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护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定时观察并记录精神状态、面色、呼吸、心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对严重心律失常者需持续心电监护,并做好抢救药物和器械的准备。

2.适当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再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限制活动量,一般不少于6个月。重症患儿心脏扩大者,卧床1/2~1年。有心力衰竭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再逐渐开始活动。

3.症状和药物副作用的护理:胸闷、气促、心悸应休息;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者要遵医嘱使用强心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必要时可给予吸氧;心肌炎时,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应偏小些,避免洋地黄中毒。对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要了解其作用和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4.并发症的护理:心肌炎常有传导阻滞或早搏存在,如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严重心律失常存在,应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发现多源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扑动或颤动,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进行紧急处理。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1.心悸、胸闷保证患者休息,急性期卧床。按医嘱及时使用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的药物。

2.心律失常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引起皿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病变引起窦房阻滞、窦房停搏而致阿-斯综合征者,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或紧急作临时心脏起搏处理。

3.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1.休息急性期需完全卧床休息,症状好转方能逐步起床活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

2.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

3.心理护理见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1.注意劳逸结合,避兔过度劳累,进行适量体格锻炼,提高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加强饮食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和肠道感染。

3.有心律失常者应按医嘱服药,定期随访。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

病毒感染(95%)

很多病毒都可以引起人心肌炎,其中肠道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1~6型(CVB1~6型)多见,其中以柯萨奇B1~B5型最常见;其次有柯萨奇A4、A16型;埃可病毒9、11、22病毒感染,是否发病和病情轻重都与所染病毒致病力和患儿的易感性有关。最近研究资料表明,腺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发病机制

是否发病和病情轻重都与所染病毒致病力和患儿的易感性有关,发病机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两个方面:

1.免疫机制

美国和日本一些学者研究证实,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免疫起主导作用,病毒的局部作用次之,受亲心脏性柯萨奇B病毒感染后,脾脏受刺激可产生自家反应性,溶细胞性T淋巴细胞,此种细胞对作为抗原的心肌细胞有自体免疫作用,对已受感染和未受感染的心肌细胞都有溶解作用,引起广泛病变,细胞坏死严重,还可产生病毒特异性溶细胞性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后,心肌细胞表面有被病毒改变的心肌抗原,由于T淋巴细胞能识别这种抗原,使受染心肌细胞溶解,引起炎症,以上二种T细胞都是胸腺依赖性T细胞,切除胸腺后,病毒再感染不会发生以上反应,研究还表明同样亲心脏病毒感染,不同个体产生病变程度不同,有的甚至不发生病变,可能与受染者遗传和体质有关,此外还有的学者证明除T细胞外,还有自然杀伤细胞也参与了心肌细胞的溶解, 1987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生化免疫实验室,在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病毒,发现病毒和T细胞损伤心肌的机制不同,病毒感染细胞后,在其中复制后释出,导致细胞自溶和感染扩散;而T细胞是杀伤心肌细胞,破坏病毒复制的场所,最后导致病毒感染的终止,本病在临床出现心脏症状时,多数受染心肌已分离不到病毒,故学者们认为心肌炎时,心肌损伤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自体免疫机制,病毒感染是作为免疫反应的启动者。

2.自由基的研究

氧自由基是指具有奇数电子的原子和原子团,氧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电子受体,在氧化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多种自由基,其性质极为活跃,对组织具有很大破坏性,最常见有3种,是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氢氧自由基(-OH),正常心肌含有许多酶,可将其随时清除,主要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氧自由基通过对细胞脂质,蛋白质,糖及核酸代谢的影响,使细胞膜失去完整性,结果通透性增加,亚细胞器及核中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破坏,细胞功能受损,细胞破坏,死亡。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鉴别

从患儿心包穿刺液分离到病毒,或者说通过抗体检查呈现出阳性。

或者从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病毒,临床上主要诊断依据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或者说患者有心包炎的表现,心脏扩大,心电图室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心律失常。

患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前面的1到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腹泻等感染,明显的胸闷头晕等症状,患者也会出现拒食,四肢发凉等严重的现象,新生儿的诊断主要是结合母亲流行病学史作出诊断,心电图可以看到轻度的异常。病程的早期,还可以看到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增高,病程中患者的心肌抗体也会增加。

要想确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那么就需要具备两项中一个指标,比如说心电图指标,你要同时具备这两项中的其中一个,那么就可以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现心肌炎的同时,身体的其他系统也会出现病毒的感染现象,如果没有病毒那么就需要进行患者本身的病史,临床上考虑是否是因为病毒引起的心肌炎。

