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癌共存是治疗癌症新理念
与癌共存是治疗癌症新理念
1. 并非所有癌症都适合手术
手术治疗适用于原发癌症的患者,但当癌细胞已经转移时,大多数就不宜手术了。严格地讲,手术应尽量去除发现的癌组织。在手术前需要做缜密的检查,如脑核磁(若做脑部CT,有些病灶仍很难发现)、肝脏核磁、骨扫描等方法寻找是否有癌的转移灶。由于癌细胞非常微小,当形成的病灶不够大时,一般的仪器检查很难发现,这样做了手术不久,其他部位还会出现新的病灶,这样手术的意义就不大了。另外,如小细胞肺癌大多数以化疗和放疗为主,一般不适应进行手术。
2. 应及时选择正确的诊断方法
病理诊断是癌症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并且对癌症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所以,应选择最直接并且患者承受痛苦最小的检查。诊断肺癌较常用的方法有纤维支气管镜及经皮肺活检,一经发现考虑原发的肺占位,应尽早行诊断性病理检查,争取早确诊,把握治疗时机。但应避免重复检查,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
3. 癌症晚期要谨慎化疗
癌症晚期的患者应当谨慎化疗,化疗并非治疗肿瘤的唯一方法,尤其是身体衰弱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往往效果更好。当患者的身体已经很衰弱,很难承受化疗的打击。此时医生权衡机体免疫,化疗疗效与毒副反应之间的利弊至关重要。总而言之,应该在不带来额外痛苦的前提下予以治疗,达到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肝癌手术最好的医院
肝癌手术最好的医院在哪里?患者再选择医院的时候还是尽量的选择三甲以上的医院较好。
怎样合理治疗肝癌: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医学影像学、癌的局部治疗、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的进展,人们对肝癌的认识、研究、诊断、治疗等均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不少有临床潜在意义的途径。肝癌的研究无论在流行病、病因、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肝癌病因的概念有所更新,诊断由较难变为较易,治疗由单一的外科变为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预后也由不治变为部分可治。
手术在肝癌治疗中仍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在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概念的基础上,肝癌外科又有了不少进步。在过去单一的大肝癌切除基础上又出现了能明显提高疗效的小肝癌切除,能明显延长切除后生存期对亚临床期复发的再切除,以及给部分不能切除大肝癌提供生路的“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
肺癌晚期能活多久?
癌症很难治愈,尤其是晚期但如果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能够减少癌细胞,控制其生长扩散,也确实能让患者“与癌共存”很多年,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治好”了。肺癌晚期的时候,已经有扩散转移,很难通过手术清除所有癌细胞(因此不宜手术和资料),治疗时机非常宝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肺癌的治疗是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总的来说,肺癌晚期能活多久,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此外,肺癌晚期患者及家属应多了解肺癌晚期的治疗知识,多和主治医师交流,对肺癌晚期生存期的延长有帮助。肺癌晚期能活多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治疗方法和患者身体情况。
肺癌晚期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是关系肺癌晚期患者能活多久的最主要因素。就肺癌晚期治疗方法而言,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低,临床上肺癌晚期治疗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靶向治疗。70%的晚期肺癌患者在放疗后症状得以减轻,不同剂量和分割量的外放疗能缓解原发或转移灶的局部症状,但由于放疗亦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对身体机能很弱的晚期肺癌患者,放疗应慎用。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其治疗毒性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化疗药物和化疗时间的选择,应依据肿瘤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治疗相关性毒性而定。
鉴于放化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在肺癌晚期治疗方法中可合并中医药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可用中医药如Rh2(护命素)之类比较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没化疗明显,但远期效果好,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效果明显。另外,靶向治疗在延长肺癌晚期生存期上有很大疗效。
癌症防治首先要做什么
癌症是不治之症”可以说是最普遍、流传最广的一个误区,正是因为有了“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才有了“谈癌色变”。只要是沾上个“癌”字,“等 死”就开始了。有时只是到医院做了CT等检查,报告上写有“癌”字,怀疑有某种癌症的可能性,应该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可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多人 连进一步的确诊性检查都不肯进行,直接回家等死,或者是烧香拜佛,或者是遍寻所谓的偏方秘方,甚至采取迷信活动,让病情恶化雪上加霜,无知确实会害死人。
为什么这样的错误观念会流传这么广?当然有它的原因。必须承认,几十年前,甚至是十多年前,绝大多数的癌症都是无法治愈的,得了癌就基本等于是判了死刑。面对越来越高发的癌症,我们是否真的就无能为力、任由癌症为所欲为?当然不是!
