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视网膜病变的检查

视网膜病变的检查

视网膜病变患者要做一些基础检查和专科检查,基础检查包括:

1、血糖检查:定期测定血糖水平监控糖尿病病情发展。

2、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3、胆固醇血脂检查:保持胆固醇、血脂正常水平。

眼科检查包括: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其阳性体征发现率较眼底镜检查发现率高,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如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现异常荧光形态。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发现的微血管瘤比眼底镜下所见要早,要多得多。其他如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无灌注区,动静脉异常,渗出及出血,新生血管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都有特殊表现。

2、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

OPs是视网膜电图(ERG)的亚成分,它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3.其他检查

如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可见早期患者的中、高空间频率平均对比敏感度显著降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发现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型改变血液黏稠度检测可表现为黏度增多血清SOD活力检测可表现为活力下降等。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动脉早期或动脉期,相当于渗出灶处有颗粒状、花边状等多种形态的新生血管网。出血区遮蔽荧光,出血上缘有透见荧光区。后期新生血管有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区。

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出来呢

视网膜病变患者要做一些基础检查和专科检查,基础检查包括:

1、血糖检查:定期测定血糖水平监控糖尿病病情发展。

2、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3、胆固醇血脂检查:保持胆固醇、血脂正常水平。

眼科检查包括: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其阳性体征发现率较眼底镜检查发现率高,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如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现异常荧光形态。

2、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视网膜电图(ERG)的亚成分,它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出来呢?看到这里你应该有所了解了吧,所以大家在去医院做检查的时候,一定要跟医护人员说清楚自己的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检查。若是发现视网膜有病变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对眼睛的伤害是很大的。

如何防治糖尿病眼病

定期做眼科检查

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往往不可逆转,因此,预防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患病开始就要坚持定期做眼科检查:

1.一般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应立即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建立相关病例档案;

2.对于没有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建议6~12个月散瞳检查眼底1次;

3.对于已出现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3~6个月检查1次,并及时进行治疗;

4.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检查眼底1次。

五措施治疗眼部病变

目前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般来说,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重要措施。若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HbA1c<7.0%,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危险率会减少50%~70%。

2.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眼底出血的重要诱因。高血压也可直接引起视网膜发生病变。因此,要求患者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3.药物治疗虽然目前尚未研制出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效药,但临床实践证明一些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4.激光治疗对于单纯型和早期增殖型病变,激光光凝可以减少视网膜氧耗、破坏新生血管和封闭渗漏的血管,改善正常视网膜血流的供给。

5.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主要用于治疗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如新生血管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一个月仍不能吸收者;而对视网膜玻璃体增殖条带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则应尽快手术。对玻璃体积血合并白内障的病例,可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眼睛里面出血是怎么回事

眼底出血多因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病变。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引起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导致失明。

网膜动脉属终末动脉,毛细血管属连续型,其内皮细胞间的联结为紧密的封闭小带型,血管内物不能进入视网膜,形成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血管是自动调节。无论全身或眼部的病变,当破坏了视网膜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就会产生异常的血管反应,使血管及其屏障功能受损而产生病变。

目前认为,眼底出血的病因有:机械性阻塞,如血栓。炎症性疾患或免疫复合物侵犯血管壁,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全身性血管病和血液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异常,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

应该注意的是,眼睛出血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症状表现,且伴随着病症需要通过检查才能够知道。常见的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性视网膜病变等。对于眼睛出现一定要引起重视,争取积极到医院检查出原发病,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治疗。

白血病视网膜病变

1.视网膜血管改变

以静脉扩张迂曲最常见。静脉迂曲充盈,管径扩大可至正常的数倍,动静脉管径比例可为1∶2甚至1∶4,尤以动静脉交叉处明显。肿胀和迂曲的静脉管径不规则,呈节段状或腊肠状。由于贫血或血液内充满白细胞,静脉颜色变成黄红色,甚至与动脉不易区分。静脉周围有白色鞘膜,是由于血管周围有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动脉在晚期也可扩张。

