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何调适丧偶心理?
老人如何调适丧偶心理?
1、避免自责。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起老伴。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使老年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常诱发其他躯体疾病以致过早衰老。
2、正确对待丧偶的现实。首先应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确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要冷静地劝慰自己,对老伴最好的怀念就是自己多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
3、再婚有利摆脱孤独。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丧偶的老年人再婚率在不断增加。阻碍丧偶人再婚的重要心理障碍:一是受封建思想影响和所谓“道德”的自我禁铜。二是来日家庭的反对。三是老年再婚择偶条件苛刻。四是受财产继承的制约使老人再婚难成。鼓励老年人再婚有助于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这种观念在逐步被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们所接受。
4、转移注意力。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会不断强化思念之情,加重精神上的折磨。因此,不妨把有些遗物暂时收藏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在和未来生活中去。
5、寻求新的生活方式。老伴过世后,原有的某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此刻孤独与不适加重。应当重新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对旧时生活方式的眷恋。家庭中夫妻关系学是最重要的依恋关系,一旦丧偶,这种关系被无情地摧毁了,这时需要子女、亲友去建立、填补一种新的更加和谐的依恋关系,方能有效地减轻哀思。
如何关爱丧偶老人
1、子女要给予更多的关心
对于丧偶老人,子女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对生活的依恋,从而减轻其丧偶的痛苦。
2、避免老人的过度自责
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住自己的老伴儿。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好,就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常诱发其他疾病,导致早衰。
3、转移老人的注意力
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睹物恩人,会不断地强化思念之情,加深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不妨把一些遗物暂时收起来,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中。
4、帮助老人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老伴离开以后,原来的一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老人很容易陷入孤独寂寞之中。因此,丧偶老人要积极地调整生活方式,培养兴趣爱好,老有所乐,减少对旧生活的眷恋。
5、鼓励老人扩大活动圈
与人多交往,子女可带着老人去旅游,去访亲探友;培养老人新的业余爱好,如养花、种草、集邮、喂养家禽等。还可指导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主动参与社会交际活动。若老人有再婚之念,应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其余生之年重添乐趣,切勿用封建意识横加阻挠。
为什么人老人心理抑郁容易被忽略
1、被药物引发
许多老年人需要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以治疗自己的躯体疾病。有些药物能加重或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心血管药物(心得安、利血平)、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但是每种药物副作用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所以因药物引发抑郁的程度也会有较大的区别。
2、被它病干扰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关节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往往是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这些都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心情沮丧,无奈抑郁。另外,有些疾病本身存在抑郁的症状,如痴呆、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能引起与抑郁症类似的症状,如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困难、悲观思虑、食欲不振等。所以有时很难区分是疾病的抑郁表现还是疾病并发的抑郁症,因此老人容易在关注躯体疾病时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提示抑郁症有价值的迹象有:社会功能的退缩、失败无望或应受惩罚的感觉增强、对生活缺乏意义、经常想到自杀等。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有一项研究发现,前者的50%,后者的35%会患上抑郁症。
3、被丧偶忽略
在有压力的社会生活事件中丧偶对人的心理创伤最大。丧偶后,家庭结构、亲情关系、经济情况、起居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和处境是一个心身的考验,度过这个适应性生活阶段又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必须懂得在这期间存在着患抑郁症的危险性。不要以为丧偶心境不好是理所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继而进入的抑郁状态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老年人抑郁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1、被丧偶的悲痛心情忽略
在有压力的社会生活事件中丧偶对人的心理创伤最大,丧偶后,家庭结构、亲情关系、经济情况、起居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适应新的环境和处境是一个心身的考验,度过这个适应性生活阶段又需要1~2年的时间。
因此必须懂得在这期间存在着患抑郁症的危险性。不要以为丧偶心境不好是理所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继而进入的抑郁状态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2、药物引发的抑郁
许多老年人需要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以治疗自己的躯体疾病。有些药物能加重或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心血管药物(心得安、利血平)、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但是每种药物副作用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所以因药物引发抑郁的程度也会有较大的区别。
丧偶老人有哪些消极心态
过度悲伤型
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悲伤、长期悲伤,将悲伤作为一种稳定的心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能自拔者,就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了。
