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父母应该教给宝贝哪些原则

父母应该教给宝贝哪些原则

1.以恰当的方式让宝贝了解男女的区别

一般从1-2岁开始,宝贝就会注意到男、女身体上的区别。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2、3岁的宝贝开始询问与性别相关的词汇。当宝贝询问:“妹妹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我从哪里生出来的?”等问题时,父母最好告诉宝贝相应部位的正式名称,或者正式名称加上俚语中的名称,并从这些词汇开始逐渐扩展,让他对有关性的问题有个科学而系统的了解。不少性教育专家认为,一定要给予性器官以正确的名字,要把阴部叫得跟身体其他部位一样自然,而不要用小弟弟、小鸡鸡来取代正确的叫法。

研究表明,和宝贝谈论性越早开始越好。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进行性教育最合适的方式,就是在平时对宝贝的提问或相关行为给予适当反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样的做法会给宝贝一个暗示:一旦有了性方面的问题,他不需要通过别的途径去了解,父母会给他提供可靠而科学的信息。

2、让宝贝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私处

当宝贝进入性蕾期,他可能会当众碰触自己的生殖器,这时,大多数父母往往会以“羞羞”这样一个含糊的字眼,或者严厉的呵斥来制止宝贝的行为。但是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教给宝贝正确的做法,还会让他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好的评价。正确的方式是告诉宝贝,那个地方是他秘密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看到,如果他想碰触的话,可以回到自己的卧室去。这样说不会让宝贝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羞耻感,同时也教给了他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宝贝明白:他身体的哪些部位不宜暴露,并不是那些部位不好;哪些事不适合当众做,但可以在卫生间或自己的卧室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等等。

3、让宝贝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

在很多成人眼里,很小的孩子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他们往往拿孩子当活玩具,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都要随意逗弄他们。如果宝贝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他就很难学会反抗成年人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因此,从宝贝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应该尊重宝贝的身体,教给他关于身体接触的一些基本原则,潜移默化地提高宝贝的自我保护能力。

父母应该教给宝贝以下原则:

·他可以抚触自己的身体,但抚触隐私部位不宜当众进行

·如果别人不喜欢他触碰身体,他就不能随意接触别人的身体

·不可接触别人的隐私部位

·除了父母、其他特别亲近的照看者和医生以外,不要让任何人触摸宝贝的隐私部位

·如果有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要离开对方并要求对方停止这种行为。

亲子游戏需注意的问题

错误1: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

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让宝贝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与创造性地积极参与,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

错误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行为,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

正确的做法是,应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游戏也会引起宝贝的强烈兴趣,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并喜欢用玩具作为道具来延伸他们的游戏。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也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

比如,玩具玩完了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没完没了地让宝贝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错误5: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有的时候,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给他一点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错误6: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父母不要因认为宝贝的游戏活动毫无意义而忽视他或限制他,而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然,给宝贝提供帮助需要掌握一个度。比如,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这样,可让宝贝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带你去寻不花钱的早教机构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显得更加珍贵。很多父母小时候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没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便想方设法要给孩子最好的,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很多早教机构的盛行,正是迎合了父母的这种心理。很多父母不管自己的经济条件如何,不论早教学费多么昂贵,创造条件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早教。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最好的,这固然没错。但最好的并不一定得“烧钱”,如果父母能巧调教,其实是可以省去早教费用的。

家长:在家调教 宝宝更聪明

小雨妈妈说,她从怀小雨开始,就注重胎教,小雨出生后,她也没特别送去什么早教机构,平时就是给她听点音乐,放点英文磁带之类的。不过她经常会带小雨到处去参观,她说目前小雨已经走过了很多省份。平时也经常带着她参加音乐会之类的活动、场面,目的是让孩子见识下。送到早教机构,至少每个月得多支出1000多元,她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并没想过把她培养成一个天才、小神童,目前并不要求她学多少知识,更多的是教她怎么做人,教她一些道理,让她以后在社会上能更好的生存,让她能够快乐成长。”