2.视网膜出血和渗出

视网膜出血占白血病眼底病变的第2位,尤其是在急性类型。视网膜出血可发生在眼底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位于后极部。出血可位于视网膜浅层或深层,形态多样,可呈火焰状、线条状、点状、斑状或不规则形。如位于视网膜前则呈船形,偶可进入玻璃体而遮盖眼底。视网膜下出血少见,偶尔有因此而导致视网膜脱离者,出血可有一白心位于其中央,1/6~1/4PD大小。对白心的来源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白心是细胞碎屑集积,或认为是不成熟白血病细胞的聚集,或认为系毛细血管栓子。视网膜渗出比较少见,可出现黄斑硬性星芒状渗出或棉絮状斑,后者可能是视神经轴索梗死或由局部白血病细胞聚积所致。

3.视网膜和脉络膜浸润

由于视网膜和脉络膜有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产生视网膜水肿,视网膜颜色从正常橘红色变成橘黄色,甚至黄白色。视网膜结节状浸润多发生在白细胞数大量增高并有不成熟白细胞的患者,多属暴发型,常早期死亡。故视网膜结节状浸润联合血液中白细胞数增高是预后不良的指征。脉络膜白细胞浸润在眼底常不易看见。由于脉络膜组织受白细胞浸润而增厚,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受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堵塞,干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血供,导致色素上皮崩解,致其屏障功能受损。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早期大量点状荧光素渗漏,有的病人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则染料可进入视网膜下空间。

4.视盘水肿

白血病病变可侵犯视神经的不同部位,如果白血病细胞浸润在筛板之前,可使视盘边界模糊,视盘水肿可高达数个屈光度,同时伴有出血。一般较少视力下降,如黄斑受累则视力明显下降。如筛板后视神经受累,视力也可明显下降。视盘水肿的原因可能系白血病细胞浸润视盘组织和血管致静脉回流受阻和缺血所致。也可出于颅内白细胞浸润或颅内出血致颅内压增高所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方法

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使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新病变不存在。如血糖再升高,可能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新病变、黄斑水肿,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的患者还是要控制血脂,视网膜渗出的快速发生往往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问题。

糖尿病的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好方法。

早期视网膜病变除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压外,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确有一定作用。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时,可采用激光治疗。

什么是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又称Rieger中心性视网膜炎、青年性出血性黄斑病变。本病为发生于黄斑部及其周围的弧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临床上并不少见,一般为单眼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

病因

原因不明。目前认为是黄斑部视网膜下有新生血管长入所致,它来源于脉络膜。病理改变为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表现

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玻璃体无炎性改变。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大小为1/4~3/2视盘直径(PD)。以1PD以下为多见。病灶边缘处有弧形或环形出血,偶有呈放射形排列的点状出血。病灶外周有一色素紊乱带。病变大多以中央凹为中心,半径为1PD的范围内。病程末期,黄斑区形成黄白色瘢痕。

检查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动脉早期或动脉期,相当于渗出灶处有颗粒状、花边状等多种形态的新生血管网。出血区遮蔽荧光,出血上缘有透风荧光区。后期新生血管有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区。

鉴别诊断

要与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低灌注视网膜病变鉴别。

如何防治糖尿病眼病

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往往不可逆转,因此,预防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患病开始就要坚持定期做眼科检查:

1.一般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应立即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建立相关病例档案;

2.对于没有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建议6~12个月散瞳检查眼底1次;

3.对于已出现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3~6个月检查1次,并及时进行治疗;

4.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检查眼底1次。

目前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般来说,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重要措施。若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HbA1c<7.0%,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危险率会减少50%~70%。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眼底出血的重要诱因。高血压也可直接引起视网膜发生病变。因此,要求患者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3.药物治疗虽然目前尚未研制出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效药,但临床实践证明一些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4.激光治疗对于单纯型和早期增殖型病变,激光光凝可以减少视网膜氧耗、破坏新生血管和封闭渗漏的血管,改善正常视网膜血流的供给。

5.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主要用于治疗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如新生血管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一个月仍不能吸收者;而对视网膜玻璃体增殖条带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则应尽快手术。对玻璃体积血合并白内障的病例,可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相关推荐

眼底出血常见的原因

1、视网膜静脉阻塞: 患者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临床表现为突然的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眼底检查可见静脉阻塞区出现大量片状或火焰状出血,同时可伴视网膜水肿和渗出。如果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眼底出血一般仅限于静脉阻塞区局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时,眼底出血广泛而严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累及黄斑区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可出现显著的视力下降。 2、糖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糖病病史,有些糖病患者本人并不知晓,血糖检查可明确诊断。糖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出血是逐渐发展的。早期仅表现为少量点状出血,伴微血管瘤,随病程进展可

