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的需要做哪些检查
小儿便秘的需要做哪些检查
1、肛管直肠测压术:肛管直肠测压术是儿科常用的一种了解直肠肛门功能障碍的技术。
检查结果:遇有严重便秘的患儿可用测压术确定直肠扩张时的阻力、肛管的静息紧张度、肛门随意肌收缩的强度以及病儿对直肠扩张的自我感觉,并可对肛门括约肌反射做出评价。注意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来操作,以免对结果判断错误。根据Karen对慢性便秘患儿的肛门直肠和远端结肠动力学研究,几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异常。
2、肌电图:对盆底肌和肛外括约肌进行肌电图观察是评价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
检查结果:正常人休息时盆底横纹肌的张力维持紧张状态。应用体表皮肤电极探测,全部正常小儿排便时肛外括约肌张力下降,而便秘患儿仅42%有耻骨直肠肌或肛外括约肌出现肌电活动下降。
3、X线排粪造影:近年来由于排粪造影检查法的临床应用,可对肛门括约肌和肛门直肠作静态及动态观察,并可快速摄片(每秒~4张),连续观察排粪动作全过程。
检查结果:发现有些便秘是由于出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如直肠套叠、直肠前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这些梗阻都是临床及内镜检查难以发现的,实际上不属于习惯性便秘的范畴。
有效治疗小儿便秘的方法都有什么
1.中医辨证治疗小儿便秘:
燥热便秘用大承气汤或小承气汤;食滞便秘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气虚津亏便秘用麻仁丸与黄芪汤加减。也可用杭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各大约准备10g,小儿便秘患者每日一剂,开水冲泡。
2.微生态疗法治疗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微生态制剂可以分解食物中的乳糖为低分子酸,使大便酸化,大便的渗透压提高,软化大便,还可以加快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
3.药物治疗小儿便秘:
(1)对结肠无力的小儿便秘患者,选用选择性作用于结肠平滑肌的促动力药,如5-HT4受体激动剂。
(2)严重便秘和有大便失禁的小儿便秘患者,首先需清除嵌塞的大便。可选用生理盐水或高渗性电解质溶液灌肠。
(3)常用泻剂:容量性泻剂(硫酸镁、硫酸钠等),刺激性泻剂(番泻叶等),粪便软化剂(液体石蜡、乳果糖等),直肠内给药(开塞露等)。应避免长期滥用泻剂导致泻剂性肠病。
4.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便秘:
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纠正不协调排便行为的训练法,具有无药物副作用、成本低、非创伤性等优点。
5.一般治疗小儿便秘:
(1)小儿便秘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状态,解除父母急躁、过分关注等情绪,对儿童的教育包括消除排便训练挫败心理,排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精神影响。
(2)小儿便秘患者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足量饮水,母乳喂养的婴儿便秘时,可加菜汤、枣汁、橘子汁,清晨可喂适量的蜂蜜水;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8%的糖;应及时添加辅食,由细到粗、由少到多;年长儿应鼓励进食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和杂粮,避免偏食挑食。
(3)加强科学的生活管理,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小儿便秘患者应从8-12个月开始训练排便习惯,一是定时排便,每天晨起或饭后15分钟为宜;二是限时排便,一般10-15分钟,长期蹲坐可引起脱肛反而加重便秘;三是教育年长儿学会正确的排便用力方法,在排便过程中松弛盆底肌及屏住呼吸,以增加腹压。
小儿便秘应该做哪些检查
1.胃肠X线钡剂造影 可根据钡剂在胃肠道内运行的情况,了解结肠的运动功能状态,区分张力减退性便秘和痉挛性便秘,并可及时发现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肿瘤、结核等。
2.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这几种检查可直接了解肠黏膜状态。由于便秘,粪便的滞留和刺激,结肠黏膜特别是直肠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充血、水肿、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痉挛性便秘可见到肠管的挛缩性收缩,肠腔变窄。
3.肛管直肠测压术 肛管直肠测压术是儿科常用的一种了解直肠肛门功能障碍的技术。遇有严重便秘的患儿可用测压术确定直肠扩张时的阻力、肛管的静息紧张度、肛门随意肌收缩的强度以及病儿对直肠扩张的自我感觉,并可对肛门括约肌反射做出评价。注意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来操作,以免对结果判断错误。根据Karen对慢性便秘患儿的肛门直肠和远端结肠动力学研究,几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异常。
