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个捣蛋鬼?或许是你误解了他
孩子是个捣蛋鬼?或许是你误解了他
孩子看似捣蛋其实是在学习
有些家庭的装修比较复古,在窗户的设计上会采用纸窗,这在一般人看来比较平常的设计,但在孩子们眼中,可是成了游戏的工具。他们会时不时地跑到窗前,用手去抠,直到把纸窗弄破为止。这不免让父母感到很是郁闷,家里这么个艺术品被宝宝戳成一个洞一个洞。真是个爱做恶作剧的孩子!指责声自然不会少,有的妈咪甚至会气的动气手来。其实,孩子的这种类似捣蛋的行为,并不是故意和家长作对,而是去学习,去探索。他们这么做,无疑就是想知道为什么用纸做的窗户就可以这么轻易地戳破呢?如果妈咪们能够发现孩子爱探索爱学习的一面,就能早早地培养他的创造性。
尊重孩子的自发性
孩子到了这个时期,其自由自在的个性其实是为了刺激大脑,妈咪如果一个劲地和孩子说“不行”,只会压制住孩子的创造性,这样做的后果便是日后孩子对任何事都没有干劲。尊重孩子的自发性,重视孩子的各种尝试,就可以让他的创造性不断放大。对于孩子的探索行为,只要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不会有危险的情况发生,倒不如就待在一边静静守护着他。即使孩子出现了错误,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耐心指出,但是记住不要试图通过严厉的手段来磨灭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是个捣蛋鬼还是发明家,就在于父母怎么去应对,希望各位妈咪可以淡定从容,让孩子健康成长!
两岁宝宝太淘气怎么教育
方法一:故事教育
"和小孩子讲道理,他能听得懂吗?"许多父母也许会质疑,但是千万别小看孩子的能力!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效果通常不错。你不妨也试一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尝试和孩子正向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二:一致性的教育模式
如果孩子已经入托了,父母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也是很必要的。父母可以将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将记录带到学校和老师一起讨论,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量一致的教育模式,这样才不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同时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引导。
方法三:坚持原则
不少父母在孩子耍脾气时,会采取妥协、满足孩子的需求等消极的解决方式,以求能迅速地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是如此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所以父母应该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在孩子淘气时要坚持原则。当孩子吵闹时,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一再坚持,比方说他哭着闹着非得要去麦当劳用餐,那是鬼灵精怪的他在试探你的忍耐底线,只要一次赖皮成功,下次可能他就会如法炮制。建议你不妨事先和孩子说清楚:今天的行程有那些?有没有麦当劳?这样才不会让孩子予取予求。
5%的学龄前抽动症儿童顽劣缘自心病
由于抽动是一种心理障碍,而绝大多数家长、老师都缺乏对这种常见儿童心理疾病的认识,总认为是孩子调皮、捣蛋,结果他们越批评,孩子越紧张、焦虑,不能自我控制的抽动症状越明显。由于老师、家长对抽动症孩子长期进行批评、体罚,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受到挫伤,临床上常见很多小患者与父母关系紧张,有些甚至对学校产生厌恶感,诱发“学习障碍”。
在幼儿园里,一个抽动症孩子的眨眼、摇头晃脑等动作还可能成为其他孩子的嘲笑和模仿对象,一方面,这可能导致小患者今后害怕与人交往,同时,这也会造成一种“模仿性传染”,就像结巴一样,开始出现一群孩子一起眨眼或扮鬼脸。
再高明的治疗也离不开早期识别,否则,贻误病情会对孩子未来的人格成长和自信心带来不利影响。他强调,目前最迫切的是在幼儿园老师、园医和家长中普及抽动症知识,减少对心因性“顽劣”孩子的歧视和责骂
家长教育孩子常犯的6个错误
一、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感到挫败、内疚。例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比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你帮妈妈打扫卫生,而且收拾地很干净,你看那地板那么亮!”
