欧美一些国家,用“想象疗法”治病颇为流行。患者运用此法,至少可以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缓解痛苦,减少折磨。“想象疗法”的秘诀在于给患者建立一种信心,使其看到希望,增强战胜病魔的勇气。

宽恕:怒气深藏在记忆里,总会觉得愤懑,只有宽恕才能抑制沉痛的回忆。宽恕能治愈心理创伤,甚至能恢复友情,和好如初。

自言自语:自语可以发泄内心长年所遭受的思想和感情上的压抑,从而获得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平衡协调。这是因为自己声音的音调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可以产生安全感。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2.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3.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4.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5.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6.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离退休综合征:是指在离退休后出现的适应性障碍。这种应激因素对心理、心身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年人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而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烦躁、敏感、失眠、心悸。绝大多数人在一年内能基本恢复,对性情急躁而较固执的老年人则所需时间较长。

2、衰弱综合征:由长期烦恼、焦虑;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离退休后,生活及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群交往少,信息不灵;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因素导致。常表现为疲乏、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有时晨起头痛、眩晕,情绪不稳。

3、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独守空屋的特点,尤其是老人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之为“空巢”。这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加重,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4、焦虑症:经常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对心身健康有很大影响。常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疑病症;退休后经济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儿孙上班上学时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问题等引起。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1.5、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躯体不适为主,多发50-60岁, 80岁后少见。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老人心理健康介绍

老人心理健康:

1.衰老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恐惧心理。

2.精神创伤:老人退休后,会面临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每况愈下等。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3.环境变化: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老人在这个期间,对这些都是要进行注意,而且老人在饮食上也要合理安排,对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老人都是要减少选择的,否则对身体会有影响,同时患有高血压的老人,也需要适当的进行运动。

相关推荐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五大要点

老人养生中,保证心理健康亦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为老人介绍几点关于心理健康的要点: 第一要点、重视人际关系和心理交流。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第二要点、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第三要点、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

促进心理健康的3要素

1.经常参加社交活动 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帮助,有益长寿。如果你朋友不多,建议多参加社会组织或者志愿工作。 2.爱操心不是坏事 如果你是个爱操心的人,那或许是件好事。很多实例证明适当忧虑有益健康,尤其是对于男性而言。当你为某件事担忧的时候,自然会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制订相应的预案。这时候,操心就是有益无害的。 3.别把宠物当成最好的朋友 养宠物的确有益健康,但是宠物毕竟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研究发现,养宠物的人并不比其他人群更长寿。相反以宠物取代人际交往的人,寿

家庭和谐与老年人心理健康

健康长寿是人类文明生活一个永恒的主题,心理健康是躯体健康的基石。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的那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而家庭和谐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没有家庭和谐,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对老年人来说,尤其是这样。国外研究表明,“50-80%疾病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关,而仅因情绪致病就占74-76%。”“亲密的关系可以延长人的寿命。”德国一份调查资料证实:“生活在和睦家庭中人患癌症的危险要比生活在暴力家庭的至少要少一半。而且即使患癌症,其存活期也比较长。如果生活在不和谐家庭,整日精神不振、郁闷忧愁,使神经

老人心情不好怎么调理

1、适时开导 老人心情不好,作为家人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解说工作。及时了解影响老人心情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老人的困扰,引导老人走出心理低潮。即使工作再忙,年轻人仍需要多抽空与他们交流、沟通,给老年人以精神安慰。同时还要注意生活中老年人的行为,从老人微小的情绪变化中发现其心理矛盾、冲突,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心里说服、解释、劝慰、鼓励工作等。 2、出门走走 鼓励老人多出门走走,多和其他人交流,例如和其他老年朋友一起晨练、打拳、跳舞、逛公园等,还可在老年大学进修;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与其他老年人一同外出旅行。集体

婴儿期心理健康成长的要素

婴儿期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的心理和智力发育。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会使孩子发育成一个退缩型、冷漠型、孤僻型或焦虑型的儿童,长大以后情绪不稳定,性格懦弱,缺少自信心,适应性差。只有认真注意婴儿的情绪,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的心智才会健康、顺利地发育。 家长在平时要注意融洽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不要等孩子哭闹了,情绪变坏了才去哄他、安慰他。只有当他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爱抚和热情的关怀,孩子才会勇于探索周围的环境,并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为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

耳聋有哪些不利影响

1、人际关系:觉不灵常使患者在学校或社交场合中难以跟同学或亲友谈话,对在电话中交谈也力不从心,以致有被隔离感。同时因为常听不清楚别人说话,很容易造成误会,影响人际关系。 2、身心健康:人的身体健康与他们的听力程度息息相关。在多项研究中,研究者测量了耳聋老人的健康程度,然后为他们配上助听器,3个月后作同样测量,发现他们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都有明显改善。 3、事业发展:重要的商业决策都是在商业会议中做出,耳聋者若无法有效地跟别人对话或听不清楚发言者的讲话,便会错过或误听一些重要的讯息,因而影响商业决策,错过机会,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五大要点

一个中心,是指以健康为中心。 有人戏称:“青年人用健康换金钱,老年人用金钱换健康。”此话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年轻人忙事业,忙家庭建设。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年轻人不同程度地透支生命,用健康的体魄赚前途、换金钱。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已经对社会和家庭尽了义务,作了贡献,所以到了晚年应该不再是追求事业或金钱,而是要以健康为主题。 退休以后,老年人主要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在家安度晚年,另一种就是再就业发挥余热。但无论干什么,都应该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与健康的目的相矛盾,就不应该去做,就要坚决纠正。有的老年人退休后,

老人心理健康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1、态度和蔼可亲,能常乐,能制怒。 2、逻辑思维健全,思考问题条理清楚。 3、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和陈腐观念。 4、情感反应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 5、人际关系良好,家庭和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6、热爱生活,喜欢活动,有适当的业余爱好。 7、感知良好,稍有衰退者,也可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弥补,如戴眼镜、助听器等。 8、记忆力良好,不要别人提醒能记住重要事情,能轻松记住一读而过的7位数字。 9、意志坚强,乐观进取,办事有始有终,不浮夸、不轻易冲动,不常抑郁焦虑。 10、与大多数人的心理

耳聋患者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影响

1.人际关系:觉不灵常使患者在学校或社交场合中难以跟同学或亲友谈话,对在电话中交谈也力不从心,以致有被隔离感。同时因为常听不清楚别人说话,很容易造成误会,影响人际关系。 2.身心健康:人的身体健康与他们的听力程度息息相关。在多项研究中,研究者测量了耳聋老人的健康程度,然后为他们配上助听器,3个月后作同样测量,发现他们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都有明显改善。 3.事业发展:重要的商业决策都是在商业会议中做出,耳聋者若无法有效地跟别人对话或听不清楚发言者的讲话,便会错过或误听一些重要的讯息,因而影响商业决策,错过机会,

影响男人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首先,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都与童年缺少父母之爱有关。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中年人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青年人在事业家庭上倍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至于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关键。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单指情爱,还包括关怀、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帮助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