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什么有关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什么有关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自然病程大约2~4年。病变愈后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最终结果优、良、差各占1/3。畸形严重者往往在青春期可发生骨关节炎。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治愈,但要积极地早期合理诊治。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其为不治之症,其实,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与成人股骨头坏死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是一种可治愈的自限性疾病。
临床经验表明,本病的痊愈与发病年龄、性别和病变类型有关。一般说来发病年龄越小,其发育和塑型的潜力就越大,最终结果越好,甚至可发育成完全正常的关节。
1、年龄小预后好
6岁以下发病者,很少发生骨关节病。6~9岁的病儿将有38%残留畸形,致使在中年发生骨关节病。10岁以上发病者,将在后期发生骨关节病。这主要是由于年幼儿童塑形能力强、有足够时间促进髋臼与变形的股骨头相协调,或称非球形调谐,年龄小体重轻,对股骨头的应力也小。年长儿童不可能完全塑形,最终将发生骨关节病。
2、女孩预后差主要由于女孩的骨骺成熟比男孩早,塑形的时间较短。
3、股骨头受累范围和骨骺被损害程度与预后成正比。如早期在干骺端上的变化,增宽范围大于3~4mm,在以后观察中不断发展者,预后较差。
4、髋臼不能完全包容股骨头提示预后不良,如髋关节半脱位、向外侧突出,关节活动受限明显,特别是外展,说明已残留股骨头畸形,最终将导致骨关节病。
虽然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并不是说这种疾病不用治疗就能够自然恢复正常。这是因为坏死的股骨头在修复过程中,股骨头、颈继发性增大增粗,如不加以限定,将会导致股骨头和股骨颈的严重畸形。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
1 股骨头血供缺陷
Trurta等的研究发现,4~8岁的儿童只有一条血管供应股骨头的血液,即外骺动脉,来自干骺动脉的血供往往被骺板阻挡。而外骺动脉又极易受外旋肌群的压迫而中断血供。8岁以后,圆韧带血管也参与股骨头的血供,故本病发病率降低。另外,儿童尤其是男童的股骨头内外血管吻合弓的变异很大,甚至缺如,也是造成股骨头缺血的一个原因。
2 关节腔内高压
凡是可引起髋关节腔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如外伤后关节腔积血、感染以及发生暂时性滑膜炎等,均可造成供应股骨头骨骺的血管受压而导致本病。马承宣等测定了17例患儿股骨上端的骨内压,发现患侧骨内压明显高于健侧,并经静脉造影发现患侧骨骺内外静脉不显影和旋股内外静脉显影率明显低于健侧,因此认为髋关节腔内压力增高造成股骨上端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发生本病。
其他因素
(1)创伤因素
由于本病多发生在男孩,而髋关节又是活动较多的负重关节,故有学者提出创伤学说,认为本病是股骨上端多次反复的轻微损伤所致。
(2)环境因素
包括围生期和出生后的生活条件。有学者报道,臀位产儿的发病率是正常产儿的4倍,出生时父母年龄偏大、第3胎以后的儿童、家庭生活贫困的儿童等均易发本病。
(3)内分泌因素
Tiroza Tanara测定了47例患儿的血清生长因子A(SMA)的含量,发现较正常儿童血清中的水平明显为低。SMA的主要功能是刺激软骨生长,故认为SMA水平降低是本病的一个促发因素。
(4)遗传因素
Perthes病有一定的家族史,患者的兄弟和第1、2级亲属中的发病机会增加,但有关研究尚未找到遗传学证据。
小孩长期膝盖痛当心股骨头坏死
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偶尔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尤其夜间疼得比较厉害,但第二天就可能不痛了。这样的现象多数是骨骼发育中的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是股骨头坏死的话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但是如果孩子的这种疼痛感持续不退,甚至走路都有影响时,细心的妈妈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髋关节是否出现了问题,因为这通常是儿童股骨头坏死的症状。
