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静坐养生法

老人静坐养生法

禅宗修习禅定的七支坐法最为常用,老少皆宜,效果显着,且方便易行。所谓七支坐法,是指肢体的七处要点都要放置到位之意,此种坐法又称跏趺坐,俗称盘足坐法。其法如下:首先,放好坐垫,双足结跏趺而坐,也就是双盘足。初学者如果不能双盘,单盘亦可。或将左足放在右腿之上,叫做如意坐;或将右足放在左腿之上,叫做金刚坐。其次,脊梁直竖,使脊椎每个骨节如算盘子般相叠竖直,但不可过分用力。然后,将左右两手放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前,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便是禅修所说的“结手印”,此种手势名叫“三昧印”,也就是“定印”,使人较易进入静态。与此同时,左右两肩稍稍张开,使之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塌背;头要正,后脑稍微向后收,前颚内收,双目微张,似闭还开,视线随意确定在座前3~4米处,但需熟视无睹,也可双目微闭,收效亦佳。最后,舌尖轻舔上腭,犹如婴儿酣睡状,随之便可进入静坐状态。

每次结束静坐前,应摩擦两掌,使生热感,再以两掌轻轻搓脸若干次,用两手手指自前向后梳头若干次,然后双手叠放,掌心向里,手背朝外,置于脐下三寸处,3~5分钟后再徐徐睁眼,离座,活动手脚。

初学静坐养生者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静坐以天朗气清和月圆之际最好,暴风雷雨等天气恶劣时则不宜。②饭前饭后1小时之内不宜静坐,以免妨碍消化或分散心神。③静坐前应先行洗漱,着宽松衣服,摘下手表、眼镜、饰物等,以便于气血贯通。④静坐宜选洁净和空气流通之所,但不可让风直接吹到身上,防止外感风寒;静坐处宜安静,无器材,怕干扰,且光线不宜过暗,太暗则容易昏沉,光线亦不可太强,太强则易于紧张,心神散乱;室温过凉时,要将双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在热天静坐,也不宜使膝盖裸露。⑤初习静坐者大多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需加坐垫,坐垫厚薄依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坐垫的软硬程度以适中为好。⑥初习静坐不必勉强自己坐得太久,每次10分钟、20分钟即可,以后再逐渐延长。

如何解决静坐中的问题,是每个练习者都应该学会应对的。

初习静坐者往往由于不习惯而导致精神紧张,肌肉僵硬,不能很快进入静态。你可以在口中默念“松”字时将音拖长,三遍即可。同时,在意念上也要暗示自己从头到脚全身放松,且面带微笑,不可冷峻或呆板。

对于心神过于散乱,短时间内难以入静的初学者,想要尽快进入相对静止状态,采用“外耳声法”无疑是颇佳的选择。此法是,静坐时聆听有规律的外界声音,比如溪涧流水声、山间瀑布声、风吹铃铛声、寺院梵唱声等等。当你将心念专一在声音上,能够轻松、自在、安闲地保持在这一状态时,渐渐会觉得声音变得悠长、悦耳、轻微。坚持若干次静坐后,你会在静坐的某天某一时刻,于不知不觉中突然入于寂静,一切声音都听不到了,甚至觉得自己的身体都不存在了,这正是儒家所说的“坐忘”,道家的“虚极静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入静。无论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或长或短,都应该算是静坐养生的好现象。随着静坐定力的加强,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由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到几个小时。

另一个方法是“鼻息法”,也叫“安般守意法”。其法是,静坐时,注意鼻呼吸出入的气,使意念与呼吸配合为一,即“心息相依”。此时注意数息、调息和听息,吸气进来细长慢,呼气之时快短急,在调整呼吸的同时,要耳听呼吸、脉搏和心跳,一路做下去,直至百息、千息方可。当此之时,出息、入息的长短、轻重、冷热、有无,心中清清楚楚,“悉皆知之”,随着呼吸渐渐由粗且重到细而匀,直至趋于若有若无,细若游丝,甚至感觉不到自己在呼吸,即转入道家所说的“胎息”,进入身心恬然凝静状态,也就是真正进入了定境。