二、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请别用恐吓威胁来教育孩子。
四、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六、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正面管教从宝宝一岁开始
从一岁左右,你的宝宝开始走路和说话,他会变得较为独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他会测试自己自主能力的限度,冲动地去探索,并对种种事物作出试验。作为父母,会很难接受他由一个事事依赖你的婴儿,变为一个经常试探你底线、跟你作对、令你生气的捣蛋鬼。
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至上幼儿园前。其实他只是从实验中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周围环境对他的要求,并非故意。因此,你需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发展特性,教导他成为一个可以愉快合作的孩子。
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就是用有建设性和不伤害孩子的方法去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行为。孩子需要你的适当引导才能学会什么是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你的认可和鼓励也能帮助他自我肯定,建立安全感。
管教指南(一)给他关注和赞赏
宝宝自己坐下玩或见到不能碰的东西就自动走开时,就要给他关注,并且称赞他。不要以为好的行为是理所当然而只留意到不理想的行为。当宝宝明白原来好的行为会得到关注,那便会增加他多做好行为的机会。
自闭症一共有几种分型
1、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2、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3、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4、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含义。
5、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自闭症的分型就是这些了,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希望能引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健康的高度重视,从而有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基本康复原则。专家表示,一旦发现了自闭症的这些分型,只有早期干预,及时进行治疗才能避免疾病对孩子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对此,权威专家为大家推荐一种安全无危害、科学的全新疗法——细胞渗透修复疗法。
莫怪宝宝长太胖 或许是你没教好
胖孩子不能控制消极情绪
致使孩子暴饮暴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幼小的孩子不能学会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这种控制与排遣负面情绪的能力是一种技能,这种能力需要孩子在日后的教育与学习中获得。但如果这时家长不加以引导,则会导致孩子通过暴饮暴食来寻求心理安慰,从而导致肥胖。
整体的研究结论是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的。研究发现如果家长采取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将会导致孩子的过度肥胖。研究中这类家长被定义为‘不安全的父母’,这类家长将会提升孩子吃垃圾食品的倾向。
不安全的父母易造成心理负担
“研究发现‘不安全的父母’更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痛苦,从而使孩子陷入心理困境。同时家长还不加以引导并否定孩子的消极情感。”研究的主要作者波斯特凯利说道。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去了一个生日聚会,在聚会中因为一个朋友的不好评论而感到沮丧和难过。‘不安全的父母’父母可能会严厉地指责孩子在别人的生日聚会上不应该表现出不高兴的状态。甚至有的父母可能还会说:“别哭了,真是不懂事”。
错误教育方式引发儿童肥胖
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相反,父母应该学会帮助孩子描述他们的感觉和提供给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不安全的教育方式也包括了家庭中不良的饮食习惯。所有已知的错误教育因素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会导致儿童肥胖。
在这项研究中,497名家长与幼儿参与了研究,并询问了家长是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与制定家庭进餐时间的。与此同时,儿童医院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如果学龄前儿童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社区环境中,也将不可能导致超重。
亲子沟通常犯的错误
误区一问的问题太宽泛,孩子没法回答
建议问小,不问大;问具体,不问抽象
很多父母爱问下面的问题: “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啊?”“你今天有没有很乖?”“你在家听话不听话?”通常孩子一脸迷茫地回答:没做什么/乖/听话……
然后,话题就进行不下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无法理解抽象事物。所以,想与孩子对话,要避免问太宽泛的问题。不妨从具体的小细节问起:“你在学校上了什么课?课上都学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呀?”“你有几个好朋友呀,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呀?”“你今天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
如此可以了解孩子做过什么,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和人。孩子回答的过程中,还可顺便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判断孩子的好恶。
误区二:把质问当聊天
建议:问感受,不问结果
有些父母比较严厉,或者自己比较忙,他们跟孩子说的话往往是这样的: “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吗?”“这回考试考了多少分?”除此就没别的柔软些的话可说了。
父母这样问话,关注的多是孩子做事的结果。对话通常以问句的形式开始,一旦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就会以一番斥责终结谈话。
父母向孩子问这种话,自己觉得是对孩子的督促和管教,尤其亲子共处时间少的话,更希望把握有限的时间好好“管教”孩子。但这种问话在孩子听来却是极其枯燥又冷漠的。孩子会认为:父母对我的关注是有条件的,他们只在乎我的“成功”,根本不在乎我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长此以往,不仅亲子关系会变得疏远,孩子的自我建构也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这种教养条件下长大的孩子,要么变得逆反,要么害怕失败,怯于尝试新鲜事物。
父母们不如换种问法:
“功课还顺利吗?我看你似乎刚才有些烦呢?”“你觉得哪些课程比较有意思?”“你最喜欢弹哪一首曲子?我很想听一听呢!”