与成人股骨头坏死不同的是,儿童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可以治愈的自限性疾病。病儿刚开始会感觉膝关节部位疼痛,跑步的时候痛感会加剧,这主要是因为膝部局部血液运输受阻影响了闭孔神经,从而产生了膝部疼痛感,但这种疼痛感有时会消失。儿童股骨头坏死多发生在4-9岁的年龄段,而且多为单侧发病,男孩发病率不女孩要高。专家介绍,儿童在8岁之前的股骨头的血液供给主要依赖于外骺动脉血管。而在这个年龄段,男孩子比女孩子更调皮,通常在剧烈运动过程中髋部有可能受到外伤,如果伤及了血管,就有可能造成股骨头血液供应不足甚至完全中断,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也是此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儿童股骨头坏死的自然病程是3-5年,如果家长太粗心,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就有可能造成儿童骨骼畸形发育和关节活动障碍。所以,一旦发现孩子行走时有什么异常,就要及时诊断,做到尽早治疗。儿童正处在声场发育期,较早的治疗可以消除造成骨坏死的不利因素,使坏死的股骨头愈合完全,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对于晚期的病儿,这时候股骨头已经出现了错位,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手术治疗,但有可能留下下肢缩短后遗症,造成以后行走出现跛行。
对于儿童股骨头坏死,及早股骨头坏死治疗非常关键,这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负责人的家长对孩子膝盖疼痛的问题一定不要大意,提高警惕,然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儿童为什么也会患上股骨头坏死
引起儿童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主要就是外伤所致。好发于3-14岁儿童,以5-9岁发病率高,平均发病率年龄为7岁男性多于女性的4-5倍。大多数为单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但后发者病情长较轻,有时可并发髋臼缺血性坏死。外伤先造成软组织损伤,损伤没有受到重视和及时治疗,而后髋关节周围发炎,炎症不断挤压关节腔,使腔内形成一个高压区,从而压迫供应股骨头的动脉血管,使股骨头供血受到影响而造成它的坏死。
创伤是引发儿童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生长活跃期的儿童(3岁~12岁)股骨头骨骺可因长期过度蹦跳的反复创伤,使股骨头骨骺血液供应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髋臼发育不良能够引发儿童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头臼不对称,使股骨头应力分布异常、负重大,导致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遗传引发股骨头坏死,儿童身体矮小,骨龄落后,股骨头骨化延迟,软骨成分多,结构变软,易受压的股骨头骨骺板周围血管长入困难,从而诱发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内分泌因素也会引发股骨头坏死,儿童血中的生长素介质水平较同龄的正常儿童低,影响骨的发育,而躯干能正常发育,体重增加,重力压迫股骨头骨骺导致缺血坏死。
骨折为何引起缺血性坏死
由于股骨头的动脉血供,缺乏丰富的侧枝循环,当股骨颈骨折移位明显,血管损伤后,常常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般而言,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下列因素有关:
(1)儿童和壮年的股骨头坏死率比老年人高,这是因为儿童和青壮年股骨颈区骨质坚硬一般不易骨折,致股骨颈骨折时暴力必较大,骨折端移位程度较为严重,因而血运破坏也较为严重之故。
(2)随着股骨颈骨折的处理时间的延迟,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早期手术坏死率,远较延期手术坏死率为低。早期手术病例即使发生坏死,也属部分性坏死,出现坏死的时间也晚;而延期手术者,其坏死往往完全性的,而且坏死出现早。
(3)骨折线越靠近股骨头,其坏死率也越高。通过股骨颈外后上方斜形骨折线者,坏死率最高。
(4)股骨颈骨折原始移位严重,提示股骨头血管断裂亦较严重,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也较高。
(5)复位不良,如过度内收、屈曲或外翻旋转和分离移位等手法,均可增加坏死率,因旋转和分离可使尚未断裂的血管拉紧,或断裂。
