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肌梗死具体有哪些症状

心肌梗死具体有哪些症状

1、低血压和休克:不少老年患者的低血压可能是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后,加上大量出汗、呕吐引起血容量不足,或某些血管扩张、镇静等药物作用而致,可持续数周后再上升,但常不能恢复到以往的水平。病人表现为反应迟钝,面色灰暗,额头、颈部及四肢末端出汗,皮肤温度较低,甚至尿少,收缩压在80~90mmHg 或较原基础血压下降60mmHg以上。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c上下,很少超过39°C,持续1周左右。发热持续超过l周或消退后重新出现,或高热超过39℃,应怀疑并寻找有无并发感染,其次应注意有无心肌梗死新的发展、栓塞性并发症或心肌梗死后症候群。

3、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在心肌梗死中占重要地位。60岁以下者约有30%出现。当剧烈胸痛时常伴有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但这一症状在老年人却不似想像中的那样多见。国内外几组较多病例的统计,占2.7%~9.9%。

4、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

心肌梗死的伤害到底有哪些

人们对心肌梗死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但是对具体造成的伤害,却是知道的模棱两可。要想很好的预防这种疾病,做到这点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我们让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心肌梗死的伤害到底有哪些,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

1、心功能不全: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2、心律失常:此心肌梗死并发症,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

3、急性心包炎:心肌梗死的危害还包括急性心包炎。即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4、心源性休克:此心肌梗死并发症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上面就是介绍的心肌梗死的危害,大家一定要足够重视起来,不要粗心大意了。这种病对身体的摧残是巨大的,我们尽量能在早期将其扼杀在摇篮中。预防疾病并不是只是从口头上喊就有用的,我们应该付出实际行动来证明。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并不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只发生一次。如果一个人第一次患心肌梗死,他未来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性将增加4~6倍,脑卒中的风险增加3~4倍;如果第一次是脑卒中,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将增加9倍,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3倍。如果患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无论是否存在间歇性跛行,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将增加4倍,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3倍。可以说“病在腿上,险在心脑”。1998年中国有260万人死于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平均每13秒就死一个。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各种疾病死亡的1/3,80%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2020年将达到2500万人,其中1900万人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

目前,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且年轻化。北京成年人1984~1999胆固醇水平增加了24%。如果一个人的胆固醇增加1%,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和死亡风险将增加2%,这就是“1=2”的故事。15年来北京35~44岁的男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增加111%。如果一个存活下来的心肌梗死患者,没有积极进行治疗和预防,一旦发展成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5年存活率不到50%,这和肺癌的存活率相仿。

心肌梗死定义及临床分型

1 心肌梗死定义

2007年10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 (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将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此定义在新版中没有变化。新版定义的心肌梗死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 缺血症状;

(2) 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3) ECG病理性Q波形成;

(4)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5)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新定义中的第5条是新增加的内容,其意义是强调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在就职的过程中,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来验证心肌梗死的原因,并尽早开始冠脉在通的治疗。从07版和12版的定义还可以看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改变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可见于I型和II型心肌梗死,但仅仅是心肌缺血而没有坏死时,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没有多大改变。新版中强调,如果患者有典型的急性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并伴有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就可以确诊为心肌梗死,因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标志着缺血的心肌开始死亡。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的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我们采用何种治疗措施很有帮助。

2 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

新版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与2007年定义大致相同。

1型: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自发性心肌梗死;

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如冠脉痉挛、心律失常、贫血、呼衰、高血压或低血压)导致缺血的心肌梗死;

3型:疑似为心肌缺血的突发心源性死亡,或怀疑为新发生的ECG缺血变化或新的LBBB的心源性死亡。由于死亡已经发生,患者来不及采集血样进行心肌标志测定。

4型(4a和4b):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其中将4型心肌梗死分为4a型和4b型;

5型:与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1型和2型心肌梗死的区别在于:1型心梗患者的冠脉内膜是不稳定的,血栓形成是心梗发生的主要原因,需要进行溶栓、抗栓和抗血小板等积极治疗;2型心梗则没有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肌供氧是治疗的主要措施。

4型心肌梗死与PCI相关,现在将4型心肌梗死分为4a型和4b型。4a型心梗定义为PCI过程所致的心肌梗死,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过程,标准是:术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超过99%参考值上限的5倍,并且有其中之一:心肌缺血症状、新的ECG缺血变化、造影所见血管缺失、有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新的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4b型心梗定义为支架血栓形成的心肌梗死,标准是:冠脉造影或尸检所见有缺血相关血管有血栓形成,血清心肌标志物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

5型心肌梗死定义为:心肌梗死与CABG有关,患者的肌钙蛋白要超过99%参考值上限10倍,并伴有一下之一:ECG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或LBBB、造影证实新的桥(静脉桥或动脉桥)内堵塞、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心肌缺血症状

心肌缺血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一种心肌疾病,该疾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危害都是很大的,在发病的时候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就有可能出现死亡,但是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心肌缺血,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肌缺血的症状都有哪些?

