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的相关论述
莱菔子的相关论述
1、《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2、《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1-2]
[配伍使用]:饮食停滞,脘腹胀痛:配山楂、神曲、半夏、陈皮、茯苓等。
痰壅喘咳:配紫苏子、白芥子。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配苦杏仁、甘草。
[保存方法]:通风干燥,阴凉防蛀,避强光。
猪肺的相关论述
《随息居饮食谱》:猪之脏腑,不过为各病引经之用,平人不必食之。不但肠胃垢秽可憎,而肺多涎沫,心有死血,治净匪易,烹煮亦难。
《本草图经》:猪肺,补肺。
《本草纲目》:疗肺虚咳嗽、嗽血。
《随息居饮食谱》:甘平,补肺,止虚嗽。治肺痿、咳血、上消诸症。
防风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一身骨节痛。除风去湿仙药。”[1]
2、《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邪。”
3、《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橘红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下气消痰。
2、《本经逢原》: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
3、《药品化义》: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佐竹茹以疗热呃,助青皮以导滞气,同苍术、厚朴平胃中之实,合葱白、麻黄表寒湿之邪,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能推陈致新,皆辛散苦降之力也。
柴胡的相关论述
①《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②《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麦芽的相关论述
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3、《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4、《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5、《本草纲目》: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观造饧者用之,可以类推。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
芥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涂足心,引热归下,痘疹不入目。
2、《别录》: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3、《日华子》: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乌药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2、《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气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痛,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3、《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每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香附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2、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3、《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郁金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蛊毒。
2、《本经逢原》:郁金辛香不烈,先升后降,入心及包络。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破恶血。血淋,尿血,妇人经脉逆行,产后败血冲心,及宿血心痛,并宜郁金末加姜汁、童便同服,其血自清。
3、《本草求真》: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凡有宿血凝积。及有恶血不堪之物。先于上处而行其气。若使其邪其气其痰其血在于膈上而难消者。须审宜温宜凉。同于他味。兼为调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