早教老师:早教不是过早学习知识

金宝贝长沙松桂园中心艺术班王老师告诉记者,不是非要到早教机构学习。特别是家庭经济不宽裕的话,父母可以自己在家里带宝宝。他建议当宝宝6个月大时,父母就应该给宝宝买一些幼儿读物,让宝宝定时定量阅读。由于宝宝2岁前视网膜等还不成熟,2岁前不要让宝宝看电视,因为电视节奏快,没互动,对孩子视网膜等有伤害。他建议孩子多听或者看一些节奏慢、重复的节目。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行为,不要拿别的小孩的长处来和自己宝宝的短处比,不要非得让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思维发展。同时父母害要扭转观念,早教不等于早期的知识性学习,早教只是开发孩子的大脑。孩子至少要到2岁多才能进行识字之类的学习,太早孩子根本不懂。

金宝贝艺术班老师Rachel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教孩子的东西,自己也要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小孩的信任感。父母可以选择自己的家里教,但不要闭门造车。父母要多看早教书籍,多关注最新信息。

专家:孩子应以父母为中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家万湘桂认为,目前早教市场并不成熟,有一些早教机构确实是从精心研究0至3岁儿童身心特点出发的,而有的则是抓住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以赢利为目的。昂贵的投入并不一定有高回报,早教课程不能以价格多少来证明价值,选择时一定要谨慎。同时她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管理,引导早教市场规范发展。

我国幼儿教育专业首位博士后张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假设孩子成长完全由外因决定,那其中学校教育只能起到30%作用,家庭教育要占70%。”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所长钟燕教授指出,3岁之前是人智力形成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教的目的不是多学文化,而是要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所注重的内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通俗而言就是“3岁前教做人,3岁后教做事”。如0岁至1岁的孩子,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进行动作、语言训练;1岁至3岁的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以及肢体运动、语言发展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钟燕强调,父母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个老师,家长不要简单寄望于某些早教机构、老师或帮助带养孩子的人,而应以父母为中心,以家庭为场所施行早教,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亲子游戏,例如和孩子一起玩躲迷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开展亲子游戏时的误区

误区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让宝贝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与创造性地积极参与,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

误区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行为,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正确的做法是,应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误区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游戏也会引起宝贝的强烈兴趣,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并喜欢用玩具作为道具来延伸他们的游戏。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也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误区4: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比如,玩具玩完了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没完没了地让宝贝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误区5: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有的时候,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给他一点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误区6: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父母不要因认为宝贝的游戏活动毫无意义而忽视他或限制他,而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然,给宝贝提供帮助需要掌握一个度。比如,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这样,可让宝贝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多动症的常见原因

对于多动症的出现,专家表示还是十分不解的,平时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很多,为何还会引起多动症的出现?专家表示,这种疾病的出现和很多的因素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家长没有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显然对于自身的疾病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多动症的常见原因。

1.家长过于冷漠

有的宝贝处在经济贫困或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的不良环境中,也会导致多动症的发生。这类家庭中的父母,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心和关注宝贝,宝贝也缺乏玩具、图书等成长所需要的物品。这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宝贝,容易产生行为异常、性情孤僻、学习困难、多动等情况。多动症儿童组父母的文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组父母的文化程度。

2.家长过于严厉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但又缺乏基本的早教知识,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对于宝贝要求过于苛刻,这样很容易导致宝贝心理过度紧张,情感压抑,从而出现多动症状。如果此时,家长认为宝贝是故意不听话,采取暴力管教方式,就会更为加重宝贝的多动症状。

3.塑造法则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锻炼多动症宝贝的专注力。找些他感兴趣的事,如画画,给他规定每天要坚持一定长的时间,时间可从短到长。

4.处罚法则

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宝贝的某些不良行为。对宝贝的不良行为的结果或表现,给予不愉快的刺激,让宝贝感知他的这种行为是不被欣赏和认可的,父母不喜欢。但在使用处罚法时,家长要注意让宝贝明白你是爱他的,要帮他改正错误,并没有其他恶意。在方法的选择上,也要多动脑筋,不可采取大骂或恐吓等简单粗暴的方式。

5.消退法则

所谓消退法,就是对宝贝的行为不理不睬,不过分关注,让其自然消退,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上述内容为大家阐述了多动症的常见原因,多动症疾病和其他的疾病都不相同,如果没有及时的接受治疗,对于儿童的后期显然会有很多的影响,希望家长在生活中也可以帮助患儿接受疾病的治疗。

