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游乐场溺亡无人救

游乐场溺亡无人救

白师傅是旬邑县人,在咸阳做建材生意。6月22日下午3时许,儿子小浪的两名同学跑到店里说,“小浪在游泳池溺水了,被120送到医院了。”白师傅和家人立即赶往医院,见到儿子时他已停止了心跳。

“孩子今年初三毕业,被保送到一所重点高中。”白师傅说,事发当天,学校要为即将进行的中考做准备,中午就给孩子们放了假。吃过午饭,小浪和同班同学共5人,前往位于咸阳市珠泉路和咸通北路十字东北角的梦幻水世界游乐场游泳,不想酿成悲剧。

昨日,白师傅伤心地说,儿子溺亡给全家的打击很大。

预防溺水的措施

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

1、不小心从池边、岸边落入水中

中、小学生外出春游或秋游中,野外的水库、池塘较多,学生玩耍时看见水中有鱼、蝌蚪、小青蛙等,很自然想去抓,这时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提议:中小学生外出春、秋游时应每200名学生配备一名救生员。

2、在水中滑倒后,站立不起

水中滑倒往往是浅水区域,也往往是没有游泳技能的小孩,特别是在水库、坡度很大,小孩下水很容易滑倒,一旦滑倒后站立不起,很易溺水。

3、身上的浮具脱离或破裂漏气,沉入水中

市场上所购买的塑料气泡救生圈,千万不要在自然水库区域、池塘、江河湖泊中用来进行救生护具,这种塑料气泡救生圈在水中一旦漏气,后果不堪设想。每年在使用塑料气泡救生圈中,漏气后造成溺水身亡事故的比例非常高。所以千万不要用塑料气泡救生圈来作为救生用具。

4、游泳技术不佳,在水中遇到意外惊慌失措、动作忙乱

在游泳过程中由于遇到意外情况或碰撞,心理与精神的压力很大,造成精神恍惚,情绪紧张,加之游泳技术欠佳,遇到情况后反应不过来, 手忙脚乱,这也是溺水常见的事故之一。

5、突然呛水,不会调整呼吸

在饭饱、体能极度疲劳、酗酒后入水游泳,很易出现呛水现象,呛水现象调整不好,会导致非常危险状态,连续呛水,很容易造成停止呼吸,所以饭饱、体能过度疲劳、酒后、非常饥饿者,都不宜入水。

6、过 于 逞 强

逞强好胜,过于吹牛,夸口,然而真的下水后,由于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和技术,在游泳过程中出现疲劳过度,造成溺水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说,外出游泳时正确评估自我能力,游泳时不能逞强好胜,应该量力而为,泳技差者不能到深水处或离岸太远。

7、冒 险 潜 水

在潜水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碰撞,头与头的碰撞,或在潜水中碰撞石头,当你在潜水时,岸边有人跳水,也很容易造成头与头的碰撞。潜水时,水下压力很大,耳膜很容易压坏,每潜入深度10米就有一个大气压,当你想浮出水面时,若浮出水面的上浮速度太快,会造成肺部爆炸。

8、被溺水者紧抱不放

当游泳者溺水时,在他身边的无论是物体还是游泳者,他都会拼命地抓住不放,同时游泳者也会被溺水者紧紧抓住不放,一个没有掌握救生技术的游泳者,不知如何解脱,所以平时应学习或掌握救生知识,以便随时救己救人。

9、游泳场所设施不良造成的危害

开放的游泳场所必须要配备各种救生器材,救生器材有救生杆、救生圈、救生球、救生板等救生用具,另外还准备颈套、呼吸器等救生用品。开放的场所内有游泳安全须知、游泳安全宣传栏、标语、警示牌、广播、医护室,形成良好的水上安全活动环境。

10、嬉水时,被人按压,造成危害

中、小学生外出游泳时碰到同学,相互进行嬉水,双方进行按压闭水。按压时间过长,导致吸氧量不足,这时需要大量吸氧,但在最需要吸氧时还被别人按压在水底,此时在水底无法屏气的学生开始在水下吸最大量的氧,但学生吸的并不是氧气而是水,他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吸水后开始呛水,严重的造成七孔流血,内血管破裂,肺爆炸,停止呼吸,停止脉博。

