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的玩法
七巧板的玩法
通常,用七巧板拼摆出的图形应当由全部的七块板组成,且板与板之间要有连接,如点的连接、线的连接或点与线的连接;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同时玩。
七巧板的玩法有4种:
①依图成形,即从已知的图形来排出答案;
②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
③自创图形,可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
④数学研究,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七巧板按不同的方法拼摆、组合可以拼排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和形象,如桥梁、船只、房屋、手枪或是跑步、跌倒、玩耍、跳舞、站立的人物以及戏水的鱼、猫、狗等。操作七巧板是一种发散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不仅具有娱乐的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被人们运用到了教学当中。由于七巧板可以持续不断地反复组合,已引起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多领域的研究者的兴趣,还被作为制作商业广告和印章的辅助手段。
给孩子选择玩具的原则
1.适龄性
随孩子的成长,选择适合年龄阶段的玩具(避免过难或太易)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2.安全性
幼儿的自制及判断力较弱,不易区别危险与否,因此选购具有安全标志的玩具是相当重要的。
3.教育性
孩子可以从玩具中学到一些东西,例如颜色、数字、方位、文字……
4.多样性
玩具的功能不止一种,具有变化性,能够灵活改变,将会刺激孩子的潜能发展。
5.创造性
孩子可以从玩具中启发创意,例如七巧板、积木、组合玩具等均是。
6.兴趣性
玩具的颜色、造型合潮流、新奇等都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动机。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的习俗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节“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七夕节的习俗三: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节的习俗四: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习俗五: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六: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还有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都会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而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夕节的习俗七: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在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七夕节的习俗八: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七夕节的习俗九:拜魁星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七夕节的习俗十: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门票)图案,称为“花瓜” 。
PAD教育有什么弊端
形成网瘾
在pad教育中,根据孩子们的喜好,给孩子们设置了很多趣味的小游戏,孩子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是进行各种有趣的小游戏,这虽然让孩子们学习到了知识,但是,同时也让孩子们沉溺于这些小游戏不能自拔,渐渐地他们就会形成网瘾,甚至是沉溺于网络游戏,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各方面健康。
逃避客观世界
孩子们在pad教育的过程中,会通过pad终端,见识到很多虚拟世界,这些世界和现实的世界相比,会更加美好,孩子们长时间接触到虚拟世界的东西,那么,他们对于现实的世界,就会非常抵触,甚至是会做出回避客观世界的举动,这对于孩子的世界观形成,会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学习交际能力障碍
和传统的搭积木、做手工、拼图、七巧板等游戏相比,pad教育中的游戏,只需要孩子们动动自己的手指就能完成,这不仅让孩子们失去了自己动手操作的训练,同时,也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狭小,这对于孩子日后的文字学习,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变得有障碍。
适当玩玩具对老人的健康有好处
健康专家最近经过分析得出一项科学结论:人随着年级的增大,大脑的质量会相对降低,当人活到70岁后,质量会比青年期减少200克,脑细胞也在随之减少,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年人经常会出现思维不集中,思考能力减弱等问题,随着都市生活的紧张,老人独居情况更加严重,生活的单调匮乏,是老人患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
我国现代养生学专家提出,保护智力的关键在于勤用脑,大脑器官是越用越灵的。所以,老年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余应该适当玩玩具,包括拼七巧板、玩九连环、搭积木、打扑克和下棋等项目。
以前,一般人都认为,玩玩具是孩子的专利。所以,老年人很少有人想起买玩具,即使有许多老年人喜欢玩玩具,也不知道有成人玩具。不过,现在玩玩具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因为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大、烦恼多,通过玩玩具后可以释放工作上的压力,忘记家庭和生活中的烦恼。
玩七巧板增进孩子智力
时下,京城兴起了一类新的学龄前儿童教育形式:“能量娃学习会馆”、“儿童学习会馆”。据家长反映,三四岁的顽童进入会馆三个月,就可以认识500多个汉字。在其他方面,如数学、英语等也都是成绩斐然。细究其原因后发现,这类学习方法无非是充分调动孩子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功能,有时会辅以现代技术,使孩子在玩耍中加深记忆,提升认知。殊不知在中国民间已经流行了千百年的七巧板,就堪称“能量教育”的教具。
在中国远古时代,人们为了增加宴会的欢乐气氛,故意把宴桌拼摆成不同方位。由宴桌的拼摆演变为薄板拼凑的游戏,这就是今天七巧板的来历。标准的七巧板是由两块大三角形、一块中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组成。玩的时候,就利用这七枚板块,拼成各种图案,如人物形体、动物植物、住房建筑、船桥车马、太空图像、几何图形等等,变幻更替,妙趣横生。中国文字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象形和拼凑。把文字的偏旁、首尾做成板块,老师指导,孩子动手,岂不可以大大提高认识汉字的能力和效率?