这样的问话方式更关注孩子个人的感受、喜好,大人是以蹲下来的姿势进行倾听的。孩子会觉得:我是被看见的、被理解的、被爱着的。如此,孩子自身就会充满力量,能自己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误区三:总是以“你”做问题的主语,只关注孩子个人情况
建议:问问孩子身边的别人,减少孩子的抵触和防御
很多父母常常担心孩子在学校里犯错误、捣蛋,就会直接问: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有捣乱?/你今天没跟小朋友打架吧?
这种问法,要么会引起孩子反感,要么将“捣乱”“打架”等负面信息传递给孩子,并在孩子心里夯实了,最终把孩子推向那些负面暗示。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迂回战术。想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就问问别人家孩子,比如下面这样的对话:
妈妈:“你们班上今天哪个小朋友被批评了呀?”
孩子:“XXX被批评了。”
妈妈:“哦?那他做了些什么事被批评了呀?”
孩子:“他上课说小话了,说了好几次。”
妈妈:“哦,那老师肯定得要很严肃地惩罚他吧?”
孩子:“嗯!老师让他罚站了!”
妈妈:“那老师有没有这样惩罚过你呀?”
孩子:“没有,我不会说小话的。老师表扬我了呢!”
如此,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大体表现,学校里的老师如何授课,上课的一些具体情况等。当然,还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去问谁被表扬了,谁吃饭好,谁爱打架等等。这样的沟通,也能够帮父母看见孩子在群体中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评价,从而去把握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如何行为处事的。
了解了这些,就能在平日里对孩子进行更加有的放矢的引导。
误区四:时时不忘“教育”孩子,尤其发现孩子有错误的行为或观点时
建议:只共情,不批评否认
大人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总是容易显得高高在上,正确无比。比如下面的对话一般都很常见:
孩子:我不喜欢那个小弟弟。大人往往会接着说:人家比你小啊,你应该要懂事些啊!
孩子:学拼音真无聊啊!大人:拼音是很重要的,blablabla……
还有很多时候,原本亲子间聊得挺好的,但是一旦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告诉了大人一件自己的小事件、小秘密,或者自己曾经犯过的某个错误,大人会立刻翻脸,变成义正言辞的“法官”,站在道德与规范的制高点上,企图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拯救”。
譬如下面的对话:
妈妈: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没?
孩子:可多啦!今天XX放了一个大臭屁,我们都笑啦!我们还在操场跑步了,我跑了第一……
妈妈:嗯,不错呀。看起来你和其他小朋友都玩得很好啊!他们都很喜欢你吧?
孩子:是啊,不过,XX今天打我了。
妈妈:噢?为什么?
孩子:因为我想玩皮球的,他不许我玩。
妈妈:那你怎么办呢?
孩子:我就走开了。
妈妈:走开了?妈妈不是告诉过你,要主动争取自己想要的吗?再或者你也可以去告诉老师啊!你怎么记不住呢?下次一定要记得胆子大一些啊,听见没有?!
谈话到这里基本上就失败了。孩子往往会闭嘴,低头,不再说话了。上面的谈话,其实是妈妈把自己内心对“不敢争取自己权力”“太胆小”的忧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而对孩子来说,皮球就是皮球,跟敢不敢表达/争取自己的需求/权利,并无任何关系。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跟孩子沟通:
孩子:因为我想玩皮球,他不许我玩。
妈妈:哦,那你怎么办呢?
孩子:我就走开了。
妈妈:那你那会儿是不是挺难受的?(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表达共情)
接下来,有两种可能性的回答,和父母的应对办法。
若孩子回答:也没事啦!他想先玩皮球,我就玩别的去。等他玩好了,我再玩!——这种回答表示,“挨打”事件只是一个小朋友之间正常的小冲突,且并未对孩子的情绪有任何影响。那么,父母也就不必再把关注点过多放在这件事上面,继续聊其他的就好了。
若孩子回答:是啊,我还有些生气。我就是想玩那个皮球啊。——这种回答表示,孩子的确对这件事心怀芥蒂。
妈妈仍然不能着急上火,正确做法应该是继续倾听,并稍作引导:
妈妈:哦,你有些生气啊。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比如下次你还想玩,遇到他阻止你,你打算怎么办呢?
