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这4点越懒 孩子未来越独立
妈妈在这4点越懒 孩子未来越独立
孩子上学了,妈妈变“懒”了!妈妈是真懒还是假懒呢?
儿子背上书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责任。似乎父母养育他到7周岁,就 等着他背上书包这一天。心也随之不轻松起来,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来。早上催促他起床,帮他整理书包,晚上陪他读书,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为他忙前顾后, 然而孩子却不领父母的“勤”,依然我行我素,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绩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能成正比。
究其 原因,根源还是出在父母自己身上。由于父母太勤劳,反而养成了他的惰性,由于太关注他的学习,他反而变得没有责任感和自觉性,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是为大 人学的,对大人产生依赖性。长此下去,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如是保证优秀成绩的关键,是支付将来成材的前提,是培养健全、独立人格的 保证。
勤和懒是一对矛盾体,是互相牵制、相辅相成的。大人勤了,孩子就懒了;大人“懒”了,孩子就勤了。不信你看,我是如何做的:
1、懒于接送——独自走路去上学
虽然很多孩子上下学都是父母接送的,虽然他爸刚开学时送过他几次,但我从不接送,因为儿子从家到学校最多只有一公里的路程,只需穿过一条马路,来往的车辆也不多。在给他讲了安全知识后,我就要他自己走路,其美名曰“练轻功”。
有一晚,他没按时睡觉,次日起来迟了,要我骑车送,我故意说,我自己上班要迟到,来不及送。他气得一边跺脚一边小跑去学校,结果因迟到被罚扫地。我知道 他最怕老师罚了,所以只有让他迟到一次才能吸取教训,改正晚睡的毛病。果然,以后总是一到8点半就上床,准时睡觉,保证第二天早起。如果那次真的送了他, 恐怕良好的作息习惯难以形成。
【教子心得】让孩子自己走路上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养成不依赖他人的好习惯。
2、懒于陪读——独立完成自己的功课
我只提醒儿子,什么时间该做功课了,做完了向我报告一声。遇到要检查的作业,我一律叫他自己检查,我只负责签字。他极不高兴地说:“别人的妈妈都给检 查,你怎么这么懒?”我给他讲道理:“不是妈妈懒,你想,如果我帮你检查了,你还会检查吗?考试的时候错了,谁又帮你检查?平时出小错,考试出大错啊。” 并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遇到不会做的题我叫他自己开动脑筋,实在不会做了告诉他该到哪里去查找资料。如某个生词不知道什么意思,他为了图省事,来问我, 我叫他自己查字典,为了完成作业,他不得不一个笔划一个笔划地查。过后,我在思考他不爱查字典的缘由,原来是对部首查字典不够熟练,往往查一个字要费老半 天时间,要查的生字多了,别说孩子,大人也觉枯燥。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和他玩查字典比赛,列出生字,看谁查得快,我故意输给他,赢了的他兴趣盎然。玩了几 次,查字典速度大大提高,不再认为是麻烦事了。现在,他还主动帮同学查字典呢。
【教子心得】在辅导孩子的学习上,不要太勤于指导,而要学会发现哪些是孩子能做的和有助于独立思考而可以放手的的,哪些是他能力达不到而需要帮助的。
3、懒于唠叨——多做少说培养自觉性