两岁宝宝脾气大又不听话怎么办才好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希望自己能够当家做主,因此有时候让宝贝自己拿主意,这是对他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宝宝想自己拿主意,家长尽量放手,如果这个事情宝宝还不能做好,父母可以给予宝宝帮助或者委婉的给予建议。

2、给予选择的权力,但只是有限的选择。

两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喜欢有做决定的权力。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控制力增强,而因此感到很开心。但给予的选择一定是在父母可接受范围内的有限选择。

比如,想让孩子洗澡,家长这样问“宝贝,我们要洗澡了,你要用小鸭子还是小乌龟玩具啊?“,比“宝贝,你要不要洗澡?”这样好。这既给了宝贝们选择的权利,又避免了宝贝随心所欲地做决定。

3、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2岁左右的宝贝语言能力较差,经常是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或者表达的想法被爸妈拒绝后只知道通过大哭、尖叫、发脾气等方式与父母对抗,不懂得用语言与父母协商折衷的办法,爸妈可以等宝贝平静后教宝贝一些与父母沟通、谈判的技巧。比如说,"宝贝,刚才那种情况,你跟妈妈这样说......,只要说清楚你的想法,妈妈觉得宝宝说的有道理会答应你的,下次你就这样跟妈妈说,好吗?"

4、教孩子表达情绪

当孩子有情绪时,只有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情绪的气焰才会消失,但孩子很小,还不能识别自己的情绪,所以妈妈要引导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并通过说出来、画出来、或者运动等方式发泄出来。

五种错误的教养方式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大学生泼熊事件”到“网络游戏自杀事件”,都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待提高。

有人说,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就看你是如何教育的。教育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父母教育。或许您并不认同父母对您的教养方式,但通过反思您会发现,但当您面对自己的宝贝时,在不知不觉中您重演着您父母的角色。一些守旧的教育观念,如“棍棒教育”,始终束缚着我们的父母;而新近的教育理念也似是而非,如挫折教育的滥用,对“民主”教育、“忽视”教育的误解。这一系列家庭教育的误区,都会对宝贝个性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父母的5种错误方式容易使宝贝产生问题行为

1.过分严格

有些爸爸妈妈对宝贝的教育很严厉,有时甚至达到残酷的程度,他们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稍不顺心或宝贝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就斥责甚至打骂孩子。

后果: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宝贝形成自卑、懦弱、冷漠等消极情绪,或产生不能克制的逆反、攻击和冲动行为,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2.过度溺爱

这些爸爸妈妈对宝贝的教养方式与上面刚好相反,他们对宝贝过分的溺爱和宽容,对宝贝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的接受。

后果:这容易使宝贝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格。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贝由于自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听从自己的命令。当他们接触其他小朋友或走入社会时,可能会因挫折而拒绝接触社会,因被忽视而嫉妒和仇视他人,因不能自控而与人冲突,甚至产生严重的侵犯性行为问题。

3.支配

这种情况多见于父母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的家庭。这些爸爸妈妈总喜欢直接替宝贝拿主意,直接告诉宝贝做这做那,对宝贝自己的意愿漠不关心。

后果:虽然直接向宝贝发出命令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提高生活效率,但长此以往宝贝会养成过度依赖、服从的性格。由于事事都由爸爸妈妈决定,宝贝自然也无须主动的思考自己的事情,这样长大以后宝贝就会缺乏主动性,性格自闭,且对父母产生过分的依赖感。

4.不断拒绝

有些爸爸妈妈为了让宝贝长大后对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有意识的对宝贝进行过度的挫折教育,增强宝贝的“抗挫能力”。

后果:过度的“挫折教育”,对宝贝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给予拒绝,又不对宝贝解释拒绝的原因,让宝贝长期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心理环境中。研究表明,当个体长期处于挫折中,会产生强烈的神经质倾向,并且会伴随反社会和侵犯性行为。“挫折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要注意宝贝的心理卫生,在“拒绝”后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有安全的感觉。

5.忽视

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爸爸妈妈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看宝贝,宝贝的护养工作大多由保姆或亲属代劳。

后果:宝贝由于没有太多的机会与爸爸妈妈接触,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由于在情感上被忽略,宝贝会倾向于用各种问题行为来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如生病,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或其他一些奇怪的行为。

不难看出,教养方式不当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还要因儿童自身的特点而异,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教养方式不良引发的不同的儿童问题行为。所以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