例如:有对老夫妻感情甚笃,不幸的是,丈夫在一次外出中意外身亡。妻子毫无思想准备,听说后悲伤得晕了过去,醒后哭得死去活来。丈夫的丧事办完了,妻子却长期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解脱。身体很快就垮下来了,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中医的“七情”学说认为,“悲伤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本来就处于退行之中,老年人丧偶,过度悲伤可使老年人肺气郁闷,上焦不通。不但会降低老人适应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体的代谢功能减低,免疫功能削弱,促使迅速衰老、疾病丛生,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怀念恋旧型
老年夫妻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是老年爱情生活的调味剂。老年人丧偶会使未亡人强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拒地逼近。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观的老年人感到无助、焦虑,缺乏生存的美好希望。这时,留恋追忆过去就会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有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丈夫身体不好,内外都非常依赖妻子。不幸的是,妻子患病先他而去。常年在生活中养成的对妻子的依赖性,在妻子去世之后马上转化为强烈地无助感和孤独感。悲伤之后,他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变得感情脆弱,回忆过去成了他主要的生活内容。
当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时,死亡就会迅速逼近。因此,对过去的追忆和怀恋绝对不应成为自己勇敢生活的障碍。
后悔自责型
时常可以听到一些丧偶之人自责地讲这类的话,例如:“都怨我,当时如果我能及时注意,他(她)就不会走得这么快了。”把亲人的死归结为自己的责任。不过有的 人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如果真的过敏地把那种自责与亲人的去世等同起来,使悲伤之情长期萦绕心头就成为问题了。
因为过去夫妻间的磕碰,妻子死后,他在悲伤之余产生了强烈的自责、罪恶感。他因为无法补偿过去,就用这种持续的悲伤不断地责备自己,以求得到良心上的安慰。
老人养生 需注意的四大威胁
丧偶提高死亡率
人到老年失去配偶的痛苦成了不少人必须直面的残酷事实。据资料统计,老人因丧偶导致心理失衡直至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丧偶是生活中最震憾心灵的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
“空巢”成为都市老人通病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要使自己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老人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尤其重要。首先要学会关爱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多接触外界,在社会上释放余热等。另外,学会自我调适,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也非常重要。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不少老年人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会有一定的失落感。这时如果不能够调整心态,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人可以多陪老人们参加文体活动,借此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一些如垂钓、种花、养鸟等集体活动。
抑郁成为“另类杀手”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功能性心理障碍之一,抑郁情绪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而老年人的自杀通常与抑郁心理有关。所以若发现老人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或就诊,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老人养生需注意的四大威胁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不少老年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而造成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原因大多是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社会地位下降以及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等。
丧偶提高死亡率
人到老年失去配偶的痛苦成了不少人必须直面的残酷事实。据资料统计,老人因丧偶导致心理失衡直至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丧偶是生活中最震憾心灵的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
“空巢”成为都市老人通病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要使自己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老人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尤其重要。首先要学会关爱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多接触外界,在社会上释放余热等。另外,学会自我调适,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也非常重要。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不少老年人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会有一定的失落感。这时如果不能够调整心态,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人可以多陪老人们参加文体活动,借此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一些如垂钓、种花、养鸟等集体活动。
抑郁成为“另类杀手”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功能性心理障碍之一,抑郁情绪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而老年人的自杀通常与抑郁心理有关。所以若发现老人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或就诊,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丧偶老人如何摆脱居丧综合征
“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相濡以沫一生的老年夫妻的共同愿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的概率非常低,往往是一厢情愿。一对相亲相爱、风雨同舟几十年的老年伴侣,一方的突然去世,对另一方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是难免的,甚至相当严重,在短期内可以产生忧郁、痛苦、焦虑和情绪压抑,这种现象称为“居丧综合征”。
“居丧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是出现多种心理障碍,诸如沉默寡言、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这些症状多数人在一段时间后逐渐好转、消失,但也有少数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饮食无味、夜不能眠、面黄肌瘦、呆木迟钝,迅速变得苍老,甚至产生厌世心理而自杀。