多学点儿自救本领

北京市7.21特大自然灾害,造成70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人死于溺水,而且绝大部分是年轻人。另据报道,中国每年死于意外事故的有10多万青少年,首要死亡原因也是溺水。如果人们会游泳,多一点儿生存自救的本领,就可以大大减少死亡。

现代科技发达了,但自然灾害一来,人的生存技能又显得如此单薄。人是由海洋生物进化而来的,但如今几乎陆地上的所有生物,都还保留着会游泳的特点,唯独人类失去了,必须后天学习才会。不久前,厦门大学给在校大学生开设爬树课的消息,引起了一场波动。殊不知,耶鲁大学早就把游泳当做必修课了。

会游泳的人,遇到洪水可能就不会那么惊慌,或抓住一些漂浮物,增加身体的浮力;或机智地抓住树枝、岩石等固定身体,避免被水冲走。这就可能为生存赢得时间和机会。深谙水性的人在水里救人,会避开溺水者挣扎的手脚,发挥自己的力量,避免无谓的牺牲。游泳是一种肢体技能。人学习游泳,可以不通过语言、视、听等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可以无师自通。一旦学会,将终生不忘。

现代体育,如跑、跳、游泳、投掷等,绝大多数来源于原始人类渔、猎和逃避洪水、猛兽等的生存技能。现在的学校应该多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不仅游泳、爬树,其他如防雷、防地震、防火技能等都要学。“技不压身”,说不定哪一天就能用上。

推介一首防溺水童谣

小编发现,这首童谣,其实是对教育部之前发布的防溺水“六不”要求的提炼。去年同期,教育部已发布《防溺水安全歌》:“游泳安全最重要,公共泳池去处好。私自游泳要杜绝,大人在旁安全保。动作规范不乱跑,高出绝不把水跳。伙伴遇溺不慌张,大声呼叫把警报。身边若有漂浮物,救人要紧水中抛。”

问题是这些童谣学校是否组织孩子们学习过,是否真正浸入孩子们心里。7月8日徐州俩学生泳池溺亡;7月15日新疆阿拉尔3名学生暑假避暑溺亡;7月20日北京通州区3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潮白河溺亡。近期全国学生溺亡事故频发,更是折射学生安全教育“短板”。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难以树立起安全自救意识,更别说内化为自觉行动了。“安全教育不到位是造成学生溺水身亡的重要原因。”有专家指出,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都是“搞形式、走过场”。当下并不缺少防溺水安全教育,而是缺少入脑入心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有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有关水的安全教育也不一样。比如,给幼儿做这样的游戏:地面上画一道河流,放上大水盆,然后带着孩子在“河”边,假设手里的玩偶也是其中一个小朋友,她一不小心越线掉进了河里,玩偶被投进水盆里,翻腾几下沉下去,“你们看,娃娃看不到了,她也看不到妈妈了”。游戏中,孩子们如果越线,将受到被禁闭一会儿的惩罚。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就很值得借鉴。

目前,溺水成为儿童伤害的首要死因。因此,在防溺水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社会和学校要努力寻求创新。这首童谣,学生背下来容易,要让他们内心自省、自觉遵守却很难。为此,学校可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让他们清楚私自下水玩耍的极端危险性,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溺水自救能力。另外,在湖塘边,明明立着警示牌,有的大人还是下水游泳,这对孩子将是一种不良暗示。所以,大人对防溺水安全更要入脑入心,做好榜样,让孩子们知道河湖水库是禁区。这样,对防止孩子溺水应该是很有益的。

小孩意外急救指南

跌倒

昏迷时一定要侧卧

清醒后,还要继续观察其是否有疼痛、嗜睡表现

世界范围内,跌倒是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儿童非致命伤害和残疾的首要原因。世卫组织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跌倒占全球0—17岁儿童致死性伤害原因构成比的4.2%,是0—5岁和13—15岁儿童的第一位伤害原因。