正确做法: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宝贝的成长

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儿童产生独立、爽直、协作、亲切、沟通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民主型的爸爸妈妈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宝贝的行为更多的是分析与引导,合理的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并以身作则给宝贝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注意的是,民主不等于什么事都是协商。宝贝由于自身的知识、经验所限,不能深刻与全面的分析问题。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用家庭讨论的方式,“民主”的做出决定。这时,爸爸妈妈要事先统一口径,然后召开家庭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让宝贝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文/张晖 图/超景 编辑:蓉蓉)

宝宝说谎怎么办

假如自己的宝宝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出现说谎现象,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处理呢?还是先让我们看几个实例,分析一下宝宝说谎的原因并且找出正确的纠正办法吧。

贝贝“登山”

3岁的贝贝随幼儿园郊游回来,绘声绘色地跟妈妈说:“老师带我们坐着大汽车,开呀开呀,到了一个特别好玩儿的地方,有好多花,老师还带我们摘菜,有一个大山,我爬呀爬呀,上到特别高!”妈妈听着纳闷儿:“爬山了?是老师带着你们爬的?”“不是,就我自己爬的,没有老师,别的小朋友也没爬,他们不会爬,就我会,上到特别高!”贝贝骄傲地说着:“妈妈,爬山特别好玩儿!”妈妈可笑不出来了,多危险呀!老师怎么不看着呢?怀着疑问与不满,妈妈第二天就找到了幼儿园的老师,得到的答复却是:郊游去的是农艺园特菜基地,摘菜是真的,爬山却是没影儿的事。原来,贝贝的“壮举”是自己编造的。

原因:宝宝由于年龄小,还不会区分现实与想象,时常会把两者混淆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幻想捏造一些事实,并且以此为真,并不懂得这是在撒谎。实际上,宝宝没有恶意的编造,也确实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谎言,某种角度上看,这既说明他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内心的某种愿望。

对策:不必因认定宝宝是在撒谎而焦虑,也不必用真实的情形来打破他的幻想,可以帮助他把想象变成现实,比如,带他去爬爬山,他就会自然的明白现实与想象的差别了。

阔气爸爸

依依家庭条件优越,时常身穿漂亮昂贵的衣服,拿着时髦有趣的玩具,依依自己也非常骄傲,她喜欢受到小伙伴的“追捧”,惯于对大家颐指气使。依依对小伙伴说:“我爸爸特别有钱,老带我吃海鲜,晚上开桑塔纳来接我。”正得意时,班里最不起眼的、让依依欺负惯了的倩倩突然插嘴说:“我爸爸开奔驰接我。”依依不相信:“你瞎说,你爸爸有奔驰吗?”“就有!就有!我爸爸有两个奔驰呢!一个黑的,一个白的。”倩倩说得有鼻子有眼,其实,她的爸爸只是位普通工人,家里根本没有汽车,更别说两辆奔驰了。

原因:宝宝是有自尊心的,这种自尊有时甚至体现为虚荣。当受到冷落或者欺负时,就会不自觉的用谎话使自己“强大”起来,以期占据心理优势,从而获得赞赏与重视,这也是宝宝的自我表现欲造成的。

对策:不要一味责备宝宝胡编乱造,或当众戳穿她的谎言,可以私下里和宝宝交流,并教育宝宝谎言是不能掩盖现实的,引导她实话实说。平时,也要注意给宝宝足够的关注与尊重,注意培养她自信向上。

别人的错误

豆豆是出名的“常有理”,每次出了问题,犯了错误,他总能为自己找到辩解的理由。喝汤洒了,他说是桌子歪;衣服破了,他抱怨衣料不结实。有一次,豆豆不留神摔坏了班里的电视遥控器,却一口咬定是小宁弄的,老师看着他的眼睛说:“豆豆,小宁今天没来上幼儿园,怎么会弄坏遥控器呢?”面对这么明显的“破绽”,豆豆一时没话说了,可他小眼一转,谎话张嘴就来:“那就是阿米弄坏的。”

原因:有些宝宝不愿意讲实话,是因为不肯承认错误和担责任,所以惯用嫁祸于人的方式来“自卫”,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也体现了宝宝心理素质的不成熟。对策:对这种谎言,要不留情面地予以揭穿并适度惩罚,对宝宝进行严肃的教育,讲清谎话的危害,告诉他撒谎并不能逃避惩罚,对自己对别人都会造成伤害,而诚实负责才会获得谅解,也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救命”纸条