医学的进步,让很多癌症有可能根治,甚至是晚期癌症同样有治愈的机会,而即便那些暂是做不到根治的癌症,通过综合治疗,也是可让病情得到控制、延长生命、实现带瘤生存,至少可以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预防措施,很多癌症可以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曾经在1988年把癌症防治归结为“三个1/3“,也就是:1/3癌症可以治愈,1/3癌症可以延长生命,1/3癌症可以预防。事实上,流行病学统计数据和临床实践也证明确实如此,部分癌症能过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是可以预防的,部分癌症通过有效的措施是可以控制的,而相当部分癌症通过现有的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治愈。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癌症列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与高血病、糖尿病一样,可防可控可治,绝非不治之症,绝非等于死亡,这已经是肿瘤学界的共识。
由于“癌症不可治”、“癌症等于死亡”传统观念深植人心根深蒂固,因此,癌症防治科普任重而道远,首先要改变人们的陈旧观念。
通过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比如戒烟控戒,比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比如治理环境污染,癌症发病率必然会逐渐下降。
通过对癌症进行早诊筛查,对癌症进行早治疗,越来越多的癌症可以治愈。
通过综合治疗措施,很多晚期癌症即便不能治愈,也可以得到控制,实行带瘤生存,或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从而使癌症真正成为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
肺癌和肺结核怎么区别诊断
一、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近代观念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nlosis)与肺癌(lung cancer),同属于常见的肺部疾病。随着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等因素,近几十年来肺癌发病率明显长高,发病年龄年轻化,40岁发病率开始升高,50岁达到高峰;另一方面,因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肺结核病人寿命延长,客观上说,耐药高发年龄趋于接近,并存机率增加。
有资料指出:肺结核病人患肺癌的风险度较正常人约高7-30%,而肺癌病人并发活动性肺结核较正常人约高25%左右。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病因及病理学基础目前未完全阐明。(1)较为客观的观点是:肺癌发病率剧增和结核病人趋于老年化,使二者并存增多,是一种机遇性巧合。(2)大多数患者认为结核性瘢痕引起肺癌的可能性大,部分肺结核合并肺癌病人的手术后病理提示:结核瘢痕组织内核出细支气管上皮增生与癌巢是有连续性征象,这种改变对解释肺结核基础上并发周围型或细支气管肺泡癌有十分重要意义。(3)肺癌病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原因是肿瘤本身或因肿瘤放化疗等,损伤宿主免疫机制引起结核活动。
三、诊断
肺结核与肺癌都具有咳嗽咳痰(干咳)、咯血、发热胸痛气急等共同的呼吸系统症状。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共存时往往不易引起病人甚至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从而导致漏诊、误诊,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对40岁以上的肺结核病人,本来已经稳定的肺结核病或者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在正规抗痨过程中,出现与病灶不相符的症状,如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痛点固定而且顽固的胸痛,无明确诱因的发热(甚至高热)以及进行性消瘦,应视为两病共存,早期诊断的危险信号,即使是痰菌阳性,也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常用的检查手段有痰膜脱落细胞检查、复查X线胸片、胸透CT(与以往的影像资料作对比),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等,以期尽早期确诊断。
四、治疗
(1)确诊的病例,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措施手术公式要根据两病并存的部位,病人的年龄、肺功能等情况决定。
(2)经现有检查,未能确诊,但确实不排除,并存肺癌的病人,必要时也应不时时机地割胸检查。
(3)化疗被视为对手术后及肿瘤已扩散者唯一有效的辅助及姑息性治疗措施
(4)放疗可能促使肺结核恶化或重新活动,所以此类病人均不主张放疗。
(5)术后抗痨应根据病灶活动性情况:对肺内静止或稳定期癌变抗痨治疗3-6个月活动性病变抗痨6-9个月或根据情况适应延长治疗时间。