在最初静坐的一段时间里,身体的不同部位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冷、热、酸、麻、胀、痒、痛等感觉,其中犹以腿部和背部的感觉最为明显。于是,一些人感到担心,以为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这很正常,而且应该算是一种好现象。首先,腿部不习惯于盘足而坐,背部也不习惯竖直,酸麻的感觉就会很明显,随着静坐次数的增多和时间的推移,便会逐渐适应。同时,人体经络遍及全身,何处潜伏病机,该处经络便凝滞不畅,人在静坐时,气机发动,循经络而运行,遇到凝滞处便予以冲击,人即产生各种感觉,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直至气机畅达,这些感觉方可消失,这也正是自身疗治病痛的一个过程。只要习静者了解其中的道理,持之以恒,很快就可达到初步健身的效果。

初练静坐者在练习静坐过程中,常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而针对这一现象,一般常用以下几种办法应对:或作适度运动;或系念鼻端,令心在一念之中无有分散之意;或观想脐中有一红色光点由下往上冲,到头顶散开;或以全身气力大呼一声“呸”;或捏住两鼻孔,强忍呼吸,最后由鼻孔喷出。以上方法,可由静坐者根据各自情况自主选用。

初习静坐,要防止所谓“气沉丹田”的误导。清末以来,由于内家太极拳的流行,各种武侠小说和相关影视剧的渲染,所谓“气沉丹田”的太极拳修习原则几乎家喻户晓。一些初学静坐的人一上座,便以讹传讹地想把呼吸之气引向丹田,希望能做到“气沉丹田”或“意守丹田”,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呼吸之气与人体气机本来就是两回事。同时,人体气机循于经络,自有其运行规律,殊难为意念所控制,而且人在静坐时,你越想守住什么,便越守不住,徒增烦恼,只能使精神更趋紧张,有悖于静坐的初衷,倒是老子的“无为无不为”,更契合静坐养生的真谛。

传统养生方法有哪些

传统养生方法:

1.神志养生法

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神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2.情志养生法

传统医学所称的“情志”,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养生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对外界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映的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以上是对传统养生方法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选择适合的传统养生方法可以帮助大家积极的恢复健康,实现身体健康,最后建议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案。

​老年人养生保健操有哪些动作呢

老年人养生保健操的动作有:

敲击脑后枕骨:用双手手心盖住耳朵,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敲击脑后枕骨36次。这一节能防范缓解头晕、脑出血等症状。

搓揉脚心涌泉穴:双腿盘坐,脚心相对五指并拢,将手放在两脚心前后用力搓擦,而后用中指在涌泉穴(脚脯人字纹处)用力按压。这一节可防治咽肿、头痛、大小便不利、失眠多梦等症状。

摇脚尖:用双手握住双脚梢,从右向左转9-27次,再从左向右转9-27次,可起到明目、防治白内障的作用。

按揉内关:右手拇指按揉左手内关,换手用左手拇指按揉右手内关。这一节能防治心绞痛、胃病、恶心、呕吐、风湿性心脏病。

拍打全身各部位:全身放松,拍打胸部、两肋、腰腹、两背,并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拍轻叩,遍及全身各部位,速度快慢要适中,拍的全身舒适轻快,手指灵活,能防止肌肉萎缩。特别是对失眠老人可起到催眠作用。

静坐养神:(人常说:静养心,动养身,动静结合养全身。)双腿盘坐,双目微闭,安下心来,集中意念,时间可由短到长。这一节十分重要,它能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烦闷和寂寞,助你睡眠,属气功的一项养生方法。

老年人养生保健操有哪些动作呢?做这样的养生操要注意很多问题,有些操是家庭式的,而有些则可以在室外进行,这样所做的操动作有异常。当老年人意识到健康这个问题时,也会开始锻炼身体,每天做几组操时间并不多,却能锻炼身体使其健康,身体健康后其寿命也是可以延长的,生病的次数也能下降,是极好的锻炼选择。