东东的爸爸坚信“不打不成材”,东东有了错误,爸爸总是用拳脚进行“教育”,东东见了爸爸,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次,爸爸考东东算术:“1+2是几?”“3。”“那1+3呢?”东东一时说不出来,他毕竟才3岁,学了的东西还记不太牢,爸爸皱起眉头:“笨蛋,昨天教的今天就忘啦!“眼看要挨打,东东害怕极了,突然,他瞧见小桌底下有张纸条,正是昨天爸爸教他算术时写的,答案都在上面。发现了这个法宝,东东立刻对答如流起来,爸爸眉开眼笑:“好儿子,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是。”东东的回答更让爸爸满意:“好!都学会啦,爸爸奖励你巧克力!”

原因:如果父母过于严厉,甚至常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宝宝为了逃避惩罚或得到父母的欢心,也会撒谎。如果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宝宝就会更频繁地用撒谎来解决问题;如果撒谎失败,父母进行了不适当的严厉惩罚,宝宝就会更不敢讲真话了。

对策:父母不要对宝宝寄予过高的期望或者提出他力所难及的要求。如果宝宝迫于苛求而说谎,父母就更不能进行严厉惩罚,应该平心静气,让宝宝在稳定的情绪下,讲出撒谎的原因。同时,注意修正自己的教育态度,让宝宝敢于和父母真诚的交流。

“我也生病了”

奇奇听见爸爸在打电话:“张总吗?我今天病了,肚子不舒服,上趟医院,跟您请个假。”奇奇想,爸爸好好的,怎么说肚子疼呢?不一会,爸爸的好友小姚叔叔来了,连口水都没喝,迫不及待地对爸爸说:“快点,我好不容易和人家约好了,你今天面试合格,这跳槽的事就算成了。”爸爸兴冲冲地跟着小姚叔叔走了。奇奇不懂什么“跳槽”,可他明白,爸爸没说实话。过了几天,爸爸要带奇奇去看奶奶,奇奇不想去,随口就说:“我不能去,我也病了。”而且,此后奇奇凡是不想做什么,就会随时“生病了”。

原因: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做父母的,对宝宝“身教大于言教”。幼小的宝宝是非观念还不明确,很容易因好奇而模仿周围人的言行,如果父母就随意撒谎,宝宝当然会受到不良影响,学着编瞎话。

对策:父母要有正义感和责任心,教育宝宝应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有说谎现象被宝宝发现,不要回避问题或敷衍了事,也不要刻意掩饰,为谎言找借口,应当向宝宝坦承错误,坚持谎言有害的立场,并用行动保证不再说谎,消除对宝宝的不良影响。

“冰雪小丸子”

妈妈曾给妮妮买过一种叫“冰雪小丸子”的冰淇淋,妮妮可喜欢吃了。冬天到了,妮妮发现,商场的冰柜里还有“冰雪小丸子”,可妈妈怕影响妮妮健康,不让她吃,这可把妮妮馋坏了。一次姑姑带妮妮去买东西,妮妮非要吃一个“冰雪小丸子”:“姑姑,这是什么呀?我从来没吃过。给我买一个尝尝行吗?就吃一个。”姑姑拗不过妮妮可怜巴巴的请求,转眼间,妮妮就如愿以偿捧上了“小丸子”。

原因:当通过正常途径不能满足愿望时,宝宝就会尝试着走“邪门歪道”了,这类谎话在宝宝身上并不少见,起初,只是为了达到某种要求,尝到甜头后,却可能让宝宝养成为达到目的,撒谎成性、不择手段的坏毛病。

对策:注意观察宝宝,及时发现他的谎言,即使他的要求有合理性,如果为此说谎,也不要满足他的愿望,让宝宝明白通过谎言不能达到目的。平时也要及时发现和满足宝宝的合理需求,不能满足的也要讲清原因,杜绝他撒谎的念头。

培养宝宝记忆力 十大妙招帮你忙

重视对宝宝记忆力的培养,将会使你的宝宝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那么,该如何培养你的宝宝拥有惊人记忆力呢?以下十条建议来帮您!