(6)多数学者认为应当闭合复位,使用多针或螺旋针固定骨折。有人主张切开复位三冀钉内固定。对位好,骨折愈合好可以减少头坏死不等于不发生股骨头坏死。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怎么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适应证:①病变仅累及头骺前外侧部分或骨化核压缩在50%以内。②患儿年龄较小,6岁以下者。③5项危象中只伴有一项或两项者。非手术疗法中既往采用髋入字型石膏或卧床牵引长期不负重的办法已为大家所据弃。当整个股骨头深置于髋臼内后,让病儿行走,关节内压可帮助塑形,使之较长时间内股骨头受到圆形髋臼窝的保护,维持髋关节的正常解剖状态。
1.精神调控
慢性疾病情绪不稳定,告诉家长了解本病,充分合作是确保成功的关键。
2.限制负重,卧床休息
减轻关节囊内压,有助于滑液对软骨滋养及病变的修复。避免跑跳、负重行走,剧烈活动。
3.牵引疗法
借助牵引力量,可缓解肌肉的痉挛,将股骨头受压力降低到最小程度,有助于股骨头的塑形。下肢牵引,促进关节活动,髋痛和肌肉痉挛消失,配合理疗。
4.坚持扶拐行走
拄拐杖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身体的平衡和髋关节活动,用手把拐杖顶在地面,应用拐杖支持下的部分负重,减轻患髋的负荷。对减轻症状,延缓股骨头结构损害的最好措施,为保护性负重是最低限度的干预性治疗。拐杖通过一个较长的杠杆力臂,拐杖着地产生的推力可代替髋关节的压力,降低股骨头的负荷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血供重建期(再生修复期)防止股骨头压缩发生蕈状变形极为重要的最有效的方法。
5.包容疗法(Containment)
包容治疗目的是促使骨头被容纳在髋臼内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以使得股骨头上的压力平均分布,并使它接受髋臼的模造活动。股骨头的生物性塑形在良好的髋臼包容下进行,则股骨头可获得最佳的恢复,这就是包容下负重治疗。现研究证明,真正的球形股骨头,就有希望达到良好的功能。3~5岁为股骨头骨骺、髋臼塑形高峰。包容标准:股骨头对准髋臼,髋臼覆盖整个骨骺,骨骺外侧位于髋臼缘或臼缘内。
(1)爬行练法:小儿爬行时利用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同时手臂和双腿的活动协调,爬行时,股骨头骨骺在髋臼内均匀的转动,可促使股骨头和髋臼的发育。在良好的包容下,可使股骨头骨骺获得最佳的恢复。股骨头在臼内均匀的转动,范围由点到面,可促进股骨头的发育。
(2)外展内旋承重训练行走:将股骨头置于髋臼内,维持头的球形,踝关节可自由活动。有助于股骨头的“生物性塑形”。一般需持续1~1.5年。目的是:①使股骨头置于髋臼深处,避免了髋臼外缘在股骨头上产生的直接压应力;②整个股骨头的关节软骨承受均等的压力,从而行走时也减少了髋臼软骨上的平均压力;③股骨头深置后能最大限度保持其活动范围,促使股骨头在髋臼内的正常活动与塑形。④负重行走时维持关节内“滑液生理循环代谢泵”的正常状态,充分流动的滑液使软骨和滑膜的营养得到加强,避免了关节软骨的变性改变。
6.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
活血化瘀药物的药理共性是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防止血液凝固或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促进血栓溶解。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异常,防止血液“浓”、“粘”、“聚”的出现。抑制血小板粘附作用、聚集作用、释放作用。可促进毛细血管的再生,激活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加速骨组织修复的作用。
(二)手术疗法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手术治疗目的是防止股骨头变形,提供血液循环使股骨头修复,获得恢复球形结构,保持良好功能,目前手术方法繁杂,莫衷一是,难以遵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人采用髋关节滑膜切除加钻孔,以达到减压作用来改善血运供应。滑膜的功能是制造和分泌滑液在关节腔内,含有高度聚合的、高粘度的透明质酸,充当着髋关节内的主要润滑剂;滑液的功能是供应营养关节软骨的唯一来源,滑膜切除股骨头骨骺失其滋润结局值得探讨,儿童股骨头骨骺是一个软骨团,股骨头的骨化中心一般在6个月~1岁出现,16~18岁与股骨颈融合,6~8年内形成半球体,头颈钻孔的创伤对股骨头骺软骨的影响重视,对减压的手术效果近年有不同的看法。手术对改善股骨头血运无多大帮助,也无客观指标改善股骨头血运,根据临床观察单纯滑膜切除疗效最差,不但未能有效促进股骨头的修复,反而增加了股骨头骨骺的坏死程度及关节的损伤,引起髋关节活动受限,甚者强直,应引起注意。
血管植入力图增加血运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尚未能证实所植入的血管真正达此目的。切开股骨头软骨清除坏死灶,加植骨或用带血管骨瓣植入以促进病变的修复,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关节内压增高、骨内压增高理论及通过血管植入或带血管蒂、带肌蒂骨块移植等增加股骨头骺血循环有关理论和报道,目前尚没公认,手术疗效亦欠满意(潘少川),未见有特殊优点。