在我国,跌倒也是造成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其中1岁以下婴儿跌倒死亡率最高。由于头部重量相对较大,很容易从童床、童车等处坠落。1—3岁的儿童,运动和平衡能力不稳,很容易从楼梯、台阶、学步车、家具上坠落。5—9岁儿童刚刚脱离成人照看独自外出活动,缺乏安全与危险的体验,意识不到自己身处危险,容易在玩耍中滑倒、坠落。

安全提示:

1.家中有3岁以下儿童,要注意消除家庭内安全隐患。将家里的窗户安上有开关但儿童打不开的护栏;确保地毯没有起褶,地板上没有电线、网线等;保证孩子不在湿地板上行走;浴缸或淋浴间内装上扶手和铺上防滑垫,避免孩子滑倒;瓷器或玻璃器皿放在带锁的壁橱里,或孩子够不到的高处;包裹家具锐利的边角,以防儿童碰伤等。

2.5—9岁的儿童好奇心强、爱冒险,家长最好不要让孩子超出自己的视线,应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特别是玩自行车、滑板、秋千和蹦床时。

救助

方法

1.孩子如果头部受伤,导致意识不清,就要立即叫救护车。同时,要将孩子侧卧,手放在头下。这种恢复姿势有助于减少舌头向咽喉部的滑落,预防舌头影响呼吸,危及生命。

2.如果怀疑跌倒后出现骨折,就不能随意移动。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孩子跌倒后有时会很快恢复,但有时头部损伤的反应表现得较晚。因此,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如果他/她说某一局部部位疼痛,或有困倦表现,就应赶快就医。

车祸

别轻易动伤者

戴头盔,装安全座椅能将伤害减至最低

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儿童的主要伤害死亡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伤害的儿童人数超过26万。2006年全国死因监测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为1.3万余人,位居我国儿童伤害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安全提示:

1.骑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带孩子时,应给他们佩戴亮色头盔,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颅脑损伤。

2.乘坐汽车时,安全座椅很重要。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来说,正确安装和使用安全座椅,能在碰撞事故中降低70%的婴儿死亡率,1—4岁儿童死亡率减少54%。10岁以上或身高150厘米以上儿童,应使用普通安全带,它可以使儿童在碰撞中与车辆内结构分离,防止从车中弹射出去,并将碰撞的能量分散到身体最结实的部位,将严重致死性伤害的几率降低40%—65%。

救助

方法

如果发现儿童遭遇交通伤害,应立即拨打120、119或110。除非会威胁儿童生命,否则一定不要立即移动伤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查看伤情,确认有无意识、呼吸、脉搏、出血等情况。此外,从车内救出受伤人员的过程应根据伤情区别进行,对脊柱损伤者不能采用拖、拽、抱等方式,应使用脊柱固定板。

溺水

迅速实施人工呼吸

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注意给孩子保暖

2005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1—14岁儿童溺水死亡率为10.28/10万,溺水死亡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的44%。儿童溺水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4岁组,占伤害总死亡的37%,这些儿童溺水多发生在家中或家附近的水塘。

安全提示:

1.5岁以下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应该做到:①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呆在开放的水源边;②无论儿童在家里、室外或其他地点的水中或水旁,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分心,不要聊天、打电话、做家务;③儿童一定要由成人监管,不能将5岁以下的儿童交给未成年人看护;④在儿童乘船、嬉水、学习游泳时,家长应为儿童准备并使用合格的漂浮设备,如救生衣等。

2.中小学学龄儿童独立性增强,好奇、爱冒险,溺水的情况常发生在课余和假期,与同学结伴去江、河、水塘等开放性水体边玩耍或游泳时。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学校、社区都有责任告知学生“游野泳”的危险,并对以下这些危险行为进行制止:无成人陪同到非正规场馆游泳,单独去野外开放性水域捉鱼,在水边或泳池里与同伴打闹,在不知深浅的开放性水域跳水或潜水。

救助

方法

1.看见小孩溺水,如果有条件的话,救援时最好能采用船、救生筏、冲浪板或漂浮物等交通工具。救援者应尽可能快地接近溺水儿童,但同时要牢记自身安全。

2.对溺水儿童来说,最初和最重要的治疗是立即给予通气,迅速开始人工呼吸能增加患儿生存的几率。如果救援时,溺水儿童发生呕吐,要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或布除去呕吐物。还要对病儿做好保暖护理。