1、丰富宝贝的生活环境

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有的孩子年龄很小,却因为“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述很多见闻。从小给宝贝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给他玩各种颜色、有声的、能活动的玩具,听音乐,多与孩子讲话,给孩子念儿歌、诗歌,讲故事,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商店,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都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记忆。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会引起联想,帮助宝贝记住新的对象。

2、从培养宝贝注意力入手

离开了对识记材料的注意,记忆自然也如过眼烟云消失殆尽。因此,要想提高宝贝记忆力,训练宝贝注意力应作为整个训练过程的第一步。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宝贝,不可急躁,更不能强迫宝贝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可以注意观察宝贝,如果宝贝对某一事物感兴趣,那好,我们就以这个事物作为起点,让宝贝尽可能对这个事物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只要宝贝一次比一次能坚持的时间更长一点,父母就应该感到欣慰。

3、制定规律的作息制度

有规律的作息可以有效地帮助宝贝建立时间的概念,防止宝贝在大脑中形成错乱的时空观念。在作息制度实行初期,父母可以一边安排宝贝的活动,一边向宝贝叙说:“12点半了。现在是午餐时间,宝贝该吃饭了。”“1点半了,宝贝该午睡了。”“4点了,宝贝可以玩玩具了。”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可以在无形中强化宝贝的记忆力。

4、给宝贝明确的识记任务

对大一些的宝宝,可以尝试让宝贝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识记某些事物。如在听故事、外出参观、饭后散步时,都应该给孩子提出识记任务。“宝贝,妈咪记性不好,待会儿你得记住回家的路哦。”“宝贝,我们昨天出来散步走到哪儿啦?妈咪还想去那儿。宝贝带妈咪去好不好?”

5、欣赏古典音乐

脑智能学的研究表明,多给宝贝欣赏一些优美的古典音乐作品不仅可以陶冶宝贝性情,还可以增强宝贝对语言的记忆力。这种训练最早可以从宝贝听胎教音乐开始。不管宝贝是在玩玩具、做游戏、读书还是吃饭,妈咪都可以放一些比较轻柔优美的音乐,让宝贝有意无意地欣赏就可以了。

6、创设各种有趣的记忆游戏

游戏始终是宝贝的最爱。宝贝在游戏过程中身心都处于亢奋状态,这时候宝贝记忆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妈咪,我们玩昨天玩的游戏好不好?”宝贝可能把具体玩游戏的时间搞错,但是他会记住游戏本身。根据宝贝的这一特点,父母可以自己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宝贝提高记忆力。

7、适当重复,加深印象

越熟悉的事物宝贝越容易记住,适当重复可以帮助宝贝对需要记忆的对象加深印象,产生长久的记忆。比如,父母想要让宝贝认识各种颜色,其实根本不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教宝贝认识颜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什么物品告诉宝贝这是什么颜色:“这些红色的花好漂亮。”“宝贝要吃苹果,这个红红的苹果很好吃。”经过多次重复,宝贝就能牢记各种颜色。

8、用各种有趣的形象辅助记忆

配上一些图片、采用夸张的动作与声音等,如边讲故事边做动作,或将故事画成连环画,和宝贝一起一边画一边看着画面讲故事,这些都有助于宝贝更好地记忆所听到的故事。还可将想要宝贝记忆的内容编成一段乐曲或一首有趣的儿歌,这样宝贝就能记得又快又牢。

9、多感官参与记忆

引导宝贝用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提高记忆效果。如想让宝贝认识纸的特性,父母可以让宝贝把纸放在沾有水的桌面上,观察纸怎样把水吸干;把纸放在火上烧一烧,观察纸燃烧的情景;用手撕一撕,听听撕纸的声音,观察纸片不规则裂开的情形。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宝贝就会牢记纸的主要特征。

10、教给宝贝一些记忆策略

有意识地教给宝贝归纳、分类、联想、比较等一些有效的记忆策略可以帮助宝贝提高记忆力。比如,宝贝认识了苹果、梨、香蕉等,就可以教给宝贝水果的概念;宝贝分不清小鸭和小鸡,就可以引导宝贝观察小鸭和小鸡最显著的区别——小鸭的嘴扁扁的,小鸡的嘴尖尖的;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游泳……总之,父母可以利用各种场合与时机,潜移默化地向宝贝灌输这些记忆策略。