饭后静坐可延年益寿

午饭后需要静坐养神。中医认为,人在上午的气血运化都属阳气,到午时开始生阴,是养心的时间。午时静坐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且有助于推动血液运行,间接起到养神、养气、养筋的作用。如果此时活动量过大,下肢耗氧量会增加,流入消化系统的血流量就要减少,头部缺氧也会加重,出现胃痛、消化不良、头晕、头痛等情况。因此,午饭后适当静坐,闭目养神10—30分钟。午饭后也不适合立即躺下,有午休习惯的老人可以在静坐后小睡一会,时间不宜过久。

晚饭后走走。国人习惯晚餐相对丰盛,高营养高热量的饭菜入胃后,如果在入睡前未经足够的消化,容易食积、发胖。晚饭后散步20分钟到1小时,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利于身体健康。不可急步快走,以缓慢、舒适为宜。

晚饭后放下筷子就走的习惯却并不可取。因为,吃进去的食物需要在胃里停留一段时间,进食后马上站起来走路,无疑会给胃凭空增加许多紧张因素。饭后休息10分钟后再开始散步才能起到保健作用。

饭后养生除静坐加慢走之外,适当的按摩和音乐调节也有好处。饭后按摩腹部,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饭后欣赏一些舒缓、美妙的音乐,对促进消化也有好处。

老人秋季养生法

一、节饮食养肺生津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

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三、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四、警惕秋季易发病 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

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秋天的气候转凉,是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老年人尿失禁怎么办 锻炼尿道括约肌

具体做法:老年人静坐在椅子上,反复收缩肛门括约肌及会阴肌肉,早午晚各进行一次,每次100到200下,坚持此方法两个月,即可缓解尿失禁现象。

老年人有哪些保健常识



老人生活保健常识不少老年朋友不清楚,因此大病小病不间断的出现,想要战胜疾病,了解好老人生活保健常识很重要,建议老年朋友参加一些有益的培训和活动,配合医生的医疗,定期检查身体,发现不利迹象,应及时预防和治疗。

老年人应该避免各种不利的环境和精神刺激。老人生活保健常识:必须根据个人性格和兴趣培养乐观幸福的生活态度,例如静坐养神,和朋友聊天,去池塘边观鱼,走进森林听鸟儿的歌唱。这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健康,生命更长寿。

心态平衡也是老人生活保健常识之一,在人生的旅途中,进入老年或退休是一个大的转折,这一转折将给人的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生活规律、饮食起居、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带来很大变化,其中以心理变化更为突出、重要。失落、孤独、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长期下去,将导致食欲减退、睡眠不好、免疫功能下降、老年性疾患加重,尤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衡、情绪稳定。

老人静坐养生法

中国古代文人修习静坐养生法的很多,均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疾病缠身,他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坚持静坐养生,以致“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以此祛病延年,终享遐龄。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记述他修习静坐法的体会说:“其法至简易,唯在长久不废,即有深功,且实行二十日,精神自己不同,觉脐下实热,腰脚轻快,面目有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修习静坐养生法,收效颇大,直至晚年仍精力过人。他在《看钟》诗中说:“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年近九十时,他高兴地在《戏遣老怀》诗中写道:“己迫九龄身愈健,熟视万卷眼犹明。”静坐养生的健身效果从中可见一斑。

那么,该优先选择哪种静坐法呢?禅宗修习禅定的七支坐法最为常用,老少皆宜,效果显着,且方便易行。所谓七支坐法,是指肢体的七处要点都要放置到位之意,此种坐法又称跏趺坐,俗称盘足坐法。其法如下:首先,放好坐垫,双足结跏趺而坐,也就是双盘足。初学者如果不能双盘,单盘亦可。或将左足放在右腿之上,叫做如意坐;或将右足放在左腿之上,叫做金刚坐。其次,脊梁直竖,使脊椎每个骨节如算盘子般相叠竖直,但不可过分用力。然后,将左右两手放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前,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便是禅修所说的“结手印”,此种手势名叫“三昧印”,也就是“定印”,使人较易进入静态。与此同时,左右两肩稍稍张开,使之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塌背;头要正,后脑稍微向后收,前颚内收,双目微张,似闭还开,视线随意确定在座前3~4米处,但需熟视无睹,也可双目微闭,收效亦佳。最后,舌尖轻舔上腭,犹如婴儿酣睡状,随之便可进入静坐状态。