有的父母为督促孩子学习,一天到晚象麻雀一样唠叨个没完没了。殊不知,重复的话孩子听多了耳朵也会起茧的,他反而不当回事。周末,他打游戏打了很久,作 业也没做,我问:“你准备打到几点?”他看看钟,说:“再打十分钟。”“好,说话算数。”十分钟过去了,我返回来一看,他还在打,我强忍怒气,脸上平静地 说:“你平常不是说,说话要算数吗?”他不好意思了,歉意一笑,马上关掉电脑。
在此之前,因我给他灌输过做人做事要守信用的意识,所以 这次他才能愉快地接受。试想,如果我来个火冒三丈,一阵唠叨:“别打了,还不赶快做功课去,这样打下去,成绩怎么会好?以后考不上大学……”恐怕他口服心 不服的,做作业时还会“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后他打游戏,我要他自己规定时间,时间一到,必须马上关机。开始,他还要我监督,以后我偷偷观察,发现他自觉 了,时间一到就不打了。都说打游戏不好,但只要把握的好,可以变不利为有利,他从中学会了控制自己,克制欲望,培养了控制力,忍耐力、意志力等。而这些, 正是重要的学习品质。
【教子心得】勤教育不见得有效,要看在什么方面勤。如果勤于唠叨、大摆道理,反而效果不佳;如果勤于寻找方法和对策,并能有效实施才是值得借鉴的。
4、懒于动手——不包办培养做事独立性
凡是儿子力所能及的事,我都不帮忙。如他的房间乱的时候,我就提醒他该收拾整齐了,自己却在一旁乐得看他整理。
孩子上科技课经常要回家准备各种材料,我叫他自己准备;要买什么给他钱让他自己去店铺买,以锻炼和人打交道的能力;要收集标本,我带他去野外,看着他动手做。
刚开学,老师要求给新书包上书皮,他不会包,我却叫他跟我学包。第一个封皮包好后(当然非常蹩脚),便放手,叫他自己包。他嫌麻烦,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我不理睬,只顾在旁边“指手划脚”地指导一番,看我如君子般“动口不动手”,他不得不耐着性子包。如果我为了图快省事,帮他包完,那么他永远也包不出第二 个更好的书皮。
【教子心得】勤于帮孩子做事,甚至包办,孩子就会有依赖和被动性,而责任心也无从培养。要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由于我的种种“懒”,促成了他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上,改掉了粗枝大叶、丢三拉四的毛病,遇到困难,能独立思考钻研,主动寻求解决办法;生活上, 独立性强,样样能自理。可见,父母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该狠心的时候要狠心,该懒的时候不妨懒一把。操心、关注默默地放在心里。移开呵护的羽翼,让他自己 去飞翔,唯有这样,雉燕才能炼就一双坚强的翅膀,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的独立能力。
宝宝不爱走路 5招来解决
一、宝宝不爱自己走路的原因
1、宝宝很懒惰,之前爸爸妈妈一直都是抱着的,所以孩子就养成了坏习惯。
2、宝宝缺钙了,不想要走路。
3、宝宝胆子小,担心不小心摔倒。
4、宝宝比较怕生,所以不愿意离开亲近的人。
5、宝宝腿部力量不够,走几步就觉得很累。
二、让宝宝爱上走路的办法
1、和宝宝比赛走路。宝宝有时候只是觉得走不动,也可能比较懒,所以孩子喜欢让爸爸妈妈抱着自己。爸爸妈妈可以想一些好办法,比方说把走路当成是一场比赛,在保证周围环境比较安全的情况下,让宝宝自己走路,然后跟爸爸妈妈进行比赛,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
2、和宝宝数步数。爸爸妈妈不要想着一步登天,慢慢来,宝宝也会更加习惯。爸爸妈妈最好试一下告诉宝宝,走50步,然后就抱着宝宝休息一下,接着再自己走,如此一来宝宝就会更加愿意走路了。
3、拿小动物的例子跟宝宝讲道理。可以说鱼自己在水里游,鸟儿自己在天上飞,所以,宝宝也要学会自己走路哦。
4、跟宝宝说清楚,爸爸妈妈要是一直抱着你的话会很累的。宝宝都是心地善良的孩子,看到自己爱的人太累都会不舍得,然后就会自己走路了。
5、给宝宝找个对比的对象。像是跟宝宝说“路上那小妹妹比你还小都自己走路,宝宝比她都大,是不是更加应该自己走路呀?”