“居丧综合征”的另一危害表现在躯体方面,可导致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溃疡病等多种“心身疾病”或加重病情,并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生感染性疾病,甚至发生癌症。有一种并不罕见的“夫妻癌”现象,隔了几个月,不吸烟的老妈妈也得了肺癌。这并非肺癌具有传染性,而是不吸烟的配偶长期受被动吸烟之害,同时居丧心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对癌症的发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居丧综合征”症状轻重相差悬殊。就死者的死亡原因而言,如果是久病卧床、倍受疾病折磨的慢性病,那么,无论对死者和居丧者,都可以说是一种“解脱”,故居丧症状较轻;如死者死于急病或意外事故,则对居丧者的精神打击很大,症状也较重。另外,就居丧者的性格而言也有差别,按照通常的说法,一类人是“乐观者”,心胸坦荡豁达,能面对现实,遇到挫折时“想得开”;另一类人是“悲观者”,不善于正视现实,不能接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往往陷入终日怀念过去的小圈子里,难以自拔。像这类居丧者,“居丧综合征”的症状往往很重,时间很长,需要接受外来的帮助。
“居丧综合征”有一个心理危机期,在这段日子里,至亲好友的劝慰,子女们的体贴,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照顾、关心,都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让居丧者明白,生离死别是人生规律,人死不能复生,必须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症状严重者,不妨进行医学心理学方面的“暴露疗法”。办法是将死者的遗容和生前心爱之物索性放在居丧者随时都能看到之处,让他自己尽量回忆与配偶共同生活时的恩爱情景。这样做,居丧者通常在开始时可能引发强烈的心理反应,难以自控,会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症状会逐渐改善直至消失。因为居丧者已明白并接受了现实,达到了心理平衡和适应,渐渐重振生活信心,考虑安排今后的生活。“暴露疗法”是一种快而有效的心理脱敏疗法,但是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居丧者不宜采用此法,以防发生意外,还是慢慢地不断进行心理疏导为宜。
此外,子女们应创造条件,为居丧者转换一个生活空间。诸如,把原来与子女分居的老人接到子女家同住,多说说话,与孙辈逗乐;如老人健康情况尚可,不妨陪同作一次旅游,让老人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山水风光中产生好心情,摆脱内心的苦闷。渡过心理危机期后,居丧者不宜把自己关在家里,应走出去访问老同事、老朋友,温故叙旧,谈谈家常。特别是应与有共同爱好的老人们寻找共同的乐趣,以充实生活。
详解老年人心理抑郁的诱因
1、被它病干扰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压、心脏病、老慢支、关节炎、胃溃疡、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往往是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这些都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心情沮丧,无奈抑郁。另外,有些疾病本身存在抑郁的症状,如痴呆、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能引起与抑郁症类似的症状,如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困难、悲观思虑、食欲不振等。所以有时很难区分是疾病的抑郁表现还是疾病并发的抑郁症,因此老人容易在关注躯体疾病时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提示抑郁症有价值的迹象有:社会功能的退缩、失败无望或应受惩罚的感觉增强、对生活缺乏意义、经常想到自杀等。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有一项研究发现,前者的50%,后者的35%会患上抑郁症。
2、被药物引发
许多老年人需要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以治疗自己的躯体疾病。有些药物能加重或是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心血管药物(心得安、利血平)、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但是每种药物副作用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所以因药物引发抑郁的程度也会有较大的区别。
3、被丧偶忽略
广告在有压力的社会生活事件中丧偶对人的心理创伤最大。丧偶后,家庭结构、亲情关系、经济情况、起居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和处境是一个心身的考验,度过这个适应性生活阶段又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必须懂得在这期间存在着患抑郁症的危险性。不要以为丧偶心境不好是理所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继而进入的抑郁状态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4、被不适掩盖
典型的抑郁症,都有较深的持续性情绪低落和消极悲伤。而老年人的抑郁却不是十分典型,看不出心境的恶劣,也没有想自杀的念头,但取而代之的是持续性的疲乏、无故的体重减轻、睡眠节律紊乱、食欲胃纳变差、经常五更泄泻、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所以老年抑郁症很容易被家人和普通医生忽略。许多老年人也都关注和强调他们只是感到疲乏、消瘦、睡眠差等不适而否认自己已患有抑郁症。
老年丧偶心理调试很重要
积郁成病需提防
居丧对老人整个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阶段的过度忧伤和后阶段的孤独无助。配偶是生活上最亲密、感情上最融洽的伴侣。随着年增寿长,知心好友日趋稀少,老伴更是一日不可缺。一旦有谁先逝而去,另一个往往痛不欲生,难以接受这残酷的现实。或终日痛哭流涕,不愿与已死的老伴分离;或呆若木鸡,不思茶食,一味唉声叹气;或悲情难遏,迁怒于人,怪罪自己。失去几十年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老伴,确实令人心碎,短期内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也不可避免,但决不能延续过久。否则积郁成病,每况愈下,不少老人就是在老伴先逝不久后相继而去。所以,在居丧的前阶段,帮助老人消除忧伤、重振精神是主要的。
生活重组延年寿
孤独凄凉、生活无助常是居丧老人后阶段的主要困境。尽快帮助居丧老人摆脱旧日的恋念,重新新生活,适应新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为避免触景生情,制止忧伤心情的延续,可先将家中的布置作个调整,给老人以新的感觉;子女亲友要主动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关怀,减少老人孤寂无助感,使之逐步习惯新的生活;鼓励老人扩大活动圈,与人多交往;培养老人新的业余爱好,如养花、种草、集邮等;指导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若老人有再婚之念,应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其余生之年重添乐趣。
居丧前后两个阶段发生的问题,在男女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女性易动感情,前阶段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难以解脱。但她们生活自理能力强,一旦情绪平稳后,容易适应新生活。男性的感情不像女性那样脆弱,居丧前阶段的冲击力不大。但他们对只身一人的独立生活适应性差,常易冷寂而逝,亲属可据此采取不同的对策。总之,老年人的居丧非同一般,自身妥善调适和亲属足够重视,才能安然度过这一时期。
