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检测寨卡病毒

如何检测寨卡病毒

目前,检测寨卡病毒的标准检测方法是对样本进行PCR,分析样本中的病毒RNA探针是否存在,虽然这种方法能很好的检测到病毒,但是病原体的RNA很快就会被降解掉。“在患者把样品送入临床时,病毒也许已经消失,或者只能抓住它的尾巴了,这超过了检测时间限制,”Vasilakis说。

临床医师和流行病学家希望能在出生前几个月里就确定婴儿是否感染了寨卡病毒,为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种称为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 的检测,这种方法是检测血清中和抗体的一种敏感性较高的方法,能检测之前的感染。

从原理上说,这一检测方法以使蚀斑数减少50%的血清稀释度作为其中的效价。试验使用定量的病毒(100PFU)与不同稀释度的等量血清混合后感作, 接种预先准备好的单层细胞,再覆盖上营养琼脂置37度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数天后分别统计蚀斑数,用Karber法计算该血清的蚀斑中和效价。

患者的血清中混有病毒,几天时间里研究人员观察病毒是否会感染培养基,如果没有,那么病毒就已经被血清中的抗体中和了,这表明患者曾经接触过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2015年巴西的寨卡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出生的新生儿头围与匹配的相同性别和孕龄的孩子比,低于平均值超过了两个标准差)。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共报道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35例小头畸形新生儿的头颅CT及头颅超声提示存在弥漫性脑组织钙化,主要发生在侧脑室旁,薄壁组织旁和丘脑区域、基底节区域。皮质和皮质下萎缩造成的脑室萎缩也能见到。小部分婴儿出现关节挛缩,提示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蚊虫叮咬传播

蚊虫叮咬传播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经过约3-12天的潜伏期后,约五分之一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约2-7天后自行好转。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会通过蚊虫叮咬人体后传播,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在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法属马提尼克、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内瑞拉、波多黎各1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其中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

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如何预防寨卡病毒

首先我们要明白几点: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有:(1)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母婴传播:曾自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

所以我们要预防自己或身边的亲人感染上寨卡病毒就必须要做好一切的防蚊措施。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所以,如果不做好防蚊措施,一旦我们身边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患者,我们就有很大可能被感染。

而寨卡病毒的发病症状是比较轻的,现在也没有可以快速而且行之有效的寨卡病毒病诊断方法,所以我们能做的最好办法就是时时刻刻做好个人防蚊措施。

伊蚊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病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

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若怀疑可能感染寨卡病毒时,应及时就医,主动报告旅行史,并接受医学随访。

塞卡病毒传播途径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和黄病毒科内的其它病毒一样,寨卡病毒有包膜和二十面体的蛋白衣壳,为正链RNA病毒。与它最密切相关的病毒是Spondweni病毒。在人类中,它会导致称为兹卡的轻微疾病。兹卡疾病,或又称为兹卡发热,自20世纪 50年代一直仅仅发生在赤道附近非洲和亚洲的狭长地带。

寨卡病毒可以由白天活跃蚊子传播。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研究表明,塞卡病毒在伊蚊体内的外在潜伏期约为10天。该病毒的脊椎动物宿主主要是猴子和人类。目前来说,该病毒的发病机制还并不明确。科学家的假设是,zika病毒开始时会感染树突细胞近核的部位,随后扩散到淋巴结和血液中。一般的,黄病毒科病毒通常在细胞质中复制,但zika病毒的抗原已被发现被感染的细胞核中。

这种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 。感染该病毒的常见症状包括,轻微头痛、斑丘疹,发热、全身乏力、红眼病和关节痛。开始时,会有轻度头痛,并逐渐发展到斑丘疹、发烧、背部疼痛。两天之内,皮疹消退,并在三天内,发烧结束,但皮疹依然存在。至今仍然没有特效疫苗和治疗药物。

为了胎儿健康准妈必须了解寨卡病毒

病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微生物,它生存能力极强并且随着环境变化进行改变。历史上,世界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遭到鼠疫、霍乱、天花等病毒袭击,夺走无数人的生命。即便是到了高度发到的二十一世纪,非典、禽流感依旧令人谈虎色变,近些年,更出现了很多我们闻所未闻的新型病毒。非洲埃博拉病毒的硝烟刚刚散去,一种名为寨卡的病毒又开始在中南美洲肆虐。

截至1月27日,已经有美洲、非洲、欧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出现寨卡病毒,其中巴西疫情最严重。其实寨卡病毒离我们并不远,东南亚国家也是这种病毒的流行区域,1月19日,台湾发现首例境外移入寨卡病毒感染个案。

寨卡病毒通过受到感染的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到人,这主要涉及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它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考虑到蚊子生存和繁殖环境的扩张,同时受城市化与全球化影响,寨卡病毒有潜力成为主要的都市流行病。