三、从小锻炼宝宝自理自立的好习惯
爸爸妈妈总有一天要放手,宝宝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就进入幼儿园了,因此一些好习惯应该要早点养成。不然,宝宝过分依赖家长,爸爸妈妈自己会很累,宝宝也无法学会独立。
不能由于担心孩子“受苦”而不敢放手让宝宝尝试新事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应该多多进行锻炼。同时,要从小养成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好习惯,如此一来能够增强宝宝的责任意识。
培养孩子独立性应从小做起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早教行为。让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创新,学会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多一分担当,多一些磨练,将来更加容易溶入社会的群体生活中。
培养孩子独立性: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独立性是在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孩子独立性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这种基本能力、基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我们主张孩子一岁多让他自己吃饭,从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涕,很多孩子鼻涕流出来自己不擦,都让妈妈擦,给他餐巾纸让他自己擦。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让他自己洗手,当然开始先让家长帮助,帮助还是让他自己干,从旁帮助,幼儿期实际上自理能力是培养孩子独立性最主要内容。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到了五六岁你要求可以高一点,在这过程当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去做的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培养孩子独立性: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婴儿床有必要买吗
婴儿床的好处:
1、孩子单独睡觉可以锻炼他的独立能力。
2、与父母分开睡对孩子的呼吸好,空气流通的好,比较清新。
3、晚上睡觉时大人会压到宝宝,或者大人盖被子时可能不小心蒙住孩子的头,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婴儿床四周的护栏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坠落,避免了坠落引起的受伤。
4、避免孩子对母亲的过分依赖,培养他独立的好习惯,跟大人睡久了自然就依赖大人了,到时候再分开妈妈和宝宝都非常不适应。
有妈妈觉得没用,因为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吃奶频繁,并且没有妈妈在身边,宝宝可能会没有安全感,睡得不踏实。也有妈妈认为婴儿床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并且宝宝在大人床上睡觉会比较危险,容易压到宝宝。 关于婴儿床是否有用这一点,网上还是有不少争议的。经过很多咨询和研究,总结出使用婴儿床的好处还是比较明显的,至于婴儿床有必要买吗,还要根据自家的情况决定。
家有超级懒妈妈 孩子不勤劳才怪
中国父母的付出是100分,养出的孩子只有40分
自从儿子出世后,我便和中国绝大多数母亲一样,开始了新的“工作”:阅读各种各样的育儿书籍,在某些地方用红笔画上记号;每天严格按照育儿食谱,为儿子精心准备既科学又美味的食物;准时收看天气预报,为其添加或减少衣服;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每晚给他讲一个又一个故事,直到他安然入眠;再大一点的时候,负责接送他去幼儿园……
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中国的家长肯定会朝着满分努力、前进,甚至还希望创造101分的纪录。可家长100分的付出,在孩子身上能收到100分的效果吗?显然没有。观察周围的家长,他们给孩子盛饭、喂饭,全然没想到养成了小家伙懒得动手甚至懒得咀嚼的习惯;因为家长过于细心,孩子也因此稍不如意就撇起嘴来哭;因为事事替孩子考虑好了,他一遇事就会指望家长;因为家长从小就是孩子最亲密的玩伴,他慢慢变得自私、胆小、霸道,也不合群……
难道这就是100分父母教育出来的儿童吗?直到有一天,我注意上了小区里一个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小男孩,他和儿子同龄,总是一个人在院子里玩,玩腻了和父母打声招呼就跑出去找小伙伴,玩饿了跑回来大口大口地吃饭,每天晚上自己唱着歌儿睡觉,从来不要人陪。
看看自己的儿子,最多只能打40分,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尽心尽力难道是个错误?与其做一个100分的父母,不如做一个70分的“懒父母”!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病痛与喜怒哀乐
看着餐厅理所当然、独自大吃特吃的孩子,我就会想,他知道父母的一片苦心吗?看着舒舒服服坐在出租车里的孩子,我也会想,他知道父母每天挤公交车上下班的辛苦吗?我要让我的儿子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知道家长的辛苦和病痛,知道父母也需要关心。
我一有头疼脑热就嚷嚷,还会让儿子端茶送水、拿吃的;如果腰酸背痛,我更会儿子帮我按摩几下;即便是他什么都不做,眼巴巴地守在我身边,最起码也能让我感受到他细小的担忧和关怀,这比那些药物更有效!