采用髂骨截骨包容重建术,如股骨上端截骨术(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截骨术)、骨盆截骨术(Salter法,Canale法,Chiari法),使变形的股骨头获得良好的包容,改变负重力线,使股骨头所承重的压力均衡,增强修复能力,可获一定的治疗效果,若手术失误,不良结局难以弥补。
儿童股骨头坏死是怎么引起的
髋关节外伤
近年来,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儿童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有日趋上升的趋势。髋关节外伤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如髋关节脱位、股骨头挫伤、骨骺滑脱等可引起儿童股骨头周围的血管损伤,血管受损伤后,股骨头部份失去血运,造成股骨头缺血性骨坏死。
医源性
在妇女生产时,由于生产困难或难产,医生借助手或其他器械帮助生产时,也可以造成髋关节的拉伤或扭伤,致使破坏局部的血管,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诱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环境因素
儿童股骨头坏死的环境因素包括围产期和出生后的生活条件,如臀位产儿童的发病率是正常儿童的4倍,出生时父母年龄偏大和家庭经济困难等的儿童易患股骨头坏死。
小孩膝盖痛怎么回事呢
持续膝盖痛要留意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成人股骨头坏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前者是一种可治愈的自限性疾病。但该病的发生一般比较隐蔽,病儿通常开始诉说膝关节部位疼痛,跑步和行走过多时疼痛会加重,但休息后疼痛症状可以缓解。之所以先出现膝部疼痛,主要是因局部血运不足影响闭孔神经,从而引起膝部疼痛。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真正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由于髋关节周围组织受到损伤,导致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受损;股骨头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就会发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
4~9岁更易发病
约80%的病儿是在4~9岁的年龄段发病,多为单侧发病,双侧病变一般占12%左右,男女比例约为4:1。
为什么该病多在4~9岁时发病呢?这是因为儿童在8岁之前,股骨头的血供主要由一条血管提供,我们称其为外骺动脉。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尤其是男孩子,喜欢跑、蹦、跳等活动,如果运动量过大或髋部受到外伤,就可能出现血管受损,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部分中断或完全中断。结果,股骨头骨骺发生缺血性坏死。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是2~4年。如果不经治疗,病变愈合后,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畸形和关节活动障碍。因此,一旦确诊本病,就需要尽早治疗。治疗主要是消除影响股骨头骨骺发育的不利因素,防治或减轻股骨头出现继发畸形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使坏死的股骨头能顺利地完成其自我修复过程。
对于病程晚期的病儿,如果出现股骨头脱位,就需要手术治疗(骨盆截骨术),效果仍不错。不过,部分晚期病儿经手术后,仍可能遗留下肢短缩的问题,行走时会出现跛行。因此,及早治疗很关键。
小儿经常喊膝盖痛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儿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医学界对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真正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孩子的髋关节周围组织受损,导致血管也受损,使股骨头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发生骨骺缺血性坏死。此类患儿约80%是在4~9岁的年龄段发病,多为单侧发病,双侧病变一般占12%左右,男女比例约为4:1。
为什么小朋友在4~9岁时容易发病呢?