教育宝宝的三大误区

教育宝宝的误区一:爱孩子就给他最优越的生活

80后父母有话说: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们有条件为宝贝创造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经常能听到家长之间沟通如何为孩子选购精加工营养品,经常看到孩子手中几百元的玩具,甚至看到休息日家长带着未满6岁的孩童穿梭于各类学习班,而忽视孩子在成长中的生理需要及生活体验的过程。

“看似家长的投入却并非适合宝贝的成长。”金太阳幼教集团总园长孙磊认为:孩子更需要的是生活中从父母处直接经验的获得,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在模仿、交往中学会学习。“不应将学习视为结果的展示,更应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促进。家长需要从孩子自身需求出发、从宝贝年龄特点出发,让宝贝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最根本生活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

教育宝宝的误区二:把孩子当小大人对待

80后父母有话说:我希望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在孩子身上实现。

初为人父母的80后家长对自己宝贝有着较高的期望,甚至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翻版培养,为此在孩子出生后就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孩子的兴趣培养项目、用成人定势思维来规范宝贝的行为。

“当宝贝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时,家长不断地将自己的意识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使得孩子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儿,为此家长还沾沾自喜。”孙磊提醒家长,随着宝贝的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点,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活动,忽视宝贝自身的需求从而让孩子们产生逆反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教育’二字是双边活动,不仅仅是家长教育子女,孩子们的行为也是教育父母的过程,年轻的父母应在家庭教育中视子女为伙伴,放低自己的年龄试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宝贝共同思考、游戏,摆正家庭教育的天平。”

教育宝宝的误区三:教育孩子啥事都讲民主

80后父母有话说:我们崇尚自由、民主,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凡事也要民主。

有的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每个要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同就是先进的、民主的。在家庭教育中无具体评价的赏识,如在孩子做对任何事情时,家长的赞赏语言都会是 “宝宝真聪明”,不忍心拒绝孩子哪怕不合理的要求,不去表达自己对孩子无理要求的不快,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养环境。

亲子游戏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如今,亲子游戏的好处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所以很多父母都开始注重这种既可以和孩子交流又可以提高孩子能力的游戏。但是,错误的亲子游戏方式同样会带给孩子很多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在和孩子玩儿亲子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错误1: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亲子游戏是宝贝学习的很好的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很好的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行为,人为干涉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父母应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正确的引导。

错误2:急切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切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们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让宝贝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与创造性地积极参与,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游戏也会引起宝贝的强烈兴趣,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并喜欢用玩具作为道具来延伸他们的游戏。

纠正法: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也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在有些时候,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给他一点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错误5: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亲子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父母不要因认为宝贝的游戏活动毫无意义而忽视他或限制他,而应尽量帮助他们,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然,给宝贝提供帮助需要掌握一个度。比如,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

错误6: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十分有效的途径。

纠正法:比如,玩具玩完了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没完没了地让宝贝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亲子游戏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所了解。相信大家在以后的亲子游戏时都会注意。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会有个美好的未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关推荐

培养健康宝宝从单独睡觉开始

宝宝是单独睡好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睡更好呢? 专家告诉你,宝宝还是自己单独睡更好! 1.有利于宝贝的身体健康 如果宝贝父母同睡,特别是夹在大人中间,虽然照顾上方便一些,但会给宝贝的健康带来一些损害。睡在大人中间的宝贝,身边堆满大人的厚重衣被,不小心就会压住宝贝; 大人睡眠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会整夜弥漫在宝贝周围,使宝贝得不到新鲜的空气,出现睡眠不安、做噩梦及夜里啼哭的现象;如果与大人一个被窝,大人身上的病菌容易传染给宝贝;有时父母翻身或动弹时还会惊醒宝贝,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让宝贝独自睡觉有利于他们的健康。

宝宝单独睡觉的好处

1.有利于宝贝的身体健康 如果宝贝父母同睡,特别是夹在大人中间,虽然照顾上方便一些,但会给宝贝的健康带来一些损害。睡在大人中间的宝贝,身边堆满大人的厚重衣被,不小心就会压住宝贝;大人睡眠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会整夜弥漫在宝贝周围,使宝贝得不到新鲜的空气,出现睡眠不安、做噩梦及夜里啼哭的现象;如果与大人一个被窝,大人身上的病菌容易传染给宝贝;有时父母翻身或动弹时还会惊醒宝贝,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让宝贝独自睡觉有利于他们的健康。 2.有利于从小培养内心独立 内心能否独立是婴幼儿能否正确认识自我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