3.即便有些溺水儿童,经过简单的复苏就能苏醒,但同样需要在监护下转送至医院作进一步评估。现场做初步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119急救电话,以便做进一步救助及转运。

遭遇溺水怎么办

1.首先立刻大声呼救,让更多的人参与急救,同时拨打“120”,让专业急救人员尽快到达现场。除非万不得已,不要一个人单独下水营救。

2.在溺水者还清醒时可为其提供漂浮物和拉扯物,如木板、绳子、树枝等。不会游泳者千万不能下水救人,即使是会游泳者甚至是游泳健将也不要盲目下水,因为水情不同,水下可能有很多未知因素。

3.最好由受过训练、水性好、熟悉和了解水情的两三个人同时下水,千万不要勉强下水救人。现场的人应准备救生圈、绳索、小船等,以防营救者发生意外。下水的人不要穿鞋和过多衣服,不要以“扎猛子”的方式头朝下跳水救人,以免碰伤。

4.对于还在挣扎的溺水者,营救者要告诉他保持镇静,同时要防止被其抱住,通常采用从后部接近的方法。若被溺水者抱住,营救者可让自己与被救者自然下沉,溺水者便会放手。营救者应首先将溺水者头部托出水面,尽快使其呼吸空气。

5.将溺水者救出后,先清理其口鼻内的泥沙、杂物,使其气道通畅;然后对溺水者进行检查:如呼吸心跳都有,可控水,即将其置于自己屈膝的腿上,让其头部朝下,使劲按压其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胸外按压100次/分,按压30次给2次人工呼吸。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不能停顿,直到溺水者苏醒或专业急救人员赶来。尤其对儿童,不要轻易放弃复苏。

夏天孩子很容易碰到这4种伤害!再不看就晚了 溺水

夏季炎热高温,不少孩子都会选择清凉的游泳方式消暑。然而,据统计,溺水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即使万幸及时得救,也有很多孩子的神经严重受损,导致终生残疾。因此,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让孩子远离溺水。

1、家长监管不足是儿童溺水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督作用。

不可以让孩子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可以在没有家长或教练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下水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用冷水擦拭身体以适应水温;在水里时不可以与同伴打闹嬉戏等。

2、其次,家长要熟悉孩子溺水时的表现。因为孩子的体力不如大人,所以在溺水时不会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用力地拍打水面,大声呼救,而是看似“趴”或“站”在水中发愣,眼神呆滞,嘴巴张开,在水面上下起伏,无法呼救,也看不到踢腿动作。

遇到溺水者如何施救

遇到溺水者如何施救

遇到溺水者,救护者应保持镇静,不要盲目施救。下水施救前,要尽可能脱去外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对于筋疲力尽的淹溺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边。互救的方法归纳为以下8点:

1、发现溺水者,救援者高声呼叫,以求得他人协助。

2、如溺水者附在水面意识清醒,救援者可向水中抛投木板、救生圈、长杆等救生器材,让落水者攀附上岸。

3、水中救援时不要从正面接近溺水者,应从侧后方拖着溺水者,腋窝或下领,然后将其托出水面,并采用仰泳法将溺水者托上岸或船。

4、当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内淤泥、杂草,摘下假牙,松解衣领。仰头抬颌解除舌后坠,以保持呼吸通畅。

5、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微弱或已停止,不要因倒水而浪费抢救时间,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6、施救两分钟后(完成5组CPR操作),拨打急救电话120求救,如现场有他人,可救护与拨打急救电话,求救同时进行。

7、求救后继续CPR操作,直至复苏成功或专业人员到达。

8、在送往医院途中,仍需不间断地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为专业救治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

救援时还应该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应放手自沉,从而使淹溺者手松开,以便再进行救护。

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5、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如何避免溺水