我也不做默默奉献的妈妈,时常还会“偷懒”什么的。周末的早上,我一定是会睡懒觉,如果儿已起得早,那对不起,早饭自理。偶尔,儿子要在周末参加活动,需要我早起去送,我会拍拍他的小脑袋,发点儿“牢骚”:“哎呀,为了你,妈妈又少睡了一个懒觉。”儿子呢,也会搂着我懂事地回答:“那我把最好吃的糖果分几颗给你,谢谢老妈。”没有哪一位父母在乎孩子的回报,但是要让孩子明白,不能把父母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
今年过生日,儿子悄悄告诉我要送给我一份大礼。大礼呈上来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原来他用自己的零花钱,让爸爸带他去商场,给我挑选了一支高级护手霜!那支护手霜我每次只使用一点点,每用一次,心里就暖融融的……
让孩子自己找玩伴、解决问题
让儿子自己寻找玩伴。小区里有很多小朋友,我向儿子描述外面美好的景象,譬如绿绿的草地、欢快的小朋友、各种各样的游戏……这些,都能勾起儿子的兴趣和打消他对陌生孩子的警惕。当儿子和其他孩子见面后,我通常坐在一边,不会陪着他玩,我告诉他:“妈妈很累,想休息了,你自己玩吧。”儿子只能自己找小朋友玩了,很快就融入其间。
如果跟小朋友有了什么矛盾,我也不管,让他自己去解决,不然游戏就不能进行了,小小的人儿慢慢也学会想办法了,比如跟小朋友谈条件,你把布娃娃贡献出来,那我就把小沙包拿出来,两个小朋友皆大欢喜——无形之中,原本自私的孩子学会了分享。
后来,我懒得下楼了,干脆让儿子自己去和小朋友玩,教他必要的安全守则就行了。而我刚好腾出时间,做一顿全家人享用的美味佳肴或做做美容,先生夸我“育儿、理家两不误”!
妈妈别做全职保姆
一个70分的家长,一定是个“懒”家长。实际上,“懒”妈妈比“勤”妈妈更加费心劳神,更加辛苦受累。让孩子自己做事,在许多情况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烦,因为孩子往往会“帮倒忙”。在实施“懒妈妈”计划前,要事先计划好。譬如,要让孩子跟大人分床,夜里就要多起来给他盖被子;孩子自己吃饭,开始会撒得到处都是,就得多洗衣、擦桌、拖地板;孩子自己洗澡肯定会搞得“水漫金山”,那我就得“大禹治水”……
1.先从吃饭上改造儿子。只是简单地通知儿子吃饭,然后自顾自地扒起饭菜。儿子见我们没有像过去那样帮他盛好饭,闹起了“罢食”。我对他说:“你已经4岁了,应该自己盛饭、吃饭。来,妈妈给你盛饭,你看妈妈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做。”在我的示范下,儿子学会了盛饭,没多久,我们再也不用为他的就餐问题烦心了——吃饭是自己的事,爸爸妈妈不会管她。
2.早餐问题
周末的早晨,我不想早早起床,对儿子说:“妈妈想睡一会儿,你自己到冰箱里拿酸奶和面包吃吧。”儿子不但吃完了,还拿了一份给我。看来,不一定你对孩子付出越多,孩子就回报越多,有时候“懒”一点,孩子反而成长更快!