小儿便秘缓解的方法
小儿便秘需要及时的治疗,这样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不会有太多的危害,那小儿便秘缓解的方法都有什么呢,都是有着很多方法,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都是要进行预防,这样才会使得孩子不会出现这样情况,治疗便秘要从根本上进行选择方式,不能随意的进行。
那小儿便秘缓解的方法具体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家长对此也都是有着一些了解,孩子在出现这样问题的时候,也都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解决。
小儿便秘缓解的方法:
便秘是指大便干结,隔时过久,造成排便困难,一般认为排便间隔时间超过48小时,即可认为是便秘。但部分小儿习惯于每隔2~3日排便一次,而粪便的量和质都正常者,应认为是正常。有时虽一日排便数次,但每次粪量极少,仍有大量粪便滞留于结肠或直肠内者,亦属于便秘范围。
小儿便秘时,宝宝应多喝水,吃一些水分丰富、清凉的水果。一般通过饮食疗法即可有效改善,必要时再给予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
1.把肥皂削成条状塞入肛门。方法简便,效果好。
2.用涂油的肛门表插入肛门,轻轻摆动亦可引起通便作用。
3.应用小儿开塞露的1/3支注入肛门,可刺激直肠壁反射引起排便。
食疗
①小儿便秘时,吃两个香蕉,能润肠通便。②香油拌菠菜,每次100克。③用红枣熬汤,以汁喂食。
按摩
让小儿仰躺在床上,按摩者用右手掌根部紧贴腹肌,自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方向边揉边推。按此方向反复进行,手法不宜太重,每次持续约十分钟,每日2~3次,直至便秘好转。再持续1~2周,以巩固疗效。揉腹能促进腹部胃肠血液循环,增加肠蠕动,不但能使大便通畅,且能增进婴幼儿食欲。
婴幼儿便秘长期依赖外力手段不是长久之计,一旦成为习惯,正常的排便反射就会消失,便秘将变得非常难以纠正,最好去医院做一个详细检查,以确定引起便秘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的介绍,对小儿便秘缓解的方法也都是有着一些了解,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不仅可以轻松的改善便秘问题,而且对身体健康也都是没有任何危害,那在平时的饮食,人们也都是要注意,要合理的搭配,这样对身体健康才会有保障。
如何用生甘草调治便秘
用生甘草调治便秘做法:取生甘草2克,用15~20毫升开水冲泡服 用,每日1剂。专治婴幼儿便秘,一般用药7~15天即可。
小儿便秘的检查项目
1、胃肠X线钡剂造影
可根据钡剂在胃肠道内运行的情况,了解结肠的运动功能状态,区分张力减退性便秘和痉挛性便秘,并可及时发现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肿瘤,结核等。
2、直肠镜
乙状结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这几种检查可直接了解肠黏膜状态,由于便秘,粪便的滞留和刺激,结肠黏膜特别是直肠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充血,水肿,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痉挛性便秘可见到肠管的挛缩性收缩,肠腔变窄。
3、肛管直肠测压术
肛管直肠测压术是儿科常用的一种了解直肠肛门功能障碍的技术,遇有严重便秘的患儿可用测压术确定直肠扩张时的阻力,肛管的静息紧张度,肛门随意肌收缩的强度以及病儿对直肠扩张的自我感觉,并可对肛门括约肌反射做出评价,注意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来操作,以免对结果判断错误,根据Karen对慢性便秘患儿的肛门直肠和远端结肠动力学研究,几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异常。
4、肌电图
对盆底肌和肛外括约肌进行肌电图观察是评价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正常人休息时盆底横纹肌的张力维持紧张状态,应用体表皮肤电极探测,全部正常小儿排便时肛外括约肌张力下降,而便秘患儿仅42%有耻骨直肠肌或肛外括约肌出现肌电活动下降。
小儿便秘缓解的方法有哪些
小儿便秘缓解的方法:
便秘是指大便干结,隔时过久,造成排便困难,一般认为排便间隔时间超过48小时,即可认为是便秘。但部分小儿习惯于每隔2~3日排便一次,而粪便的量和质都正常者,应认为是正常。有时虽一日排便数次,但每次粪量极少,仍有大量粪便滞留于结肠或直肠内者,亦属于便秘范围。
小儿便秘时,宝宝应多喝水,吃一些水分丰富、清凉的水果。一般通过饮食疗法即可有效改善,必要时再给予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
1.把肥皂削成条状塞入肛门。方法简便,效果好。
2.用涂油的肛门表插入肛门,轻轻摆动亦可引起通便作用。
3.应用小儿开塞露的1/3支注入肛门,可刺激直肠壁反射引起排便。
食疗
①小儿便秘时,吃两个香蕉,能润肠通便。②香油拌菠菜,每次100克。③用红枣熬汤,以汁喂食。
按摩
让小儿仰躺在床上,按摩者用右手掌根部紧贴腹肌,自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方向边揉边推。按此方向反复进行,手法不宜太重,每次持续约十分钟,每日2~3次,直至便秘好转。再持续1~2周,以巩固疗效。揉腹能促进腹部胃肠血液循环,增加肠蠕动,不但能使大便通畅,且能增进婴幼儿食欲。