心律失常成常见多发病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令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心律失常”的行列——而特别需要重视的是,恶性心律失常的特征是猝死,而且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提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这种状况正在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昨天,苏州有五百名内科医生放弃休假,参加2010年“心律失常诊治新理念巡讲中国行”苏州站的活动,分享国内一流心内科专家的治疗新理念与心得。
苏大附一院心内科主任杨向军教授介绍说,最近几年,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同时一些新技术、新理念也不断涌现,“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领域内的基本知识、新理念和规范化的各种指南,上至三级大医院专家,小到社区卫生站的医生都有必要掌握,这样才能做到不漏过任何危险的病人。 ”
肺癌晚期扩散转移能活多久
癌症很难治愈,但如果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能够减少癌细胞,控制其生长扩散,也确实能让患者“与癌共存”很多年,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治好”了。肺癌晚期的时候,已经有扩散转移,很难通过手术清除所有癌细胞(因此不宜手术和资料),治疗时机非常宝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晚期肺癌的治疗,有以下建议供参考:
1.晚期已转移的癌症不宜手术
手术治疗适用于原发癌症的患者,但当癌症已经转移时,就不宜手术了。严格地讲,手术应切除体内所有的癌细胞,在手术前会使用X射线、CT之类的方法寻找转移的癌细胞,但在大的病灶周围会有大量小的癌灶蔓延到周边器官,由于体积小,无法被观察到,也无法被切除。另一方面,肺部的手术是大手术,术后几周内患者都无法进食,体力消耗大,对癌症的抵抗能力变弱,这样会给癌细胞的肆虐带来机会,反而起不到治疗的效果。
2.少做不必要的病理切片检查
病理切片检查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得出的结论往往只是告诉患者:癌症已转移了,这对于已确诊的患者意义甚微。过多的重复检查反而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和痛苦,使身体更加虚弱,病情雪上加霜。更有甚者,医生为了经济利益而要求患者去重复检查,对于这样的检查一定要坚决拒绝。
3.谨慎化疗
癌症晚期的患者应当谨慎化疗,尤其是身体衰弱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化疗往往只能让病人多活一两个月,而代价是承受巨大的痛苦。此时患者的身体已经很衰弱,使用化疗药物只能使血液检测等相关的指标下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却会破坏患者最后的免疫力,这样的化疗甚至会加快患者的死亡。。总而言之,应该在不带来额外痛苦的前提下予以治疗,达到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4.可以选择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药物是目前最最先进的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传统化疗药通过细胞毒害作用挥药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带来较大的副作用;而靶向药物(targeted medicine)是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开发的,能够高度特异性地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因此其效果好、副作用很小,尤其适合体质较差的患者。目前我国临床可以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有阿斯利康公司的易瑞沙(Iressa)和默克的特罗凯(Tarceva),这两种药物都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KI),其原理、药效相差不大。靶向药物价格较高,要考虑经济承受力。
肾癌患者可以做到与癌共生吗
与癌共生这个词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这个词似乎显得比较空洞,因为很难有人能够坚定信心能够做到与癌共生,而与癌共生这个概念是人类利用近现代医学与癌症搏斗的过程自然而萌发的想法。
另外医学领域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于癌症治疗而言,大部分还得不到满意的结果,非但如此,患者治疗后还会饱受后遗症或毒性折磨,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人们开始意识到“与癌症拼搏”的观念是不近人情的做法,而与癌共生便是基于反省而出现的产物。