3.穿衣问题
我咨询了当儿科医生的朋友,然后决定开始培养儿子的穿衣问题:我将自己坚持收看天气预报的工作转交给他了,让他根据天气变化自行添加或减少衣服。
4.睡觉问题
儿子睡觉也是我们最头痛的问题之一。4岁的他一直和我们同床睡觉,每天晚上还要讲故事。现在,我布置了一个温馨的、令他喜欢的小卧室,他自己看着故事书或是听着磁带就可以入睡了。
儿子成了幼儿园里的小明星,老师的评价是自理能力强。我应邀到幼儿园传授教育心得,总结儿子的“成绩”:
1岁4个月,自己吃饭;2岁,进幼儿园日托班,中午不接回家;2岁半,自己刷牙、洗脸、洗脚;3岁,自己穿衣、脱衣、系鞋带、洗手绢;4岁,单独睡一个房间,早上自己叠被子;再大一点的时候,跌倒了我就不扶他,让他自己站起来,收拾家务时还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
在场的家长惊讶不已,一些妈妈甚至认为我是个不太称职的“懒”妈妈。我微笑着说:“我不能用100分的标准来给自己打分,衣食住行是孩子自己的事,妈妈不是全职保姆!”
70分的家长是成功的
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说,依赖本身滋生懒惰、精神松懈,不屑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为孩子包办代替,是个获满分的家长,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一面双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做个成功的70分的家长,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身懒心不懒”。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2.善于创造和把握机会。创造让孩子独立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有信心和耐心。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烦帮倒忙;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埋怨、少指责,循循善诱,促其进步。
4.不要让孩子带着情绪生活。从100%的爱到70%的爱,这部分缺失的爱会让孩子不适应,产生情绪。要想办法让孩子扭转“父母不爱我了”的稚嫩想法。
5.和孩子一起改变。父母的一切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说话的方式、饮食习惯、待人接物的模式都会影响到孩子。千万不能要求孩子少吃零食,而自己却抱着饼干、瓜子吃个不停。
你是现代合格父母吗
如何做一位称职合格的父母?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许多父母产生诸多不解和困惑。有的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竭尽所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虚幻的空间,把孩子与现实世界隔离开来,幻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温室里;有的父母时常摆出自己的权威,动辄就对孩子批评、责骂、冲着孩子大喊大叫。这些都不应是现代合格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和方法。
一、溺爱型的父母
6岁的敏敏端坐在电视机旁看动画片。饮水机就在旁边。可他还是:“妈妈,我要喝水。”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赶紧出来给她倒水。“妈妈,这么烫的水怎么喝啊?” 敏敏显然是一种责怪的口气。妈妈赶忙有回来端起热水使劲吹以便让水迅速降温。“妈妈,我太热了!”孩子又叫,于是,妈妈马上放下手上的水杯,过来给孩子脱背心。
小提醒: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其结果只能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不会懂得关心父母和别人,性格也比较暴戾焦躁,稍微不满意就会大发雷霆。溺爱孩子,凡事都替孩子包办,不仅不是帮助孩子,还会让孩子丧失了许多尝试的快乐。而动手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有利大脑的开发,而什么也不准孩子做,势必对孩子的智力的开发和身心健康没有一丁点好处。
二、专横型的父母
专横型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权威,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动辄就对孩子批评和责骂。当孩子做错事时“你必须……!”“不行!”等等变成这类父母的口头禅。专横型父母常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无视孩子的精神需求,不懂的宽容和民主也是教育。他们认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效,那首先要树立威信。
小提醒:同样,过分专横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种偏差。把孩子当作木偶一般命令来命令去,这样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受到很大的伤害。这样教育的结果往往只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胆小怕事,性格孤僻内向,做事优柔寡断。甚至还会让从没有感觉到爱的孩子养成憎恨父母憎恨社会的不健康心态。
而事实证明,溺爱型父母和专横型父母的教育后果是一样的,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都是对孩子权势的剥夺,都伤害了孩子的心,无视孩子的自尊心。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真正算得上称职的父母呢?