这是因为儿童在8岁之前,股骨头的血供主要由一条血管提供,临床上称之为外骺动脉。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大都活力十足较好动,尤其是男孩子,喜欢跑、蹦、跳,如果运动量过大,特别是在激烈的、爆发性的蹦跳过程中使髋部受到外伤,就可能出现血管受损,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部分中断甚至完全中断,股骨头骨骺最终因缺血而坏死。
小朋友腿痛需要仔细辨别病因
1、生长痛
孩子的腿经常在夜间痛得明显,但隔天就没事了。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在发作时只需减少活动多休息,并对局部进行按摩或热敷就能缓解症状。
2、骨折
孩子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受伤局部的外观有发肿甚至弯曲、成角等变化。
3、一过性滑膜炎
炎症如果及时发现,进行理疗并合理休息,一般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可自愈。但也有一小部分患儿发展成股骨头坏死,因此建议定期复查。
12岁股骨头偶尔疼
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群中儿童患者是最为为难,一来因为年龄较小,那时而发作的疼痛,将另孩子痛苦不堪,家长更为着急,不管孩子的状况就去病急乱投医,而后将会还回来更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发生,我们最后了解一下孩子的犯病状况。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过程,包括骨质坏死、继之死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以及股骨头再造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一般来说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是初期也就是滑膜炎期:在这个时期关节液渗出增多,以滑膜增厚水肿为主,滑膜和关节囊水肿和充血,但滑液中不含炎性细胞;此时x线片表现为关节囊阴影肿胀,软组织增厚,关节间隙加宽,邻近骺板下方的干骺部因充血而脱钙,此期持续1-3周时间。
第二是缺血性坏死期:病理改变主要是骨髓的坏死,骨细胞的细胞核消失,骨小梁断裂成片状或压缩成块,坏死的骨髓和死骨的粉状物聚集成为坏死团,在坏死团内偶见残余存活的骨组织。股骨外前侧骨骺最早受累,或整个骨骺均因缺血发生坏死,此时骨结构保持正常,但骨陷窝多空虚。骨髓腔由无定型的碎屑填充,骨小梁碎裂成块状或压缩成块。在此期间骨无再生迹象并有退行性改变。骨的质地较正常软,关节囊造影或B超检查股骨头软骨仍保持球形。X线显示股骨头密度普遍增高,其中无透亮区。软骨变薄,股骨头外侧有不同程度的变扁。关节间隙加宽系软组织肿胀及关节软骨不规则增厚所致。这一阶段可以长达数月或一年。
第三是碎裂或再生期:在这个事情股骨头借“爬行替代”而再生,股骨头坏死患者身体由于死骨的刺激,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所组成的连接组织侵入坏死区,吸收坏死的骨小梁碎片,并在髓腔内形成纤维组织,破骨细胞增多且功能活跃,参与吸收坏死的骨小梁。软骨变化与坏死期所见相似。X线片显示股骨头变扁,有碎裂与透亮区这反映该区有纤维血管组织长入和未骨化的不成熟骨组织。股骨颈增宽,关节囊造影显示股骨头增大畸形改变。B超检查可见股骨头圆弧线有中断现象。上述过程历时2-3年时间。
第四是愈合期这个事情也称未期:在这个时期内正常骨组织取代坏死骨组织,因为新形成的骨小梁是一种不成熟的板层骨,且纤细脆弱,容易与尚未吸收的坏死骨小梁压缩在一起,最终股骨头变形(出现扁平、椭圆或不规则的形状),由于坏死的骨骺塌陷或外侧被挤压致臼浅不规则,形成“济公帽”畸形。X线片上的透亮区消失,并出现正常骨小梁。至于股骨头的形状能否恢复正常,是否残留扁平髋,有无股骨头呈马鞍状畸形、股骨颈增宽、大粗隆高位犹似髋内翻畸形等,取决于病儿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变累及的范围以及治疗是否及时、充分、恰当等因素。
近段时间有学者统计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自然转归,有1/3病例可不留任何解剖异常,预后良好;有2/3病例残留不同程度的巨髋症,其中l/3病例后遗严重巨髋畸形,扁平而增大的股骨头超出髋臼边缘。这种解剖结构的异常,至青壮年可出现退行性关节病。所以我们在给儿童治疗时可以选择性的进行生活治疗,从运动和食物方面去解决这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