婴幼儿便秘长期依赖外力手段不是长久之计,一旦成为习惯,正常的排便反射就会消失,便秘将变得非常难以纠正,最好去医院做一个详细检查,以确定引起便秘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小儿便秘应该做哪些检查
1、胃肠X线钡剂造影
可根据钡剂在胃肠道内运行的情况,了解结肠的运动功能状态,区分张力减退性便秘和痉挛性便秘,并可及时发现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肿瘤,结核等。
2、直肠镜
乙状结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这几种检查可直接了解肠黏膜状态,由于便秘,粪便的滞留和刺激,结肠黏膜特别是直肠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充血,水肿,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痉挛性便秘可见到肠管的挛缩性收缩,肠腔变窄。
3、肛管直肠测压术
肛管直肠测压术是儿科常用的一种了解直肠肛门功能障碍的技术,遇有严重便秘的患儿可用测压术确定直肠扩张时的阻力,肛管的静息紧张度,肛门随意肌收缩的强度以及病儿对直肠扩张的自我感觉,并可对肛门括约肌反射做出评价,注意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来操作,以免对结果判断错误,根据Karen对慢性便秘患儿的肛门直肠和远端结肠动力学研究,几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异常。
4、肌电图
对盆底肌和肛外括约肌进行肌电图观察是评价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正常人休息时盆底横纹肌的张力维持紧张状态,应用体表皮肤电极探测,全部正常小儿排便时肛外括约肌张力下降,而便秘患儿仅42%有耻骨直肠肌或肛外括约肌出现肌电活动下降。
5、X线排粪造影
近年来由于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检查法的临床应用,可对肛门括约肌和肛门直肠作静态及动态观察,并可快速摄片(每秒2~4张),连续观察排粪动作全过程,发现有些便秘是由于出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如直肠套叠,直肠前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这些梗阻都是临床及内镜检查难以发现的,实际上不属于习惯性便秘的范畴。
出现小儿便秘做好护理很重要
护理1、矫正孩子的饮食。
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体重不增,食后啼哭等。对于这种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状随即缓解小儿便秘。牛奶喂养的婴儿更易发生便秘,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过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坚硬。这种情况可减少奶量,增加糖量。不满3—4个月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对于4—5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治疗小儿便秘。
护理2、训练排便的习惯不容忽视。
婴儿从3—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护理3、开塞露通便。
婴儿便秘经以上方法处理仍不见效的,可以采用开塞露通便。使用时要注意,开塞露注入肛门内以后,父母应用手将两侧臀部夹紧,让开塞露液体在肠子里保留一会儿,再让孩子排便,效果很好,但此方法不宜常用。
护理4、切忌滥用中药治疗。
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中药可以适当应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尤其注意切忌滥用导泻药,常服这类药,会使肠壁活动依赖于药物,导致功能失调便秘反而更加严重。
护理5、按摩。
适当地按摩宝宝肛门口,能引起生理反射,促进宝宝排便。
小儿便秘的检查
1.胃肠X线钡剂造影
可根据钡剂在胃肠道内运行的情况,了解结肠的运动功能状态,区分张力减退性便秘和痉挛性便秘,并可及时发现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肿瘤,结核等。
2.直肠镜
乙状结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这几种检查可直接了解肠黏膜状态,由于便秘,粪便的滞留和刺激,结肠黏膜特别是直肠黏膜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充血,水肿,血管走向模糊不清,此外,在痉挛性便秘可见到肠管的挛缩性收缩,肠腔变窄。
3.肛管直肠测压术
肛管直肠测压术是儿科常用的一种了解直肠肛门功能障碍的技术,遇有严重便秘的患儿可用测压术确定直肠扩张时的阻力,肛管的静息紧张度,肛门随意肌收缩的强度以及病儿对直肠扩张的自我感觉,并可对肛门括约肌反射做出评价,注意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来操作,以免对结果判断错误,根据Karen对慢性便秘患儿的肛门直肠和远端结肠动力学研究,几乎全部病例都有功能异常。