1、危险开放水域的监管

危险开放水域是指两方面的水域,其一是野外无人管理的、存在一定的导致淹溺风险的水域,如岸上无障碍物的湍急的河流、水情复杂的池塘、容易形成漩涡的激流、海底地势情况复杂同时风急浪高的海湾等。其二是位于城市和乡村的各种开放水域,如水库、河渠、池塘、公园水域、水井、粪池等,这些水域的水情虽然相对平稳,但由于它们是开放的,且有的水域在某个时间段是无人管理的,同时群众能非常容易地进去或失误落入,故也是淹溺的重大隐患处。此外平时没有水的一些低洼地带,如果突然遭遇暴雨,容易形成临时的水洼,这些水洼是导致儿童淹溺的非常重要的地点。

对上述水域应该切实加强监管,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如对野外危险水域应尽可能采取安全隔离或封闭措施,如岸边设置护栏,水井粪窖加盖等,使人们不能轻易接近、进入或误入,同时要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对于城镇中的各种开放水域,应有专人值守,及时发现并劝说试图在不适合游泳的地段的游泳者及其他人员离开。此外在淹溺高发地段应尽可能设置围栏,同时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提提醒附近人群警惕淹溺的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暴雨发生后,相关地区的有关部门应及时派专人到低洼地带查看,发现临时水洼时应设立警示标志,如果可能,应采取设置障碍物的措施,使附近的儿童不能轻易进入。

2、公共游泳场所的管理

公共游泳场所包括公共游泳池、公共游泳海滩等,从概率上讲,这些地方的游泳者最多,故发生淹溺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故应特别提高警惕。必须认真贯彻有关游泳场所的规定。按照《全国游泳场所开业技术标准》和《国家游泳场所星级评比标准》等条例对公共游泳场所实施建设和管理。其主要内容有: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完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观察设备和救生设备,前者有海滩的瞭望塔,游泳池的瞭望台(梯)、望远镜等,这些设施是救生员观察游泳者情况的重要保证,使救生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实施救援。因此各个游泳场所必须建立有效的观测设施。此外游泳场所要有充足的救生设备,包括各种救生漂浮物如救生圈、漂浮板等,这些设备在淹溺救援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2)加强救生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是否有专职救生人员和救生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公共游泳场所淹溺者的生命,故游泳场所必须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首先必须有一只专职救生人员队伍,每个救生员必须有资质并受过专业培训且考试合格,其能力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观察能力,救生员必须能够及时发现游泳者的异常行为,从这些蛛丝马迹中迅速得出是否发生淹溺的正确判断,并在第一时间施以援手,救援时间越早,淹溺者的生命就越能得到保障。第二是救援能力,救生衣必须有娴熟的救援技术,发现淹溺者后,救生员必须有能力使其尽快脱离危险,而不是救而无效。特别是救生员能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拯救患者的生命。

孩子溺水6分钟急救步骤

1、发现孩子溺水要迅速营救

由于孩子溺水并可能造成死亡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水里救上岸。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其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及时清除口鼻里的异物

孩子被救上岸后,使孩子头朝下,立刻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3、帮助孩子排出呼吸道内积水

方法一:抢救者单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儿童俯卧置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迫其背部,使其呼吸道内积水倾出。

方法二:将溺水儿童俯卧置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抢救者作跑动姿态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清理积水的同时,先要用手清除溺水儿童的咽部和鼻腔里的泥沙及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倾水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心肺复苏。

4、排水后仍无意识,则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孩子,要迅速进行口对口(鼻)式的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分秒必争,千万不可只顾倾水而延误呼吸心跳的抢救,尤其是开始数分种。

5、喝下热茶水

经现场初步抢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可让其喝下热茶水或其它营养汤汁后静卧。

Tips:如果孩子仍未脱离危险,应尽快送往医院继续进行复苏处理及预防性治疗。

俗话说的好,会治病不如会防病,如何防止孩子溺水,是爸爸妈妈更需要掌握的!

