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汤药要趁热喝吗

汤药要趁热喝吗

在我国很多人都有着趁热喝中药的习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需要趁热喝。中医方面认为一般的重要都应该温服,也就是说药物在煎好直接过滤干净,在常温之中放到大约三十摄氏度到三十七摄氏度的时候再喝。

喝中药怎么喝不苦 凉一下再喝

另一个减轻苦味的方法是不要趁热喝中药(解表发汗药除外)。这是因为舌头的味感与温度有关。药液温度冷却至20—36摄氏度之间,易快速服下,且感觉不太苦。因为正常人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摄氏度,当汤药温度与舌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的感觉最灵敏,此时喝汤药感觉味道最苦。当汤药的温度高于38摄氏度、或低于36摄氏度时,味觉神经不太灵敏,苦味就会减弱。不过,汤药高于38摄氏度有可能会烫伤口腔黏膜,因此20—36摄氏度之间是最好的选择。

早上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1、一般来讲,早上9时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早上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早上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2、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

早上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3、“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其实,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中医理论认为,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喝中药的最佳黄金时间

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其实,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中医理论认为,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喝中药能加糖吗

很多妈妈给孩子煎煮中药时,怕味太苦,孩子吵吵闹闹不愿意,也会在汤药里放很多白糖。其实,中药不能“甜蜜蜜”。

专家指出,食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凡是舌苔厚腻者,或腹胀中满、湿热内阻的人不宜吃蔗糖。如果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疾病雪上加霜。还有一些寒性中药也不适合加糖,糖属温性,会降低中药的疗效。

其实,想要中药不苦,有另外的方法。专家介绍,控制汤药口服时的温度,就可以轻松地减轻中药的苦味。研究表明,汤药温度在36.2℃左右口服,其苦味就会减轻。所以,我们在服用汤药的时候,最好将熬好的中药放在一边静置几分钟,等到药液温度降至温热、不烫嘴的时候饮用,因为这个时候苦味最轻,也更容易下口。

另外,专家说,煎中药要用专用的器皿,最好用砂锅、砂罐,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受热均匀,保温性好,忌用铝、铁、铜等器皿。

孕期感冒试试大米粥

风寒性感冒:

1.大米100克煮粥,加米醋2匙,葱须、姜末适量(请注意孕妇服用葱姜均不可过量),趁热吃。

2.带皮生姜10片,连须葱头10只,红糖适量,加粳米煮粥。热服一碗,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3.大白菜根3个,洗净切片,大葱根7个,同煎汤一碗,加白糖适量,趁热服下。

4.生姜丝25克,萝卜丝50克,加水适量煎15分钟,再加适量红糖煮沸,趁热喝下。

5.嫩鸡一只(约1250克)洗净,加水煮,食时在鸡汤内加进调味品(胡椒、生姜、葱花),或下面条吃。

风热性感冒:

桑菊饮或银翘散,用桑叶、菊花,或者银花、连翘,煮汤药服用。

给宝宝灌药最好的方法

1、喝中药要掌握温度去苦味

人的舌头味感与汤药的温度有关。当汤药温度在37摄氏度时,味感最苦,高于或低于37摄氏度,苦味就会减弱。但汤药温度高于37摄氏度时,易烫伤口腔黏膜及食管,因此,等汤药温度降至37摄氏度以下时,再给孩子饮服。即便如比,汤药的气味和口味依然还是很浓烈,这时让孩子含一小块冰,既不影响药物吸收,也可缓解口腔中的苦味。

2、转移孩子注意力喂药更方便

让孩子不定时的在玩耍中喂药,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忘记药的苦味。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喂服需要注意保持药液的温度,一般温度在20℃—30℃之间为佳。若温度过低,会伤害小儿脾胃,引起腹痛;温度过高,又易防烫伤小儿的食道。

3、喂宝宝吃药的原则:

喂药工具勿伸入宝宝口腔太深的部位。

调和药物的开水要使用温凉的,热水会破坏药物的成份。

保持喂药环境的安静。

如非须饭后服用的药物,最好让宝宝在吃奶之前吃药,因为宝宝在饥饿状态下,会自然张口吸吮。

宝宝不肯张口,不要硬灌药,以免日后抗拒吃药。

喂宝宝服用悬浮液时,不要掺水,应等宝宝服下药物之后,再给他喝下与药物等量的水。(服用1cc悬浮液,就喝1cc白开水)

宝宝服用药物的效用以30分钟为准,如果在30分钟以内大量呕吐,就要再补服一剂。

中药的具体服用方法

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

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此外,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人体正气。

总之,应根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的特点来决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喝中药的最佳黄金时间

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 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

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其实,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中医理论认为,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一般来说,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

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其实,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

相关推荐

中药加糖会影响到药效吗

中医指出,食用蔗糖有一定的禁忌范围,凡是舌苔厚腻者,或腹胀中满、湿热内阻的人不宜吃蔗糖。如果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加糖,反而会对疾病雪上加霜。还有一些寒性中药也不适合加糖,糖属温性,会降低中药的疗效。 其实,想中药不苦,有另外的方法。控制汤药口服时的温度,就可以轻松地减轻中药的苦味。研究表明,汤药温度在36.2℃左右口服,其苦味就会减轻。所以,我们在服用汤药的时候,最好将熬好的中药放在一边静置几分钟,等到药液温度降至温热、不烫嘴的时候饮用,因为这个时候苦味最轻,也更容易下口。 另外,中医认为,煎中药