如果不具备以上的条件,但是临床上被怀疑属于病毒性心肌炎,那么就可以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的随诊,如果出现系统的动态变化,那么就考虑可能是患有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认识上的四大误区

1.感冒了就会得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引起感冒的原因90%以上为病毒感染,有人误以为感冒了就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其实感冒后,只有极少部分孩子的心脏会受到病毒的损伤,这与病毒的种类,人体的免疫力,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影响人体免疫力、反应性的内在和外界因素很多,如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疫苗接种、药物的作用尤其是激素、抗生素等的长期应用。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病毒可乘虚而入,直接侵袭心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损害心肌,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反之,如果入侵病毒少,毒性低,而人体抵抗力强,又没有上述不利因素,人体与病毒斗争必然取胜,那就不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了。2.心脏出现早搏就表示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早搏又分为良性和恶性,一般健康人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或消化不良时均可出现早搏。功能性或良性早搏常出现于饭后及安静时,活动后早搏反而减少或消失。但如果是在运动后早搏明显增多,需上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发病前是否有明显发热及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及相应的化验和检查,再做出诊断。3.心肌酶谱高了就是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4.得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以后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患者。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 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和护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和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各种感染与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心肌组织病变,并引起心肌功能紊乱的一种疾患。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常见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能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萨基病毒;引起皮肤斑疹或腹泻的埃可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这些都是经肠道传染的病毒。还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及腮腺炎病毒等经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心肌炎可能表现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而不易被家长及早发现。

心肌炎轻者可无症状,个别重者,可因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源性休克而突然死亡。有时,病毒侵入人体后并未引起重病,但当小儿受冷、发热、营养不良、活动量加大或伴发细菌感染时易促使其患病。在家庭中如果小儿有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后不久继而出现了疲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嗜睡、呼吸困难喘大气等现象时,应警惕是否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看到孩子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心律不齐,或触摸脉搏有脱落不齐的感觉,在新生儿则可表现为体温不升、拒食或呕吐、四肢发凉,此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给医生提供可靠的病史,以便为早期治疗争得时机。

得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小儿必须充分卧床休息,一直到烧退后3-4周,减少活动动量,这一点极为重要。避免让婴儿过度啼哭,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注意创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患儿所在房间要少嘈杂,绝对避免继发感染和重复感染。所进食物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疾病初期少吃脂肪类食物,不能一次吃得过饱,可以少量多次用餐。发生心力衰竭时需限制钠的摄入量(包括盐、碱)。而且休息时间要坚持6个月到1年。如服用激素或强心类药,应严格遵照医嘱增量、减量,千万不可擅自停药。有慢性感染病灶者也应早发现早治疗。如慢性扁桃体炎,应在心肌炎好转稳定后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有龋齿尽早修补或拔除,避免反复感染。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关键要彻底治愈流感、水痘、风疹等原发疾病。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按时预防接种传染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如电影院、市场等,并根据气温变化注意加减衣服,减少忽冷忽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般病毒性心肌炎多数预后良好,经数周或数月即可痊愈。但其中有个别遗留有心电图的改变而无临床症状,这些病儿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饮食

1.有营养易消化: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要调补气血;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之品。

2.须少食多餐,不宜进食过饱,尤其晚餐,以免增加心肌负担,可选用莲子、大枣、山药、桂圆、甲鱼等。黄梅天气,病人往往症状明显,可以沙参加玫瑰花,老鸭汤。

3.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之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用一些食疗。黄芪加红枣;百合加玉米须;莲子猪心汤。

4.避免油腻刺激性食品,特别是急性期禁食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多食用纤维之品。

5.心肌炎病人尽量保持大便通畅,所以多进食粗纤维之品。

心肌炎患者在饮食上没有过多的忌口。但要视身体状况逐渐的进行温补。

温补指食性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黄鳝、甜食、红枣、桂圆、荔枝以及葱姜辛辣的食品等。体弱多病怕冷的女性常吃这类食品可帮助升火,改善怕冷的感觉,从而增强体质。患有心肌炎、冠心病者,宜服一些人参粉,可以安神强心,降压通脉。

食疗方法:

1.灯心竹叶茶:

灯心草9克、竹叶6克加水适量煎煮滤汁代茶饮;或沸水沏,代茶饮。1剂/日。

功能清心火,利湿热,除烦安神。主治湿热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

2.红玉茶:

红参3克,肉桂4.5克,玉竹、山楂各12克,黄精10克,炒枣仁15克,炙甘草6克,共加水浸泡,入沙锅煎煮后倾入饮茶容器中;或将诸药置饮茶容器中以沸水沏,代茶频饮。

功能扶阳救逆,益气养阴,活血安神。主治阴阳两虚,瘀血阻络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

3.丹参猪心汤:

党参15克,丹参10克,黄芪10克,用纱布包好,加水与1个猪心炖熟,吃肉饮汤,日服1次,可治心肌病,也可用于各类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辅助食疗。

4.竹笋肉片:

竹笋120克,切丝,瘦猪肉1加克切成片,用花生油爆炒,食用。

5.菊花鲤鱼汤:

鲤鱼1尾,开膛洗净,略油煎后,加白菊花25克,枸杞15克及水,炖熟后分次吃肉喝汤。

6.酸枣虾壳汤:

取虾壳25克,酸枣仁15克,远志15克,共煎汤服,每日1剂,可治心肌炎。

药膳:

1.益心复脉膏 :

人参30克、黄芪100克、灵芝50克、麦冬60克、丹参100克、当归50克、甘松100克、炙甘草30克洗净,加水浸泡,煎煮2次,去渣取汁,加热浓缩,兑入适量蜂蜜,加热收膏,冷却收贮。服10~20毫升/次,3次/日。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复脉。主治气虚血瘀,脉律不齐型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期。

2.清热宁心饮 :

金银花、板蓝根各30克,玄参、柏子仁各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共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滤汁2次,去渣,药汁中兑入适量蜂蜜。1剂/日,分2~3次饮服。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兼养阴宁心。主治风热邪毒,袭肺侵心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症见发热,咽痛,肌痛,心烦心悸,胸闷,或有胸痛,便干尿赤,舌尖红,舌苔黄或黄腻。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如何护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

定时观察并记录精神状态、面色、呼吸、心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对严重心律失常者需持续心电监护,并做好抢救药物和器械的准备。

2.适当休息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再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限制活动量,一般不少于6个月。重症患儿心脏扩大者,卧床1/2~1年。有心力衰竭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再逐渐开始活动。

3.症状和药物副作用的护理

胸闷、气促、心悸应休息;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者要遵医嘱使用强心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必要时可给予吸氧;心肌炎时,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应偏小些,避免洋地黄中毒。对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要了解其作用和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4.并发症的护理

心肌炎常有传导阻滞或早搏存在,如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严重心律失常存在,应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发现多源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扑动或颤动,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进行紧急处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3~4周,心脏功能不全者卧床三个月。

2.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

(1)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输注,每日一次,疗程3~4周。

(2)1.6-二磷酸果糖,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疗程1~3周。

(3)辅酶Q10口服。

3.抗心力衰竭治疗

必须及时控制心衰,洋地黄类药物选起效快、排泄快的地高辛或西地兰。

4.心源性休克治疗。

感冒后懒动叹气小心心肌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门诊上极易误诊。以前,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3.有心电图改变。4.CK_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患儿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诊断依据,才能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但是,由于这个诊断标准非常严格,临床中发现有些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仅具备其中一个标准,却因为没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因而,最新的观点认为,只要患儿具有其中一种症状,即应先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随诊。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大、一少、一快”。“一大”是指病情轻重悬殊大,有的患儿症状较重,但也有的患儿只出现心电图改变,或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心慌、胸闷、善叹息、乏力懒动、面色发灰等,有些患者甚至根本没有症状。“一少”是指临床症状少,也就是说,患儿的症状相对单一,比如说,有的小儿有懒动表现,家长可能认为是食积所致。但是,家长要注意,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部分在心脏,患儿的病情可能突然恶化,出现心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还有一部分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还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因此,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尤其是患儿感冒过后。如果临床怀疑患儿为病毒性心肌炎,但又不完全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最好让患儿做一下必要的相关检查,如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心电图等。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

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20余种:柯萨奇病毒(甲组和乙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疮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鼻病毒、以及类疱疹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乙组最常见。

[症状]

发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心肌受累的症状,患儿主诉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腹痛及乏力。心律紊乱以过早搏动多见,轻者无不适;频发者常有心悸、胸闷;严重心律紊乱可导致心力衰竭、昏厥、抽搐。重症患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极度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发花、四肢湿冷及末稍发绀。[注:心源性休克: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泵输出功能急性衰竭,全身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流,从而产生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征。