每次结束静坐前,应摩擦两掌,使生热感,再以两掌轻轻搓脸若干次,用两手手指自前向后梳头若干次,然后双手叠放,掌心向里,手背朝外,置于脐下三寸处,3~5分钟后再徐徐睁眼,离座,活动手脚。

初学静坐养生者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静坐以天朗气清和月圆之际最好,暴风雷雨等天气恶劣时则不宜。②饭前饭后1小时之内不宜静坐,以免妨碍消化或分散心神。③静坐前应先行洗漱,着宽松衣服,摘下手表、眼镜、饰物等,以便于气血贯通。④静坐宜选洁净和空气流通之所,但不可让风直接吹到身上,防止外感风寒;静坐处宜安静,无器材,怕干扰,且光线不宜过暗,太暗则容易昏沉,光线亦不可太强,太强则易于紧张,心神散乱;室温过凉时,要将双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在热天静坐,也不宜使膝盖裸露。⑤初习静坐者大多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需加坐垫,坐垫厚薄依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坐垫的软硬程度以适中为好。⑥初习静坐不必勉强自己坐得太久,每次10分钟、20分钟即可,以后再逐渐延长。

如何解决静坐中的问题,是每个练习者都应该学会应对的。

初习静坐者往往由于不习惯而导致精神紧张,肌肉僵硬,不能很快进入静态。你可以在口中默念“松”字时将音拖长,三遍即可。同时,在意念上也要暗示自己从头到脚全身放松,且面带微笑,不可冷峻或呆板。

对于心神过于散乱,短时间内难以入静的初学者,想要尽快进入相对静止状态,采用“外耳声法”无疑是颇佳的选择。此法是,静坐时聆听有规律的外界声音,比如溪涧流水声、山间瀑布声、风吹铃铛声、寺院梵唱声等等。当你将心念专一在声音上,能够轻松、自在、安闲地保持在这一状态时,渐渐会觉得声音变得悠长、悦耳、轻微。坚持若干次静坐后,你会在静坐的某天某一时刻,于不知不觉中突然入于寂静,一切声音都听不到了,甚至觉得自己的身体都不存在了,这正是儒家所说的“坐忘”,道家的“虚极静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入静。无论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或长或短,都应该算是静坐养生的好现象。随着静坐定力的加强,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由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到几个小时。

另一个方法是“鼻息法”,也叫“安般守意法”。其法是,静坐时,注意鼻呼吸出入的气,使意念与呼吸配合为一,即“心息相依”。此时注意数息、调息和听息,吸气进来细长慢,呼气之时快短急,在调整呼吸的同时,要耳听呼吸、脉搏和心跳,一路做下去,直至百息、千息方可。当此之时,出息、入息的长短、轻重、冷热、有无,心中清清楚楚,“悉皆知之”,随着呼吸渐渐由粗且重到细而匀,直至趋于若有若无,细若游丝,甚至感觉不到自己在呼吸,即转入道家所说的“胎息”,进入身心恬然凝静状态,也就是真正进入了定境。

在最初静坐的一段时间里,身体的不同部位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冷、热、酸、麻、胀、痒、痛等感觉,其中犹以腿部和背部的感觉最为明显。于是,一些人感到担心,以为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这很正常,而且应该算是一种好现象。首先,腿部不习惯于盘足而坐,背部也不习惯竖直,酸麻的感觉就会很明显,随着静坐次数的增多和时间的推移,便会逐渐适应。同时,人体经络遍及全身,何处潜伏病机,该处经络便凝滞不畅,人在静坐时,气机发动,循经络而运行,遇到凝滞处便予以冲击,人即产生各种感觉,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直至气机畅达,这些感觉方可消失,这也正是自身疗治病痛的一个过程。只要习静者了解其中的道理,持之以恒,很快就可达到初步健身的效果。