但是与癌共生并不是刻意让患者放弃治疗,对于那些能够治愈的患者,还是要积极地接受治疗,而对于那些病灶转移严重、身体状况不好的患者若是接受治疗,则治疗带来的痛苦可能比放弃治疗时更强烈。
癌症为什么容易复发
从病因、病理、遗传、发育、细胞属性、对治疗的反应等各个方面综合观察,癌症现象不同于目前存在的任何一种人类疾病,如果我们还是用对待其它人类疾病的理念和策略认识和处置癌症,难以想象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传统概念上人们认识的癌症是病理生理界限清楚的异常生长物:癌症细胞是一群失去生长控制且生物学行为异常的细胞;癌症不受机体正常生长调节机制的调控,失控性生长并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异质性、浸润性和转移性是其基本特征;癌症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人体内在的遗传因素、局部微环境因素和免疫学因素及外在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等诱导和致突变因素等。
癌症复发是指被控制住的癌症重新在原发器官上出现,或者癌症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血管或体腔,迁移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有些癌症会在首次治疗过后的几个月或几年后复发。癌症复发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癌症体质未改变:癌症患者之所以患癌,是因为身体环境具备了“癌性体质”,手术、放疗、化疗杀灭了癌细胞,但是患者身体的细胞分化调节机制问题并未改变,癌细胞生存的环境没有改变,所以就会有新的癌细胞不断产生,癌症就会复发和转移。
治疗不彻底:手术可切除已形成肿块的癌细胞,普通放疗、化疗可以杀死全部或部分成年癌细胞,而对幼年癌细胞作用欠佳。当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时,一旦幼年癌细胞从休眠状态苏醒,迅速裂变、突变,就会形成新的成年癌细胞,这是癌症转移复发的根本原因。癌症患者体内长期存在癌细胞,手术、放、化疗消灭了体内绝大部分癌细胞,但患者体内一般仍存有100万左右G0期(不活跃、静止期)的癌细胞,这类癌细胞是目前手术、放疗、化疗解决不了的。更可怕的是有些癌细胞已经在患者体内积集下来,落户生根形成肉眼及影像学都无法看到的微小病灶,伺机待长。这些残留的癌细胞及微小病灶是日后复发的元凶。
免疫力低:正常人体内的细胞日夜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每天形成的新细胞中,约有几百万个细胞会发生基因突变,少数突变细胞若不受免疫系统制约,则进一步恶变,形成肿瘤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随时都在监视和及时消灭这些突变、恶变的细胞或癌细胞,一旦发现异常,会动员大量免疫细胞歼灭“异已分子”,使之难以形成气候。如果一个人的免疫监视功能正常,则能对体内外的致癌物和癌细胞进行狙击,消灭其于萌芽状态。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方法,化疗药物不仅杀伤肿瘤细胞,也杀伤正常细胞,降低了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要阻止癌症复发,就要在治疗后提高免疫力,重建机体免疫监护功能,修复人体调控功能。
生活方式不健康:癌症患者在经历了一系列治疗后,回到生活和工作中,开始了新的生活。有的人又开始抽烟、喝酒、熬夜等,这都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可能成为癌症复发的因素。
乳腺癌的日常预防
众所周知,癌瘤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多年来,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对大多数癌瘤来说,若想提高治愈率,单靠改进治疗方法,收效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就乳房癌来讲,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在治疗方法上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种种改进,但其病死率未见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仍由于就诊较晚,在所治疗的病人中,中晚期病例占多数所致,这就要求我们提倡检出早期癌以减少晚期癌的出现,将是提高乳房癌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对早期乳房癌的要求应是微小癌(直径0、5cm)和临床上触不到肿块的To癌列为早期,因为此类癌甚少转移,经手术治疗后,其10年生存率一般可达90%以上,大量检出此类癌,将有可能对生存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多的检出此类早期癌,提出以下几点:
1、建立早期癌的新概念:在日常受检的病人中,早期癌并非少见,而且理应多于常见的中晚期癌,因为在乳腺癌生长的自然病程中,临床前期约占全程的2/3,尽管如此,早期癌却甚少被检出,表明在检查时大多数早期癌从检查者手下漏过,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检查者对早期癌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迄今绝大多数检诊者仍沿用以乳房肿块作为诊断乳房癌首要体征的传统概念,而前述早期癌未必都形成明显的肿块,在此概念指导下,早期癌必然难得检出,因此应重新认识早期癌的新概念。