从而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解决办法。
当然,除了上述几大误区需要避免,亲子沟通时的肢体语言也很重要。以下是我的几个提醒:
1. 沟通时,要与孩子有目光交流;
2. 孩子小的话,就蹲下来,平视孩子;
3. 孩子喜欢大人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等。这类亲密动作,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意,让你们的心,靠得更近;
4. 无论孩子的话有多好笑、幼稚,都要保持诚恳的态度,不要随意发笑,否则,孩子会认为你在嘲笑他,而不愿意再跟你说话;
5. 不要一边看手机,一边用“哦”“嗯”之类的语气词敷衍孩子;
6. 有时候,孩子会说出一些让你吃惊、甚至反感的话,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脸上的表情,保持淡定,先听孩子说完。让孩子在你面前畅所欲言,比立刻解决你所认为的那个“问题”更重要。等孩子说完,再客观地就事论事不迟。
孩子多动不宜多选兴趣班
“已经换了五六个兴趣班了,没一个学得下去,还老是捣蛋,骚扰同学。”这是林先生对五岁儿子的描述。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小小年纪就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但孩子不但对此没多少兴趣,而且正常学习时注意力也不集中,还变得多动了。
对此,童梅玲所长提醒家长,让孩子参加过多兴趣班,很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多动症。大部分多动症孩子的初期症状多是“调皮捣蛋”,而如果不是学习下降、老师管不住,恐怕大多数家长还意识不到孩子患上了多动症。
童所长说,除先天发育因素外,儿童多动症和心理问题多发的原因还与家庭和学校教育有直接关系。比如,让学龄前儿童上过多兴趣班,学得太多,压抑天性,易使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引发多动症、抽动症;家长对子女打骂、过分溺爱、老师对学生的言语刺激等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发育,有些甚至会伴其一生。因此,多动的学龄前儿童,家长不应过多安排上各类兴趣班,最好精选一两个兴趣班,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又能使其集中注意力。
六种教育孩子的错误态度
(一) 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 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 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 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 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六) 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产后哺乳期的妈妈可以吃转基因的食物吗
不要常吃就是了,传统食物一定没事,转基因食物或许有事或许没事,但孩子是你自己的,虽然在饮食中我们也不能完全避免的,但一般大棚出来的反季节的菜还是不宜多吃的,尽量吃应季的果蔬菜吧。
胎动频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恰逢胎儿活动高峰期
胎儿的作息习惯可能与孕妈不同,在晚上,尤其是10点左右,活动频繁。而且,夜晚相对安静,孕妈更能感受到胎动,所以会认为胎动频繁。
2.对着宝宝说话、听音乐或受到噪音干扰时
外界的声音可能干扰了孩子睡眠,或者是孩子对外界声音的回应,亦或者是宝宝讨厌噪音。
3.宝妈进食之后
宝妈进食之后血糖会升高,宝妈自己获得能量,宝宝也会获得能量,有力气了,活动当然频繁了。
4.宝妈情绪过于激动时
情绪激动、运动、肚子受到强光刺激以及抚摸肚子时,都可能引起胎动频繁。
5.你可能怀了一个捣蛋鬼
正常胎动次数是每小时3-5次,每12小时为30-40次,但也有宝宝出现每12小时多达100次,不过只要胎动有节奏,有规律,变化不大,那么就没问题,只能说你的宝宝是个捣蛋鬼,当然也可能是个调皮的男宝宝。
老人经常咳嗽或是风心病在捣鬼
85岁老人常咳嗽 诊断患有风心病
据刘老汉回忆,最近总是咳嗽不断,在夜间的时候尤为明显,有的时候甚至咳嗽的睡不着觉。刘老汉发现,有时咳嗽的时候伴有粉红色泡沫痰,吃了止咳药也不见好。于是,他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及时联系家人第二天就到医院进行检查。经过全面的体检,医生诊断刘老汉患有风湿性心脏病。
程云阁教授表示,风湿性心脏病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如一旦出现这些现象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胸腔镜微创技术是治疗风心病的理想之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脏病的治疗迎来了微创新时代。其中,胸腔镜微创技术是微创治疗的典型代表之一。程云阁教授表示,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无需开胸,只需在患者的胸部开3个小孔,每个小孔约1.5CM,像钥匙孔般大小,以胸腔镜观察手术的全程,改变了传统的手术入路、分离步骤、结扎与缝合方式及手术过程中的观察方式,最终达到微创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目的。
不同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具有微创美观,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理想之选。