三、合格父母的教育
首先,父母应把对孩子的爱藏起一半,做到严爱结合。
每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有的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度,出现了骄纵、溺爱,或望子成龙心切出现打骂现象,这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严爱结合才能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自我”。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关键期。随着幼儿与外部环境接触的机会的增多,他们活动的空间扩大了,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现在许多家长因过度关怀孩子,常常无意间磨灭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因此,为了让孩子在将来竞争激励的社会中立足,父母们在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要适当地保持一些“懒惰”,尊重孩子的“自我”,无论遇到什么事,家长也不要急于给孩子作决定,要先让孩子自己想想应该怎么做,多给孩子自己作决定和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天气冷了,父母不应只给孩子添衣服,而要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今天变冷了,你觉得应该穿什么衣服呢?”或者当孩子做不好了一件事时,家长也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贝,没关系的。好好想一想我们哪一步没做好?”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自我思考,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否则,孩子就会总是依赖成人,长大以后容易变得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性与信心。
再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别让溺爱引起孩子病态的恋母情结
由于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因此男孩子在母亲的溺爱下,即便是长大成人,还是会留有一些依赖母亲的习惯,即恋母情节,多表现为生活圈子过于狭窄,每天只会围着母亲转。这其实是一种病变行为,如果家长朋友不加以正确指导,而是任由孩子的过度依赖,对孩子的成长危害极大。那么,如何让孩子远离病态的恋母情结而独立融入社会?
1、不要经常对孩子做对待婴儿般的亲昵动作
如亲吻、拥抱,过多地抚摸其身体等。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慢慢长大了,不需要妈妈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自己,逐渐淡化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2、让孩子同其他亲人多接触,培养广泛的亲情
请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姑姑等近亲来家中小住,也可以让孩子到他们家中去生活一段时间,让孩子适当离开妈妈,消除他的依赖性。
3、从小养成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
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妈妈搂着睡,否则就不肯入睡。这种孩子往往较瘦弱,胆小,爱哭,缺乏独立性。从小养成独睡习惯,可以有效地克服这种种现象。
4、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
尽量让孩子独立听故事录音、看电视、读书等,孩子自身的活动多了,就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妈妈一人身上了。
5、为孩子找几个小伙伴,培养他对同伴的感情
让孩子与小伙伴们互相串门,一起玩耍,让孩子逐渐体会到生活中不仅有母子之情和亲人之爱,还有友情。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日益增长,恋母或恋父情结也在不断蔓延,作为父母,非常有必要对从小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会独立地融入社会。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并非是一件好事情,家长千万别用过度的溺爱让孩子成为精神层面上的侏儒。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培养孩子独立性: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独立性是在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孩子独立性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这种基本能力、基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我们主张孩子一岁多让他自己吃饭,从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涕,很多孩子鼻涕流出来自己不擦,都让妈妈擦,给他餐巾纸让他自己擦。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让他自己洗手,当然开始先让家长帮助,帮助还是让他自己干,从旁帮助,幼儿期实际上自理能力是培养孩子独立性最主要内容。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到了五六岁你要求可以高一点,在这过程当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去做的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培养孩子独立性: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宝宝学校教育要抓住独立性萌芽关键期