2、认真查询乳腺癌易患因素:乳腺癌的易患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项:(1)乳癌家族史,特别是受检者的母亲和姊妹曾否患本病(2)月经初潮过早(小于12岁),或闭经过迟(大于50岁)(3)大于40岁末育(4)一侧乳房曾患癌,对侧乳房也属易患部位等等,凡有这些因素的人都应视为易患乳癌者,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3、对乳房出现的任何异常均应查明原因。
(1)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较多与乳癌并存,尤其50岁以上妇女出现血性溢液时,约半数以上可能为恶性。
(2)乳房腺体局限性增厚,这是临床上甚为常见但又不被重视的体征,此种情况如出现在未绝经的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有些大小变化时,多属生理性,如果增厚组织长期存在,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或日益增厚及范围增大,尤其出现在绝经后妇女时,必须予以重视。
(3)乳头糜烂经反复局部治疗无效,多应考虑派杰病,作细胞涂片阳性率很高,均应及时作出诊断。
(4)乳房痛,在绝经前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改变,痛的程度也有或轻或重的不同变化时,多属生理性,如痛为局限性,有固定的部位,与月经周期无关或为绝经后妇女,均应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乳晕皮肤水肿,乳头回缩以及乳房皮肤局限性凹陷等,均需认真查清原因。
总之,早发现和早治疗无疑是乳癌防治的发展方向,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大力普及早期乳癌的检诊知识,广泛开展乳癌普查和妇女自查乳腺,以期早日实现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乳腺癌的日常预防
乳癌的早期发现
众所周知,癌瘤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多年来,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对大多数癌瘤来说,若想提高治愈率,单靠改进治疗方法,收效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就乳房癌来讲,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在治疗方法上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种种改进,但其病死率未见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仍由于就诊较晚,在所治疗的病人中,中晚期病例占多数所致,这就要求我们提倡检出早期癌以减少晚期癌的出现,将是提高乳房癌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对早期乳房癌的要求应是微小癌(直径0、5cm)和临床上触不到肿块的To癌列为早期,因为此类癌甚少转移,经手术治疗后,其10年生存率一般可达90%以上,大量检出此类癌,将有可能对生存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多的检出此类早期癌,提出以下几点:
1、建立早期癌的新概念:在日常受检的病人中,早期癌并非少见,而且理应多于常见的中晚期癌,因为在乳腺癌生长的自然病程中,临床前期约占全程的2/3,尽管如此,早期癌却甚少被检出,表明在检查时大多数早期癌从检查者手下漏过,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检查者对早期癌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迄今绝大多数检诊者仍沿用以乳房肿块作为诊断乳房癌首要体征的传统概念,而前述早期癌未必都形成明显的肿块,在此概念指导下,早期癌必然难得检出,因此应重新认识早期癌的新概念。
2、认真查询乳腺癌易患因素:乳腺癌的易患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项:(1)乳癌家族史,特别是受检者的母亲和姊妹曾否患本病(2)月经初潮过早(小于12岁),或闭经过迟(大于50岁)(3)大于40岁末育(4)一侧乳房曾患癌,对侧乳房也属易患部位等等,凡有这些因素的人都应视为易患乳癌者,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3、对乳房出现的任何异常均应查明原因。
(1)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较多与乳癌并存,尤其50岁以上妇女出现血性溢液时,约半数以上可能为恶性。
(2)乳房腺体局限性增厚,这是临床上甚为常见但又不被重视的体征,此种情况如出现在未绝经的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有些大小变化时,多属生理性,如果增厚组织长期存在,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或日益增厚及范围增大,尤其出现在绝经后妇女时,必须予以重视。