初练静坐者在练习静坐过程中,常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而针对这一现象,一般常用以下几种办法应对:或作适度运动;或系念鼻端,令心在一念之中无有分散之意;或观想脐中有一红色光点由下往上冲,到头顶散开;或以全身气力大呼一声“呸”;或捏住两鼻孔,强忍呼吸,最后由鼻孔喷出。以上方法,可由静坐者根据各自情况自主选用。

初习静坐,要防止所谓“气沉丹田”的误导。清末以来,由于内家太极拳的流行,各种武侠小说和相关影视剧的渲染,所谓“气沉丹田”的太极拳修习原则几乎家喻户晓。一些初学静坐的人一上座,便以讹传讹地想把呼吸之气引向丹田,希望能做到“气沉丹田”或“意守丹田”,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呼吸之气与人体气机本来就是两回事。同时,人体气机循于经络,自有其运行规律,殊难为意念所控制,而且人在静坐时,你越想守住什么,便越守不住,徒增烦恼,只能使精神更趋紧张,有悖于静坐的初衷,倒是老子的“无为无不为”,更契合静坐养生的真谛。

老年人有哪些保健常识

老人生活保健常识不少老年朋友不清楚,因此大病小病不间断的出现,想要战胜疾病,了解好老人生活保健常识很重要,建议老年朋友参加一些有益的培训和活动,配合医生的医疗,定期检查身体,发现不利迹象,应及时预防和治疗。

老年人应该避免各种不利的环境和精神刺激。老人生活保健常识:必须根据个人性格和兴趣培养乐观幸福的生活态度,例如静坐养神,和朋友聊天,去池塘边观鱼,走进森林听鸟儿的歌唱。这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健康,生命更长寿。

心态平衡也是老人生活保健常识之一,在人生的旅途中,进入老年或退休是一个大的转折,这一转折将给人的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生活规律、饮食起居、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带来很大变化,其中以心理变化更为突出、重要。失落、孤独、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长期下去,将导致食欲减退、睡眠不好、免疫功能下降、老年性疾患加重,尤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衡、情绪稳定。

​60岁的老人该如何养生

60岁的饮食养生法

胖老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拖累身体。“舒缓型饮食习惯”有三大原则:不饿就不吃东西、餐餐八分饱、遵守进食顺序,能启动身体的“回春机制”,减轻身体负担,减少肥胖的可能性。具体做起来,首先,就算用餐时间到了,只要不觉得饿,就没有必要吃饭。比方说前天晚上吃得很晚,如果第二天早上硬是吃下早餐,反而会增加胃肠负担。晚餐也尽量不要拖到9点后吃。其次,当你觉得胃里还没填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下降时,就要停下筷子。最合理的进餐顺序是先吃水果蔬菜,接下来尽可能先吃蛋白类食物,最后再摄取碳水化合物。

60岁的睡眠养生法

高质量的睡眠对老人健康尤为重要。尤其是熟睡状态,与长寿息息相关。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晚睡眠在7小时以内的老人,大脑衰老可推迟2年。不少老人容易失眠,半夜睡不着就会爬起来看电视、看书。其实,想拥有“优质睡眠”,不妨学学中医的招数。第一,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以60%左右为佳。卧室里别放钟表等能发出响声的东西。第二,不要和衣而睡,否则会越睡越累,还容易踢被子,引起感冒。第三,晚饭少吃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饱,睡前1小时不要吃东西。第四,不要蒙头睡,因为这样会让被窝里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相应减少,导致头晕、头胀、眼花等症状。

另外,起床后简单按摩10分钟,可迅速唤起精气神,巩固睡眠的养生效果:1.用指肚从前额正中开始向头后部梳划,再梳两侧,改善头部血液循环;2.平卧,两手搓热前胸和两肋,再顺时针轻揉肚脐周围20次,可通便;3.收腹提肛,能促进胃肠蠕动。如果前一晚睡得不安稳,第二天要睡午觉,20~30分钟就可以。