1、时刻监督孩子

监督孩子就意味着你要时刻将视线放在孩子身上,并且要一直用你的手臂接触到孩子。无论你是在沙滩上、游泳池、水坝旁、河边、湖边、家里的浴盆或者温泉。当孩子在水里的时候你要用手一直扶着他。

2、教孩子游泳

教他如何游泳,很多孩子都可以在4或者5岁之前就学会游泳。

3、安全教育很重要

教导孩子不要靠近水坝、小溪或者水槽。如果孩子已经学会游泳,一定要让孩子在标记以内的区域游泳。

4、教会孩子如何处理问题

教导孩子如果发生意外需要求救时该做什么。保持镇静,举起手臂向救生员发出求救信号。

相关推荐

蛙泳和自由泳是最好的选择 学习游泳的建议

1.如果可以的话,学习游泳不要速成,一点要打好基础,为以后学习各种泳姿都做足准备,后来居上。而且速成的蛙泳,大多都存在动作问题,往往需要长期的纠正。 2.学习游泳一定要注重安全,除了游泳前做好必要准备,最好学习一下如何在溺水时自,溺水时如何人,溺水时如何被别人

夏季游泳如何预防溺水

1、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3、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必知的溺水安全知识有哪些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 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 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三、溺

干性溺水如何急

一、什么是干性溺水?了解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的诱因是冷水进入呼吸道刺激声门引起反射性痉挛,发生急性窒息;或因冷水刺激皮肤、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作用,导致心跳骤停或发生原发性休克而死亡。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水芳介绍,遇上“干性溺水”时,遇溺者会自己屏气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声门打不开,实际上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家长带孩子游泳后尤其要注意孩子有无呼吸困难、倦怠、嗜睡等异常表现。 医生介绍,像报道中的干性溺水是急性肺水肿引起的,尽管概率很低,但的确有可能出

溺水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随着天气转暖,许多人喜欢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游玩,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溺水事件。李向东说,溺水死亡的原因是在呛水的过程中,导致声门紧闭引发窒息。因此,溺水后就地心肺复苏很重要,倒着背等民间土法有时会弄巧成拙。 首先,应让溺水者脱离危险水环境,把口、鼻的污物清除掉,使气道通畅。 接着是控水处理,即抢者单腿屈膝,将溺水者头朝下俯卧放在单腿上,通过抖动大腿或轻拍背部,将吸入肺或胃中的水倒出来。通过控水处理没有效果,就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李向东说:“大多数情况下,有人溺水时,第一目击者往往只会拨

夏季溺水急方法有哪些

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欢在清凉的河水或湖水中躲避夏季的炎热。然而,每到这个时候,溺水事件却频频发生,更让人遗憾的是,许多人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自和互,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为此,本刊特约急专家,教给大家正确的急知识。 人淹没于水中,水与杂物充满呼吸道及肺泡,引起缺氧和窒息称为溺水或淹溺。由此造成呼吸、心搏停止而致死者称为淹死。 事实上,淹溺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两大类。 干性淹溺是指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

日常医疗急知识有哪些

一、入室后发现发生煤气中毒,该怎样正确处理? 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主要采取:煤气中毒的现场急原则 (1)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

干性溺水的症状

干性溺水的症状 发生干性淹溺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从发病机理来看,主要会引起脑水肿和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干性溺水的预防及急 游泳时除了注意上岸后的反应,还要做好游泳前的热身,饮食不要过饱。一旦出现干性淹溺症状,一定要将患者的头向后仰,清除患者嘴中的异物,抬起下颌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及时送医。

干性溺水后的应急措施

1.拨打120 在急的第一步就是通知120,而伤者都必须以颈椎受伤者处理,以避免急完伤者已成植物人,在国外文献报告中,有人反因不当急造成脊椎受损。 2.排除异物 上来只是工作的一半,使溺水者复苏是另一半,而且对挽生命来说是同等重要的。首先清理溺水者口鼻内污泥、痰涕,有假牙取下假牙,护人员单腿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护者的大腿上,借体位使溺水者体内水由气管口腔中排出(有些农村将溺水者俯卧横入在牛背上,头脚下悬,赶牛行走,这样又控水、又起到人工呼吸作用),将溺水者头部转向侧面,以便让水从其口鼻中流出

高温突发意外 必备急知识

随着南京进入三伏天气,高温酷暑导致诸多急症意外频发。而对于这些疾病来说,第一时间的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命周刊》这期推出《高温急手册》,手把手教你应对突发情况。 中暑是高温季节最常见急症之一,而中暑又细分为几类。 热痉挛 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时。这类患者会伴随阵发性的肌肉痉挛疼痛。 热衰竭 多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 热射病 多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者。发病早期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