寨卡病毒对准妈妈威胁最大

准妈妈最需要了解寨卡病毒,因为寨卡病毒会直接导致新生儿患小头畸形症,2015年11月28日,巴西卫生部宣布,对一名患头小畸形症的婴孩进行尸检时在其体内发现了寨卡病毒,另外两名产妇的羊水里也找到了寨卡病毒,而她们的孩子均患有头小畸形症。

2015年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泛美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在警告中,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正式承认,在巴西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症有关。

据新华社报道,巴西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在孕妇妊娠期间“穿透”胎盘。而正常妊娠期间,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选择性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孕妇发生感染时,病原微生物一般不能穿过胎盘侵入胎儿体内,这种起着保护作用的“关卡”被称为胎盘屏障或血胎屏障。

巴西卡洛斯?沙加斯研究所对巴西一名出现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或死胎不下)的孕妇进行了样本分析。巴西病毒学家克劳迪娅?桑托斯表示,研究人员在胎盘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的RNA(核糖核酸),这一结果证实寨卡病毒可穿过胎盘屏障。

研究人员在孕妇胎盘样本的霍夫鲍尔细胞中发现了寨卡病毒,这是一种在妊娠早期的胎盘中大量存在的巨噬细胞,可以防止病原体从母体传给胎儿。研究人员认为,霍夫鲍尔细胞可能就是寨卡病毒的“传播者”,其过程可能和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类似。

有什么好的预防方式?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或者疫苗。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塞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

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塞卡病毒死亡率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该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

最早一次暴发流行是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岛的雅铺岛,更大的一次流行于2013年-2014年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感染了约32000人。伊蚊还传播黄病毒科中的另外三种病毒,包括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黄热病毒,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几十年前,非洲的研究者注意到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疫情莫名其妙地跟随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疫情之后。类似的规律开始于2013年,当基孔肯雅病毒从西到东传播时,寨卡病毒紧跟而来。 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但近期证实,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也可能传播。 被感染后的常见征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寨卡热。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母体传播

寨卡病毒可能通过母体传播导致胎儿感染病毒。此外,女性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小头症,造成新生个儿出现智障、发育迟缓和癫痫等症。

孕早期感染寨卡病毒最易引发小头症

美国刊载的一项针对哥伦比亚寨卡疫情的新研究指出,孕妇在怀孕前三四个月感染寨卡病毒最容易引发胎儿小头症。

研究显示,今年2月至11月中旬,哥伦比亚报告476例小头症病例,是去年同期的4倍之多。其中小头症病例报告最多的是今年7月,共计94例,这一数字是去年7月的约9倍,相比寨卡病例报告数量的高峰期晚来了约6个月。

基于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与寨卡相关的小头症最大风险期是在孕期的前半段时间,尤其是在孕早期的3个月,或孕中期(4至6个月)的早期。”

美国疾控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说,来自哥伦比亚的最新报告证明,小头症病例数量增多并不是仅特定于巴西,所有出现寨卡疫情的国家都可能经历小头症与其他寨卡相关出生缺陷病例数量的增多。

对抗寨卡病毒从孕妇群体着手

据西班牙媒体22日报道,专家表示,研究寨卡病毒的关键是调查在何种情况下人类(尤其是孕妇群体)最为脆弱,最易感染寨卡病毒。

巴西传染病研究专家劳拉 罗德里格斯在巴西境内对已感染寨卡病毒的母亲与孩子进行了医学检查。劳拉现任伦敦卫生与热带药物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在寨卡病毒肆虐巴西之时,劳拉毅然选择回到故乡,对寨卡病毒进行研究。

劳拉的研究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新生儿小头症的真正原因。很多的假设都将这一病症指向寨卡病毒,但还需进一步证明;第二部分,研究寨卡病毒对孕妇的具体影响;第三部分,调查在此情况下婴儿如何成长。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与当地医院保持紧密联系,对新生儿小头症患者进行血样采集,测量头围,并了解孩子母亲在怀孕期间是否暴露于寨卡病毒环境下。确定埃及白纹伊蚊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计算孕妇在妊娠期流产或死产的比例,新生儿小头症或其他先天性畸形的概率。通过各方面全方位调查来确定感染寨卡病毒对婴儿的影响。

劳拉教授认为,确定“人类何时处于更为脆弱的状态,更容易感染”将成为对抗寨卡病毒的关键。如果孕妇在妊娠阶段感染该病毒,就应该考虑对孕妇进行药物治疗,或进行合法性流产手术。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巴西人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担忧。很多巴西家庭由于对寨卡病毒的病因不了解所以更为紧张。为了让民众认识该病毒,巴西政府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并为孕妇设立健康检查中心。然而,现在在巴西还没有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流产手术也属于违法行为,所以很多感染该病毒的孕妇也无能为力。

相关推荐

新发现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有什么

2001年以来许多新的人类病毒被发现,其中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人类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NL63和HKU1, 以及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aca Virus,hBoV)均已被证实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也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