60岁的运动养生法

生命在于运动,老人更是如此。春夏季节,万物生发,老人可以在没有雾霾的天气下,外出打太极拳、慢走、做伸展运动等,还要保证每天晒太阳20分钟以上。冬天不妨在室内用一些小动作来养生。1、咽唾:中医认为,唾液充盈,缓缓咽之,能润五脏,养肌肤。具体方法是,嘴唇微合,用舌围绕上下牙齿运转,先左后右,先上后下,柔和自然,然后用舌尖顶住上腭1~2分钟,待口中唾液满时,鼓腮含漱36次。2、转颈:颈部缓慢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幅度可以适当大一些,可以预防或改善颈椎病。3、摩耳:耳为肾之外窍,通于脑,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摩耳可疏通经络、流通气血、祛病养生。动作要领为:用食指、拇指提拉耳郭,自内向外提拉,然后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4、握拳:隋代医学名著《诸病源候论》讲,“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意思是握拳能保护体内正气、抵御外邪。把大拇指向内横在手心,其余四指包裹大拇指而紧握拳头,全身用力,然后放开,重复进行50~80次。

60岁的滋补养生法

60岁后适度进补有益健康。但滋补要根据体质食补。气虚的人可以喝鸡汤;补血可用大枣、猪肝、红肉;补阴可以多吃鸭肉;养阳要吃牛羊肉、鸡肉、驴肉、韭菜等。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固”。其中,固精要保护肾气,可以吃些牛肉、山药、枸杞;固气要少说话、多晒太阳、多做有氧运动、绝对不能熬夜;固神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

老人养生法则

1、老年人在饮食上不挑食

什么都吃,一年四季水果不断,实际上就是一种很好的食疗补身。现代医学证实,老年人适当吃些鸡蛋,可增强记忆,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适当吃些苹果可治老人厌食症,因为厌食与缺锌有关,如果饭后吃一个苹果,可调节体内含锌量,使食欲改善。

2、老人常喝茶也大有好处

有些地区对百岁老人进行的调查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每天饮茶。茶叶中含有的茶色素能防治动脉硬化,其有效率高达80%以上。专家发现乌龙茶可抗癌,其抑制癌症的效果高达79%。喝茶的确有益健康,茶叶的抗衰老作用超过维生素e的18倍。

3、食粥非常适合于老年人

可吃些玉米粉粥、大蒜粥、何首乌粥以及甜浆粥(即新鲜豆浆和粳米烧成的粥,加点冰糖),能防治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眩晕耳鸣等多种疾病,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4、可多食蜂蜜

有人认为,“蜂蜜是老年人的牛奶”,可长期食用,有利无弊。蜂蜜不仅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易于吸收,而且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杀菌力也很强,可防治老人多种疾病,如咳嗽、便秘、失眠、心血管疾病、消化不良、溃疡病和痢疾等。近年来,国内外用蜂王浆治疗糖尿病的报告也很多,发现有理想的降血糖的作用。

相关推荐

牛皮癣患者生活中的养生

平和质 该体质人群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平时患病少。养生法: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坚持锻炼,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气郁质 体形偏瘦,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容易失眠。养生法:多食黄花菜、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作用的食物。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如跑步、登山等。适宜药膳:菊花鸡肝汤。 气虚质 该体质人群声音低弱,易感气不够用,易累,容易感冒,发病后难以痊愈。养生法:宜食

美容觉怎么睡 午时宜小睡或静坐养神

午时(相当于上午11点至中午1点),此时,如条件有限,不能睡觉,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在禅堂打坐修行的禅师都习惯于在午时打个盹儿。其实,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3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11点睡着,5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老人醒早了静坐半小时

早起后,老人可以先试试打坐。盘腿姿势顺其自然,采取简单的初学者姿势、单盘或散盘均可,但一定要保证气血通畅、身体舒适。闭上眼睛静坐,可以进行有节奏的深呼吸练习,帮助增加肺部含氧量,从而增加全身脏器、血管的含氧量,提升人体活力。打坐时间太短起不到效果,一般以30分钟为宜,但若感到体力不支,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则不必勉强。如果打坐后感到困倦,可以再睡个回笼觉;如果打坐后神清气爽,可根据自身情况,从事以下活动。 1.拍打全身 从头到脚,从躯干到四肢,轻轻拍打全身,能调整人体气息运行,使气血更通畅。不仅能使人