早产儿视力发育怎么测

1.视力检查 早产宝宝视网膜血管发育往往不成熟,这种情况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是导致婴幼儿视力损伤和失明的重要原因。对于在孕34周以下出生,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或出生后有吸氧史的早产宝宝,在生后4—6周应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可避免或减轻宝宝日后视力异常的出现或程度。 2.为什么早产儿需要做眼底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能导致婴幼儿失明的严重疾病,多发生在孕周少于37周或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发病率15%~30%,盲童中有1/3为本病所致。

中心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是什么

一、性视网膜病变概述 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二、症状体征 在视网膜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视网膜水肿可引起光散射而使患者有眼前闪光感,黄斑水肿,缺血或渗出累及中心凹,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

眼压高导致的眼底出血问题

1、有很多中老年人,很容易患的全身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与眼底出血是相关联的,如高血压与球结膜出血及眼底出血、糖尿病与视网膜病变,还有血液病与视网膜和结膜下出血等。 2、其实引起眼底出血的眼病是非常多的,大家常见的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等引起的眼底出血。 3、定期的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在平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从而防止眼底视网膜会受到进一步的损害。高血压可以加重眼底血管病变,严重者会加深视网膜

早产儿眼底检查需要吗

防盲:越早产,越要查眼底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早产。 “体重越轻、胎龄越小,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机会越大。”项道满主任医师说道。 因此,国家规定,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儿,胎龄小于36周的,就一定要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但实际上,为稳妥起见,建议不管宝宝出生时体重多少,就算他比足月儿还胖,长得壮壮实实的,只要他是早产儿,都建议父母及早带他到医院检查眼底。 临床上,常看到有家长带着5~6个月的孩子去做视网膜筛查,殊不知,如果孩子真的不幸出现了这个病变,到那时再去看,已经为时晚矣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真的会失明吗

所谓早产儿含有产期提前、婴儿未熟两个意义。与足月份宝宝相比,早产儿面临着更多的艰险,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威胁早产儿视力,甚至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及时发现治疗,爸妈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专家是这么说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 视网膜病变绝大多数见于胎龄少于32周、体重不足1600g的早产儿,也偶见于超过体重的足月产儿。病变活动期的发病率为早产儿的10%~20%,最后纤维膜有残留者则为早产儿的3%左右。性别无明显差异,双眼受害,但轻重可以不等。 及早治疗效果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果在宝宝出生4周至

眼底出血是咋回事

由于眼底出血的原因及部位不同,预后及对视力的影响也不一样.视乳头,视网膜上的少量出血可以完全吸收,不影响视力.如果出血位于黄斑部或累及黄斑或出血量多,血液进入玻璃体内,视力就会受到严重损害,预后不良.所以,如果发现有眼底出血,一定要至医院仔细检查,确诊是什么病,以便对症治疗。 引起眼底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两大类。全身性病变大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肾病性视网膜病变,妊娠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甚至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眼底出血。局部病变是指眼底本身病变。如视网膜中央或分

新生儿眼底筛查有必要么

宝宝的健康问题是每个父母所挂念所关心的,宝宝健康,爸爸妈妈就开心,针对这个眼底检查,还是很有必要的,宝宝的眼睛是一辈子的问题,早检查早发现问题的话就早治疗,就算没有,也爸爸妈妈心中落个踏实。 早产儿出生时眼底(视网膜)血管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出血,视网膜脱离最终失明。这种病变发生以后,孩子不可能表现出眼睛外观不正常,因为眼底的病变,外观上看不出来,所以家长也容易疏忽。 也就是说早产儿容易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约10%),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儿童盲的主要原

早产儿应接受视网膜检查以免影响视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90%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会自行改善,若第一次检查时无病变,但血管尚未发育完成,则2~3周后再检查,直到血管发育完成。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则称为第一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须在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施行雷射或冷冻治疗: (1)第一区出现任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且合并血管扩张。 (2)第一区出现第三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但是无血管扩张。 (3)第二区出现第二期或第三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且合并血管扩张。 而第四、五期则需进行视网膜剥离手术,成功率约3成,但视力恢复不佳。 过去治疗方式的主流,是使用冷冻或雷射破坏周边未成熟视网膜

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表现为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以及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严重的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视网膜病变,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损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其可引起纤维增生,有时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也可长入玻璃体,引起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