体征:安静条件下出现心动过速,个别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合并心包炎者心界多有明显扩大。心尖区第一音低纯,部分有奔马律,伴心包炎者可听到一过性心包摩擦音。危重病人表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两肺出现罗音;肝脾肿大,提示循环衰竭。

心电图:多数表现为ST-T改变、Q-T间期延长,低电压,窦房,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过早搏动,束支传导阻滞,部分可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朴动或颤动,甚至心室颤动。X线检查:心脏大小正常或轻、中度扩大心搏减弱,肺瘀血或肺水肿,有时可见少量胸腔积液。

实验室检查:早期血清GOT、LDH、CPK、升高。并可从咽部、粪便、血液中分离病毒.恢复期血清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超声心动:轻者无改变,重者心腔扩大,左室后壁及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心泵功能降低。分型:轻型无明显症状,无心功能障碍。可见过早搏动或T 波降低。数周至数月预后良好。中型有心悸,心前区不适,乏力等,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心音低纯,奔马律.心电图有明显异常病程1年至数年才逐渐恢复重型起病急,多突然出现急性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如反复发作心衰,则心脏明显扩大。可并发严重的心律紊乱或栓塞。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远期预后差。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其体温与脉率增速不成正比。

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否心功能不全。

3.定时测量血压,观察记录尿量,以及早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4.密切观察心率与心律,及早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对症护理

1.心悸、胸闷保证患者休息,急性期卧床。按医嘱及时使用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的药物。

2.心律失常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引起皿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病变引起窦房阻滞、窦房停搏而致阿-斯综合征者,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或紧急作临时心脏起搏处理。

3.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1.休息急性期需完全卧床休息,症状好转方能逐步起床活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

2.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

3.心理护理见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1.注意劳逸结合,避兔过度劳累,进行适量体格锻炼,提高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加强饮食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和肠道感染。

3.有心律失常者应按医嘱服药,定期随访。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预防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预防?

孩子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后,只要治疗及时,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症。家长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预防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千万不可拖延治疗时间或疗程不足,否则心肌炎可反复,引起严重的心肌损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患了心肌炎,护理很重要,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坚持做到几点:

1.急性期卧床休息一个月,直到病情好转可逐渐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限制剧烈活动,较重者一年内禁止剧烈活动。

2.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身体恢复后,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病毒感染,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接种,并减少受凉、发热等不良因素的侵袭。

4.定期复查,对身体的恢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免病情反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

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居室让小儿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减少耗氧量。患儿需要卧床静养一段时间,等病情好转,心影缩小后再开始活动。如果患儿疼痛难忍、烦躁不安,可以适当使用镇痛药。

1、卧床休息:在急性期至少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减少心脏负担及耗氧量。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更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心影缩小再开始逐渐活动。

2、镇静及镇痛处理: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前区痛、肤痛及肌痛时,应及时处理,可用解痛镇静药。

3、控制心力衰竭:并发心力衰竭必须及时控制,由于心肌炎对洋地黄制剂极为敏感,易出现中毒现象,故多选用速效及速排的制剂,在急性心力衰竭控制后即可停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张长期使用偏小的维持量,直至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为止。利尿药的使用要注意补钾,防止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4、肾上腺皮质激素:经一般治疗后心力衰竭或末梢循环衰竭未能控制及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在感染早期(起病18天内)一般不宜应用,因激素有抑制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

5、维生素C的应用:维生素C有促进心肌病变的恢复、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和纠正心源性休克的作用。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

1、要根据气温变化来给小儿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中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根据临床观察,80%的心肌炎复发病人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因此积极治疗上述疾病是防止心肌炎复发的重要措施。

3、对于上学的小朋友来说,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功课过劳,因为心脏是最怕劳累的器官之一。

4、在饮食调理方面,宜选择清淡、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果汁、蔬菜、蛋、鲜奶、鱼及肉类、面食软饭等),每餐根据小儿胃口,少量多餐,逐渐恢复正常的膳食。

5、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作功的负担,并减少心肌的氧耗量;轻症者和一般病例应休息3~4周,对于有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的重症病儿,卧床至少3个月或待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扩大的心脏回复后,可逐步开始从室内而至室外活动,活动量逐渐增加。若活动后反应良好,学龄小儿可继续上学,无需成年累月卧床不起。

