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心愿怎样了解
老人的心愿怎样了解
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哪怕是亲密的一家人,对生活的要求也往往有很多差异。面对含蓄的老人,怎样既尊重、又自然地了解他们的心愿呢?
有多年看护经验的老年护理专家乔安娜·利利安·布朗在《安享晚年》一书中指出,当一个人日渐年迈的时候,对生活的需求和爱好、禁忌和其他愿望,都可能会不断变化。家人要不断交流,了解老人内心的生活愿望。
首先,日常生活兴趣方面。可以在聊天时,很随意地问老人几个问题。包括,“什么事您做起来觉得最有意思,是看电视、还是打球”、“您想学点什么新玩意吗?比如上网、摄影”、“您最不喜欢做哪些事,或者不愿看到年轻人做哪些事”……简单的几个问题,就可以了解老人是喜欢安静还是热闹,是恋旧还是喜欢新鲜事。
其次,生活环境方面。可以问问老人“您喜欢住大房子还是小房间”、“房子里想装些什么电器”、“您想在屋里放点什么,装饰品还是花草”……这样,就能为老人安排一个符合他们心意的居所了。
最后,人际交往方面。可以问一下老人,“您愿意跟孩子们一起住吗”、“您每天都会跟老伙伴一起锻炼吗”、“旁边人多了您会觉得吵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我们便能了解老人是想多交些朋友,还是喜欢独处。
孕前肥胖对胎儿的影响
每个女性都想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这个恐怕是所有备孕妈妈的心愿了,但是有一些女性朋友因为肥胖的原因,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当然对于孕前女性更多的关心孕前肥胖对胎儿的影响,然后如何有效的预防这些影响的产生,这对于孕前妈妈是非常关心的问题。
要弄清关于孕前肥胖对胎儿的影响,首先孕前妈妈要了解的问题,是到底自己是否有肥胖的问题,这样才是确定是否会对宝宝造成影响,这个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肥胖的定义
要评估肥胖与否,最常见的是利用身高、体重计算出来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2,Kg/米2)。每个人的理想体重因身高不同而有所差异,以BMI=22为基准,介于18.5-24间为标准体格;低于18.5为体重过轻;高于24为体重过重;若BMI超过27就算是肥胖。
另外,腰围及体脂肪也可以用来做为肥胖的评估工具。如果男性腰围大于90公分、女性腰围大于80公分,就算是肥胖。但即使体重不重、腰围不大,若30岁以上男性体脂肪大于25%、女性体脂肪大于30%,也算是肥胖族群。
所以,减肥不单只是减轻体重,更要有效减少腰围及体脂肪,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体位!孕妇体重增加的合理范围
怀孕期间,妇女的体重一定会增加,这包括胎儿、羊水、胎盘的重量(约4公斤),以及为了因应生产可能的血液流失而增加的血液量,还有怀孕期间子宫及乳房的增大、水分额外滞留与皮下脂肪沉积的重量等。一般而言,孕妇在整个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0-12公斤。
但是,依据怀孕前体重过轻、标准或过重的情形,每个人孕期可增加的体重也有所不同。孕前体重标准者,孕期体重建议增加11.5-16公斤;如果怀孕前体重过轻,怀孕期体重应增加12.5-18公斤;若是怀孕前即体重过重,孕期体重建议只增加7-11.5公斤即可。
所以对于女性朋友来说,为了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要做的是控制好自己的体重,减少孕前肥胖对胎儿的影响,还要注意的是,孕期也是要注意控制体重,这个也是非常关键的。
如何理解老人心理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老年人抗衰老要避免六种心理
正所谓养生重在养心,老年人想要达到长寿就更加需要注意心态问题了。有一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老人的长寿哦,人到老年,脾气会变得古怪,下面六种不良心理会加速老年人的衰老:
1、老人心理——怕死:
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患者,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见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2、老人心理——抑郁:
有一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无奈又惧怕,这种心态假如不及时调整,很容易引起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极容易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乏。因此这种人极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经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3、老人心理——幻想:
受身体渐渐衰老的影响,有一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经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4、老人心理——怕孤单: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常常对他人不满及报怨。久而久之,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单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单带来的痛苦。
此类老人既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又希望别人关心照顾,于是经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此会变得行为孤单、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5、老人心理——偏激: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常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而而自暴自弃。
6、老人心理——多疑:
有一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便自己有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无可救药、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肠胃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易加重其疑心病。4、老人心理——怕孤单: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常常对他人不满及报怨。久而久之,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单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单带来的痛苦。
退休老人心理
退休老人一般会出现什么心理呢?快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1、孤独感
中老年人由于退休在家,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被打破,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空白点,难免会感到空虚、孤单,甚至是被冷落、被抛弃的感觉。
2、抑郁压抑感
经济及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使家庭条件较差的人生活负担加重,思想压力较大,表现为不愉快、伤感、情绪低落等压抑情绪。
如何理解老人心理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节日不忘陪老人
抖空竹、大合唱、快板……1日,省工人龙门疗养院福馨园老年公寓里特别热闹。洛阳师范学院的25名志愿者和该公寓里的老人们一起联欢,共度过“五一”节。
当日9时许,洛阳师范学院的志愿者来到省工人龙门疗养院福馨园老年公寓,陪这里的老人们聊天、散步。随后并为老人们送上歌曲、舞蹈等精彩的节目表演,让老人感受节日的快乐。最后,老人们也“不甘示弱”,热情地为志愿者回献上了抖空竹、快板和革命歌曲等精彩的节目。
84岁老人杨云敬说,她是一名退休教师,有“职业病”,这些志愿者在她面前永远都是学生,一见到这些志愿者她就想起她上讲台讲课的情形。对于志愿者的态度,她心里特别矛盾——既想让他们来看她,又怕他们来看她。她解释道,这些志愿者一来到福利院,就帮这里的老人整理被子、打扫卫生,忙个不停。福利院里就比平时更加热闹了,为福利院里的老人带来了温暖和欢笑。但她又怕志愿者的到来,主要是怕耽误他们的时间。他们平时本来学习很很忙,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时间,本应该好好休息,他们却放弃休息时间,来到福利院陪这里的老人们过“五一”节,所以她很感动,也很感谢他们。
志愿者王正芳说,福利院里的老人多才多艺,抖空竹、唱戏、象棋和书法等项目他们都会。和这些老人在一起,就像和她自己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感觉一样亲切,老人为她讲一些他们过去工作经历、革命故事,这些为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该福利院负责人司马积堂说,对志愿者的到来他表示非常感谢,志愿者的到来让福利院里老人在节日里更快乐、热闹、开心。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老人的子女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五一”节期间不能来看望老人。志愿者的到来,为这里的老人带来的一种温情和关怀,这是对老人的一种精神上的安慰,老人们都很开心。志愿者在福利院里忙这忙那,逗得老人们都很开心,使老人们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而是社会上都在关心、照顾他们。
老人再婚 九成不能如愿
老龄化社会到来,丧偶或离异老人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我国丧偶老人占老年人口的27%左右(约4748万人),对他们来说,是勇敢再婚,还是孤独终老,关乎晚年幸福。
一项调查表明,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但其中婚姻登记的不足一成,九成不能如愿。为何再婚这么少,丧偶老人该怎么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从法律角度来说,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然而现实中老年人婚姻,往往需要面对子女的阻挠和舆论的压力。
综合来看,子女干涉老人再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怕老人给自己丢脸,二是财产问题。很多子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干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这不但在法律上找不到支持,在伦理上也是不孝顺的。
除了子女的干涉,还有出于对舆论、情感等方面的顾虑,使得不少想要再婚的老人最后无奈地选择了隐婚,也就是“搭伙住”,而不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但这种情况有隐患存在,在一些财产的分割上很容易发生纠纷,尤其在老年人突然离世时。
即便不能领取结婚证,老人在隐婚时也应尽量对各自的财产和婚后的财产归属做出明确的约定,对一些家庭事务也做好约定,并到公证处进行公证,以防万一。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想要再婚的老人都该大胆迈出这一步,自己把握晚年的幸福。只要有再婚的愿望,就勇敢地面对自己真实的感情,和子女沟通。在这些方面和儿女达成共识,再婚的好处一是对自己身心健康有益,二是可以减轻儿女的经济及陪伴负担。
对大多数想隐婚的人来说,他们更多的是需要一个互相照顾、陪伴、说话的人。所以建议决定再婚的老人,在伴侣的选择上要理智和慎重,健康状况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如果自己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就尽量找一个身体状况比自己好一点的人;二是生活习惯不能差异太大。如果对方能够和自己志趣相投,有共同的话题和爱好,更适宜走到一起。事实上,很多再婚老人走到一起以后,不仅精神更好了,日子也过得甜甜蜜蜜。
老年人再婚时,要慎重对待两个问题,首先明确权利和义务,将双方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责任和双方子女的赡养义务明确。其次是财产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进行财产约定,书面约定各自财产的归属,如各自婚前财产及各自婚后个人名下的财产,在老人去世后,由各自子女继承,双方均不继承对方财产等;第二,通过立遗嘱的方式合法处理个人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