小班的悦悦入学一周了,活泼可爱。可是李老师发现她的依赖性实在太强了,她什么事情都要喊老师帮忙,吃饭要老师喂,小便要老师给她脱裤子、穿裤子,午睡时要老师给她脱鞋、脱衣服……老师想让她自己做,她总是以“我不会”而拒绝。李老师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悦悦妈妈,悦悦妈妈无奈地说:“是啊,有一阵子,她老是要自己做,我还嫌她烦;现在可好,懒得不得了,什么都要大人帮忙,想叫她自己做,她总是不肯。”
在李老师的耐心鼓励下,悦悦终于开始自己穿衣服了,老师大大地表扬了她,她非常高兴。下午,当妈妈来接悦悦的时候,悦悦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会自己穿衣服了。”“是吗?”悦悦妈妈一边回答着女儿,一边习惯性地把挂在教室外面的悦悦的外套拿下来,然后给她穿上。
这一现象在刚入学的小班的宝宝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在宝宝0-3岁时,父母的重点往往集中在喂养上,想方设法让宝宝吃得多,吃得好。这是对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还有一点很重要,却容易被很多父母忽视,就是宝宝独立性的培养。
独立性是幼儿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也是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素养。有独立性的幼儿,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宝宝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如果宝宝的自理能力好,进入幼儿园后,就会在群体中表现出色,自信心也会增强。相反,一个自理能力差的宝宝,在幼儿园里时常有挫折感,无形中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影响他的自信,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宝宝的上进心。
宝宝的这种独立性倾向,是一种积极的表现,父母一定要予以鼓励,并引导他学会“自己来做”。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宝宝的能力有限,虽然他想自己来,但常常还做不好。例如,自己吃饭,不仅吃得满脸、满桌都是饭菜,而且边吃边玩,饭菜都凉了,这时有些父母就干脆夺过勺子喂他了。孩子自己扣钮扣,也是好长时间扣不上一个,父母也会忍不住代劳。
2-3岁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关键期。这时,宝宝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他事事都想尝试自己做,尝试自己动作的力量和效果,他常常表示要“我自己吃”“我自己拿”,而且讨厌大人的帮助或干预。其实,当宝宝用手抓饭自己吃,用手来夺大人手里的勺子时,已经意味着独立性的萌芽。
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耐心指导不容易,但是应该坚持这样做。如果在宝宝独立性倾向正在发展的时候,没有给他适时的锻炼,错过了这个时机,孩子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重,你再想让他自己做,就很困难了。同时,如果生硬地干预或限制孩子的独立行动,常常会遭到宝宝的拒绝,伤害他活动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所以,一定要创设条件,让宝宝自己做,慢慢培养他的独立性。以下是具体操作的几点建议:
2-3岁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关键期。
进入幼儿园以后,再培养独立性已经晚了。
不要生硬地干预或限制孩子的独立行动。
创设条件,让宝宝尝试自己做。适时地给予宝宝必要的指导。
宝宝的这种独立性倾向,是一种积极的表现,父母一定要予以鼓励。
如果担心把宝宝的衣服、地板等弄脏,可以事先垫些毛巾或报纸等。
在时间充裕时,比如下午放学和晚上睡觉,尽量让宝宝自己做,如穿脱衣服等。
在宝宝自己做的时候,最好有大人在一旁鼓励,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适时的帮助。
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做得不够好而训斥宝宝,挫伤宝宝的积极性。
尽量满足宝宝要求“自己做”的心理需求,让他自己做。
不要生硬地干预或限制宝宝的独立行动。如果时间紧,先与宝宝商量,让宝宝先试一两次,再由父母帮忙。
不要因为嫌宝宝烦,索性让他自己来,一点也不帮他,等着看他自己受不了挫折,再放弃。
尽量头一天晚上做好准备工作,如准备好第二天宝宝要穿的衣服,提前准备好早饭,留出较为充足的时间。
妈妈怎样让孩子有爱心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妈妈所经历的“生、养、育”与爸爸不同。母爱往往是关怀更多,保护更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积极的人际关系。如果说父爱是带有规则性的,那么母爱则是温柔细腻的。妈妈要充分让宝宝感受到被爱、被关怀。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让他觉得妈妈就是“安全岛”。感受到充分母爱的孩子,将来独立的更加顺利,也会更爱他人,爱这个世界。对长大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
第二,情感模式的形成。妈妈跟孩子在一起时,会滔滔不绝地说话,并不断地跟他进行眼神、肢体的接触与交流,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情感模式。孩子的要求,母亲能立刻感知并做出反应,长大后,他也会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这一点,体现在男孩身上,就是责任心强,体现在女孩身上,就是温柔细腻。
第三,性别意识的形成。父母双方在孩子性别意识形成上的作用,各有侧重。女儿的效仿对象是妈妈,她会通过观察妈妈,了解女性的性别特征。
那么,妈妈怎样做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首先要提醒妈妈,母爱无边,但千万不要过度保护和溺爱。好妈妈会随着孩子成长,学会放手,让他独立。
孩子3岁以前,妈妈需要和他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这一点与父亲不同,妈妈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这是个稍纵即逝的过程,妈妈需要将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成为孩子的第一养育者。
怎样教育孩子独立
怎样教育孩子独立