吃中药上火了怎么办呢

中药分寒、热、温、凉四性,天气变化与药材本性无关。有些中药具有温热性,有些药具有清热性,有些药能泻下,有些药能平调阴阳等。适合炎热天气里服用的中药方有很多,比如生脉饮、桑菊饮、五味消毒饮等,都能清热下火、消暑生津,服用后不但不会导致上火,反而能治疗上火病症。 虽然天气炎热时,不适宜服用进补类汤药,但是阳虚、气虚体质的人,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补。三伏天是否可以服用汤药,关键看病人的体质,季节只能作为参考因素,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季节适当加减用药量或调整用药品种。 热天吃补药,避免饮食和中药性质相冲突

中药一定热的吗

中药一定趁热服吗? “药熬好了,赶快趁热吧!”这是许多人中药的经验,那么,这种有没有道理呢? 虽然许多中药都求温服,但并非都是如此,有不少汤药放凉了再的。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温服、热服和凉服 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 30℃~37℃时再;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

小儿肺热吃什么药

因为秋天气温骤变,日间温差大,早晚凉,中午气温高。孩子玩耍热时,如不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很容易着凉发生感冒、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这些病都可以引发咳嗽。此外,秋天气候干燥,我国北方地区尤为明显。这期间家长发现孩子可能出现口干喜饮、咽干咽痛、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这都是因为“燥邪”损伤人体的阴津所致。秋季大自然中的植物花粉飘散在空气中,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容易因此而诱发哮喘发作,也表现为频繁咳嗽。因此,孩子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为主。 肺热咳嗽吃什么药?可以服用润肺止咳的中成

鲫鱼汤热量高吗 鲫鱼汤注意什么

鲫鱼的鱼腹内存在一层黑色的膜,这层黑膜很是苦涩,炖煮之前最好清理干净,以免引起鲫鱼汤发苦,另外,鲫鱼中的苦胆也去除,由于苦胆不但很是苦涩,还具有一定的毒素,虽然经过清洗炖食,但还是不能完全保证不会存在残留,因此建议处理鲫鱼时,注意不弄破苦胆,尤其是做给产妇食用的鲫鱼汤,避免出现不适情况。 现鲫鱼含有不少的污垢、有害细菌以及寄生虫,很难完全清洗干净,经过炖煮也很难完全杀灭,卫生问题难以保障。另外,鲫鱼的鱼鳞中含有丰富不利于人体消化的碳酸钙,在炖煮过程中鱼鳞很有可能会脱落,口感不好,因此建议炖煮鲫鱼汤给产

老中医教你中药五种常见服用方法

中药的服用方法 服用方法 中药一般服法是一付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有的又可以煎汤来代替茶饮。 具体服用方法介绍如下: 温服 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热服 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冷服 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顿服 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

三九天注意什么 饭前碗热粥热汤

寒冷的气温下,上一碗热乎乎的粥,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尤其是杂粮粥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生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

小儿肺热咳嗽吃什么药

因为秋天气温骤变,日间温差大,早晚凉,中午气温高。孩子玩耍热时,如不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很容易着凉发生感冒、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这些病都可以引发咳嗽。此外,秋天气候干燥,我国北方地区尤为明显。 这期间家长发现孩子可能出现口干喜饮、咽干咽痛、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这都是因为“燥邪”损伤人体的阴津所致。 秋季大自然中的植物花粉飘散在空气中,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容易因此而诱发哮喘发作,也表现为频繁咳嗽。因此,孩子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为主。 可以服用润肺止咳的中成药,如川贝枇杷

女性养生保健的四大误区

1、裸睡更加健康 有些女性朋友们误以为裸睡更舒服,也对身体更加健康。其实,裸睡是会非常舒服,但是,这跟健康可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女性朋友们靠裸睡来养生,那可是犯了很大的错误了。床上、被子上,都会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如果裸睡,对于皮肤以及女性朋友的生殖器官都会产生伤害,会严重增加女性朋友们患妇科疾病的机率。因此,女性朋友们最好不陷入裸睡养生的误区。 2、中药趁热才好 有些女性朋友们认为中药趁热才好,其实,一般的中药最好都是温热服用,适合的温度就好,一定不能过热,而且根据女性朋友们不同的情况

湿热可以冬瓜汤吗 冬瓜汤去湿热注意哪些

一般冬瓜汤去湿热建议食用200克左右就可以了,即使冬瓜汤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但是冬瓜汤是一种寒性汤品,食用过量可能会刺激到胃肠壁,可能会出现腹泻腹胀,便溏等不适症状,所以冬瓜汤去湿热不宜食用过多。 冬瓜汤性寒味甘,在经期食用冬瓜汤可能会增加子宫寒气,从而可能造成经血排出不畅引发或者加重痛经的状况。 冬瓜汤属微寒性,功偏泻利,长期冬瓜汤会导致身体堆积很多寒气,如果人体不能及时将其消化代谢掉,则容易会对人体的胃造成伤害,出现脾胃虚弱,水肿腹胀等现象,所以不宜长期服用冬瓜汤去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