6、若患儿烦躁不宁,给予言语慰籍和鼓励,有疼痛的肢体和部位可给予按摩,需用镇痛或镇静剂时,可选用阿司匹林、巴比妥类药物。

7、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措施。主要有:①维生素C静脉点滴,每日每公斤体重100~20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中,连点2-3周;⑧保护心肌的能量合剂辅酶Q10肌注或口服,也可用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1,6-二磷酸果糖;②特殊的抗心律失常药及免疫抑制剂,应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用药方案。

相关推荐

心肌炎传染吗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静养,改进心肌营养、控制心功能不全与纠正心律失常,防止继发感染等。 心肌炎是心肌发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措施如何执行

1、急性期需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病情基本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休息不得少于6个月。有心脏扩大的患儿,卧床休息半年甚至更长。恢复期应限制活动至少3个月。 2、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含维生素C),但不要暴饮暴食。 3、遵医嘱给予营养心肌药物,向患儿及家长讲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嘱患儿按时服药,坚持服药,不能因自觉症状好转,认为疾病恢复而放松治疗,使疾病复发。 4、长期静脉输液时,应用静脉留置针技术,向患儿讲明药物的作用及输液时的反应,取得患儿的配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原因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防治病毒性心肌炎应该要注意避免病毒性心肌炎的诱因。 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春季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7~10天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心肌酶学改变 心肌受损时,血清中有10余种酶的活性可以增高,目前主要用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2。 (1)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及脑组织中。因此在多种情况下,心肌炎、肌营养不良、皮肌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外伤、Reye综合征、脑膜炎)、新生儿窒息、心肌梗死等均可使CK升高。心肌受损时,一般在起病3~6h即可出现升高,2~5天达高峰,多数病例在2周内恢复正常。现已知CK有4种同工酶,即CK-M

小儿心肌炎的病因

常见病因(45%): 心肌炎常见病因,有感染、风湿、免疫、中毒等,小儿心肌炎中多见于病毒感染,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见的为腺病毒(特别是血清型2及5)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及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为常见。 其他病因(35%): 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及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预防

孩子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后,只要治疗及时,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症。家长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预防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千万不可拖延治疗时间或疗程不足,否则心肌炎可反复,引起严重的心肌损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患了心肌炎,护理很重要,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坚持做到几点: 1.急性期卧床休息一个月,直到病情好转可逐渐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限制剧烈活动,较重者一年内禁止剧烈活动。 2.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身体恢复后,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各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要精心护理,注意增加营养。多给孩子吃易于消化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多吃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桔子、蕃茄等),少食油腻、辛辣的食物。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等。另外,心理的疏导也很重要,尤其对年长儿,家长的过于紧张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样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如何进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家庭护理

(1)注意观察孩子的面色、呼吸、脉搏,发现异常的时候即刻就医治疗; (2)多让孩子休息,活动量应该根据病情的发展来定,病情好转后可以适当的增加活动; (3)及时添减衣物,不要让孩子感冒了; (4)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避免孩子情绪过度激动; (5)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6)多进食新鲜水果,适当饮水,防止便秘; (7)出院后定期复查;

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轻者能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正确的居家日常护理以及食疗都会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小儿病毒性脑炎由于致病病毒不同,可分为乙型脑炎、疱疹脑炎、腮腺炎脑炎、柯萨奇病毒脑炎、麻疹脑炎、水痘脑炎、风疹脑炎等。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发病的症状也多样。宝贝病毒性脑炎的后遗症多有智力、运动、视力、听力、语言障碍及癫痫。 小儿病毒性脑炎家庭护理 1.脑炎发病时多有高热,当患儿体温上升、有寒战时要注意保暖;用退热药时

当心肺炎引起心肌炎

瑶瑶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两天她发烧、咳嗽,常常喊肚子痛,大便也很稀,妈妈带她去医院,医生考虑可能为病毒性肺炎,要她住院治疗。由于再过两天就要期末考试了,瑶瑶执意不肯,医生便开了一些药让她在门诊输液治疗,并特别嘱咐她要注意休息。期末考试后,瑶瑶感到胸闷、心慌、全身乏力,瑶瑶妈妈赶紧带她再次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诊断为柯萨奇病毒肺炎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瑶瑶妈感到很困惑,病毒性肺炎怎么一转眼又有了心肌炎,于是,她向医生打听。 医生耐心地解释:“瑶瑶的肺炎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柯萨奇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但它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