4.肌电图
对盆底肌和肛外括约肌进行肌电图观察是评价慢性便秘的有用方法,正常人休息时盆底横纹肌的张力维持紧张状态,应用体表皮肤电极探测,全部正常小儿排便时肛外括约肌张力下降,而便秘患儿仅42%有耻骨直肠肌或肛外括约肌出现肌电活动下降。
5.X线排粪造影
近年来由于排粪造影(defecography)检查法的临床应用,可对肛门括约肌和肛门直肠作静态及动态观察,并可快速摄片(每秒2~4张),连续观察排粪动作全过程,发现有些便秘是由于出口有不同程度的梗阻,如直肠套叠,直肠前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这些梗阻都是临床及内镜检查难以发现的,实际上不属于习惯性便秘的范畴。
小儿便秘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一、小儿便秘的发病原因
小儿便秘多因结肠吸收水分增多引起,常见病因有:
1、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小儿便秘。
2、食物成分不当
大便性质和食物成分关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肠道菌群对肠内容物发酵作用减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强、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利;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量多,且易小儿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类食品,易于小儿便秘;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也易发生小儿便秘。
3、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小儿便秘很常见。另外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上课时间不能随时排便,憋住大便也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药、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4、体格与生理的异常
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引起小儿便秘。应进行肛门、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生后即小儿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5、精神因素
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小儿便秘。
二、小儿便秘的发病机制
1、有意识的抑制排便
可使排便刺激消失。粪便因此变干,排便痛苦,这种情况又可进一步抑制排便。随意抑制排便的原因可有:小儿过于贪玩,无时间排便;害怕上课迟到,不敢花时间排便;或上课时不敢请老师允许去厕所;或不知道厕所的位置和方向。住院患儿有排便意图可能不为医护人员知道;4岁以上的小儿可能希望单独入厕;长途旅行时排便规律常被打乱;远离熟悉的家,对陌生的环境感到焦虑不安,不能习惯那里的厕所,凡此种种。训练小儿排便习惯期间,使他学会根据主观愿望排出大便或憋回去,从此小儿即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惩罚、不愉快和强制性排便训练,可使小儿反应性憋住大便和拒绝合作。
2、脊髓病变
脊髓在排便中枢以上部位遭受阻断时,即失去随意控制大便的能力,排便成为反射动作。如排便中枢遭受破坏,直肠感觉全部丧失,形成大便失禁。正常直肠的节制是通过肛门内括约肌(反射性控制)和肛门外括约肌(反射性和随意性控制)的动作共同承担的。只有在支配外括约肌的体神经受损才发生直肠失禁。这种情况下,充盈的直肠只靠内括约肌的反射性舒张来排空。外括约肌失去随意动作和反射动作导致直肠失禁,可见于脊髓横断伤、脑脊膜膨出、脊髓发育不良、脊髓纵裂和脊髓肿瘤等。
小儿便秘的检查方法
1、粪便常规和隐血,应为常规检查。
2、有关生化和代谢方面的检查。如果临床表现提示症状是由于炎症、肿瘤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所致,那么需化验血红蛋白、血沉、有关生化检查(例如甲状腺功能、血钙、血糖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3、肛门直肠指检,可以了解有无肿块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4、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有助于确定有无器质性病因。特别是当近期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中带血或其他报警症状(如体重下降、发热)时,建议全结肠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如结肠癌、炎症性肠病、结肠狭窄等。
5、排粪造影能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解剖和功能变化。排粪造影可评估直肠排空速度及完全性、肛直角及会阴下降程度。此外,排粪造影可发现器质性病变如巨大的直肠突出、直肠黏膜脱垂或套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