丧偶老人怎样调适心理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在经历过了几十年的沟沟坎坎和磕磕绊绊后,两个人正相携安度晚年之时,倘若一方“先走一步”,必定会给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会使其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据心理专家分析,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一个剧烈悲痛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
一、自责 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为什么过去常常对他(她)发脾气?为什么没有坚持让他(她)去医院检查?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生者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二、怀念 老伴逝世,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地凄凉和孤寂。
三、恢复 在亲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消除悲痛在心灵上造成的阴影,老伴过世后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首先,欲使自己尽快地从悲痛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不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渲泄一番,如在亲人挚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眷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胸怀并作为永久的纪念。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尽管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但是,无休止的悲哀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已的注意力,可以到亲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走出斗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只要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
最后,所谓“老两口到另一个世界再团聚”的企盼,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罢了,是不可能实现的。对老伴最好的寄托和思念,应该是悟透人生的哲理,勇敢地挑起社会和家庭的重担,迎着火红的夕阳,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被忽视的引起老人抑郁的原因
1.被它病干扰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压、心脏病、老慢支、胃溃疡、关节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往往是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这些都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心情沮丧,无奈抑郁。另外,有些疾病本身存在抑郁的症状,如痴呆、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能引起与抑郁症类似的症状,如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困难、悲观思虑、食欲不振等。所以有时很难区分是疾病的抑郁表现还是疾病并发的抑郁症,因此老人容易在关注躯体疾病时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提示抑郁症有价值的迹象有:社会功能的退缩、失败无望或应受惩罚的感觉增强、对生活缺乏意义、经常想到自杀等。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有一项研究发现,前者的50%,后者的35%会患上抑郁症。
2.被药物引发
许多老年人需要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以治疗自己的躯体疾病。有些药物能加重或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心血管药物(心得安、利血平)、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但是每种药物副作用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所以因药物引发抑郁的程度也会有较大的区别。
3.被不适掩盖
典型的抑郁症,都有较深的持续性情绪低落和消极悲伤。而老年人的抑郁却不是十分典型,看不出心境的恶劣,也没有想自杀的念头,但取而代之的是持续性的疲乏、无故的体重减轻、睡眠节律紊乱、食欲胃纳变差、经常五更泄泻、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所以老年抑郁症很容易被家人和普通医生忽略。许多老年人也都关注和强调他们只是感到疲乏、消瘦、睡眠差等不适而否认自己已患有抑郁症。
4.被丧偶忽略
在有压力的社会生活事件中丧偶对人的心理创伤最大。丧偶后,家庭结构、亲情关系、经济情况、起居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和处境是一个心身的考验,度过这个适应性生活阶段又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必须懂得在这期间存在着患抑郁症的危险性。不要以为丧偶心境不好是理所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继而进入的抑郁状态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盘点导致老年人心情抑郁的原因有哪些
1、被它病干扰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压、心脏病、老慢支、胃溃疡、关节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往往是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这些都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心情沮丧,无奈抑郁。另外,有些疾病本身存在抑郁的症状,如痴呆、帕金森病等。
这些疾病能引起与抑郁症类似的症状,如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困难、悲观思虑、食欲不振等。所以有时很难区分是疾病的抑郁表现还是疾病并发的抑郁症,因此老人容易在关注躯体疾病时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提示抑郁症有价值的迹象有:社会功能的退缩、失败无望或应受惩罚的感觉增强、对生活缺乏意义、经常想到自杀等。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有一项研究发现,前者的50%,后者的35%会患上抑郁症。
2、被不适掩盖
典型的抑郁症,都有较深的持续性情绪低落和消极悲伤。而老年人的抑郁却不是十分典型,看不出心境的恶劣,也没有想自杀的念头,但取而代之的是持续性的疲乏、无故的体重减轻、睡眠节律紊乱、食欲胃纳变差、经常五更泄泻、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所以老年抑郁症很容易被家人和普通医生忽略。许多老年人也都关注和强调他们只是感到疲乏、消瘦、睡眠差等不适而否认自己已患有抑郁症。
3、被丧偶忽略
在有压力的社会生活事件中丧偶对人的心理创伤最大。丧偶后,家庭结构、亲情关系、经济情况、起居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和处境是一个心身的考验,度过这个适应性生活阶段又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必须懂得在这期间存在着患抑郁症的危险性。不要以为丧偶心境不好是理所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继而进入的抑郁状态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