(3)乳头糜烂经反复局部治疗无效,多应考虑派杰病,作细胞涂片阳性率很高,均应及时作出诊断。
(4)乳房痛,在绝经前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改变,痛的程度也有或轻或重的不同变化时,多属生理性,如痛为局限性,有固定的部位,与月经周期无关或为绝经后妇女,均应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乳晕皮肤水肿,乳头回缩以及乳房皮肤局限性凹陷等,均需认真查清原因。
总之,早发现和早治疗无疑是乳癌防治的发展方向,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大力普及早期乳癌的检诊知识,广泛开展乳癌普查和妇女自查乳腺,以期早日实现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特殊宫颈癌患者应学会接受与癌共生
对于很多宫颈癌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或者进行症状治疗要比进行手术治疗或放化疗更“合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对于某些宫颈癌晚期患者或身体极差难以承受治疗者,“与癌共生”是最好的选择。
癌症患者在自然状态下的临终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痛苦,在治疗手段欠缺的年代,很多宫颈癌患者因为“老死”而安详的去世。但当后来治疗方法普及之后,更多的患者接受治疗,但在受尽手术或放化疗额折磨之后,痛苦的死去。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说接受治疗的错误,因为统计数据显示,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患癌症的概率很明显随着年龄而急剧增加,如果把年龄作为横轴,疾病死亡率作为纵轴画出图表,癌症死亡率曲线则与心血管疾病等诸病死亡率曲线呈现平行状态,也就是说其实癌症与其他疾病一样,都属于人体的老化现象。
然而患了癌症甚至要比其他疾病要“走运”,这是因为其他疾病,如心血管、脑血管类疾病患者即使是病发后免于一死,也会落下半身不遂的毛病,而有很多宫颈癌患者,即使是在临终前,也能保持健全的思考力,身体的行动也与平常差不多。
当然对于有治疗条件的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而那些不能治疗的患者,则应打消心中的不安,因为与癌共生或许是正确的选择。
中医药治疗肺癌促进康复
一、“人瘤共存”维护患者生存质量
大部分肺癌患者发现病情时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相当部分肺癌患者,现代医学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
中医药治疗肺癌,从整体观念出发,将肺癌看成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治疗时注意考虑全身的整体情况与局部瘤体的关系。在疾病早中期即身体邪盛正未衰时,以攻为主辨证治疗,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毒攻毒,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与现代治疗手段配合治疗。在疾病中晚期,正气已损,邪气嚣张,扶正培本治疗,寓攻于补。通过“人瘤共存”的治疗方式,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二、中医药减轻放、化疗副反应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是肺癌治疗的常用手段,但放、化疗导致的毒副反应常使患者难以承受。中医药在与放、化疗的配合治疗中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放射治疗是以高能射线攻击局部肿瘤,其导致的机体损害中医称之为“火邪热毒”。临床证实中医药治疗可以减轻放疗副反应,同时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由于缺乏其选择性,对机体的正常组织产生一定的损害。临床及实验证明,中医药与化学药物的配合能够减轻消化、血液等多个系统发生的副反应,增强对肿瘤组织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三、心理治疗促进身体康复
中医病因学强调“七情”是主要内伤致病因素,“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代心理学揭示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心理康复实现的方法首先是树立信心。癌症患者死亡中,有1/3是由于心理恐惧而造成的。许多患者及家属错误地认为肿瘤是“不治之症”,导致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心灰意冷,放弃求生欲望。结果患者丢失了调动身体体内的防御力量,导致人体的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使病情迅速发展。临床常见不同患者,治疗方法相同,病情的轻重相仿,治疗结果却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