解决隔代育问题的方法

1、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育宝宝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宝宝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宝宝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育,可能就会给宝宝更多的约束。在育宝宝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

如何对腹中的胎儿进行胎

宝宝一出生就会马上识别出父母的声音,这对年轻父母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而对刚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的宝宝来说,如果能听到一个他所熟悉的声音,也是莫大的安慰和快乐,同时消除了由于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带给他心理上的紧张与不安。 父母通过声音和动作对胎宝宝进行呼唤训练,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胎手段。在对话过程中,胎宝宝能够通过听觉和触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亲切呼唤。这样做能够增进彼此生理上的沟通和感情上的联系,同时也对胎宝宝的身心发育大有裨益。 呼唤宝宝的乳名 孕妈妈的声音是其身心状态(感情的起伏、生理条件) 的反映,传

父母该怎样做好情绪胎

对于增强亲子之间的默契,促进胎儿情感的发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胎,情绪胎也被更多的人了解。情绪胎的方法有很多,设置温馨的家庭环境,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于宝宝都会造成一定的感染。那么,父母该怎样做好情绪胎? 父母该怎样做好情绪胎?准爸爸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妻子和胎儿,通过倾听优美的音乐,阅读优美的文字,让妻子开心的同时也会促进胎儿情感的发育。 应胸怀宽广,乐观向上,多想孩子远大的前途和美好的未来,避免烦恼、惊恐和忧虑。把生活环境布置得整洁美观,赏心悦目,还应挂几张健美的娃娃头像,

宝宝任性父母要避免4个错误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并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来参与,而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因此,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两岁的小恒正是混沌初开、鹦鹉学舌的年龄,再加上长得聪明伶俐,嘴巴又特别甜,因此人见人爱。然而,爸爸妈妈最害怕带他出去玩,因为他太任性了。比如,在逛商场的时候,见到什么都要买,面包、牛奶、玩具、水果……只要是悦人眼目的东西,他就会在购物车上又叫又晃,非要得到不可,否则就会哭闹不休。而且爸妈还没买单,他就会

语言胎的形式和方法

语言胎的题材很多,父母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科普知识作为话题,也可以与数胎动结合进行,还可以由父亲拟定语言胎的常规内容进行讲述。 例如,母亲对胎儿喃喃自语地讲述一天的生活,早上起床的第一句话是:“早上好,我最可爱的小宝贝!”打开窗户时说:“啊!太阳升起来了……”妊娠18周开始数胎动时,通过母亲对胎儿的高度注意,对胎儿体态的丰富想象及胎动的生动描述,这样既增进了母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又监护了胎动。

儿童早期育的三个重点

身体方面。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0-6岁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育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良好性格方面。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别小看这些随机育,在父母的言传身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绚丽的花

宝宝单独睡觉的好处是什么

1、有利于宝贝的身体健康 如果宝贝父母同睡,特别是夹在大人中间,虽然照顾上方便一些,但会给宝贝的健康带来一些损害。睡在大人中间的宝贝,身边堆满大人的厚重衣被,不小心就会压住宝贝; 大人睡眠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会整夜弥漫在宝贝周围,使宝贝得不到新鲜的空气,出现睡眠不安、做噩梦及夜里啼哭的现象;如果与大人一个被窝,大人身上的病菌容易传染给宝贝;有时父母翻身或动弹时还会惊醒宝贝,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让宝贝独自睡觉有利于他们的健康。 2.有利于从小培养内心独立 内心能否独立是婴幼儿能否正确认识自我的一项重要指标。研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1、激起孩子说话的欲望 让宝宝开口说话的最有效的办法是父母营造一个谈话和交流的气氛,运用可能的任何机会不停的和宝宝说话,用轻柔富有感情的语言给他讲故事,即便在多数情况下只是父母的“自言自语”也要坚持。和宝宝说话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妨见机行事,诱导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对你的努力有回应,能够“咿咿呀呀”加上肢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意思,你可以及时送上你的拥抱作为鼓励。对于这些宝宝,父母先不要在意他说得好不好,也别急于纠正他语言中的毛病,培养起来他说话的自信心、使之体验到表达的喜悦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