办公室里如何锻炼保健养生

办公室先生的养生法慢跑气功 先在跑前活动一下手脚,甩甩手、压压腿、转转腰。跑的距离长短可以根据自身和客观条件而定,也可以在户外原地高抬腿跑或是使用街边跑步器。 走动着叫身体舒缓下来,做做深呼吸就可以练有氧呼吸气功:双腿叉开与肩平齐,闭眼后全身放松,吸气入腹,憋气的秒内从丹田运气经胸腔、咽喉、小舌、后脑至腰部脊椎,再缓缓呼出体内气体,这样循环做~分钟。 办公室先生的养生法跳绳做操 跳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供给大脑更多氧气和养分,起到通经活络、健脑和温煦脏腑的作用,提高思维和想像的能力。跳绳分钟,而做操是为了平

适合女性的“五脏”经络养生法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脏,古称“藏”。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 通过经络的联系,五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在病理变化上也相互影响。一脏有病,可影响它脏而致病。 经络养生法一:手掌中央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效用: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经络养生法二:大腿根部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 效用:摩擦大腿根部至

这几种错误的养生方式会毁了你的健康

错误养生法1:每天都喝很多水 每天适量补充水分固然对身体有好处,但这并不代表喝水量越多越好。每个人身体所需的水量都是不同的,如果水分摄入过多,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还可能会发生电解质不平衡。 错误养生法2:认为多吃补品身体才好 人们常常会购买许多所谓的名贵药材来给身体进补,如人参、鹿茸、冬虫草等。其实,一个健康的人不必进补,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另外,不清楚自身体质而盲目乱补,也会使人身体越补越虚弱。 错误养生法3: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吃西药会引起副作用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中药是纯天然

​抑郁患者是如何摆脱抑郁症的

爽快地生活。 吃得好点,尽量运动,继续活下去,善待自己。有时候,找个人聊一聊也很有帮助。 不作判断。 事情该啥样就是啥样,无论情形好坏总有过去的时候。因此,妄作判断毫无意义。 消除无聊。 抑郁症通常会伴有病态想法,只要能消除无聊,这些想法就会消失。但是,如果你在任何阶段都感觉不安全,一定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其实,多数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某种程度的抑郁。只要我们能正确对待,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享受安静。 给生活增加片段“静音”。不要总看电视或上网聊天,应该出门走走,或者静坐养心。这时应寻找的不是

进行期银屑病要注意什么

平和质 该体质人群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平时患病少。养生法: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坚持锻炼,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气郁质 体形偏瘦,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容易失眠。养生法:多食黄花菜、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作用的食物。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如跑步、登山等。适宜药膳:菊花鸡肝汤。 气虚质 该体质人群声音低弱,易感气不够用,易累,容易感冒,发病后难以痊愈。养生法:宜食益

百岁老人长寿养生法:排毒

禁食排毒 禁食排毒又称断食排毒法,在日本等地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养生法。重庆永洲县永刚村的蒋德清老人在107岁时,仍精神矍铄,头脑清晰,听力也不错。她百岁寿诞时,有人问她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人笑着说她每年总有两到三天不吃饭,只喝水,目的就是为了清肠排毒。 刮痧排毒 刮痧是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果。广州市荔湾区104岁的李淑贞老人每月总要刮一次痧,每次约30分钟,刮至背部由红到紫即可。她认为,刮痧可以去除体内的毒素,每次刮痧后睡一觉,第二天的感

春季作息有何讲究

“春季宜晚睡早起,适度减少睡眠,增加活动时间。”对此,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刘建华介绍说,《黄帝内经素问》在谈到春季作息的时候,要求“夜卧早起”,即晚一点睡早一点起。过了冬季,白天时间延长,夜晚缩短,“夜卧早起”就是让人们顺应这种昼夜的变动规律。 需要提醒的是,所谓“夜卧”并不是挨到凌晨才睡。古代的人晚上没有什么娱乐,睡觉一般比较早,相当于目前晚上七八点。“夜卧”大致也就向后推一两个小时。“夜卧早起”要注意作息时间,不要晚于半夜子时,即不要在晚上11点后再睡,否则也会对人体健康不利。 睡觉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