 首先,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心肌缺血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

 临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上述就是关于心肌缺血的发病症状的介绍了,可见其临床表现还是很多的,如果您经常心肌绞痛的话就要谨慎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个相关的检查,一旦确诊就需要立即治疗,因为心肌缺血一旦发作,危害会是很难预料到的。

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05;。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所以,看了这篇文章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警惕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带给我们的危害,千万不要认为症状性心肌缺血不会给我们带来危险,不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哦。

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

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

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无症状心肌缺血可分为3个类型

1、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既往无冠心病病史,也无冠心病症状,只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5%。

2、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大约1/3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可出现心肌缺血,而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又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3、心绞痛伴有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发作次数是有症状心肌缺血的3~4倍,尤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

Tips: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定期进行检查可及早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可做心电图、核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相关推荐

心肌梗死症状哪些

专家介绍: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会明显的症状表现,一般是以心绞痛为主。但需要注意的是,最为常见的情况就是,原的心绞痛症状会突然之间加重。总体来说,心肌梗塞患者的症状还是比较明显的,下面就心肌梗塞的症状进行具体介绍: 1.心绞痛的时间明显延长,平时只持续几分钟的胸闷胸痛,忽然延长到20分钟或半小时以上,不能缓解。 2.本来在心绞痛时舌下含硝酸甘油,含化后1—2分钟内,胸闷胸痛迅速缓解,而现在含服后不能缓解,(若非药物失效)应怀疑发生心肌梗死。 3.心绞痛时,作心电图检查时往往一组导联ST段下

充血性心力衰竭预防措施

1.慢性心衰的预防目标 (1)防止初始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已逐渐上升为慢性心衰的主要病因,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调脂治疗和戒烟等,可减少发生慢性心衰的危险性,除积极控制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外,在国内控制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预防风湿热和瓣膜性心脏病,戒除酗酒以防止酒精中毒性心肌病亦是重要的措施。 (2)防止心肌进一步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期间,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使效再灌注的心肌节段得以防止缺血性损伤,对近期从心肌梗死恢复的患者,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ACE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药),可降低

慢性心梗症状是怎样的

1、慢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会心脏部位严重疼痛的情况出现的,这是心肌梗死最为明显的症状了,也是最为突出的症状,这种疼痛不是一般的疼法,是绞痛,长时间的腹痛,让人难以忍受的,持续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的,就和心绞痛一样的感觉,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2、慢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般肠胃也会跟着不舒服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很多的人这个病都会恶心、呕吐症状出现的,还常常腹泻的情况发生的,也是慢性心肌梗死症状。 3、慢性心肌梗死会让人心里衰竭的,一般心肌梗死之后病人 会感觉呼吸困难,经常的咳嗽,心情烦躁想发脾气等情况出现的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心肌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支循环发生机制及个体反应关。 1.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

心肌梗死什么症状

1、心肌梗塞发病前,一般会出现频繁心绞痛,而且疼痛的程度较之前严重,疼痛持续时间更长,以前稍微休息后就可得到缓解,心梗前却在轻微活动甚至休息也会发生,即使服用了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而且患者往往烦躁不安,且多汗。 2、心肌梗塞发病前患者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气促等呼吸困难,甚至咳泡沫样痰等一系列左心衰的症状。 3、的患者心肌梗塞发病前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者肠胃道症状,伴随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嗜睡、烦躁等症状表现。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方法

1.慢性心衰的预防目标 (1)防止初始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已逐渐上升为慢性心衰的主要病因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调脂治疗和戒烟等,可减少发生慢性心衰的危险性。除积极控制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外,在国内控制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预防风湿热和瓣膜性心脏病,戒除酗酒以防止酒精中毒性心肌病亦是重要的措施。 (2)防止心肌进一步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期间,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使效再灌注的心肌节段得以防止缺血性损伤。对近期从心肌梗死恢复的患者,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ACE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药),可降低再

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肌梗塞比心肌梗死轻,心肌梗塞进一步发展会变成心肌梗死。心肌梗塞及时的治疗可缓解病情,如果治疗不及时,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心肌梗死的现象。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心肌梗塞与心肌梗死都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关。 心肌梗塞与心肌梗死可发生在心绞痛反复发作的患者身上,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正确认识心肌梗塞的先兆能效地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发展,心肌梗塞的常见先兆症状以下几种: 1、心绞痛患者反复发作心绞痛,服用药物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2、患者夜晚睡觉时心绞痛常发作,需要警惕心肌梗塞的疾

心肌梗死危害性大吗

什么是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指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发病时剧烈而持久的性质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可产生严重后果。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胸痛和不适、虚弱、发汗、晕眩、呕吐、心跳不稳定,心肌梗死也会导致昏迷。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病人一般将它描写为积压、紧束的感觉。时下颌、颈部、臂膀、背部和腹部也会随之疼痛,尤其左臂或颈部容易疼痛。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患者警惕心肌梗死

引起心肌缺血这个疾病的病因很多,大多数都是与心脏关的疾病,都是十分严重的疾病,对于生命都是足以构成威胁的。心肌缺血最容易引发心肌梗死,它的死亡率极高,希望大家对其可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想重视起来,我们得了解这个疾病,接下来就跟随专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般的心肌缺血是没任何症状的,在发作的时候才会出现,但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心电图典型缺血性ST段改变、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等)的冠心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严重的冠状动

心动过缓病因

引起心动过缓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25%): 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为不适症状的心跳慢。病因多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或使用了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异搏定、洋地黄类药物、利血平等)。 窦性停搏(30%):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为心跳较长时间的停搏。引起这种情况的病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先天性房室传导组织、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停搏时间超过3秒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