1、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臆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
2、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帮助孩子克服依赖的心理
家长的过分宠爱,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会不愿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难就喊爸叫妈,完全依赖他人。因此,父母、长辈必须改变包办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赖他人的心理。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帮他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3、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给孩子一个困难自己去解决
困难家庭的生存环境,为孩子创造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顺境下如何成功的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秀品质。
4、怎样教育孩子独立之给孩子一个权利自己去选择
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还要教育他,如果是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如果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可先让她看看小组活动,本来家长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再也不走了。此时,家长可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培养孩子独立的好处
1、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像是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洗脸、脱鞋子、吃饭、整理玩具等,会增加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并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在孩子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还能增进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也能提高孩子题解决的能力。
2、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态度
孩子如果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话,那么他在生活中就会比较独立,当孩子发现,只要自己一个人也能完成一些事情后,也容易变得有自信,这对孩子培养负责独立的态度也很有帮助。
3、孩子会变得更坚强
一个在父母保护下成长的孩子,以后遇到困难会怎么面对呢?大概会跑回去请父母帮忙吧。而遇到父母也帮不了的问题,就只能被困难打倒。而从小就能够独立的孩子,就算面对困难也会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撑过去,就在这一次次的磨练中,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强大。
怎样教育孩子感恩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2、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3、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单独睡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单独睡
对妈妈的依恋是最原始的本能,孩子会舍不得离开妈妈。如果让他独睡,他就会感觉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会产生情感失落,造成情绪波动。
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增强。比如害怕黑暗,害怕孤独,害怕动物,甚至害怕想象中的人和事物,这也是孩子特别拒绝独睡的原因。
和孩子分床睡越早越好
孩子出生前就布置好婴儿房,从婴儿期就培养他单独睡的习惯, 省得日后经历被“改造”的艰难。
2 ~ 3 岁时,孩子正值个性萌发的低幼期,自我意识一天天壮大, 很多事都不喜欢别人干预。他们开始学习照顾自己, 慢慢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此时,正是培养孩子从行为到心理独立的好时机。
4 ~ 5 岁时, 孩子处于独立意识“发达”期,性格特征初步显现, 自立和自理的本领都大大增强。如若大人不给他自由的空间, 让他一味地依赖,坏习惯就会更加牢固。所以此时应该是孩子独睡习惯的巩固期,或培养独睡习惯的抢工期。
爱心提示
*内心能否独立是婴幼儿能否正确认识自我的一项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孩子的独立是从形式再到内容的。所谓形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孩子行为方式,而内容则是孩子的内心。
如何让孩子顺利习惯独睡
独立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爸爸妈妈应该积极引导孩子独立入睡,从细微处培养其独立性。一下子让孩子自己睡小床,甚至独自睡在一个小房间里,的确会让他难以接受。父母应该采取合理的步骤,循序渐进,让孩子逐渐适应。
一、习惯分床而睡。父母把孩子的小床放在大床旁边,待睡着后再把他单独放到小床上,
让他逐渐习惯在自己的床上睡觉。
二、训练独自入睡。父母要给宝宝充分的爱抚,让他感到安全和温暖;给孩子讲故事或欣赏舒缓的音乐,让孩子平静下来,然后他就会慢慢入睡。
三、适应独睡一屋。给孩子布置一个温馨别致、充满童趣的“童话小屋”。墙上贴一些爸
爸妈妈的照片或者孩子喜欢的卡通图片,孩子就会减少孤独感和恐惧感,安然入睡。
要适时给孩子以鼓励和赞扬,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安全依恋不失落,还能增强他独睡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