人们学习知识,主要依靠在大脑皮层产生记忆,以及记忆之间产生联系。而记忆的获得,主要是知识元素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在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产生兴奋痕迹。当然,最重要的是视觉、听觉和触觉。一种感官刺激通过一个渠道传入大脑,此时在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痕迹可能是浮浅的,短暂的。如果通过多个渠道同时传入大脑的同一部位,则痕迹就要深刻得多,留存时间也相对持久。如果多个感官、多种渠道反复作用,记忆产生的牢固性,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娃娃会馆”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就是利用教学道具,使知识元素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渠道,强化幼小大脑皮层的兴奋灶。
孩子们学习中国文字是这样,作为启蒙教育的其他知识,如数学、英文等也是这样。
玩七巧板相当简单,稍懂事的孩子一学就会,对于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维、开发智力潜能很有帮助。由于其拼图变幻神奇,会引起孩子的兴趣。设计学家从七巧板的组合中寻找建筑构型的灵感,数学家从拼图中挖掘电脑程序的技巧。近年荷兰的一个拓扑学家专门编写了一本关于中国七巧板的书,各式各样的拼图,竟罗列了1600多种。七巧板的影响之大,是我们祖先的发明者未曾料到的。
4到5岁宝宝的玩具
适合4-5岁宝宝的玩具分为以下几类:
一、 发展小肌肉系统,完善各种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的玩具:各种球类,羽毛球、乒乓球、毽子、跳绳、自行车等。
二、 能够丰富宝宝生活经验、培养各种技巧、发展宝宝智力的玩具:玩娃娃家的各种用具,小锅、小碗、小家具,木工玩具;各种交通和运输工具,大卡车、消防车、警车等;各种组装玩具,积木,建筑模型,七巧板等;各种棋类,如跳棋、五子棋等。
三、 激发宝宝数学兴趣和科学爱好的玩具:计算器、学习机、电脑、遥控汽车等。
四、 培养兴趣、陶冶性情、发展审美能力的玩具:电子琴、铃鼓、木琴等。
七巧板的来源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 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七巧图”不知何时传到国外,受到他们的欢迎与重视,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特竟用象牙精制了一副七巧板。法国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为消遣游戏。谁能想象到七巧板居然会跟拿破仑·波拿巴、亚当、杜雷、爱伦坡特以及卡洛尔等人发生关系?实际上他们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热爱好者。
玩过七巧板吗?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谁能想到呢,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七巧板的用途
七巧板,被家长们广泛用来帮助小孩学习基本逻辑关系和数学概念,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数字、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七巧板还可以帮助小朋友辨认颜色,引导小朋友领悟图形的分割与合成,进而增强小朋友的手部智能、耐性和观察力。另外,可以用来说故事,将数十幅七巧板图片连成一幅幅的连贯图画,当成漫画故事说给小朋友听,也可先拼出数款猫、几款猫、一间屋,编出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既能启发孩子思维,开发孩子想象力、分析能力,又能增加亲子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