这样可以自己在家测艾滋

艾滋自我检测 艾滋病自我检测是利用艾滋病试纸在家里自己的操作,下面介绍了艾滋病病毒检测程序。 第一步、查看艾滋病试纸 为方便大家操作,HIV检测试纸被装入塑料卡座内,使用更加方便,检测原理不变,仍旧是双抗原夹心法。 各部位说明如下 小圆孔(S区)为加样孔,受检血滴要滴入该孔。窄长形凹陷区为判定结果区,其中,T为检测线的位置,C为对照线的位置。 第二步、采血 采血器具 采血可以采用细小的针,还要准备好酒精以及消毒棉。 采血部位 指尖或耳垂。采血方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和采血针,然后采备。 注意、第一滴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感染寨卡病毒的症状

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的患者会表现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红眼)等,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其病情较为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寨卡病毒是什么 预防意见

尽量避免去疫情高发地区,同时提醒已怀孕或备孕的女性,如果必须前往疫区区,应先咨询医生意见,在当地做好防蚊虫准备,例如穿长袖衣服、使用防蚊虫类药物。同时,因为该病毒以伊蚊为传播媒介,做好室内以及周边环境的清洁非常重要,通过清理积水、垃圾等,可以有效减少伊蚊的繁殖空间,可能帮助减少寨卡病毒感染。

夏天如何驱蚊 蚊子叮咬,仅仅是咬个包那么简单吗

蚊子叮咬人体后分泌毒液,人体识别后会有防御反应,释放炎性物质组胺,产生瘙痒肿胀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被蚊子叮咬一下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在被叮咬处会有疼和痒的感觉,如果瘙痒厉害,宝宝会因此而烦躁、哭闹,甚至影响睡眠。还有少数孩子因为被蚊子叮咬而出现过敏或感染疾病。 1、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淋巴炎,被叮咬之处会出现明显的红肿,比如胳膊上被蚊子咬一下,整个胳膊都会肿起来。 2、患上各种蚊子传播的疾病。比如寨卡病毒引起的感染、登革热、乙脑、疟疾、黄热病等。如果蚊子叮咬后传

罕见病毒致婴儿小头畸形

在巴西伯南布哥州,一名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被父亲放在水桶里纳凉,孩子爸爸说,宝宝喜欢水,这样可以他让感觉舒服些,婴儿的头部比正常人明显偏小。近段时间,由蚊子传播的Zika病毒迅速蔓延,而该病毒可能与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巴西今年已有2700名婴儿怀疑患上小头症,其中29人死亡,主要集中在东北部,而去年巴西只有147宗小头症个案。 “小头症”是一种脑神经失调病症,患者脑部发育不全,终身不能自理生活。巴西科学家在解剖一个小头症女婴后发现该种病毒,另外两名怀有小头症婴儿的孕妇,羊水亦有同样发现。 巴西今年已有27

艾滋病毒检测

检测HIV感染者体液中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普及应用,其中抗体检测尤普通。但HIv P24抗原和病毒基因的测定,在HIV感染检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抗体检测 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ELISA用去污剂裂解HIV或感染细胞液提取物作抗原,IFA用感染细胞涂片作抗原进行抗体检测,如果发现阳性标本应重复一次。为防止假阳性,可做Western blotting (WB,蛋白印迹法)进一步确证。 WB法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把HIV蛋白进行分离,再经

紫外线消毒检测试纸卡的使用方法

1、使用的方法 测定时,打开紫外线灯管5min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分钟。紫外线灯照射后,图案中的紫外线光敏纸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值是否达到使用要求。指示卡上左右两个标准色块,表示在规定测试条件下灯管的不同辐照强度值,一个为70μW/cm2,一个为90μW/cm2。若测试的30W新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值≥9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旧灯管,辐射强度值≤70μW/cm2,为不合格。紫外线

艾滋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一般检查 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小板均可有不同程度减少。尿蛋白常阳性。 二:免疫学检查 T细胞总数降低,CD4+ T细胞减少。CD4/CD8≤1.0。链激酶、植物血凝素等皮试常阴性。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可升高。 三:血生化检查 可有血清转氨酶升高及肾功能异常等。 四:病毒及特异性抗原和(或)抗体检测 1分离病毒 患者血浆、单核细胞和脑脊液可分离出HIV。因操作复杂,主要用于和科研。 2抗体检测 ELISA法测血清、尿液、唾液或脑脊液抗HIV可获阳性结果,主要查血清gp24及gp120抗体,其

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

对于肝炎这种疾病来说如果我们做一些检查的话,我们得知道肝炎这种疾病的主要知识点都有什么,再者对于肝炎这种疾病来说我们还会做一些疾病的检查工作,但是我们在做疾病的检查工作的时候,我们得知道我们检查的目的是什么,肝炎患者出现什么样的检查结果才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甲型肝炎: 1)血清抗-HAV-IGM:甲肝病毒(HAV)近期感染的指标 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 2)血清抗-HAV-IGG: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 为保护性抗体。 2.乙型肝炎: (1)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